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研究所 | 在臺中,是個怎樣的活法?

2020-12-11 鳳凰衛視

探訪臺中--尋找臺灣活法

如果說大陸是根 臺灣就是遷徙的候鳥

而常為人道的棲息地卻與根有著不一樣的活法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很多去過臺灣的旅人說,臺灣遺存了很多觸手可及的歷史,臺灣腹地的臺中火車站就是一例,歲月更替新火車站出現,但臺灣人並沒有將原本日據時期的火車站拆除,而是將它留在一邊,當作一個活物一般見證時代變遷,也時刻提醒臺灣過去的歷史。

臺灣的建築不失韻味,那些留下來的臺灣人,也在流年裡活出新意。一個歷經炮火歲月,傷痕累累的老人,喜歡在夜晚拿著彩筆書畫他們抗爭歲月的希冀,於是就有了彩虹眷村。

從前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與大陸活法不同的是,臺灣人的生活少了些行色匆匆,少了些跳躍思維,似乎更喜歡積矽步,以至自己的千裡。

在臺灣一所自稱最幸福的森林咖啡館裡,兩個年輕的女孩帶著所有積蓄,打造了一片薰衣草森林,除了漫山紫色的夢想。15年來每一株植物都貫穿著他們「十年前的善意,十年後的森林」

與大陸相同臺灣同樣創意思潮泉湧,可喜的是臺灣很多年輕人都緊緊抓住過去的經典。他們堅信立足於傳統,現在的臺灣走的再遠,都還記得為什麼出發。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 馬 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我們努力去理解臺灣為什麼慢慢悠悠的在保留自己的過去,於是我們走進臺灣,從腹地開始探訪過去,預想未來。

▼認識下我們的小夥伴鳳凰微視覺

視覺盛宴 | 分享無限

微信ID:phoenixwsj

鳳凰衛視旗下視覺分享帳號。我們致力於傳達每張照片背後的溫度。

本期編輯:vian 劉曉慧(實習)

