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鄉村農民別墅新居比比皆是,山裡百年老宅不斷倒塌消失……

2020-12-11 大六安影像

2019年2月23日,安徽六安一處氣勢壯觀的鄉村別墅大宅外景。在皖西鄉村像這樣的農民新居比比皆是,絕大部分是年輕人在外打工掙錢回家蓋的。

而這些漂亮的「豪宅」,除了逢年過節,基本上都是空置的。年輕人帶著孩子常年在江浙滬一帶打工,回鄉建房是為了展示自己拼搏努力的成果,也是為了養老做準備。

這棟樓房的主人常年在上海打工,幾十萬建起的三下二上樓房過年才回來住,80多歲的老母親住在後面的披廈裡,靠結麻繩生活。

這是皖西大別山深處連片的農民新居,山裡人靠勤勞致富,生活環境顯著提高,比城裡人住的都好。三五十萬就能蓋200平米的別墅式的「豪宅」了。

然而,許多的老宅民居卻因為年久失修而倒塌,令人心痛。圖為金寨深山區一處木質結構的老房子即將「消失」。

霍山一處鄉村,曾經居住幾十戶人家的百年古村落已經成了廢墟。(2017年攝)

倒塌的老宅裡牆上的壁畫依稀可見,無人問津。

散落在角落裡的石磙,無聲無息。

當地村民說,老屋現在都沒人住更沒人修,年輕人在外打工掙錢後,起碼要到縣城買房安家,或者重新選擇路邊好地段蓋新樓,孝順的會把父母接過去住。老宅老屋就任由倒塌消失……

桃花掩映下的這個小村老屋,十幾戶人家也是全部住進新樓房或進城生活了,留下的是斷壁殘垣和攝影師無盡的惆悵。(鄭金強 攝影 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盜圖必究。)

