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大片哪家強?居然是日本人拍的「軍國主義電影」?

2020-12-25 網易

  

  這是日本電影?是的!

  相信很多軍迷都看過《永遠的零》,這部上映於2013年的日本戰爭片引起很多爭議,有人覺得是反戰的,有人覺得不是。

  到底怎麼評價這部片呢?軍武菌感覺,《永遠的零》當中有一些反戰元素,也表現了戰爭的殘酷,有那麼一點譴責的意思,但反得太淺了,顯然沒有觸及靈魂,甚至讓人看的感覺有點洗白日本。

  

  片中的主角宮部久藏,平時小心謹慎,戰時躲到一邊,也不願意「特攻」,被戰友斥為「帝國海軍第一懦夫」。看上去的確是在「反戰」——都不願意作戰了,可不是反戰嗎?

  但他是因為反戰才怯戰嗎?並不是,他這樣做,是因為家裡還有親人,所以「不要輕易去死」——怯戰只是因為對手強,沒有能活下來的把握,換言之,如果把握大,自己沒啥危險,宮部還是很勇猛的。

  

  所以,在中途島大戰那一段,面對美軍笨重的魚雷機,宮部不僅不怯戰,分明還積極得很。

  不難看出,宮部只是對愚蠢的戰爭手段有牴觸,而非反對日本發動戰爭本身,至少,影片裡並沒有表現出這一點。當然,「不要輕易去死」的觀念在影片中那個年代已屬難得,對發動戰爭的衝動有一定的制約和警示作用,但總歸力道太淺。

  

  ▲戰術級反思?反思的只是打的方法不對

  而不是發動戰爭的錯誤

  事實上,我們在觀看許多日本電影,特別是涉及日本對外戰爭的電影時,都免不了有這種只「反戰敗」而不是「反戰爭」的感覺,什麼原因造成這種現象呢?

  簡單的說,一是清算不徹底,二是日本的恥感文化。

  清算不徹底,導致新舊日本切割不清,右翼思想和勢力總是存在,且能量不小,藝術界難免受其影響,或有所忌憚。恥感文化導致打心裡就不願反戰反到根上,反到根上就得完全否定本民族的過往——如果一個日本人因為醜聞被揭穿而「社會性死亡」,就真的只有去死了,要是擴大到全民族……

  

  ▲眩目的視覺效果,衝淡甚至代替了思想的深刻

  所以,那種有深刻反戰思想的日本電影,就是顯得少見了。

  不過呢,凡事總有例外,少見,不等於沒有。在六七十年代,日本左翼思潮正盛的時期,就誕生過一批三觀很正,把軍國主義批到骨頭裡的真·反戰電影。

  戰後的日本被美國進行了民主化改造,雖然清算不徹底,但政治氛圍還是比之前要寬鬆多了,日本左翼可以合法公開活動,日本共產黨一度盛行,反戰電影才有了存在的前提。

  

  今天軍武菌就介紹兩部長篇反戰電影,第一部是《人間的條件》

  《人間的條件》又稱「何以為人」,共六集,時間長達9小時38分,來自於同名小說,作者是日本左翼作家五味川純平——這是個筆名,他的真名是「慄田茂」。

  五味川純平非常熟悉中國,也親身經歷過戰爭。

  

  ▲大連一中

  1916年,五味川純平出生於已經淪為日本殖民地的遼寧大連,父親是專為日本陸軍提供物資的商人。他從小生活在中國,有一位中國乳母,和中國孩子一起玩到大,1933年畢業於大連商學堂(今大連一中),會中文,和中國人沒有心理隔閡,對中國人遭到的歧視和虐待充滿同情。

  1936年,五味川純平進入東京外國語學校英文專業,在這裡接觸到了左翼思想,因參加「唯物論研究小組」被關進拘留所兩個月。畢業後,他進入昭和制鋼所,從事勞務管理,目睹了中國勞工被當作動物一樣對待的慘狀,多次向日本經理提出抗議,結果不僅被蠻橫的駁回,還被日本憲兵隊盯上了。

  

