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利用歷史建築 傳承福州城市記憶

2020-12-19 百家號

三坊七巷。

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

在已有7000多年歷史文化積澱和2200多年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州,已確定和公布的歷史建築共4批654處,依法劃定的歷史地段19片。它們是福州城市的「DNA」,飄逸著獨特的福州韻味,承載著福州的歷史文脈與城市記憶。

2002年5月,《福州古厝》公開出版,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在為該書作序中指出:「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的優良傳統。」多年來,福州市委市政府始終貫徹這一指導思想,一以貫之地重視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一以貫之地重視文物和歷史建築保護,圍繞「找出來、保下來、用起來」,積極開展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工作,2017年底,福州市被住建部列為全國第一批10個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城市之一。福州在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取得的階段性成效,不僅延續了福州的歷史文化脈絡,留住了城市記憶,而且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化軟實力。

三坊七巷。

找出來:啟動普查確定工作明「家底」

歷史建築的保護利用,普查工作是基礎——得先把遺存的歷史建築找出來!

2014年,福州率先在福建省啟動了全域歷史建築普查工作。據介紹,普查範圍涵蓋五城區256個舊屋區、村莊區域,面積達39.7平方公裡,普查線索達2229處。

全城的普查工作結束後,福州市及12個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根據歷史建築價值標準,在實地勘察普查、專家評審及多輪部門和公眾徵求意見後,確定公布了歷史建築430處,並完成掛牌、定線落圖和保護圖則編制工作。

今年福州市在往年工作的基礎上,繼續部署完善歷史建築普查工作,其中五城區在開展歷史建築普查成果全面核實的同時,重點落實舊改地塊50年以上建築的甄別工作。

歷史建築普查確定後,長效管理機制緊隨而上。福州各地根據屬地實際情況,相繼出臺相關舉措,加強對歷史建築日常保護管理。

在加強歷史建築普查的同時,我市還積極提升歷史建築保護管理的信息智能化水平,於2017年起先後啟動福州名城保護管理平臺(一期)建設及福州歷史建築保護規劃管理系統項目,建設規模覆蓋福州市中心城區2769平方公裡,通過對福州名城資源數據的信息化,各部門的數據互通共享,實現資源的進一步整合,家底更清晰!這對高效、準確、精細化支撐政府決策、日常管理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

保下來:留住城市文化記憶

清代全國頂級書院——鰲峰書院坐落其中,短短300多米的坊巷內分布著10餘處文保單位及文物……目前,鰲峰坊特色文化街區已完成多座歷史建築的基本修繕,以「書院文化」為主題的街區將於明年春節前建成開放。

今年8月,根據福州市委市政府戰略性布局,福州各縣(市)區、福州高新區結合成片舊屋區改造和文物、歷史建築保護工作,選取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風貌區、歷史建築群或歷史建築較為密集,能夠反映資源稟賦、文化特徵、地域特色、文脈傳承的區域,打造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明年春節前,福州市將有15個承載著福州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揭開面紗,向大家展示福州特色,講述老城故事,讓人們體驗老城生活,尋找老城記憶。

福州15個即將揭幕的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是福州在歷史建築保護利用上的一個縮影。記者昨天從福州市名城委了解到,截至2017年,福州市共投入260多億元用於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三坊七巷、上下杭、鼓嶺、煙臺山、蒼霞等19個歷史地段相繼啟動歷史建築修繕利用,其中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於2006年啟動保護修繕,堅持以保護規劃為統領,以「鑲牙式」「漸進式、微循環、小規模、不間斷」的步驟加以推進,街區內28處文物和131座歷史建築得到修繕利用。

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

用起來: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護

端午點雄黃、中秋擺塔……每逢中國傳統民俗節日來臨,三坊七巷總會舉辦一系列民俗展示、體驗活動,三坊七巷已逐漸開闢成為福州傳統文化的展示中心,延續了街區原有的使用功能,傳承了街區所包含的文化血脈與精神,成為閩都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標本。

為探索歷史建築可持續發展利用新路徑,福州市積極開展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示範項目建設,一期為35處。通過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示範項目的推進,從利用模式、改造技術、管理機制、公眾參與等角度探索有效的歷史建築活化利用路徑,並總結形成可推廣的工作經驗。如由福州大學機械廠改造的怡山文創園,被評為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通過歷史建築活化利用促進社區發展,是福州在歷史建築保護利用上的又一探索。如永泰縣嵩口鎮成功推出鬆口氣客棧、嵩口公益圖書館、月溪花渡圖書館綜合體等一批歷史建築活化利用範本,以歷史建築活化利用為抓手,通過「針灸式」改造,吸引年輕村民返鄉創業,引資引智助力古鎮經濟發展和文化復興。