相關焦點

  • 不花多少錢,就從破舊老宅搬進兩層樓新居,上海這個村的農民搶著報名
    前不久,我搬進了農民集中居住點的新房裡。新房子明亮寬敞,和原先我住的村裡老宅相比,面積還大了不少。房屋外貌既有白牆黛瓦、觀音耳等設計,保留了鄉土特色,又鋪設了全新的水電煤管網,讓我們既能享受現代化的生活配套,又照樣能享受田園風光,真是滿意、稱心。
  • 這位70多歲的上海人,將精力與錢財用在徽州老宅與鄉村振興!
    2015年初,龐煥泰偶然中來到黃山市,發現一些破敗的山村以及瀕臨倒閉的徽州老宅,這位對徽州山水環境和古村風貌很喜歡的老人,認為徽州鄉村的空氣、水、山水生態環境很適合養老、健康療養,目睹此景,就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把這些老宅救活,吸引外來力量,把日漸凋敝、冷清的鄉村恢復生機。
  • 「閒置老宅」變身「農家新居」
    他一方面安排人員整理各村閒置房源的詳細信息,準備通過網絡平臺統一推出;一方面籌劃利用媒體平臺,讓村幹部為村莊做代言,讓租客全面了解農村,走進農村…… 「近來,不斷有村民自發出租農房,但是隨意性較強;另一方面,租客也有顧慮,擔心出現糾紛,無法融入農村環境等。
  • 舊貌換新顏,門頭溝山區農民居住條件大幅改善
    山裡的農民全都住上小樓房 這句話在過去的山村 簡直就是一句「天方夜譚」 而如今,一排排整齊的別墅洋房 正逐漸布滿京西大山裡的小村 農民們的夢想
  • 即墨將還原歷史文化古城 4798戶告別百年老宅
    目前涉及古城片區的拆遷工作已經啟動,4798戶居民也將隨著古城改造工程,很快告別百年老宅搬進新居。  4798戶居民將搬新居  昨天上午,記者在有著1400多年歷史的古縣衙看到,即墨古城片區改造指揮部已經從今年2月正式掛牌,並啟動古城片區的改造工程,而古城片區內的老房子都在半個世紀以上,最早的建築已經超過了百年歷史。
  • 進新屋,是「新居入夥」,還是「新居入火」,有什麼民俗講究嗎?
    我在一份資料上看到一文,把進住新居稱為「新居入夥」。進新居叫「入夥」?即便有的地方是這樣說,鞏怕這個「夥」字是後來的人加了一個單人旁,與中國的民俗習慣不相符,與中國古老的民間傳統文化相去甚遠,其中的含義也就南轅北轍了。
  • 穿越中國版的「東非大裂谷」——皖西大裂谷丨易鄉行鄉村遊
    鄉村旅行 上易鄉行 美麗的風景總是隱藏在鄉村的最深處,就像世外桃源般的存在。這不,又到周末悠閒的好時光,我又發現了一個鄉村,決定起身前往。今天我要去的這個村叫做太平橋村,看到這個名字我開始腦洞大開,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是這一座橋保住了整個村子的平安?
  • 【魅力古鎮】儀隴:沉寂百年的川北古民居 一磚一瓦訴說老宅情懷
    踏著午後的陽光,走進這片沉寂百年的川北古民居,沿街的叫賣聲,老人交流的話語聲,讓人感受到絲絲舒適。如今,歷經風雲變遷,老街的建築破敗不堪,有的甚至成了危房,不僅影響市容市貌,還存在安全隱患。為了讓這成片的明清川北古民居重現風採,同時保留住老宅的風貌,現在正在修舊如舊,進行儀隴縣舊城改造項目。
  • 樂清受災村民喬遷新居:「這輩子,第一次住這麼好的房子」
    去年8月中旬,超強颱風「利奇馬」襲擊樂清智仁、仙溪、大荊等鄉鎮,共8戶16間倒塌房屋需要重建。目前,這16間倒塌房屋的群眾均已全部入住新居。搬入新居的牟智富母子把燈籠掛在家門口。 去年11月初,項昌海最早搬入新居。他之前居住的是已有40年房齡的木結構老宅。「利奇馬」來襲時,老房子倒塌成廢墟,幸好他被提前轉移至安置點。
  • 利用百年老宅打造高品質民宿
    原標題:利用百年老宅打造高品質民宿 把握節後投資機會,去東方財富APP查看更多熱點資訊>>近年來,越來越多市民選擇鄉村遊。鄉村民宿是一種獨特的個體文化表達。「振興鄉村,復興傳統,留住鄉愁」,是來蘇人的集體意識和共同擔當。今年6月,來蘇民宿示範項目正式啟動,結合來蘇茶文化,打造來蘇精品示範民宿區,項目投資達3000萬元。「我們利用村中保存良好的百年老宅,打造高品質的民宿旅館,進一步提升來蘇村的接待能力和吸引力。」鍾瑞行說。
  • 河北百年老宅「吻獸」被盜 民間老宅屢現危機(圖)
    於底村位於石家莊西北部,是存留歷史遺蹟較多的古村落之一,如同眾多正在消失的城中村一樣,村中很多房子上都寫滿了「拆」字。然而,一棟唯一存留下來的百年老宅卻不知何去何從。4日凌晨,老宅屋脊上的6隻龍頭被人一夜間全部盜走,只剩下幾個巨大的豁口映在房屋的主人——73歲的李金海老人眼中。
  • 安徽六安最美10大古村古鎮,皖西之地人文古韻悠遠流長