  然後,這個異類就被強徵入伍,成了一名「初年兵」,駐防於「蘇滿邊境」。在日軍中的這段時間,他親身領教了什麼叫法西斯,「我清楚地記得只被當作戰馬對待的初年兵的地獄之苦」,挨耳光拳頭是家常便飯,甚至連牙都被打掉了。

  1945年8月13日戰爭即將失敗,蘇軍來了,五味川純平所在部隊158人中僅有包括他在內的3人僥倖生存,然後一路逃亡,為了生存在途中搶劫、偷盜。五個多月後,逃到敦化附近,半死不活的五味川純平成了蘇軍的俘虜。

  在戰俘營中熬過了三年後,五味川純平被遣送回日本。作為「滿洲二代」的五味川純平痛定思痛,始終對中國抱有愧疚之情,決心以自己的經歷揭露軍國主義罪行,他曾在公開的場合發表演講,痛批日本的卑劣行徑,認為日本是「不知廉恥」的國家。

  

  回到日本的五味川純平根據親身經歷寫出了長篇小說《人間的條件》,因為沒有名氣,作品中又有很多批判性內容,被很多出版社拒之門外,直到被「三一書房」的社長竹村一看中。這位同樣有當兵經歷,認為戰爭有罪的社長一口氣看了九百多頁後,當即決定出書。

  《人間的條件》沒有廣告推銷,也無名人推薦,全靠口碑傳播,竟然也創下了銷量1300萬部的紀錄。五味川純平由無名之輩變成人氣作家,後來還獲得了「菊池寬文學獎」(可以理解為日本的茅盾文學獎,宮崎駿也得過)。

  五十年代末,《人間的條件》被左翼導演小林正樹搬上了銀幕。

  

  小林正樹1916年出生於北海道,在日本是與黑澤明、木下惠介、市川崑齊名,並稱為「四騎士」的大導演。與五味川純平相似,小林正樹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在在一家攝影所當助理導演,1942年被徵兵,先是在「滿洲」,後調到宮古島守備隊,戰敗後成了美軍的俘虜。

  

  由於有切身體驗,小林正樹痛恨戰爭,對五味川純平的經歷和小說有共鳴,所以才有了《人間的條件》這部電影。

  電影的主人公名叫「梶」,可以說就是五味川純平本人,因為二者的經歷極其相似。

  

  第一、二集(純愛篇、激怒篇)開始於1943年,梶被派到位於老虎嶺的「礦山調查部」工作,他上任後就提出要改善勞工的條件,解僱了中飽私囊,盤剝工人的日本工頭,把同事和管理層都給得罪了。

  

  為了攫取更多戰爭資源,關東軍拉來一批奄奄一息的「特殊工人」,其實就是戰俘和擄掠的平民。心懷人道主義的梶既反對使用殘酷手段,想儘量給工人提供好的條件,又不能違抗提高產量的命令。

  

  他努力的想搞平衡,要平息同僚怒火,承諾反抗事件不再發生,又勸說勞工堅持到戰爭結束,不要再做過激的反抗,他會保護他們的權益,甚至還默許工人逃跑,最終卻落了個兩頭不討好。

  

  隨著時間推移,日本經理和日軍憲兵對梶越來越看不順眼,工人們也並不信任他,梶夾在中間非常痛苦。第二集結尾,矛盾總爆發,憲兵隊要處死反抗的工人,強迫梶觀刑。

  

  瀕於崩潰的梶衝出阻擋,憲兵惱怒,要將他一併斬首。此時,「特殊工人」一起怒吼起來,軍官心虛了,停止了行刑。工人得救了,然而梶卻沒有被放過,他遭到了酷刑折磨,被趕出了礦山,發配到了「北滿守備隊」。

  

  第三、四集(戰雲篇、望鄉篇)中,被發配到了軍隊的梶飽受老兵捉弄。即使自身難保,梶還儘量保護更加弱小的一等兵新城和二等兵小原。

  

  新城的哥哥是左翼思想犯,小原則因為體弱和愚鈍而被折磨,甚至被老兵逼迫扮成妓女來進行羞辱。梶幫助一心嚮往自由的新城逃到了蘇聯,不堪折磨的小原選擇了死亡,在廁所吞槍自殺,這一幕被後來的反戰經典電影,庫布裡克的《全金屬外殼》所引用致敬。

