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探索創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 推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新聞12月6日電 (杜燕 劉辰)北京市西城區面向公眾發布了第一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推出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通過市場化的運作更好地利用和保護文物項目。

  今天,記者從北京市西城區召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2020年會上了解到,北京市西城區今年面向公眾發布了第一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一共推出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規模推出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這在北京市還是第一次,目的是廣集社會各方智慧,通過市場化的運作尋求文物項目更好利用和保護。

  西城區第一批發布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有7處文物項目,包括體現會館及名人文化的歙縣會館和晉江會館(林海音故居),體現商業文化的錢業同業公會、西單飯店舊址、聚順和棧南貨老店舊址等,體現戲曲文化的梨園公會,體現北京城市近代發展進程的新市區泰安裡。每一處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精彩故事,傳遞著北京獨特的歷史文化信息。

  這7處文物建築,單項佔地面積372至1404平方米,均已完成騰退。目前,共有97家社會機構諮詢接觸,最終33家機構提交了53份利用方案,西城區相關部門已對活化利用方案進行預審。項目對申報機構提出了文物利用原則,要保護及體現文物建築的文化歷史內涵和價值,促進文商旅融合的同時,讓市民最大程度享受文化發展成果。

  申報的機構必須遵循公共屬性,不得以各種名義對公眾參觀設置門檻;堅持自主運營,不得將建築作為轉租、承包、轉讓、抵押等資產運營。

  此外,每處項目都要單闢展室,充分展示文物建築的歷史文化內涵,並對外開放。根據要求,所有參與單位都要接受監督和考核,對於違反合作協議、績效考核不達標或者在保護利用中出現嚴重違法違規的,將終止合作協議,並追究相關機構和人員的責任。

  年會上,記者了解到,自2010年創立的西城區名城委,專門成立了由老城保護、城市規劃、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方面德高望重的前輩專家組成的顧問組,目前西城區名城委的專家有謝辰生、傅熹年、王世仁、王東、柯煥章、許偉、許立仁、邱躍、單霽翔、邊蘭春、張兵、馬炳堅、劉大可、湯羽揚、高連芳、湯崇平、樊智強、高業京等十八位知名學者。

  2017年,西城區名城委發起「四名」匯智計劃,旨在培育社會力量、推動共識建立、助力名城保護的公眾活動。

  2020年,「四名」匯智計劃公開招募入圍項目61項,吸納了更多有志之士參與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隊伍中來。

  北京市西城區區委書記孫軍民表示,保護傳承好歷史文化名城「金名片」,是光榮使命、重要責任和時代擔當。「十三五」期間,西城區按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歷史文化傳承並重、歷史文化名城文脈延續與名城文化建設並重的要求,推動老城保護和復興;尤其在文物騰退與開放利用,改善民生與功能疏解,街區更新和健全「四名」工作體系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下一步,西城區將重點圍繞落實核心區控規、中軸線申遺、迎接建黨100周年、服務民生等方面繼續探索創新。(完)

