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塘漂滿死魚
小李是西安市長安區強家坡村人,經營18畝魚塘、12畝垂釣園。最近,魚塘裡的魚,斷斷續續死亡,粗略算,有3萬多斤。
昨天,他和妻子把死了的魚,一條條打撈起來,掩埋在地裡,心情有點沉重,「損失了近10萬元,再這樣下去,連老本都要賠光了。」
化糞池緊挨著魚塘
小李的魚塘,就在村子裡,開了有20多年,主要品種有鯰魚、草魚、鯉魚、青魚、錦鯉等,是村裡規模較大的生態魚塘。
魚塘的北面,地勢稍低的地方,有兩個垂釣園,水域面積12畝。「魚塘裡的魚,一部分是賣,另一部分是供垂釣園的客人釣。」
今年3月5日,氣溫逐漸回升,魚塘解凍。小李發現,水面上漂浮著不少死魚。起初,他以為是冬天水面結冰,水下缺氧所致。接下來的幾天,死魚的數量逐漸增加,「不到一會兒的工夫,就能撈出一大桶。」
更讓他揪心的是,從發現死魚以來,魚塘的一池子水,也逐漸變為墨綠色。昨天下午,被打撈上來的死魚蔓延在魚塘四周,白花花一片,散發出陣陣惡臭。
從撈上來的魚看,大一點的重約五公斤左右,小的也有三四公斤,看著讓人心疼。
三秦都市報記者沿著魚塘走了一圈,在池子的最南頭,看到有多處汙水坑,汙水橫流,衛生環境堪憂。小李介紹,魚塘南邊是兩家養豬場,養豬場的化糞池,緊挨著魚塘,「因為位置較近,很容易因為汙水、糞便等排放,汙染魚塘的水質,導致魚大面積非正常死亡。」
環保部門已介入調查
養豬場的汙水排放,與魚塘的水質汙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記者昨天來到其中一家養豬場。
一位張姓老闆拿出了營業執照和經營許可證。「養豬場是2015年開的,最多時養了不到200頭豬,現在不到100頭了。」張姓老闆介紹,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養豬場裡建了專門的化糞池,定期有人來清運糞便,「當然,不排除還有一些汙水滲出。」
小李說,事發後,鳴犢街辦、長安區水產站、長安區環保部門的人,先後來到魚塘對水質進行化驗,並將魚塘的水和化糞池附近的汙水,採樣送檢。
記者昨天下午聯繫了長安區環保部門。工作人員說,會儘快派人前往現場實地了解情況,對養豬場的排汙口規範化建設、汙染物排放是否達標等情況,做進一步調查。
文/圖本報記者宋雨 實習生崔詩怡
(三秦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