  

  真正的戰爭就要來了,梶來了一番動員,重點卻是要「保命要緊」。

  

  

  蘇軍向盤踞東北的日軍發動了進攻,在蘇軍強大的裝甲部隊面前,「守備隊」土崩瓦解,只有包括梶在內的四個人活了下來。他們一心只想保命,拼命向南方逃跑。

  

  ▲不願逃跑的日軍都被擊斃了

  

  第五、六集(逃脫死亡、曠野遊蕩),梶和其它敗兵一路逃難,途中遇到了同樣在逃跑的日本難民,很多人因饑寒而死。

  

  

  他們還遭到了抗日武裝的打擊,這批饑寒交迫的敗兵也只能落荒而逃。

  

  梶遇到了一小隊建制完整的日本兵,軍官居然還在幻想藏入深山,等待中國內戰爆發再殺出來……一心只想回家的梶不信這個鬼話,繼續南下。

  

  敗兵們發現了一處日本僑民「開拓村」,沒想到殘留的「開拓團」表示,俄國人比自己人好多了,「他們會給我們麵包,塊頭大,但像小孩一樣純真,不像我們的部隊,淨是些吃白食的……」

  

  然後,蘇軍和中國民兵來了(蘇軍的扮相有些滑稽),梶選擇了投降。然後,戰俘們成了蘇軍的勞工,嘗到了第一集中那些「特殊工人」的滋味,真是天道好循環。

  

  昔日欺壓弱者的日本軍官搖身一變,與蘇軍合作,又成了管理戰俘,作威作福的監工,對同胞下手兇狠。

  

  從工地逃離的梶艱難走在曠野中,全憑與妻子相見的殘念支撐。最後,梶走不動了,他倒在雪地裡漸漸僵硬,孤獨的死去。

  整個影片,除了最後的結局不同,幾乎就是五味川純平的自傳。

  因為有親身經歷,許多細節都非常真實,中國勞工的悲慘境遇,經理、工頭的狡詐,憲兵、軍官、老兵的殘暴無情,本片中幾乎是唯一的好人梶,為求生而殺人,搶劫,這些被毫無掩飾的表現了出來。至於對日本企業、日本政府和日本軍隊,那更是沒有一句好話,甚至都沒有好人,全是批判。

  

  縱觀全片,主人公梶就沒有過一天好日子,只要他心懷善心,就必然陷入兩難、矛盾和痛苦,反倒是那些殘暴的軍國主義者,似乎都能活得如魚得水。這正是本片最厲害的批判——舊日本,以及與舊日本緊密相關的軍國主義,就是一個反人性、反人類的存在,容不得一個好人,好人只有死,變壞才能活!

  而最後,無論好壞,只要被綁上軍國主義戰車,結局都是毀滅和幻滅。對於當年那些經歷過戰爭的日本讀者和觀眾來說,絕對會被震撼並且有所反思。對於中國人來說,這同樣是一部三觀很正,細節真實的電影,讓我們能從一個新角度去了解那個時代,那場戰爭。

  五味川純平靠《人間的條件》走紅後,推出了一部力作《戰爭與人》,也拍成了電影。

  

  這一次的導演仍然是一位左翼藝術家——山本薩夫,他1910年出生於鹿兒島,肄業於早稻田大學文學院德文系,40年代即進入電影界。

  但那時候是不可能有什麼反戰電影的,日本上下都處於無腦狂熱之中,文藝界根本不敢違背軍部的意志,只能去拍「文化電影」或者叫做「國策電影」——《軍國搖籃曲》、《夢中的鋼盔》、《向支那怒吼》、《拂曉的陸戰隊》……光聽名字就知道是什麼貨色了。

  

  ▲山本薩夫參觀北京電影學院

  直到日本投降後,左翼藝術家們才得以放開手腳去譴責戰爭。深受左翼思想影響的山本薩夫曾於1960年和1963年兩度訪問中國,受到過周恩來總理的接見,是一位堅定的天皇制反對者。

  

  相比之下,《戰爭與人》的格局更為開闊,時間線從1928年到1939年,通過日本商人伍代一家的視角和經歷展現了歷史。

  