編輯:陳建

相關焦點

  • 西城首批文物活化利用項目預審,林海音故居等7處文物入選
    今天,西城區召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2020年會。記者了解到,今年,西城區面向公眾發布了第一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推出歙縣會館、晉江會館(林海音故居)、西單飯店舊址等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規模推出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在北京還是第一次。
  • 北京:西城首批文物活化利用項目完成騰退共涉及7處
    來源:北京青年報圖集 西城首批文物活化利用項目完成騰退共涉及7處 方案已進入預審 每個項目均將單闢展室對外開放昨日,西城區召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今年,西城區發布了第一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共推出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目前,共有97家社會機構諮詢接觸,最終33家機構提交了53份利用方案,西城區相關部門已經對利用方案進行預審。記者了解到,西城區第一批發布的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有7處文物項目,均具備歷史文化價值高、地理位置佳、周邊資源好等特點。
  • 西城區委書記孫軍民:保護傳承好歷史文化名城「金名片」,是光榮...
    「十三五」期間,西城區按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歷史文化傳承並重、歷史文化名城文脈延續與名城文化建設並重的要求,推動老城保護和復興;尤其在文物騰退與開放利用,改善民生與功能疏解,街區更新和健全「四名」工作體系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下一步西城將重點圍繞落實核心區控規、中軸線申遺、迎接建黨100周年、服務民生等方面繼續探索創新。
  • 立足區域特點 北京西城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復興
    推出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今年,西城區面向公眾發布了第一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推出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包括體現會館及名人文化的歙縣會館和晉江會館(林海音故居),體現商業文化的錢業同業公會、西單飯店舊址、聚順和棧南貨老店舊址等,體現戲曲文化的梨園公會,體現北京城市近代發展進程的新市區泰安裡。
  • 西城首批文物活化利用項目預審
    本報訊(記者張驁 通訊員劉辰)今天,西城區召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2020年會。記者了解到,今年,西城區面向公眾發布了第一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推出歙縣會館、晉江會館(林海音故居)、西單飯店舊址等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規模推出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在北京還是第一次。
  • 包括晉江會館、梨園公會等,西城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預審
    12月5日,西城區召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2020年會。記者了解到,今年,西城區面向公眾發布了第一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一共推出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規模推出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在北京還是第一次。目前,共有97家社會機構諮詢接觸,最終33家機構提交了53份利用方案,西城區相關部門已經對利用方案進行預審。西城區第一批發布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有7處文物項目,包括體現會館及名人文化的歙縣會館和晉江會館(林海音故居),體現商業文化的錢業同業公會、西單飯店舊址、聚順和棧南貨老店舊址等,體現戲曲文化的梨園公會,體現北京城市近代發展進程的新市區泰安裡。
  • 西城七處文物項目均完成騰退 活化利用方案已進入預審程序
    12月5日,西城區召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2020年會。在年會上,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今年,西城區面向公眾發布了第一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一共推出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據悉,規模推出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在北京還是第一次。
  • 西城區公布晉江會館等七處文物將啟動活化利用
    文化遺產「活」起來呢 今年,西城區 面向公眾發布了第一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 一共推出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 規模推出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
  • 北京市西城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2020年會召開
    12月5日,主題為「歷史文化名城價值再審視」的北京市西城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2020年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年會由北京市西城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主辦,北京市西城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辦公室、清源視野(北京)文化諮詢有限公司、北京薊城山水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承辦。
  • 西城七處文物建築均完成騰退 活化利用方案已進入預審程序
    12月5日,西城區召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2020年會,西城區委書記孫軍民介紹,近幾年,西城區按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歷史文化傳承並重、歷史文化名城文脈延續與名城文化建設並重的要求,推動老城保護和復興,尤其在文物騰退與開放利用,改善民生與功能疏解,街區更新和健全「四名」工作體系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下一步西城將重點圍繞落實核心區控規、中軸線申遺、服務民生等方面繼續探索創新。
  • 牢記殷殷囑託堅持傳承創新福州市探索構建歷史文化名城治理體系
    摘要:多年來,福州市委、市政府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囑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的重要指示要求,堅決扛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政治責任和歷史責任,精心守護傳承歷史文化的「根」與「魂」,創新「全域推進、分類保護、活化利用、傳承弘揚」工作策略,探索「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模式,健全完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制度體系
  • 北京市西城區推出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 市場化運作加強文物保護
    12月5日,在西城區召開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2020年會上,記者獲悉今年,西城區面向公眾發布了第一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一共推出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規模推出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在本市還是第一次,目的是廣集社會各方智慧,通過市場化的運作尋求文物項目更好利用和保護。
  • 市政協委員年終視察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提出活化利用歷史文物要...
    記者 戴娟 攝視覺重慶依山而建的老房子、吊腳樓、四合院……獨特的建築呈現出別具一格的巴渝風貌;歷史久遠的老鼓樓衙署遺址、巴縣衙門舊址、中英聯絡處舊址……歲月的烙印彰顯著重慶城的文脈和底蘊。11月30日,市政協委員年終視察團第二分團,就主城「兩江四岸」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視察時提出,活化歷史文物要進一步豐富傳承形態,突出特色,避免「千城一面」「千篇一律」。
  • 福建出臺措施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文物建築等保護利用
    作者:張麗卉(原標題:《福建出臺九條措施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和文物建築歷史建築傳統風貌建築保護利用
  • 北京西城區2020年4個老舊小區改造、7處文物活化利用
    街區更新向縱深精細化邁進2020年,西城區將探索具有西城特色的老城更新模式,街區更新向縱深精細化邁進,在設計、實施上下功夫,完善責任規劃師制度,注重基礎設施、人居環境改善,加大「共生院」探索力度,留住老街坊和老磚、老瓦、老物件、老風貌、老韻味。
  • 保護利用歷史建築 傳承福州城市記憶
    多年來,福州市委市政府始終貫徹這一指導思想,一以貫之地重視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一以貫之地重視文物和歷史建築保護,圍繞「找出來、保下來、用起來」,積極開展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工作,2017年底,福州市被住建部列為全國第一批10個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城市之一。福州在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取得的階段性成效,不僅延續了福州的歷史文化脈絡,留住了城市記憶,而且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化軟實力。
  • 杭州今年將推出28處歷史建築活化利用示範項目
    經13個區(縣、市)政府推薦,市住保房管局、市建委、市園文局三個部門精心甄選,近日我市確定並公布了28處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項目,將作為杭州歷史建築活化利用的示範成果對外推出。  2017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將杭州列為全國首批十個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城市之一。
  • 晉江會館、西單飯店舊址等將迎活化利用
    新京報訊(記者 戴軒)西城區是北京營城建都肇始之地,是北京老城歷史文化的主要載體,有眾多不可移動文物。近年來,不少文物開展騰退工作,記者今日(1月6日)獲悉,晉江會館、西單飯店舊址、聚順和棧南貨老店舊址等7處發布活化利用計劃。
  • 我市三處文物古蹟活化利用入圍2020年度廣東省文物古蹟活化利用典型案例
    近日,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的指導,廣東省古蹟保護協會與廣東省規劃師建築師工程師志願者協會聯合主辦的2020年度廣東省文物古蹟活化利用典型案例宣傳推介活動完成初評,由廣東省文物局、省古蹟保護協會和省三師志願者協會共同組織的專家對申報項目進行了審核,我市乳源西京古道活化利用項目,樂昌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項目,南雄聰輩村虎踞橋活化利用項目等3個項目成功入圍終選名單。
  • 西城區七處文物將啟動活化利用
    2020年,西城區面向公眾發布了第一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包括晉江會館等七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規模推出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在北京還是第一次。目前,共有97家社會機構諮詢接觸,最終33家機構提交了53份利用方案,西城區相關部門已經對利用方案進行預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