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振君 井鴻
山東省東明縣位於魯西南平原黃河南岸,是黃河入魯第一縣。東臨菏澤市牡丹區、曹縣,南與河南蘭考接壤,西、北與河南長垣、濮陽隔河相望。現轄1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0鎮2鄉和2個街道辦事處,395個行政村,總人口85萬人,農業人口68萬人;總面積1370平方公裡,耕地124萬畝。目前,全縣貧困戶23591戶、67430人。
近年來,農行菏澤分行東明縣支行積極開展金融扶貧,立足地方實際,加大信貸支持,助力貧困戶脫貧致富,統籌推進金融扶貧和鄉村振興工作。
一
走進東明縣小井鎮黃莊村西瓜大棚內,種植戶張法祥正在給前來購買西瓜的客商摘西瓜,到了西瓜成熟的時節,老兩口每天都是這樣忙碌著。53歲的張法祥夫婦倆身體都不好,父母常年吃藥,需要贍養,還有兩個兒子正上大學和高中,高額的學費加上父母醫藥費,每年需4萬至5萬元,家庭經濟十分困難,2018年被認定為貧困戶。
2018年,小井鎮政府在黃莊村建設了大棚基地,貧困戶張法祥想承包種植大棚,但是,家中經濟困難,拿不起承包金,支行客戶經理了解到這一情況後,主動登門為其提供了5萬元的專項扶貧貸款,承包了5個大棚。之後,張法祥一家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來,2018年底實現收入6萬元,2019年底實現收入15萬元,截止目前,已累計實現收入30多萬元,並在黃莊新村建設了面積二百多個平方米的兩層小樓房,順利實現了脫貧致富。
瓜果經銷商董雙坤說:「我基本上每天都來,每天都要一兩千斤,收購後供給超市、水果店。咱這個品種的瓜口感好,皮薄,深受城裡客戶的歡迎;這也是幫助貧困戶打開西瓜銷路,張法祥比較樸實,我非常樂意幫助他們打開市場。」
張法祥激動地說:「原先家庭比較困難,是貧困戶,家有學生有老人,愛人身體不好;最近這兩年通過國家的政策,農業銀行給我貸了一批款,我承包了5個大棚,通過資金支持,收入年年提高,貸款也順利的還上了,經過努力,脫貧了,樓房也蓋起來了。我由衷感謝國家的好政策、感謝農行的大力支持!」
張法祥的西瓜大棚是農行東明縣支行實施精準扶貧,積極投放信貸,幫扶群眾脫貧致富的一個縮影。
像幫扶張法祥這類群體,支行持續加大涉農扶貧貸款投放力度,在「雙聯雙創」和選派「第一書記」駐村幫扶活動中,通過大力實施了「強村貸」和精準扶貧貸款,共幫扶貧困戶137戶致富,開展「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多種形式的鄉村振興宣傳活動26次,在全縣脫貧攻堅、富民強縣、推動鄉村振興工作中,充分發揮了支農惠農金融主力軍作用。2020年「六一」兒節前夕,支行派駐焦元鄉後黃集村第一書記鄭殿明,將價值5000元的愛心書包送到該村小學,祝他們節日快樂,不斷成長,早日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彰顯農行大行情懷!東明縣焦元鄉後黃集行政村,距東明縣城近50公裡,是全縣最偏遠的行政村之一。地理位置偏僻,村民就醫難、用藥難,同時,全村1500多人中60歲以上老人接近300人,農行東明縣支行聯合東明縣人民醫院於2019年11月28日到後黃集村開展」孝親敬老」義診活動,登門為村民送醫、送藥。全天為近200位老人進行了健康查體和有針對性診療,為其中60多位患有各種疾病的老人提出了進一步診療方案。期間積極向村民普及保健常識,免費贈送價值2000多元的家庭常備非處方藥品、治療消毒用品。同年,支行脫貧幫扶工作隊到聯繫村登門慰問貧困戶,向41戶貧困戶送去了大米、麵粉、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
二
2019年4月5日,東明縣陸圈鎮東風行政村黨支部書記劉玉林帶領村民代表一行5人一大早來到農行東明縣支行,送上一面上書「東風村喜借『東風』、『強村貸』助農致富」錦旗,感謝農行對他們的大力支持。
東風行政村隸屬東明縣陸圈鎮,由3個自然村組成,2230人,3180畝耕地,以前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傳統農作物,村裡沒有特色產業,也沒有集體項目,2019年人均收入7000元左右,仍有10戶貧困戶未脫貧。為徹底打贏脫貧攻堅戰、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支部書記劉玉林組織兩委班子成員和村裡的致富能人,於2019年3月成立了東明縣慶國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為村黨支部牽頭組建,支部書記劉玉林任理事長,自籌資金220萬元,50多戶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參股,每年每畝地在獲得1000元租金基礎上,再享有合作社分紅,同時從10戶貧困戶中每戶吸收1人為固定勞動力,每人每月照顧性發勞務費2000元,兜底幫助脫貧。目前該合作社擁有耕地200多畝,其中70畝地建設高溫大鵬14座,種植葡萄、黃桃,110畝露天種植葡萄,20畝露天種植蘋果,套種大蒜、洋蔥、西瓜。
