術後麻醉復甦室是麻醉醫生的另一個戰場

2021-01-09 網易新聞

如果說一臺手術是外科醫生和麻醉醫生的聯合作戰,那麼手術結束後,大多數患者需要待在術後麻醉復甦室等待甦醒。於是,術後麻醉復甦室就成了麻醉醫生的另一個戰場。

就在不久前,麻醉手術部副主任陳祥明副主任醫師就碰到一例這樣的病人。80歲的何奶奶,需要進行髖關節骨頭置換手術,術前已經臥床將近一個月。在骨科醫生和麻醉醫生的精密配合下,手術非常順利,何奶奶被安排到復甦室度過麻醉期。

一開始所有指標都正常,仔細的復甦室護士俞小玲突然發現老人的血壓開始下降,血液呈現高凝狀態,同時伴有低氧血症、嚴重右心室衰竭,根據經驗和一系列檢查,麻醉手術團隊快速判斷出患者發生了肺栓塞。而一旦發現肺栓塞,應迅速進行有效的搶救,否則病人將猝死。團隊立即為何奶奶實現心肺復甦並溶栓,一個小時左右溶栓成功,將何奶奶從死神手裡搶回來。

據統計,術後24小時內出現死亡的病例,若通過嚴密監測,有50%應可以避免。因此,麻醉復甦室在麻醉病人的恢復、麻醉併發症的防治等方面,日益發揮著重要作用。

(原標題:術後麻醉復甦室是麻醉醫生的另一個戰場)

