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
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
在已有7000多年歷史文化積澱和2200多年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州,已確定和公布的歷史建築共4批654處,依法劃定的歷史地段19片。它們是福州城市的「DNA」,飄逸著獨特的福州韻味,承載著福州的歷史文脈與城市記憶。
2002年5月,《福州古厝》公開出版,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在為該書作序中指出:「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的優良傳統。」多年來,福州市委市政府始終貫徹這一指導思想,一以貫之地重視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一以貫之地重視文物和歷史建築保護,圍繞「找出來、保下來、用起來」,積極開展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工作,2017年底,福州市被住建部列為全國第一批10個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城市之一。福州在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取得的階段性成效,不僅延續了福州的歷史文化脈絡,留住了城市記憶,而且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化軟實力。
三坊七巷。
找出來:啟動普查確定工作明「家底」
歷史建築的保護利用,普查工作是基礎——得先把遺存的歷史建築找出來!
2014年,福州率先在福建省啟動了全域歷史建築普查工作。據介紹,普查範圍涵蓋五城區256個舊屋區、村莊區域,面積達39.7平方公裡,普查線索達2229處。
全城的普查工作結束後,福州市及12個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根據歷史建築價值標準,在實地勘察普查、專家評審及多輪部門和公眾徵求意見後,確定公布了歷史建築430處,並完成掛牌、定線落圖和保護圖則編制工作。
今年福州市在往年工作的基礎上,繼續部署完善歷史建築普查工作,其中五城區在開展歷史建築普查成果全面核實的同時,重點落實舊改地塊50年以上建築的甄別工作。
歷史建築普查確定後,長效管理機制緊隨而上。福州各地根據屬地實際情況,相繼出臺相關舉措,加強對歷史建築日常保護管理。
在加強歷史建築普查的同時,我市還積極提升歷史建築保護管理的信息智能化水平,於2017年起先後啟動福州名城保護管理平臺(一期)建設及福州歷史建築保護規劃管理系統項目,建設規模覆蓋福州市中心城區2769平方公裡,通過對福州名城資源數據的信息化,各部門的數據互通共享,實現資源的進一步整合,家底更清晰!這對高效、準確、精細化支撐政府決策、日常管理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
保下來:留住城市文化記憶
清代全國頂級書院——鰲峰書院坐落其中,短短300多米的坊巷內分布著10餘處文保單位及文物……目前,鰲峰坊特色文化街區已完成多座歷史建築的基本修繕,以「書院文化」為主題的街區將於明年春節前建成開放。
今年8月,根據福州市委市政府戰略性布局,福州各縣(市)區、福州高新區結合成片舊屋區改造和文物、歷史建築保護工作,選取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風貌區、歷史建築群或歷史建築較為密集,能夠反映資源稟賦、文化特徵、地域特色、文脈傳承的區域,打造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明年春節前,福州市將有15個承載著福州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揭開面紗,向大家展示福州特色,講述老城故事,讓人們體驗老城生活,尋找老城記憶。
福州15個即將揭幕的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是福州在歷史建築保護利用上的一個縮影。記者昨天從福州市名城委了解到,截至2017年,福州市共投入260多億元用於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三坊七巷、上下杭、鼓嶺、煙臺山、蒼霞等19個歷史地段相繼啟動歷史建築修繕利用,其中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於2006年啟動保護修繕,堅持以保護規劃為統領,以「鑲牙式」「漸進式、微循環、小規模、不間斷」的步驟加以推進,街區內28處文物和131座歷史建築得到修繕利用。
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
用起來: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護
端午點雄黃、中秋擺塔……每逢中國傳統民俗節日來臨,三坊七巷總會舉辦一系列民俗展示、體驗活動,三坊七巷已逐漸開闢成為福州傳統文化的展示中心,延續了街區原有的使用功能,傳承了街區所包含的文化血脈與精神,成為閩都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標本。
為探索歷史建築可持續發展利用新路徑,福州市積極開展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示範項目建設,一期為35處。通過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示範項目的推進,從利用模式、改造技術、管理機制、公眾參與等角度探索有效的歷史建築活化利用路徑,並總結形成可推廣的工作經驗。如由福州大學機械廠改造的怡山文創園,被評為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通過歷史建築活化利用促進社區發展,是福州在歷史建築保護利用上的又一探索。如永泰縣嵩口鎮成功推出鬆口氣客棧、嵩口公益圖書館、月溪花渡圖書館綜合體等一批歷史建築活化利用範本,以歷史建築活化利用為抓手,通過「針灸式」改造,吸引年輕村民返鄉創業,引資引智助力古鎮經濟發展和文化復興。
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工作任重而道遠,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此項工作,福州市政府於日前印發了《福州市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提出要進一步提升我市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總體水平,更好地延續城市歷史文脈。
福州市名城委主任楊勇表示,目前福州正不斷完善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的技術標準,探索構建共建共享、良性循環的資金籌措模式,繼續推動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相關工作,使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工作成為助推福州建設創新開放綠色幸福的現代化城市的重要力量,為福州留下歷史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