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在線訊 2018年1月6日,在湖州南潯區和孚鎮荻港古村,來自全國各地萬餘名遊客與荻港村的原住民共享了一場內容豐富、味道精美的魚湯飯。當天,湖州·南潯第九屆魚文化節暨首屆湖州桑基魚塘系統豐收狂歡節舉行。以魚會桑,魚桑共舞。除了魚湯飯,荻港古村更是將桑基魚塘傳統文化和蠶桑絲綢、美食、古村、農耕、古運河等元素相結合,「打包」展示了出來,讓遊客領略了一把幾千年來桑茂、蠶豐、魚旺的桑基魚塘水鄉美景。
直徑2米的大鍋熱氣騰騰,這一鍋下去至少要煮200多斤紅燒魚。當天共吃掉了2萬斤魚。
吃客們爭相品嘗魚頭豆腐湯。當天共吃掉了2萬斤魚。
直徑2米的大鍋熱氣騰騰,鍋一揭開,吃客們爭相品嘗。當天共吃掉了2萬斤魚。
好一碗魚湯飯。以魚為主打的荻港美食在長三角久負盛名,傳統名菜有紅燒魚塊、炒魚頭尾、魚湯飯等。
荻港漁莊廣場上,一列列魚乾、香腸、臘肉,以及南瓜、玉米、稻穀等農作物,一派豐收氛圍。
當地村民正在拉絲棉。當地種桑養蠶傳統沿襲上千年。村民都有拉制絲棉被過新年的傳統。
當地村民正在拉絲棉。當地種桑養蠶傳統沿襲上千年。村民都有拉制絲棉被過新年的傳統。
手持魚燈準備上場的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當地村民以狂歡節來慶祝桑茂、蠶豐、魚旺的水鄉盛景。
遊客們正在排隊購買當地特色傳統年糕。
一位手持魚燈的小孩。當天,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和原住村民共上萬人一起參加了豐收狂歡節。
這廂灶臺紅火,那廂魚塘開捕,一網下去,數千斤魚兒競相高躍,迎接豐收的來年。
當地村民豐收狂歡,慶祝荻港古村的養魚業長盛不衰。
當地村民正在展示古法蠶絲紙的製作。
一位小朋友正在現場體驗傳統古蠶絲紙的製作。
一位化了魚妝的當地原住村民。她們以這種純樸的民俗文化演繹了千百年來桑基魚塘系統的生生不息。
在一聲聲拜魚神咯的呼喊中,在對來年風調雨順的期盼中,在越燒越旺的篝火映襯下,魚文化節進入高潮。
一位水鄉姑娘正祭拜魚神。當地村民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在當地,「魚文化」與養殖業相生相伴,已經成功舉辦了八屆魚文化節。
在一聲聲拜魚神咯的呼喊中,在對來年風調雨順的期盼中,在越燒越旺的篝火映襯下,魚文化節進入高潮。
據了解,湖州桑基魚塘系統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西部。現存有6萬畝桑地和15萬畝魚塘,是中國傳統桑基魚塘系統最集中、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區域。湖州桑基魚塘系統形成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千百年來,區域內勞動人民發明和發展了"塘基上種桑、桑葉餵蠶、蠶沙養魚、魚糞肥塘、塘泥壅桑"的桑基魚塘生態模式,最終形成了種桑和養魚相輔相成、桑地與池塘相連相倚的江南水鄉典型的桑基魚塘生態農業景觀和了豐富多彩的蠶桑文化。
去年11月份,湖州桑基魚塘系統被成功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荻港成為了桑基魚塘系統核心保護區。現場和蠶桑相關的內容也很豐富,有巨型蠶繭展示,有傳統剝絲工藝,也可以現場體驗古法蠶絲紙的製作。
當天的活動同樣離不開魚這一元素,魚燈謎猜起來,魚妝化起來,魚粽子吃起來。「阿春塘開捕了!」捕魚水叔們唱著捕魚歌,拉著沉甸甸的漁網,網中的魚兒競相高躍。砌出來的一溜灶前,都飄起了香味,各個「檔口」前紛紛排起長隊。尤其是兩口直徑超過兩米,專門做荻港魚湯飯的大鍋前,擠滿了一撥接著一撥吃貨。以桑為主要元素的桑陌酥、桑果糕、桑葉卷、吐絲餅桑果飯、湖桑茶、桑松糕……等一系列美食也成為節慶的美食創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