本文來源:青年時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暖新聞|麻醉復甦室裡的「臨時媽媽」
    據了解,畫面中的主人公叫邢歡歡,是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的一名麻醉醫生,她懷中抱著的小朋友並不是她的孩子,而是一位正在進行術後麻醉復甦的病人。「這位小朋友剛醒時非常焦慮,把身上的監護設施都扯掉了」,邢醫生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為了安撫病人的情緒,她輕拍了他的後背,沒想到小朋友竟一把抱住了她。「很多小朋友不像成年人,他們在陌生的環境中是恐懼的,是需要安撫的。」
  • 「傾聽」麻醉醫生
    那麼,麻醉醫生就是手術室的幕後英雄。病人的睡過去和醒過來,都由他們守護,責任重大,卻默默無聞。手術成功了,病人會特地感謝手術醫生,並不知道麻醉醫生的功勞。這多少是因為大多數人對這一行當的無知。記牢了,下次千萬別叫他們「麻醉師」,正確的叫法是「麻醉醫生」。給保你性命的人以尊重,這才是一個病人的修養。
  • 2019-10-07麻醉52問
    26 為什麼術後要進麻醉恢復室?27 術後鎮痛會影響傷口癒合嗎?28 為什麼會術後有時會發生寒戰現象?29 術後病人躁動怎麼辦?30 何謂椎管內麻醉(俗稱半身麻醉) ?31 半身麻醉有哪些?32 脊椎麻醉是否會傷及脊柱?33 哪些病人不宜做脊椎麻醉?
  • 麻醉就是打一針,睡一覺?打完麻藥只是麻醉醫生工作的第一步
    闢謠:麻醉對很多人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大家都知道手術需要麻醉醫生,但麻醉醫生具體做什麼卻不清楚。在很多人看來,麻醉無非就是打一針、睡一覺,其實這是大眾對麻醉最大的誤區,「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是對麻醉工作的最好概括。
  • 科普麻醉知識 河北省啟動「中國麻醉周」系列活動
    長城網3月30日訊(記者 劉昆鵬 胥文燕 高琳哲)3月30日是國際醫生節,2017年,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組織各省市麻醉學分會及各醫療機構麻醉科開展為期一周的麻醉知識科普公益活動,稱為「中國麻醉周」。
  • 麻醉不僅僅是「打一針,睡一覺」這麼簡單
    在我國古代就有華佗創製「麻沸散」用於外科手術的記載,「麻沸散」可以讓醫生在患者無痛不動的條件下實施手術。1842年3月30日美國鄉村醫師Long首次在其診所實施乙醚麻醉,成功為一位患者切除頸部包塊。為紀念這一重要的歷史事件以及麻醉對臨床醫學的貢獻,美國還將每年的3月30日定為「醫師節」。麻醉是指使用藥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全身或局部暫時失去知覺,以方便手術能進行。麻醉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硬膜外麻醉和蛛網膜下腔阻滯,即「半麻」;現在普遍採用的全身麻醉,即「全麻」。「半麻」實際上是區域麻醉。區域麻醉的優點在於簡便易行、對患者整體生理功能影響小,安全性較大。
  • ...引進的麻醉博士後——鄂東醫療集團市中心醫院麻醉醫生楊隆秋素描
    麻醉醫生對病人的安危負責    1999年,大學畢業的楊隆秋,分配到南昌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見習期滿後定科,讓他進入了之前一無所知的麻醉科,而這就成為了他與麻醉學、臨床麻醉事業不解之緣的開始。  「太有趣了,因為施行了麻醉,病人在手術前可以安靜地入睡,一直到手術後才恢復正常的知覺,既保證了手術的正常進行,也避免了手術帶來的疼痛和恐懼。」初涉麻醉的楊隆秋,認為這項工作「很神奇」「很偉大」。而隨著經歷閱歷的豐富,他對臨床麻醉的價值、麻醉醫生的作用,有了更多更深的認識和體味。  在一臺外科手術中,外科醫生只負責開刀,總指揮是麻醉醫生,由他對病人的安危負責。
  • 麻醉就是簡單打一針嗎?
    簡單地說,麻醉就是用藥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整個機體或機體的一部分暫時失去感覺,以達到無痛的目的。麻醉的目的是在手術時幫助患者解除痛苦,保證病人安全,為手術創造良好條件。二、麻醉醫生的工作是什麼?麻醉醫生不但熟練各種麻醉操作技術,確保病人手術無痛、手術順利進行,而且利用先進的儀器隨時監測病人的生命功能,如發現由於手術、麻醉或病人的原有疾病產生威脅病人生命安全的問題或傾向,就會採取各種治療措施進行幹預,維持病人生命功能的穩定,保證病人的安全。此外,麻醉醫生還負責術後疼痛治療、慢性疼痛的治療、急救與復甦、乃至重症監測與治療。
  • 麻醉.科主任:鍾茂林教授談麻醉學科臨床能力規範化培訓
    剛剛講的麻醉學科臨床能力規範化培訓和提升的意義,我覺得非常重大,我們國家地域非常廣泛,醫療水平參差不齊,通過這個規範化的培訓,能達到一個所謂的醫生同質化的培訓,讓廣大患者能享受到同質化的一些服務,比如基層的醫療服務,我們國家衛生管理部門倡導的大病不出縣,能夠在當地家門口就解決一些常見的一些實際的問題,我們麻醉醫生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很多人覺得麻醉是小事,但貓咪因麻醉死亡的數量遠高於手術失誤
