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卓官方發推稱:我們計劃在2019年第3季度向中國手機廠商收費,包括華為、中興、小米以及其他智慧型手機廠商。即便該推被秒刪,但還是在國內生起不小波瀾。
眾所周知,由於安卓系統的核心代碼是基於Linux,決定其系統開放性,即設備製造商可以在他們的設備上使用和修改開源的Android作業系統。所以,中國手機廠商在當年緊追智慧型手機潮時,通過定製版安卓系統在底層作業系統沒有過耗心力。
先前免費的Android系統幾乎成為所有國產廠商的共同選擇,如今為何突然收費呢?
安卓收費,並非空穴來風
2018年7月,歐盟委員會針對Android要求合作夥伴在手機設備預裝谷歌搜尋引擎和Chrome瀏覽器的不法行徑,對其進行43.4億歐元(約50億美元)的創紀錄罰款。
谷歌一直以來憑藉Android系統與自有軟體綁定授權獲得不少流量與廣告收入,為了反擊此次天價罰單,谷歌調整了Android應用規則:如果歐洲廠商拒絕預裝谷歌應用,需繳納軟體使用費,而具體收取標準根據國家和設備尺寸決定。按此預估,多數製造商需支付20-40美元不等。
事實上,早在2016年便曾盛傳安卓系統將要收費。當時谷歌為了生意的拓展與收購,曾和中國籤下5年的授權契約。不過當初5年期限過去,至今安卓尚未有收費行為。
但谷歌歐洲被罰開始收費後,令不少人擔心谷歌的專利費意識會不會就此「覺醒」,以歐洲為試點,很可能會推行至全球,到時國產手機廠商自然無可避免。此次安卓官方雖然秒刪推文,但也算間接佐證了這一傳聞。
安卓的「肩膀」,不要也罷
安卓系統一旦收費,國內手機廠商是選擇支付該筆費用還是自主研發新系統放棄使用Android?如果選擇繼續使用Android,增加的成本費用是手機廠商內部消化,還是通過手機提價讓消費者平攤?Android收費可能引發的一系列蝴蝶效應成為微博的熱議話題。
360創始人周鴻禕在微博給出他的理解,一方面他否認此次安卓收費的真實性,另一方面卻也肯定了Android收費是遲早的事,廠商應提前做好準備,不把成本加給用戶。
紅衣教主看似漂亮的公關話術下,也道出當前國產手機品牌與Android系統確實牽扯很深。或許不少網友質疑為什麼不選擇研發自己的作業系統,如果對三星的Tizen和微軟的WP系統深陷消費者和應用開發者規模惡性循環而難以推行、拓展局面的現狀有所了解,就會明白打磨出一套成熟的手機作業系統非常困難。
難道國產廠商只能一直做Android系統的「舔狗」?事實也不盡然。
前段時間,一網友在微博吐槽國產品牌抓緊推出自己的系統時,華為手機產品線副總裁@李小龍Bruce_Lee便回復稱:「正在研發中」。
要知道,同樣是在微博上,華為CEO餘承東曾公開表示:「只要安卓系統保持其開放性,華為智慧型手機就會永遠使用該作業系統和生態」。就此來看,華為在作業系統上或許已轉變心態,與其站在他人肩膀不如自己製造「登高雲梯」。
誠然,手機系統的改弦更張並非易事,期間的老用戶遷移、新用戶培養、以及全新應用生態的建立和完善等都需要耗費巨大的時間和金錢成本。這也是眾多國產手機品牌寧願花心思考慮如何製造品牌營銷爆點,卻不願朝該方向傾力的原因……
但說到底,我們不求中國出現一個「蘋果」,但如果安卓未來收費落實,中國手機廠商的「舔狗」時間就該結束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