  ▲開篇就是日本的野心

  富商伍代由介看到了戰爭帶來的「商機」,在「滿洲」創立了運輸公司和機械公司,暗中還販賣鴉片,準備大發一筆。他與關東軍勾結,將戰俘和擄掠的平民作為免費勞動力壓榨使用,是一個非常黑心,大發戰爭財的資本家。

  

  ▲第一部中的北伐軍

  但伍代家的下一代卻出了幾個異類——長女由紀子心地善良,對戰爭不感冒;次子俊介反對侵略中國,成了「賣國賊」,進了監獄;次女順子愛上了進步學生耕平,耕平被逮捕,雖然出獄,卻被徵入伍。

  順子最終逃離家族,參加了和平運動,耕平乾脆直接投奔了中國的抗日武裝。俊介出獄後也被徵入伍,在諾門罕戰役中目睹了姐姐男友柘植中尉陣亡,自己雖然倖存,但已經失魂落魄。

  

  ▲西安事變中的張學良部隊

  以上就是電影的大致梗概,但看過全部電影就能發現,其中的歷史細節非常豐富——北伐戰爭、濟南慘案、皇姑屯事件、二二六、西安事變、七七事變、九一八、東北抗日武裝、諾門罕戰役、731部隊……都有表現。

  

  ▲731毒氣試驗

  

  ▲東北抗日武裝

  

  ▲日本監獄牆上的抗日刻字

  

  ▲中國抗日遊行

  

  ▲日軍用活人練刺殺

  

  

  

  ▲日軍屠村,八路軍前來解救

  

  ▲耕平投奔八路

  

  

  ▲共產黨員給日本小女孩講「壞人」強佔大連、旅順的故事

  以上這些鏡頭,對日本的野心和陰謀揭露無遺,對日軍暴行毫不遮掩,對中國人民英勇反抗日本侵略做了非常正面且真實的表現,如果事先不說出處,恐怕根本不會有人相信這居然是日本電影拍出來的。

  《戰爭與人》曾在七十年代作為內參影片引進,但卻被扣了個「右翼軍國主義電影」的帽子。譯製人員非常不解,這裡面沒說日本一句好話,鬼子陰險狡詐,殺人放火,奸淫擄掠,沒少表現,最後還有日本兵投八路,很正面啊,哪裡「右翼」和「軍國主義」了?

  

  原來,當時的宣傳部門對日本的情況不甚了解——《戰爭與人》的製作公司是「日活」(早期叫「日本活動寫真株式會社」),本身沒啥立場,有錢就賺,拍過左翼的片子,也確實拍過右翼電影。所以,按思維慣性,一見片頭出現了「日活」,就立刻定性為「軍國主義」,結果鬧了一個烏龍。

  

  ▲日本美女影星慄原小卷扮演了一位中國女性

  當然,這兩部電影還是有一些缺陷。由於那個年代中日兩國少有往來,電影中的中國人角色都是日本演員扮演,為了真實還要講中文,但顯然不可能有多麼標準。中國人去看,會感到其中的漢語真是非常蹩腳。

  

  ▲周恩來實在太不像了

  有一些中國角色的形象和動作,也不甚符合實際情況,日本觀眾可能看不出來,但中國人一看就能感覺到。另外,還有一些服裝和道具上的問題,比如蘇軍一水的美式坦克,抗日武裝拿著德國衝鋒鎗,紅軍、八路軍和國軍的軍服總顯得比較怪異等等。作為70年代的老片子,道具不能強求。

  不過,瑕不掩瑜,這兩部巨製仍可以說是日本左翼藝術作品中,對戰爭反思、揭露最為有力的真反戰電影之一。由此我們也要認識到,日本除了嗷嗷亂叫的右翼,也有一大批奮起反擊的左翼,而且他們的聲音曾經還很高昂,直到今天,也沒有消失。

  80年代,山本薩夫曾經打算再拍一部揭露731部隊的電影,不幸的是在籌划過程中就因病於1983年8月11日逝世了。12年後的1995年3月8日,五味川純平去世。1996年10月4日,小林正樹於在東京逝世。

  