相關焦點

  • 日本:稻盛和夫的《活法》裡的活法!
    稻盛和夫日本企業家,是京瓷和第二電子的創始人,將這兩家企業帶入了世界500強,除了經營企業外,還出書,將自己的人生經驗和經營企業的感想分享給大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一本書《活法》。乍一看和我國餘秋雨的《活著》只有一字之差。
  • 臺中教育大學
    臺中教育大學   校訓:忠毅勤樸   創校:1923年臺灣「總督府」臺中師範學校,1943年臺灣「總督府」臺中師範專門學校,1945年省立臺中師範學校,1960年省立臺中師範專科學校,1987年省立臺中師範學院,1991年「國立」臺中師範學院,2005年「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類型:師範院校   校長:楊思偉   所在:臺灣,臺中市西區民生路140號(校本部)、民生路227號(進修部)   校園:市區   面積:13.1公頃,校本部8.9公頃,第二校區2.0公頃,附屬小學2.2公頃   系所院:03學院、15學系、17研究所
  • 望今制奇 參古定法 評《詩學「活法」考索》
    他在《又和前人》詩中無不感慨地寫道:「詩中活法無多子,眼裡知音有幾人?」這裡,作者拈出「活法」一詞,多少有些反省的意蘊。從這裡入手,曾明教授敏銳地注意到胡宿詩論的學術史意義。於是,他研讀基本文獻,爬梳剔抉,將微觀的文獻解讀、版本梳理、文字校勘和宏觀的理論闡釋、分析考論融會貫通,最終梳理出宋代詩學中「活法」說的演變脈絡,並作如下概括:胡宿是宋代詩學「活法」說的創始人,蘇軾是「活法」說的成功實踐者,呂本中是「活法」說的理論建構者。
  • 《詩學「活法」考索》:探源溯流勾勒宋代詩歌創作和詩學理論發展圖譜
    該書聯繫創作實踐,將宏觀考察與微觀分析融為一體,對宋代詩學「活法」說的歷史演進、理論內涵及詩學實踐進行系統深入的考索,尤其重點闡發胡宿首創「活法」的「珠丸」法,蘇軾實踐「活法」的「打通」法,呂本中建構「活法」的「蘇黃互補」法,釐清三者的前後演進過程。
  • 盛和塾100萬冊《活法》首場公益贈書活動-上海站正式啟動
    五位嘉賓先後發表分享  在嘉賓分享環節,五位分享嘉賓先後分享了與《活法》結緣,學習、踐行稻盛經營學的經歷和感悟。  曹岫雲老師做了題為「《活法》和我」的主題分享。曹老師在分享中指出,稻盛和夫的「活法」講的是我們應該怎樣度過一個幸福的人生,究竟怎樣才能過的幸福。
  • 《活法》:稻盛和夫闡述活著意義,改變心態和思維方式,走向成功
    《活法》:稻盛和夫闡述活著意義,改變心態和思維方式,走向成功就像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個人有每個人對「活法」的理解,每個人也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活法。被稱為「經營之神」的稻盛和夫在《活法》中闡述了活著的意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稻盛和夫的「活法」。「我不太看好聰明人,因為聰明人喜歡自以為是,急功近利,事事都是喜歡找捷徑,並缺少了踏實能力的精神」。
  • 《活法》的讀法——稻盛和夫《活法》禪思錄
    題記前幾年,曾經短暫主持一個關於稻盛和夫先生的《活法》的讀書會,進行了前幾章的細讀,以思維導圖形式進行了綱要性的梳理,並對部分內容作了記錄。現稍作整理,截取導圖部分內容,並文字稿一起發布於此,亦以「禪思錄」名之。記錄不全,思路常有中斷處,為維持原貌,不再另行補綴。
  • 最高級的活法是:把你生命的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結束後的每一天來過
    我忽然就有了這樣一個感悟: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結束後的每一天來過,這也許就是生命的最高級的活法。01、將生命的每一天當成每一天來過將生命的每一天當成每一天來過,我們常常會覺得餘生很長,我們似乎有的是時間可以做任何事,時間的概念對我們來說只是一長串不同的阿拉伯數字而已。
  • 讓自己開心,是最好的活法
    隨著時間流轉,就會發現,不論怎樣都有遺憾。因此,讓自己活得舒服,比什麼都重要!正如張小嫻所言:「你不過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過自己喜歡過的生活,若有人因為你喜歡做的事而覺得噁心和取笑你,那是他們的事。」讓自己開心,就是最好的活法!01不必討好所有人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活得最累。
  • 稻盛和夫推出新作《心與活法》,成功人士都有這樣的思維方式
    近日,東方出版社推出稻盛和夫最新著作《心與活法》,精選稻盛和夫的演講內容,對上面的問題給出了回答。《心與活法》由東方出版社出版稻盛和夫是京瓷和KDDI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創始人,並在2010年日本航空公司陷入巨額破產之際,僅用一年時間,就將其扭虧為盈,創下日本經營史上的奇蹟。
  • 古代「百歲」老人怎樣活法?到廣州這景點看看,遊客:辛酸又佩服
    看到今天人們常常為養老問題產生討論,那麼,在古代,老人的晚年是怎麼樣活法的呢?珊珊三丫頭在今年在廣州的兩個景點內,看到和聽到關於兩個「百歲」老人的故事,一他們的經歷辛酸中又讓人佩服。這天,珊珊三丫頭在大塘街周邊遊遠,最後進入百歲坊附近覓食,吃完飯後在百歲坊公園閒坐,期間因為對百歲坊這個名字好奇,就和在公園旁的老人閒聊,原來是與古代一位百歲「百歲」老人參加考試的故事有關。
  • 一個60後老人告訴你:後半生最好的活法,其實就這「四個字」
    這位60後老人說:後半生最好的活法,其實就「懂得知足」這「四個字」!其實我哪有什麼秘訣,我不過是明白「懂得知足」這四個字罷了。也是從張老太的事情裡,我深刻的明白了,後半生最好的活法,其實就是「懂得知足」這四個字。
  • 「挪威活法」疫情期間,戶外運動照常!
    春夏來了,白天也就長了起來(早5點至晚9點),16個小時中7-8小時上班,那剩餘的時間可不能只在家窩著啊?豈不是浪費春光?所以很多人上下班前後都開始了戶外運動。除了幾個有限的「大城市」,其他地方人不多不擁擠,所以疫情期間出門是絕對沒問題的,路上本來也沒幾個人,戶外(森林、綠地、峽灣海灘)也就是些零零散散運動的人。
  • 希克:很好奇中國是怎樣的;盼用進球幫助捷克隊
    虎撲3月20日訊 在啟程赴中國參加中國杯之前,效力於羅馬的捷克當家球星希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希望自己能夠在中國杯的賽事中取得進球,同時他對於中國的一切也十分好奇。捷克隊全員集中之後,全隊率先在捷克國內進行了一場訓練課。
  • 臺中市府秘書長黃國榮接任副市長
    臺中市府秘書長黃國榮接任副市長 2013年02月18日 23:31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端午節,談談生命的兩種活法
    且不如學學蘇軾的活法,他在詩中寫道:「風中楊花雖未定,雨中荷葉終不溼」。天什麼時候下雨,從無道理可講,這便是是命。但是荷葉終是滴水不沾,伸展自如,依然碧玉盤般的美麗。生命大約有兩種活法,與苦難一起沉淪,或者在艱辛中現出光明。端午總讓人想起屈原,隨之想起蘇軾。他們都曾恩仇快意,歷經人世艱辛,留下千古傳誦的詩句。
  • 「挪威活法」國內的極端通勤,大部分挪威人也在經歷!
    近日國內一份關於極端通勤的報告的數據顯示,4個超大城市的平均通勤距離為9.3公裡,而北京的平均通勤距離則達到11.1公裡。《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稱,北京通勤時耗47分鐘,是全國唯一單程平均通勤時耗超過45分鐘的城市。
  • 稻盛和夫親臨成都 告訴你不一樣的「活法」
    而由東方出版社出版的《活法》一書,無疑是稻盛和夫經營哲學和人生哲學的精華體現。該書是一部風靡全球的超級暢銷書,目前在全球的銷量已經突破230萬冊,讓無數人在迷茫時代找到活著的意義,修煉靈魂,保護美德,瞬間激發自身潛在的偉大力量。長期以來,《活法》在中國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厚愛和追捧。
  • 楊振斌會見臺中教育大學校長王如哲一行
    【消息來源:國際合作與交流處(港澳臺辦公室)】12月30日,吉林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會見了臺中教育大學校長王如哲、嘉義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黃月純、臺中教育大學國際及兩岸事務暨研究發展處處長朱海成一行,吉林大學港澳臺辦公室相關負責人陪同參加會見。
  • 臺中|下次,我們一起去高美溼地吧.
    上個月在臺灣待了十六天十五夜,逆時針環島,走了五個城市。對我來說,十六天太短,我不知道什麼時候再來,但是我知道一定會。和上次旅行一樣,出發前的廣州大風又大雨。明明說好是去過夏天的,我和Winter穿了四件衣服,從澳門飛到臺北桃園機場,再直接搭乘客運到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