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晉江會館、梨園公會等,西城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預審

2020-12-13 瀟湘晨報

12月5日,西城區召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2020年會。記者了解到,今年,西城區面向公眾發布了第一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一共推出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規模推出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在北京還是第一次。目前,共有97家社會機構諮詢接觸,最終33家機構提交了53份利用方案,西城區相關部門已經對利用方案進行預審。

西城區第一批發布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有7處文物項目,包括體現會館及名人文化的歙縣會館和晉江會館(林海音故居),體現商業文化的錢業同業公會、西單飯店舊址、聚順和棧南貨老店舊址等,體現戲曲文化的梨園公會,體現北京城市近代發展進程的新市區泰安裡。

這7處文物建築,單項佔地面積372至1404平方米,均已完成騰退,並列入政府文物修繕計劃。

目前,項目對申報機構提出了文物利用原則,要保護及體現文物建築的文化歷史內涵和價值,促進文商旅融合的同時,讓市民最大程度享受文化發展成果。申報的機構必須遵循公共屬性,不得以各種名義對公眾參觀設置門檻;堅持自主運營,不得將建築作為轉租、承包、轉讓、抵押等資產運營。

此外,每處項目都要單闢展室,充分展示文物建築的歷史文化內涵,並對外開放。根據要求,所有參與單位都要接受監督和考核,對於違反合作協議、績效考核不達標或者在保護利用中出現嚴重違法違規的,將終止合作協議,並追究相關機構和人員的責任。