  兩位導演過早的離開了人世,在《人間的條件》中梶的扮演者仲代達矢卻比較長壽,他後來成為日本的國寶級演員,佳作甚多,也一直為中日友好而奔走。

  2019年,以仲代達矢為團長的日本戲劇家代表團訪問了中國戲劇家協會,與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導演陸川等中國影視界大腕進行了座談,已經87歲的仲代達矢聲音洪亮:「大家好,我是日本演員仲代達矢,這次我熱愛的中國又敞開了懷抱迎接我的到來,我非常高興。」

  

  巧合的是,濮存昕和慄原小卷於1991年合作拍攝了《清涼寺鐘聲》。現在,慄原小卷已經75歲了,仍然是中日文化交流協會常務理事,一直致力於中日友好事業。

  這裡再推薦一些日本的反戰影視作品——《切腹》(1962 批判武士道)、《二十四隻眼睛》(1954、1987、2005、2013)、《復仇在我》(1979)、《海和毒藥》(1986)、《日本鬼子:日中15年戰爭·原皇軍士兵的告白》(2001紀錄片)、《紅十字:女人們的入伍通知單》(2015)。

  軍武菌認為,我們不能只知道《永遠的零》、《男人們的大和》這樣視覺上刺激,思想上模稜兩可的日本電影,更要知道那些日本藝術界的進步人士和他們的良心作品。軍武菌覺得,我們應該多了解多支持他們,而不是籠統的「反日」,因為我們真正要反的,是野蠻的軍國主義和企圖再次發動戰爭的狂徒,而不是所有的日本人。