    姜家大宅獨立成一體,歷經數百年繁衍傳承,形成相擁而居的龐大村落,100餘間古屋,佔地約2700餘平方米,除去天井、院落和「隆子」(通道),每間屋子佔地才十幾平方米。目前共有22戶人家100多人居住在此,其中2戶姓肖,其餘均姓姜。姜灣人淳樸善良、宅心仁厚,至今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還保留有傳統的農耕習俗。
  • 安徽六安10處靜美古村古鎮,皖西之地人文古韻悠遠流長
    姜家大宅獨立成一體,歷經數百年繁衍傳承,形成相擁而居的龐大村落,100餘間古屋,佔地約2700餘平方米,除去天井、院落和「隆子」(通道),每間屋子佔地才十幾平方米。 目前共有22戶人家100多人居住在此,其中2戶姓肖,其餘均姓姜。姜灣人淳樸善良、宅心仁厚,至今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還保留有傳統的農耕習俗。
  • 老外一口氣租6幢百年老宅改18間花園民宿,每晚580元不斷客
    2002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走進了陽朔舊縣村,被當地青磚碧瓦的百年民宅深深吸引。至此,他一發不可收拾,毅然賣掉了南非的房、車,租住陽朔老宅。租定後,他結合西方著名兒童文學《秘密花園》的故事,將老宅取名「秘密花園」,並著手設計打造。在他眼裡,每個房子都有它自己的性格,他要找到這種性格,用創意表達出來,每一處細節,他都盡善盡美,親力親為。
  • 農村房屋倒塌後可以重新蓋房嗎?為何有些人不能?
    不過要說房屋倒塌後還能不能重新蓋房呢,相信不少人都覺得肯定是可以的,其實這個問題並非就是那麼確定的。農村房屋倒塌後可以重新蓋房嗎?為何有些人不能?在很多人看來,自家的房屋倒塌了,重新蓋是很正常的,畢竟農民的住房需求是必須要滿足的。
  • 改造︱鄉村老宅與時尚民宿
    改造︱鄉村老宅與時尚民宿改造︱鄉村老宅與時尚民宿鄉村老宅與時尚民宿改造︱鄉村老宅與時尚民宿改造︱鄉村老宅與時尚民宿改造︱鄉村老宅與時尚民宿改造︱鄉村老宅與時尚民宿改造︱鄉村老宅與時尚民宿改造︱鄉村老宅與時尚民宿
  • 山裡寒舍,一個京郊農村的改造紀實
    ▶打造「新三起來」示範典型的創新模式是什麼樣的在農業發展的新形勢下,北京市提出了「新三起來」的發展戰略,即:「處理好農民與資源的關係、推動土地流轉起來,處理好農民與積累的關係、推動資產經營起來,處理好農民與市場的關係、推動農民組織起來。」這無疑「為北京農業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北京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的宣言和號角,所發揮出的巨大作用正日益凸顯。
  • 綠植沃若繞山塘,古祠老宅綴農莊 ,鐘山這個國家森林鄉村太美了,快去打卡!
    該村已列入國家森林鄉村名單,成了鐘山縣鄉村旅遊的一張靚麗名片!還有村裡的香樟公園,位於村委辦公樓旁,公園裡的百年香樟古樹比比皆是房連房,簷連簷,清一色的青磚藍灰瓦,氣勢恢宏,古樸凝重,幾百年的風雨剝蝕,依然韻味凸現。穿梭在其中,各種石階木門,精緻雕鏤,古井欄杆,讓人置身於數百年前的世界,忘記了現代科技,忘記了高樓大廈,只留下這目光所及的建築的原始和淳厚。這裡的每個角落都散發著歷史韻味,一磚一瓦一門一窗都像在向你述說著無數個久遠的故事,時光在這裡好像慢下了腳步,行走在小巷裡,心情也變得寧靜。
  • 老宅屋頂現「天窗」 老人獨居令人憂(圖)
    「全國歷史文化名村」安義縣石鼻鎮羅田古村的八旬老人況竹英,雖育有5個兒女,卻仍獨居在一棟牆體變形開裂、屋瓦殘缺漏風漏雨的老宅。她不願搬進兒女的新居入住,兒女們擔憂老宅隨時倒塌會危及母親安全,多次向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申請自行出資修建老屋,但未獲批准。危房為何不讓修建?老人的居住安全如何得到保障?12月12日,記者就此來到羅田古村調查採訪。
  • 上海龐老爺的「徽州鄉村革命」
    67歲那年,他邂逅徽州,發現山水空氣和徽派民居融為一體的黃山鄉村美得讓人心動,是中國最適合詩意棲居的地方。但很多老房子瀕臨倒塌,空心村現象嚴重也讓他憂心忡忡,「我不能看著那些倒在那裡哭泣的房子不管!」他大聲疾呼,於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吸引外來的力量,實施徽州鄉村振興計劃,讓日漸、冷清、凋敝的鄉村恢復生機。「二次創業」的第一坵試驗田選擇了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