首批發布文物建築均具備歷史文化價值高、地理位置佳、周邊資源好等特點。西城區將進一步完善文物合理利用機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引入第三方服務平臺,保障文物合理利用更加規範、有序。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西城首批文物活化利用項目預審,林海音故居等7處文物入選
    記者了解到,今年,西城區面向公眾發布了第一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推出歙縣會館、晉江會館(林海音故居)、西單飯店舊址等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規模推出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在北京還是第一次。資料圖 方非 攝目前,共有97家社會機構諮詢接觸,最終33家機構提交了53份利用方案,西城區相關部門已經對利用方案進行預審。這7處文物建築,單項佔地面積372平方米至1404平方米,均已完成騰退,並列入政府文物修繕計劃。
  • 西城區公布晉江會館等七處文物將啟動活化利用
    文化遺產「活」起來呢 今年,西城區 面向公眾發布了第一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 一共推出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 規模推出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
  • 西城首批文物活化利用項目預審
    記者了解到,今年,西城區面向公眾發布了第一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推出歙縣會館、晉江會館(林海音故居)、西單飯店舊址等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規模推出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在北京還是第一次。目前,共有97家社會機構諮詢接觸,最終33家機構提交了53份利用方案,西城區相關部門已經對利用方案進行預審。
  • 北京:西城首批文物活化利用項目完成騰退共涉及7處
    來源:北京青年報圖集 西城首批文物活化利用項目完成騰退共涉及7處 方案已進入預審 每個項目均將單闢展室對外開放昨日,西城區召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今年,西城區發布了第一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共推出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目前,共有97家社會機構諮詢接觸,最終33家機構提交了53份利用方案,西城區相關部門已經對利用方案進行預審。記者了解到,西城區第一批發布的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有7處文物項目,均具備歷史文化價值高、地理位置佳、周邊資源好等特點。
  • 西城七處文物項目均完成騰退 活化利用方案已進入預審程序
    在年會上,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今年,西城區面向公眾發布了第一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一共推出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據悉,規模推出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在北京還是第一次。目前,共有97家社會機構諮詢接觸,最終33家機構提交了53份利用方案,西城區相關部門已經對利用方案進行預審。
  • 西城區公布晉江會館等七處文物將啟動活化利用
    日前,從區名城委辦公室了解到,西城區面向公眾發布了第一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一共推出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規模推出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在本市還是第一次,目的是廣集社會各方智慧,通過市場化的運作尋求文物項目更好利用和保護。
  • 晉江會館、西單飯店舊址等將迎活化利用
    新京報訊(記者 戴軒)西城區是北京營城建都肇始之地,是北京老城歷史文化的主要載體,有眾多不可移動文物。近年來,不少文物開展騰退工作,記者今日(1月6日)獲悉,晉江會館、西單飯店舊址、聚順和棧南貨老店舊址等7處發布活化利用計劃。
  • 西城探索創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 推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
    中新網北京新聞12月6日電 (杜燕 劉辰)北京市西城區面向公眾發布了第一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推出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通過市場化的運作更好地利用和保護文物項目。
  • 西城區七處文物將啟動活化利用
    2020年,西城區面向公眾發布了第一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包括晉江會館等七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規模推出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在北京還是第一次。目前,共有97家社會機構諮詢接觸,最終33家機構提交了53份利用方案,西城區相關部門已經對利用方案進行預審。
  • 北京西城區2020年4個老舊小區改造、7處文物活化利用
    探索文物騰退經濟可持續發展路徑2019年,西城區規範了文物建築活化利用方向,共計啟動52處直管公房文物騰退,累計30處文物全部實現騰退。首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我區發布7處文物活化利用計劃,包括體現會館及名人文化的歙縣會館和晉江會館,體現商業文化的錢業同業公會、西單飯店舊址、聚順和棧南貨老店舊址,體現戲曲文化的梨園公會
  • 北京市西城區推出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 市場化運作加強文物保護
    12月5日,在西城區召開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2020年會上,記者獲悉今年,西城區面向公眾發布了第一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一共推出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規模推出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在本市還是第一次,目的是廣集社會各方智慧,通過市場化的運作尋求文物項目更好利用和保護。
  • 立足區域特點 北京西城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復興
    推出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今年,西城區面向公眾發布了第一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推出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包括體現會館及名人文化的歙縣會館和晉江會館(林海音故居),體現商業文化的錢業同業公會、西單飯店舊址、聚順和棧南貨老店舊址等,體現戲曲文化的梨園公會,體現北京城市近代發展進程的新市區泰安裡。
  • 西城區委書記孫軍民:保護傳承好歷史文化名城「金名片」,是光榮...
    2020年,四名匯智計劃公開招募入圍項目61項,吸納了更多有志之士參與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隊伍中來。今年,西城區面向公眾發布了第一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一共推出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規模推出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在本市還是第一次,目的是廣集社會各方智慧,通過市場化的運作尋求文物項目更好利用和保護。
  • 西城七處文物建築均完成騰退 活化利用方案已進入預審程序
    12月5日,西城區召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2020年會,西城區委書記孫軍民介紹,近幾年,西城區按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歷史文化傳承並重、歷史文化名城文脈延續與名城文化建設並重的要求,推動老城保護和復興,尤其在文物騰退與開放利用,改善民生與功能疏解,街區更新和健全「四名」工作體系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下一步西城將重點圍繞落實核心區控規、中軸線申遺、服務民生等方面繼續探索創新。
  • 北京譚嗣同故居、梅蘭芳祖居等15處文物開始騰退
    明年將啟動另外14處文物騰退點位,到2020年,西城區50餘處文物騰退將全部完成並開門迎客。據統計,西城區181處三級文物保護單位和182處文物普查登記項目中,作為「大雜院」用於居民居住、處於不合理使用狀態、存在安全隱患的不可移動文物共計165處,其中有34處會館和名人故居類不可移動文物。位於北京西城區北半截胡同41號的譚嗣同故居。
  • 我市三處文物古蹟活化利用入圍2020年度廣東省文物古蹟活化利用典型案例
    近日,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的指導,廣東省古蹟保護協會與廣東省規劃師建築師工程師志願者協會聯合主辦的2020年度廣東省文物古蹟活化利用典型案例宣傳推介活動完成初評,由廣東省文物局、省古蹟保護協會和省三師志願者協會共同組織的專家對申報項目進行了審核,我市乳源西京古道活化利用項目,樂昌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項目,南雄聰輩村虎踞橋活化利用項目等3個項目成功入圍終選名單。
  • 西板橋等8處老建築躋身西城「文保」
    近日,記者從西城區文化委獲悉,該區有8處歷史建築被新認定為區級文保單位。這8處分別是西板橋、山左會館、嵩雲草堂、金井胡同3號、武定胡同23號、真武廟、恭儉胡同三官廟和永泉庵。加上這新增的8處區級文保單位,西城區級及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達到189處,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總數達到388處。
  • 引入社會資本開展文物建築活化利用項目
    南岸區文化旅遊委副主任彭均:南岸區積極引入社會資本,開展各項文物建築活化利用項目,使沉寂於江畔的歷史遺蹟成為全民共享的文化場所。近年來開展的重要項目包括:  一、 安達森故宮文化項目。以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安達森洋行舊址為空間載體,對現存建築進行整體保護與活化利用。
  • 乳源這個項目入圍2020年度廣東省文物古蹟活化利用典型案例
    近日,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廣東省古蹟保護協會與廣東省規劃師建築師工程師志願者協會聯合主辦的2020年度廣東省文物古蹟活化利用典型案例宣傳推介活動對全省
  • 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及保護範圍公布 晉江三處入選
    日前,福建省政府公布了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和保護範圍,全省共有65處(含6處擴展保護單位)保護單位入列。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有3處入選該名單及保護範圍。之前,圍頭村已有毓秀樓、達屋樓、安業民烈士紀念碑、一號防炮洞、一號碉堡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此次擴展項目入選的是圍頭八二.三炮戰遺蹟戰地坑道、1—4號炮臺;位於圍頭半島面向金門的濱海地帶,均由花崗巖條石砌築,坑道長度400多米,炮臺呈喇叭口,圍頭民兵哨所為附屬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