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又是一年世界讀書日。今年的一場疫情,讓人們的生活一度回歸到簡單寧靜中來,暫別紛繁世界,許多人拿起擱置的筆,翻開塵封的書,牽手好書,親近美文,於細細品讀間尋回一種久違的閒適。對喜歡讀書的人而言,翻開書,便是一隅靜謐時光。 讀書日來臨之前,讓我們走近他們,一起體味閱讀的美好。
每天幾小時「泡」在這裡很充實
在通化市圖書館閱覽室裡,經常能看到來這裡翻閱的老人。每天定時在圖書館消磨幾個小時的時光,成為很多老年讀者的習慣。今年66歲的閆新蘭是一位非常喜歡讀書的老人,退休前從事文字工作的她從小就有著閱讀的習慣和愛好。「我哥哥非常喜歡讀書,在我很小的時候,經常買書送給我,受哥哥影響,我漸漸地也愛上了讀書。」閆新蘭說她讀書的範圍很廣,國學、歷史、文學、養生等都喜歡,而且在閱讀過程中,她還會做閱讀筆記。伴隨著這些年的閱讀,閆新蘭家中積攢了30多本閱讀筆記。「這些筆記不但能鍛鍊我的思維和大腦,還能為以後回顧自己讀過的書留下資料。」閆新蘭說,大概在2017年左右,她開始「泡」圖書館,幾乎每天都要來這裡閱讀3個小時。「我喜歡被書包圍的感覺,刷刷的翻書聲入耳,情理相融的文字入心,讓人心情平靜內心充實。」 在市圖書館裡,老年人一直是讀者群中較常見的組成,年齡最大的已經80多歲了,圖書館為他們專設了閱讀區,有時還組織讀書交流會,讓老人們分享閱讀體驗。
書籍充盈起「悠長假日」 疫情一度隔絕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拉住了大學生們返校的腳步。在西安讀書的大學生劉同學一直在等待著學校返校的通知。從去年年底回通化過年到現在,他已經在家待了幾個月,這段時間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內容外,他花時間最多的事就是讀書。「我一直喜歡讀書,平時在學校裡也是泡圖書館,但因為平時學習任務比較重,所以沒有太多時間讀自己喜歡的書。現在正值特殊時期,我正好可以利用這段時間豐富閱讀,為自己充電。」劉同學說,在這個超長「假期」裡,他每天都會用固定時間來閱讀,現在已經閱讀十幾本書了。「最開始看家裡的藏書,後來又買了幾本書看,圖書館開放後,還可以更加方便地借閱圖書。」劉同學說。 和劉同學一樣,很多在家等待開學通知的大學生都開啟了「自助式」閱讀模式。在長春讀大學的張同學說,這段日子裡,她喜歡在閒暇時帶一本書去咖啡館待一下午。「我喜歡紙質閱讀的魅力,但平時學習緊張,加上各種活動很多,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看看書。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終於有時間彌補這個遺憾。在閒暇時光裡尋一處角落靜靜地讀一本書,不受手機的打擾,用心去品味書中的美好,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文字構建的童趣世界雙休日裡,圖書館的兒童區會出現很多來看書的孩子,有家長陪同來的小讀者,也有年齡略大的孩子相約一起來看書。圖書館豐富的書籍吸引著這些孩子們,書裡的圖片和文字為他們打開萬千世界的大門。 今年上小學二年級的趙同學是一名熱衷閱讀的小朋友。「從他認識拼音可以自己拼讀開始,我們就會給他買很多兒童讀物,雙休日也會帶他到圖書館讀書,有時一待就是一天,現在孩子已經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家長趙先生說。除了內容豐富有趣的圖書,圖書館開展的各種主題讀書活動也很受少兒讀者的歡迎。趙先生告訴記者,他和很多家長一樣,通過網絡在線上關注圖書館組織的主題活動信息,並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擇參與。「我家孩子很喜歡繪本閱讀活動,活動中會有大學生給孩子們現場講解繪本,並且還有互動環節,每次參與的孩子都很多。」趙先生說,作為家長,他感受到孩子愛閱讀不僅豐富的是知識儲備,還有內涵、思想和想像力。 隨著歲月增長 儘是書頁芳香 防疫期間,市圖書館採取線上預約的方式,每天只接待100名讀者。而這100個名額成為全市廣大讀者的嚮往,閱讀區每天都坐滿了帶著口罩的讀者。 「一聽說圖書館開館了,我就迫不急待地來了,每天都要留心著提早在線上預約名額,就擔心預約不上。」在圖書館讀書的一位讀者說。「感受到全市讀者的熱情在不斷攀升,是從近年持證讀者的數量、借閱冊次、借閱人次上體現的。特別是2017年隨著圖書館江南館開館以來,讀者數量成倍數增長。」通化市圖書館副館長鮑錫雯隨著歲月增長儘是書頁芳香說,讀者的構成也在趨向年青化。特別是每逢假期,中小學生、大學生讀者群體佔比明顯加大。「除了人們自身對閱讀的需求,我們還會定期不 定期地策劃開展主題活動,比如講座、展覽,以及各種線上線下活動,比如朗讀者計劃、全市朗讀大賽,藉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其實,無論出於什麼原因,當生活節奏真正放慢下來,你是否覺察到有時獨處也是一種能力。而如何遇見久違的自己,和最好的自己對話,或許當你手捧一本知心讀物時,裡面就可以找到讓你滿意的答案。
記者:張譯皓文
主審 | 趙成洪 審核 | 宋振宇 編輯 | 李蘊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