相關焦點

  • 日本人拍的抗日劇,對比國內巔峰神劇,網友:該學習!
    主題:日本人拍的抗日劇,對比國內巔峰神劇,網友:該學習!本文原創,歡迎轉載!雖然中國不像韓國那樣大力促進文化出口,但是國內的電影和電視產業因為人口眾多而蓬勃發展。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看電影和電視劇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流行的休閒娛樂方式,可以說各個年齡段的人都喜歡看。為了讓人們記住歷史,國家總是鼓勵對抗日題材的影視劇進行改編。然而,這些導演和編劇,為了賺錢,改變情節的悲慘方式,這本來是一個艱苦和困難的鬥爭時期,在銀幕上,它成為一系列令人難以置信的神劇。
  • 抗日漫畫宣傳隊:揭露日本軍國主義陰謀(組圖)
    1937年抗戰開始後,有一支由上海漫畫家組成的抗日漫畫宣傳隊,從城市到鄉村,從沿海到內地,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可以說「抗日的炮聲到哪裡……抗日漫畫就出現在哪裡」。漫宣隊的獻詞中有:「抗日救亡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工作……我們是漫畫筆者,所以表現的,就是色彩和線條,請諸位來看我們的畫,就是我們工作的具體表現。」在偉大的浴血抗戰的烽火中,有一支由上海漫畫家組成的抗日漫畫宣傳隊作出了卓越的功績,回顧中國抗日戰爭史和中國現代美術史時,應當記得這一切。上海是中國近現代漫畫藝術的發祥地,雲集有眾多漫畫家。
  • 日本也曾拍抗日劇,裡面的八路軍是何種形象?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早前日本還拍過一部抗日劇,其劇情以及劇中八路軍的形象甚至比中國拍攝的這些抗日神劇還要真實,說出來你可能都不相信。這部劇的名字叫做《紅十字:女人們的入伍通知單》,其實並不能算作是一部正宗的抗日劇,因為它的戰爭場面極少。而這部劇主要是講述一個有著國際主義的女護士在後方為傷員療傷的故事。
  • 「主旋律電影」哪家強? 還是美國數第一
    【名詞釋義】"主旋律電影」是啥東西?為什麼要拍?  對於中國的觀眾來說,「主旋律電影」是個熟悉、並且頗具「中國特色」的名詞。那麼,到底什麼樣的電影可以被稱之為「主旋律電影」呢?一般有兩種看法,一些人認為集體主義計劃經濟國家的產物,西方沒有,另一種認為歐美資本主義國家,一樣也拍主旋律片。其實這兩種說法都不全面。
  • 如何看待日本抗日神劇?正常看待日本歷史,日本人眼中的侵華戰爭
    說到抗日神劇可能大家都想到的是包子雷,手撕鬼子和褲襠藏雷還有800裡開外一槍打爆鬼子頭等一系列神操作。而這些神劇大多都是由中國人拍攝進行描寫日本侵華的一些情節,但是近期日本也是拍攝了一部抗日神劇,而這一舉動更是讓眾人吐槽這還有自己抗自己的?如何看待日本抗日神劇?
  • 高金素梅譴責軍國主義 臺灣原住民不是日本人
    ,日本政府「軟禁」臺灣原住民及媒體的行為,是刻意維護日本右翼團體及軍國主義的蠻悍行徑,讓人想起日本在臺灣殖民統治時期的種種罪行,臺灣原住民表達嚴正的抗議與譴責。,是軍國主義的受害者。她說,原住民不是日本人,原住民的祖先更不會成為日本的神,原住民有自己的祭祀方式,請靖國神社尊重原住民民族的文化,強烈要求靖國神社歸還臺灣原住民的祖靈。
  • 日本人也拍攝了「抗日神劇」,劇中八路軍的形象都是什麼樣子?
    上個世紀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日軍在侵華戰爭中對中國人進行了大規模的屠殺,中國的國土也在日軍的侵略下變成了一片廢墟,所以這場戰爭成為了中國人難以忘卻的記憶。因此為了迎合市場,現在出現了很多抗日題材的電視劇,不過近年來,這些抗日劇中還出現了很多的抗日神劇,劇情誇張且不務實。
  • 日本也拍「抗日劇」,裡面八路軍是何種形象?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抗日劇不僅僅是中國拍,其實日本也拍過「抗日神劇」,那裡面的八路軍是什麼形象?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這部由日本拍攝的抗日劇叫《紅十字:女人們的入伍通知單》。說是抗日劇,倒不如說是分為上下兩集的電影。因為這部電視劇只有兩集,加起來的時常剛剛夠一部標準電影的長度。
  • 臺南「蕭壠大屠殺」: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犯下的又一罪狀
    這是軍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犯下的一起滅絕人寰的慘案,120年來卻因種種原因很少被人提及。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犯下的又一罪狀——記120年前發生在臺南的日軍「蕭壠大屠殺」
  • 世界史維會:「昭和日」是為日本軍國主義招魂