2020年3月中旬,農行東明縣支行在與東明縣委組織部、陸圈鄉鎮經管站對接中詳細了解了該合作社基本情況。為有效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徹底打贏脫貧攻堅戰,支行行長、分管行長隨即帶領業務部室有關人員到合作社進行現場調查,核實經營情況和資金需求,最短時間發起了50萬元強村貸業務流程,行長直接負責督導協調,在上級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從貸款受理到獲批僅用了1周時間,3月26日50萬元資金成功轉入東明縣慶國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帳戶。
座談中,村支部書記、合作社理事長劉玉林緊緊握住馬先平行長的手激動地說:「農行可幫我們大忙了!要完成今年的種植計劃有一定的資金缺口,農時誤不得,可我們干著急沒辦法,你們在這麼短時間發放50萬元貸款,真是及時雨呀!這下可好了,套種130畝西瓜和田間管理費用全部齊了,據保守預計,今年套種的大蒜、洋蔥、西瓜淨收入不下60萬元,初掛果的葡萄也望有30多萬淨收入,2021年葡萄、黃桃將達到盛果期,淨收入可望達到150萬元,明年合作社計劃擴大到500畝,讓全部村民都參股,我們全村集體奔小康希望滿滿的!」
據悉,通過此筆貸款投放,不僅解決了合作社在疫情期間的資金困難問題,還為支行進一步落實踐行鄉村振興戰略開了一個好頭。支行已把省領導聯繫村、省鄉村振興重點村、扶貧重點村和省派鄉村振興服務隊掛包鄉鎮為工作重點,主動做好調查營銷,2020年6月28日再次成功發放1筆50萬元「強村貸」,目前正在對另外10戶合作社進行調查和繼續發放工作。
三
農行東明縣支行出實招,做實功,見實效,勇於創新,紮實推進,為東明縣脫貧攻堅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截至2020年7月底,累計投放精準扶貧貸款58500萬元、帶動137戶貧困戶實現脫貧,其中富民小額貸款5萬元,富民生產貸款445萬元,富民產業貸款58000萬元。
山東安高電氣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於輸配電領域產品研發與製造的高新技術企業。作為一家剛成立不久的小型企業,隨著企業經營規模穩步擴大,企業流動資金不足、融資成本較高逐漸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支行多次和縣扶貧辦、鄉鎮扶貧辦深度結合,希望能通過貸款帶動當地貧困人口增收脫貧。既可以滿足企業融資、降低融資成本需求,又能解決貧困人口就業問題。由扶貧辦篩選40名有工作能力貧困人口上崗,企業負責提供就業崗位,發放崗位工資每人每年3000元。該筆貸款幫扶了40名貧困人口,縣扶貧辦給予3%的利息補貼,大幅度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實現了貧困戶、企業和銀行等多方共贏。
四
2020年6月中旬的一天下午,農行東明縣支行扶貧工作隊參加一個特殊的儀式:一位結對幫扶貧困戶邀請扶貧工作隊參加他的西瓜開園儀式,一起品嘗甘甜的西瓜,共同分享豐收的喜悅。
據東明縣支行金融扶貧工作組負責人介紹,這位貧困戶叫金錘,今年60歲,家住距東明縣城不足10華裡的西趙官營村。以前和兒子種地之餘做點小生意、間或外出打工,每年都有不錯的收入,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2013年11月,其年僅30歲的兒子突發腦溢血病故,當時兩個孫子一個8歲、另一個5歲……可屋漏偏遇連陰雨,喪子之痛和長期來之家庭方方面面的壓力,2017年3月金錘突發腦梗,治癒後落下腿腳行動不便的病根,照顧孩子、病人和家庭的一切重擔落在妻子一人肩上。更為不幸的是,2018年11月,金錘妻子突發疾病去世。少喪父、老喪子、中年喪妻,人生三大不幸全部讓這個可憐的家庭攤上了!金錘因病需要有人護理、兩個未成年的孫子需要撫養……2017年初,農行東明縣支行與西趙官營村結成「雙聯雙創」對子,知悉金錘家庭情況後,對他寄予特殊關愛,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登門慰問,為他的孫子捐助學費、書籍、衣服,在他妻子病故後,動員全行員工為他捐款近1萬元,2019年上半年又把他確定為富民生產貸幫扶對象,當年可獲得3000元專項幫扶資金。
據悉,2019年農行的捐款加上親朋好友的資助,除去妻子善後事宜和留下孫子的必須學雜費還有結餘,2020年他種了5畝西瓜,入夏後西瓜管理到了關鍵時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支行及時為他籌措了3000元幫扶資金,使他的西瓜得以茁壯成長,獲得了大豐收。
離開瓜園,告別金錘、告別一幫樸實的鄉親,已是夕陽西下時。回首東望,滿載希望、啟程美好未來的瓜園,在晚霞的映襯下,形成一幅充滿生機的田園詩畫,瓜園裡、瓜棚下,不時傳來爽朗的笑聲……他們衷心祝願:命運多舛的金大哥能如期實現他的美好夢想,迎來更加幸福燦爛的明天!
農行東明縣支行馬先平行長動情地說:目前,支行精準扶貧貸款餘額59097萬元,較2020年初增加30095萬元,已累計帶動幫扶貧困戶137戶。今後,農行東明縣支行將全力做好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工作。加快扶貧貸款投放,積極帶動貧困人口,全面完成金融扶貧各項任務目標,積極推進鄉村振興「示範村」打造,計劃新增鄉村振興「示範村」14個,紮實推進「強村貸」,預計投放15戶,金額800萬元以上,讓更多的貧困戶、農戶走在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