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謠《去大理》中唱到:
是不是對生活不太滿意,
很久沒有笑過又不知為何,
既然不快樂又不喜歡這裡,
不如一路向西去大理。
去大理,去海邊,去城市邊緣;去小鎮,去路邊,去樓下公園。
很多人都對歌詞中的大理充滿了無限的嚮往,認為那裡就是心目中的詩和遠方。
的確,現在的這個世界浮躁不已,我們的心也是一樣。
當如陀螺般高速旋轉的物質文明將我們團團圍住,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時,所有人,都開始懷念起陶淵明先生所描繪的桃花源來。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陶先生的這篇著作,其中心思想是與他的那首著名的詩歌《歸園田居》 相通的,都是想要表達脫離世俗的煩惱,回歸田園的快樂的主旨。
想要去大理體驗慢生活的人,和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生活並沒有什麼不同。
在生活從2G變成4G,繼而又變成5G之後,的確讓很多人備受生活的煎熬,感覺這個生活強姦了自己。
然而那些被生活強姦了的人,卻不知道享受慢生活的愜意,還需要你有一定的智慧與勇氣。
同學小莊是一個來自普通家庭的孩子,父母都是工薪階層。大學畢業之後,他便回到了江蘇的一座小縣城 ,經營起了一家中端禮品店。
不得不說,小莊有一個會做生意的腦子,店鋪開業沒多久之後,他便制定了幾種非常不錯的營銷策略,大大地拓寬了市場渠道,店裡的業績迅速地風生水起。
到後來,店裡的事情幾乎不用他來操心,只要每個月底去查帳就可以了。
小莊舒舒服服地做著他的小老闆,每天上午去店裡逛一圈兒,然後中午約幾個朋友一起吃頓飯,下午則慢悠悠地回家讀讀書喝喝茶,慢生活的日子過得十分愜意,一度讓我們這些昔日的同窗羨慕嫉妒了很久。
然而大家都看到了小莊生活上的舒適,卻沒有注意到他為了這種生活,積攢了哪些品質。
首先是勇氣和動力。
按照常理來說,出生於普通工薪階層家庭的孩子,在大學畢業之後,應該順理成章地去找一份工作,然後像他們的父母一樣去掙得一份工資收入。
然而小莊並沒有按照別人規定好的人生道路去走,他靠著大學時勤工儉學賺來的收入,在自己的家鄉投資店鋪。
小莊曾經說,他是一個離開家就會容易失眠的孩子。這句話讓我們笑話了他好久,但是卻沒想到這也是他回鄉創業的動力。
勇氣+動力,是他放棄外出打工的第一品質。
其次是能力。
經營一個生意,無論它的大小,成敗的關鍵在於是否有足夠的能力。
假設小莊是一個缺乏能力的人,即使有勇氣和動力回家創業,如果不是站在能吹起豬來的風口上,那麼成功地可能性幾乎是為零的。
更何況,豬既然能被風吹起來,也能被夠被它狠狠地摔到地上。
所以,打算像小莊一樣當個小老闆,去享受慢生活的朋友們,不妨先積攢一下自己的這些品質,等待時機成熟時,便可以一大步跨過去了。
慢生活,不只有去大理
有人說,慢下來,能讓靈魂跟上來 。
從前車馬很慢,一生只夠愛一人;現在過得太快,已經不能感受你的愛。
你,懷念過從前的生活嗎?
從前的生活,慢而美好,慢而有味,慢而溫柔。
而現在,「慢」已經成了一種奢侈品:
為了節約時間,日日步履匆匆,從天亮到深夜,一刻不停; 為了追趕對手,月月忙忙碌碌,從月初到月尾,片刻不歇; 為了超越他人,辛辛苦苦,從年的這邊到年的那邊,時刻緊繃。
然而,大理只有那麼大,如果都跑去那裡享受慢生活了,又是誰來為我們提供慢生活背後的物質保障呢?
抖音視頻上,經常刷到這樣的畫面。幾個穿著寬鬆衣服的朋友,坐在山谷裡一座古香古色的院子裡,喝著飲料講著笑話,把日子過得像詩一樣。
但是轉過來想一下,是誰把院子建進了山谷裡,又是誰修好了通往山谷裡面的路。哪怕是住一間茅草屋都需要搭建好幾天,更何況這複雜的大工程呢。
所以,享受慢生活,還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上面才行。
我們不妨在努力工作的時候,專門為自己留出一個小時或者兩個小時的時間,安安靜靜的喝一杯牛奶,或者和朋友侃一會兒大山。
也許只是忙碌工作中的十分鐘小憩、半小時放空就可以,也許只是日常生活中的聽一首歌、看一場電影、跑一次馬拉松......
稀有的才是最珍貴的,如果所有的時間都慢下來,也許你便不會再去珍惜。
所以,享受慢生活,不一定要去大理。
這種快節奏中夾雜著的慢生活,才是最高級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