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工作任重而道遠,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此項工作,福州市政府於日前印發了《福州市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提出要進一步提升我市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總體水平,更好地延續城市歷史文脈。

福州市名城委主任楊勇表示,目前福州正不斷完善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的技術標準,探索構建共建共享、良性循環的資金籌措模式,繼續推動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相關工作,使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工作成為助推福州建設創新開放綠色幸福的現代化城市的重要力量,為福州留下歷史的美麗。

相關焦點

  • 泉州市保護利用歷史建築 傳承城市記憶
    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工作,全市上下長期以來堅持「整舊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則,圍繞「找出來、亮出來、保下來、用起來」,積極開展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工作,傳承泉州城市記憶,還原歷史風貌,既能留住「鄉愁」,也能留住「城愁」。2017年,泉州市被住建部列為全國「城市雙修」試點,隨著泉州「古城雙修」試點工作的推進,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取得的階段性成效。
  • 保護利用歷史建築 傳承弘揚城市記憶
    廣州市人民政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要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廣州是一座擁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老城市」,歷史文化遺存豐富。近年來,廣州市不斷加大工作力度,使千年古城雲山珠水的整體風貌格局基本保存、保護體系層次清晰、歷史文化街區生活延續,並在2017年全國歷史文化名城評估檢查中得到肯定。2018年,在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工作中,繼續弘揚開拓精神,通過創新政策、精細管理、完善機制,形成了一套具有廣州特色的歷史建築保護利用模式,促進了城市高品質發展。主要做法如下。
  • 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的福州路徑
    這組數字蘊藏著不可再生的城市歷史信息和寶貴的文化資源,承載著福州的歷史文脈與城市記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利用,注重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有關名城保護的科學理念與具體實踐,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講話精神,推進保護利用工作,其中我市歷史建築在「保護中利用、利用中保護」,便是一大亮點,走出了合理保護利用歷史建築的福州路徑。2017年12月,我市被國家住建部列為全國第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城市(全國僅10個)。
  • 新書推薦 |《福州歷史建築保護利用案例指南》
    在這一背景下,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員會與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遺產保護與城鄉發展研究中心共同策劃了《福州市歷史建築保護利用案例指南》一書。本書首先介紹了福州歷史建築保護工作的歷程。然後結合案例,總結了指導歷史建築保護的評估要點「N+1」系統。「1」代表改造利用的基本工作,包括:1功能活化;2結構加固;3空間改造;4性能提升。
  • 福州市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工作匯報材料
    2002年4月,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在為《福州古厝》一書作序中還指出:「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  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前瞻性思想和觀點以及開創性實踐,為我市文化傳承和復興注入時代活力,也為後來者薪火相傳鋪下堅實的道路。
  • 福州古建築的歷史記憶
    習近平總書記在17年前的《〈福州古厝〉序》(以下簡稱「序」)中開宗明義寫到,「福州的古建築是構成歷史文化名城的要素之一」;特別強調在重視經濟發展的同時,「要重視生態環境、人文環境的保護」「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這充分體現了在城市建設的進程中,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傳統街區、保護好文物、保護好名城的重要性。
  •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福州路徑」
    分類保護 留住鄉愁古建築是構成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要素之一。我市歷史文化遺產極其豐富多樣,包括文物建築、文化遺址、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築、傳統老街巷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
  • 福州市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工作簡報(六月)
    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工作。2018年7月2日下午,市委王寧書記聽取市名城委關於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工作情況匯報,並對我市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工作進行指示,要求我市試點工作必須形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典型經驗及案例,以進一步提升我市歷史文化名城的影響力、知名度。
  • 解讀|《蘇州市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工作方案》