    雖然在貓外科手術中絕育手術是個小手術,手術時間也比較短(公貓10分鐘母貓40分鐘),但任何手術都存在一定的風險,做好術前檢查與術後護理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悲劇的發生,而不是一味的樂觀,把貓咪送到寵物醫院交個錢就完事兒了。
  • 麻醉影響智商?半麻還是全麻?
    米衛東主任接受健康時報大夫說視頻專訪   健康時報記者楊麗萍)「普京出國訪問隨身只帶一個麻醉醫生,而不是全科醫生,可見麻醉的重要性」。解放軍總醫院麻醉科主任米衛東說,如果沒有麻醉團隊的密切配合與參與,外科手術根本不能安全順利地進行。手術過程中,麻醉醫生需要全程高度集中注意力,觀察患者生命體徵,包括心跳、血壓等變化,並隨時給予調控與處理。   很多人對麻醉醫生的認識都停留在手術中打一針就好,殊不知,麻醉醫生在術中承擔的責任有多大,可將他們比喻成患者的第二生命 也不為過。
  • 小小銀針實現麻醉效果 專家帶你了解真實的針刺麻醉
    1966年,衛生部在上海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針刺麻醉工作會議,制定了《針刺穴位麻醉研究工作二年規劃綱要草案(1966—1968)》,並對推廣針刺麻醉的臨床應用和原理的研究均做了重要指示,針刺麻醉成就獲得肯定。從此,針刺麻醉在全國範圍迅速開展起來,手術例數和手術種類迅速擴大。這段時期被認為是針刺麻醉從初創期到快速發展期的「黃金20年」。
  • 麻醉醫師:遠非「打一針」那麼簡單
    術前的評估和準備、術中的用藥和液體管理以及維持生命體徵正常、術後的鎮痛和預防嘔吐……隨著學科發展,麻醉醫師的職責早已不只是使患者在手術中不痛、安全,還包括讓患者術後活得更長、更體面。「近年手術量每年大概增長10%,但麻醉醫師數量每年大概只增長5%,遠遠趕不上手術量的增速。」
  • 麻醉不止「打一針」那麼簡單 無痛、安全、舒適為患者首選
    鎮靜狀態下胃腸蠕動減慢,方便醫生更好地觀察胃腸道,檢查無死角,診斷率高、效果好。許多患者在甦醒後會告訴麻醉醫生,整個過程就像做了一場美夢。在很多女性心中,生孩子是一場從身體到精神的痛苦經歷。近年來,分娩鎮痛大大減少了產婦的疼痛和不適,給予患者安慰、緩解焦慮情緒,提供了從生理到心理的雙重舒適。
  • 手術後記憶力下降了,是麻醉惹的禍嗎?
    這裡有專業的醫生為你講述健康知識、急救知識、以及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哦~人這一生中總會生病,可能是小感冒,也有可能是需要動手術的大疾病。因此,人們就理所應當的認為都是全身麻醉惹的禍。在醫學上,我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是「順行性遺忘」。人們常說的全身麻醉,主要是通過麻醉藥物的作用,有效地抑制腦神經的正常功能。確保患者在手術過程中保持放鬆的狀態,使得手術順利進行。可是,我們身邊的人常常會說自己在經歷麻醉手術後,記憶力大不如從前。
  • 總被麻醉會對毛利小五郎的身體產生什麼影響?麻醉醫生的解釋來了
    是藥三分毒,長時間、多頻次地使用這種麻醉產品是否會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呢?最近一位日本網友小錦(ニシキドアヤト)懷抱一身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帶著這個問題向麻醉科的專業醫生進行了詢問。(死にますわな)松本醫生淡定地說。見面一分鐘就草草了事,小錦顯然有更多的話想說。當他表明這麼問是為了驗證《名偵探柯南》裡手錶型麻醉劑科學性的時候,松本醫生已經看穿了他後面想說的話,「不就是那個『眠之小五郎』嗎」。
  • 煙臺一麻醉醫生手寫9頁紙,背後的故事太暖心
    近日煙臺一名麻醉醫生手寫9頁紙與聾啞患者溝通的視頻引發關注醫生寫字告訴患者「醒的時候手術室裡的「無聲」交流這件暖心的事情發生在煙臺毓璜頂醫院,視頻中的麻醉醫生叫譚宇桔,她是毓璜頂醫院的一名麻醉醫生。12月17日,記者聯繫上譚宇桔。記者了解到,這件事情發生在12月11日,患者是一名61歲的男性。譚宇桔告訴記者,在手術前了解患者病情時,她便知道有一名聾啞患者。
  • 鄭宏教授:麻醉前談話與麻醉知情同意書的籤署
    作者:鄭宏 教授本文獲得麻醉博物館授權轉載       不論成人或是小孩,只要手術就得接受麻醉
  • 儲勤軍主任:麻醉加速康複流程
    由於ERAS的很多環節都需要麻醉科的協作,因此麻醉學科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 加速康復麻醉 踐行ERAS,麻醉先行。麻醉在ERAS(加速康復外科)管理中充當重要角色,麻醉流程的改善可以改善患者的結局,ERAA(加速康復麻醉)名副其實。
  • 「平衡」與「麻醉」。|平衡|麻醉|手術|-健康界
    麻醉亦是如此,尤其對於剛剛接觸醫美麻醉的醫生來說,困難的是:除了麻醉技能方面的欠缺外,對醫美手術過程的不了解或者是對手術醫生的手術操作習慣不了解,也是其原因之一。比如,單一項目的手術相對麻醉來說,要簡單些,因為手術中的「痛點」基本可以了解;而複合多項手術時,對於「痛點」的了解與分布就要複雜些,麻醉難度可能會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