    當前位置: > 文萃 > 華人世界 世界史維會:「昭和日」是為日本軍國主義招魂 2005-05-19 14:25:17
  • 1931年,日本軍國主義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中國人民奮勇抵抗...
    而日本從1868年明治維新後生出了軍國主義怪胎,並確立吞併朝鮮、侵佔滿蒙、徵服中國、稱霸東亞的大陸政策,迅速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帝國主義在中華大地製造了一件件滅絕人性的慘案,犯下了一樁樁慘絕人寰的罪行,使中華民族遭受了史無前例的創痛,蒙受了難以盡言的恥辱。
  • 日本人看完抗日神劇的反應,哈哈哈,都把我氣笑了
    1位日本人看完抗日神劇,寫了1本書,抗日神劇因此風靡日本巖田宇伯,一位日本歷史戰爭愛好者。一次偶然的機會,巖田宇伯看到了一部中國的抗日神劇。如同天雷勾動地火,巖田宇伯一口氣找到了所有能夠找到的抗日神劇,全部看完後,興致勃勃的找出了其中所有的荒謬、誇張的鏡頭,將這些鏡頭全部寫進了自己的新書《抗日神劇讀本》。
  • 日巨資複製大和號艦 電影為軍國主義招魂[組圖]
    另據中新網援引香港媒體報導,電影導演佐藤純彌辯稱,這是一部反戰電影,但它其實與日本近期多部戰爭電影如出一轍,都竭力掩飾日本皇軍的侵略行為,不遺餘力地渲染日本海軍的「英勇行為和手足情誼」,為日本戰時軍國主義招魂。   「大和號」建成於1941年12月,是當時世界最巨型的戰艦,全長862英尺,排水量達6.5萬噸。
  • 中國抗日劇,歪果仁拍的長啥樣?
    近幾年來,大陸的抗日神劇就像病毒一樣,總能不斷變異出新的版本,目前最新的版本想必大家已經看過了,五雷轟頂的感覺。  再次被雷劇刷新了三觀的壹讀君(yiduiread)喘口氣,把目光對準國門之外。實質上,在二戰前中後的幾十年裡,國內外導演都對中國的抗戰故事充滿了興趣,遺留下各種抗日影視作品,拍平民的、慰安婦的、軍人的,不一而足,一些幾十年前的作品都足以甩抗日神劇N條街。
  • 日本大叔硬碟裡的抗日神劇
    電影也是如此,在2016年中央六臺的收視排行榜中,排名第一的是潘長江主演的抗日神片《舉起手來》。這部片拍攝於2003年,足足放了13年依然長映不衰,可謂是神片界的殿堂之作。賺錢是很忙的,2012年,有48個劇組在橫店「抗日」,使用群眾演員30多萬人,一人最多一天要死 8 次。算下來,橫店一年「消滅鬼子」接近 10 億人,相當於7個日本的人口。因為要拍的戲太多,演員就有些缺,一個人每天要頻繁地變幻角色。有一天,一個演員看自己演的一部抗戰劇,鏡頭中,穿著八路軍服的他,炸死了對面穿著日本軍服的他。
  • 《軍艦島》韓國抗日主旋律電影,真的是敢拍啊!
    今天是八月一日建軍節,所以老青見想帶大家去看一部有關抗日的電影。每年八九月份,二戰紀念日頻頻,一系列紀念二戰的電影也集中上映。往年國內有著《二十二》,《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釵》等優秀作品,但是今天老青見想帶大家去看一看,韓國是怎麼抗日的呢!
  • 這部好萊塢拍的中國抗日神片,卻有99%的中國人不知道
    這些年,大銀幕小螢屏上的抗日神劇抗日神片層出不窮,導致網友們一提起抗日神劇,通常第一反應就是手撕鬼子、步槍打飛機,而且還有一大批神劇耳熟能詳,但是這部抗日片,你一定沒聽說過!   它就是——《六福客棧》
  • 抗日神劇,你究竟侮辱了誰?
    在神一般的「抗日英雄」面前,是豬一般的敵人。日本人,永遠一見中國女人,就色眯眯地大喊「花姑娘」,醜態畢露;說著陰陽怪氣的中國化日語,總是一副吹鬍子瞪眼的滑稽相;上了戰場,一個能打的都沒有,不是像白菜一樣被切碎,就是嚇得跪地求饒、抱頭鼠竄。……你太熟這些,我就不叨逼叨了。在我們的「抗日神劇」美化自己、醜化敵人的時候,日本人在拍什麼呢?
  • 日本人看抗日神劇什麼感受,你先看下越南拍的抗清神劇,就這感受
    2000年後,以抗日為主題的影視作品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層出不窮。不要忘記歷史當然是好事情,但現今抗日劇的品質參差不齊,許多雷人橋段都是對歷史的篡改。可能是因為這齣抗日神劇的始作俑者是《舉手》,後來《一起打鬼子》《滿山打鬼子》等作品的出現,實在讓人心力交瘁。在《滿山遍野打鬼子》中,主角是一個小學生,靠著一個彈弓,就能把敵人打得潰不成軍,這真是太奇怪了。你知道日本人看中國的抗日神劇時有何感想嗎?換個角度看一看越南拍的抗清神劇吧。
  • 為何抗日神劇裡總有個漂亮女人?日本人找到了答案
    原標題:為什麼抗日神劇裡總有一個漂亮女人?一位日本人找到了答案  橫店一年消滅10億鬼子,為啥日本人不怕我們呢?  賺錢是很忙的,2012年,有48個劇組在橫店「抗日」,使用群眾演員30多萬人,一人最多一天要死8次。  算下來,橫店一年「消滅鬼子」接近10億人,相當於7個日本的人口。  因為要拍的戲太多,演員就有些缺,一個人每天要頻繁地變幻角色。有一天,一個演員看自己演的一部抗戰劇,鏡頭中,穿著八路軍服的他,炸死了對面穿著日本軍服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