    封面圖片 | 蘇州 北寺塔正文共 813字 |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將北京等10個城市列為第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城市的通知》,蘇州被列為第一批試點城市。工作的意義建築是文化的物質載體,歷史建築是城市「歷史記憶的符號」和「城市文化發展的鏈條」,《威尼斯憲章》說: 「世世代代人民的歷史文物建築飽含著過去歲月傳下來的信息,是人民千百年傳統的活的見證……」傳承是歷史建築保護與利用的意義。
  • 優秀歷史保護建築是城市無價之寶
    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昨天用一整天時間調研本市優秀歷史保護建築保護利用工作。應勇指出,優秀歷史保護建築歷經歲月沉澱,是凝固的藝術,是城市的無價之寶。要尊重歷史、尊重原貌,修舊如舊,在保護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傳承歷史文脈,留住城市記憶。要加強系統規劃,加大開放力度,創新方式手段,讓市民更好地了解優秀歷史保護建築的文化內涵,讓更多的歷史建築可閱讀、可親近。
  • 廣州等10個城市入選首批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城市
    近日,住建部發布通知,將北京市、廣東省廣州市等10個城市列為第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城市。據了解,10個試點城市將開展歷史建築普查,完成建檔掛牌工作,創新合理利用路徑,發揮歷史建築使用價值,科學保護利用歷史建築。
  • 泉州加強歷史建築保護 利用舊城要改造 建築先甄別
    泉州網3月26日訊 (記者謝曦)歷史建築是城市的有形記憶,傳承著城市的文脈和底蘊。為進一步加強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工作,市住建局、市文旅局日前下發通知,要求各縣(市、區)加快轄區內歷史建築的普查、認定,年底前基本完成認定公布,對列入縣級歷史建築預備名錄庫的建(構)築物,採取措施先予保護。根據安排,各縣(市、區)要抓緊完成所有歷史建築普查名錄現場覆核;2020年6月底前,再公布一批歷史建築;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認定公布並報送相關部門備案。
  • 福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福州市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工作...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加強歷史建築保護與利用工作的通知》(建規〔2017〕212號)、《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將北京等10個城市列為第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城市的通知》(建規〔2017〕245號)要求,現就全面推進我市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工作,制定本方案。
  • 「活」在城市更新之中,是對歷史建築最好的保護
    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如何做好歷史建築的保護工作?這個話題在學界引起了極大關注。  專家認為,文物的核心價值不是器物或建築本身,而是文化價值。保護利用優秀歷史建築要充分發掘其承載的城市歷史和文化記憶,讓它們「活」在當下。
  • 一城風物一城韻福州持續推進歷史文化遺產保護
    2019年6月8日人民日報重新發表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2002年為《福州古厝》一書所寫的序言,習總書記在序言中指出:「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優良的傳統。」牢記習總書記的囑託,福州市委市政府以人民日報重刊《<福州古厝>序》和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舉辦為契機,打出一套組合拳,全力抓好名城、街區、風貌區、歷史建築等保護修復。
  • 我市加強歷史建築保護利用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謝曦)歷史建築是城市的有形記憶,傳承著城市的文脈和底蘊。為進一步加強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工作,市住建局、市文旅局日前下發通知,要求各縣(市、區)加快轄區內歷史建築的普查、認定,年底前基本完成認定公布,對列入縣級歷史建築預備名錄庫的建(構)築物,採取措施先予保護。
  • 用「雙面繡」的絕活保護和利用好歷史建築
    一、蘇州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發展現狀  (一)城市概況  蘇州,是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時也是首批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城市之一,整個城市文化底蘊深厚,建築遺產數量多,類型豐富,人文情懷濃鬱。
  • 福建:守住文化之根,留住城市之魂——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福州實踐
    秉承習近平總書記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的思想理念,近年來,福州市頒布了一系列名城保護法規等規範性文件,編制了《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等32項專項規劃,把歷史和文化保護列入城市建設的總體布局,通過強化立法、完善規劃,處理好城市改造開發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關係,全市域、全體系、全要素推進古建築和文化遺產保護。
  • 市政協委員年終視察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提出活化利用歷史文物要...
    記者 戴娟 攝視覺重慶依山而建的老房子、吊腳樓、四合院……獨特的建築呈現出別具一格的巴渝風貌;歷史久遠的老鼓樓衙署遺址、巴縣衙門舊址、中英聯絡處舊址……歲月的烙印彰顯著重慶城的文脈和底蘊。11月30日,市政協委員年終視察團第二分團,就主城「兩江四岸」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視察時提出,活化歷史文物要進一步豐富傳承形態,突出特色,避免「千城一面」「千篇一律」。
  • 【城市案例分享】保護歷史建築
    按照《西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規定,西安市域的歷史文化遺產包括自然山水格局、歷史村鎮、文化線路、古樹名木等方面,能夠全面保護西安歷史文化資源,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發掘和用好文化資源,有效協調保護與發展的關係,讓歷史文化融入現代生活,改善人居環境,彰顯城市特色,展現西安古都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