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仁堂的大門口有這麼一幅對聯: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正是秉承這樣的古訓,創立於1669年的同仁堂,才能歷經百年風雨,時至今日 ,依舊是人們心中的國民好品牌。
然而,就是這樣的百年老店,其生廠商近日被爆出將大量過期、臨期的同仁堂蜂蜜回收等問題。
12月15日晚,江蘇廣電總臺城市頻道「南京零距離」欄目在新浪微博發布視頻,曝光了鹽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涉嫌違規生產食品蜂蜜。在視頻中,多名工人將大量的過期,或者臨近過期的蜂蜜,倒進「倒蜜」大桶裡回收。原蜂蜜外包裝上的「同仁堂」標籤被撕下。
根據標籤,這些蜂蜜有的生產日期為2017年12月,有的是2016年11月。考慮到蜂蜜的保質期僅有18個月,回收蜂蜜一事應屬正常操作。
只是根據相關法規,企業應在召回的產品上,掛上不合格品表示。然而,現場執法人員在檢查過程中,僅發現一張「不良品」表示。
視頻中,企業表示這些「倒蜜」是退回給峰農以餵養蜜蜂的。但經調查,這批蜂蜜最後被運送到了原料庫。更有知情人表示,在十多公裡外的大型倉庫裡還存放有更多的「倒蜜」。
而這並不是這家企業第一次出現違規。據執法人員表示,鹽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監管局的「重點監控企業」。早前還發生過,將同仁堂2018年3月生產的蜂蜜,「失誤貼錯」成2018年6月的。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鹽城新聞門戶網站的記錄。金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曾是當地的投資重點項目,在15年的一份報導裡明確標記著,單體投資過5000萬元,佔地30畝,實現項目會戰開門紅。
目前,市場監管局正在對過期蜂蜜的去向和用途做進一步調查。
今日同仁堂就此事發表《致歉聲明》,承認公司存在監管不力和嚴重失察的責任,現已通知鹽城金峰在調查期間暫停所託加工生產活動,並對所涉物料全部封存。
事實上,這也不是北京同仁堂第一次因為合作商躺槍了。
在今年11月,《北京商報》就曝光了同仁堂化妝品旗艦店打著「同仁堂」的名號賣貼牌產品的亂象。
圖上賣得最好的七子白面膜粉,實際上並不是同仁堂生產的產品。《北京商報》的記者在線下走訪的過程中發現,同仁堂並沒有的罐裝七子白、七子珍商品,也沒有可用於塗抹的三七粉。
據北京同仁堂店員介紹,很多線上銷售的面膜都是商家自己研發的,並不屬於同仁堂出品。有些店因為有同仁堂的授權嗎,就打著聽你跟他的名義賣私自研發的商品。
另外,根據北京同仁堂的授權信息,天貓化妝品旗艦店的授權時間為2017年8月31日到2018年8月31日。
說起來,如果點開北京同仁堂的官網,在公司聲明一欄裡,滿滿當當都是對各種「冒用」「合作」的解釋。
一瞬間不知道該說同仁堂老品牌樹大招風,還是該誇這個管理層老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