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將還原歷史文化古城 4798戶告別百年老宅

2021-01-15 青島新聞網

  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即墨古城,將重新「復活」了。記者昨天從即墨古城片區改造指揮部了解到,3年內,一座以即墨古縣衙為中心的古城區改造工程,將還原一座歷史文化古城原來的模樣。目前涉及古城片區的拆遷工作已經啟動,4798戶居民也將隨著古城改造工程,很快告別百年老宅搬進新居。

  4798戶居民將搬新居

  昨天上午,記者在有著1400多年歷史的古縣衙看到,即墨古城片區改造指揮部已經從今年2月正式掛牌,並啟動古城片區的改造工程,而古城片區內的老房子都在半個世紀以上,最早的建築已經超過了百年歷史。這次古城區改造主要以藍鰲路以南,墨水河以北,大同街以東,東關街以西的圍合區域及墨水河以南、文化路以北、原特教中心以東、一職專以西的相關區域。涉及拆遷居民4798戶。記者在古城區看到,在此居住了幾十年的肖女士已經搬出了老宅,等待重新回到古城安置區的新居。

  「拆遷工作將進入實質性階段。」據即墨古城區改造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數月的入戶調查,他們已經摸清了古城片區改造區域內的情況,目前居民安置方案徵求意見方案已經下發居民,下一步將進入實質性拆遷改造。改造區域內的4798戶居民,將統一搬入3個安置區。記者在現場看到,大部分居民已經搬出舊房,準備拆遷搬新居。

  政府投資打造千年古城

  「這次古城改造,是由政府主導投資,打造城市文化歷史名片。」據介紹,這次即墨古城片區改造工程,將核心區打造成為匯集歷史文化、休閒旅遊等要素,代表城市形象文化名片;把古城安置區建設成為疏老城的示範區和特色精品工程。其中安置區內將建設幼兒園和小學等配套工程。

  「千年古城將在不久『復活』。」記者在一張古城區規劃平面圖(徵求意見稿)上看到,在3個安置區中,有一個佔地400畝的古城核心區域,主要以即墨古縣衙為中心,向四周擴散,包括即墨古城牆、古城門和牌坊以及商鋪、古廟等,將在古城片區改造中還原歷史古城模樣。在古城改造中,即墨將依據大量的古城老照片和歷史記載等史料,按照原來的古城模樣進行建設。

  而今,即墨古城的復原工作將與即墨老城區的改造同步進行。3年內,老城將恢復古香古色的原貌,一座千年古城將重新復活。 (記者 康曉歡)

相關焦點

  • 即墨古城與千年歷史 隔著架鋼琴的距離
    即墨古城項目,大家都不陌生。一提起這個項目,多數人首先聯想到的是即墨這座古城,背後1400餘年的歷史積澱。可查的文字資料顯示,即墨縣治從公元596年開始。但在歷經朝代更迭,1400餘年之後的即墨縣衙舊址,在天泰地產接手此項目之前,圍繞縣衙舊址的,是「雞犬之聲相聞」的棚戶區。經天泰地產之手,在這一片棚戶區改造之後誕生的即墨古城項目,被視為城市再造的樣本。今昔對比,不勝滄海桑田之慨。即墨古城項目也成為了青島歷史文化演變的見證。
  • 百年青島,千年即墨,自駕遊即墨古城
    即墨,是膠東半島一個古老的地名,因臨近墨水河而得名,據史料記載,春秋戰國時期即墨就是一座名邑,秦朝置縣,隋朝建城,經過幾個朝代,即墨縣冶自公元596年遷至現址,至今己有1400多年的歷史。來即墨必去的旅遊景點,當然是即墨古城了,位於青島即墨區東關街的古城,是山東最著名的三大古城之一,重要的是免費景區,每次來即墨都於古城擦肩而過,今天時間還早,決定去古城逛一逛。
  • 即墨古城歷史研究:民謠溯源——簡述即墨古城民謠節的淵源
    民謠的歷史悠遠,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都是勞動者工作生活創作的,靠耳韻口授相傳,作者多不知名。民謠的內容豐富,有宗教的、愛情的、戰爭的、工作的,也有飲酒、舞蹈作樂、祭典等等。世界各地的民謠都表現了強烈的民族氣質與地域特點。
  • 即墨古城片區改造 3年內再建「千年古城」(圖)
    即墨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將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對古城區地下的眾多古建築遺址進行調查,通過發掘,儘可能還原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前的歷史真相。  據介紹,即墨史料上記載的即墨古城區域內的即墨文廟(孔廟)和城隍廟以及古城門等,都列為這次古城區地下考古調查發掘的對象,但由於後來一些建築遭到嚴重破壞,有的遺址已經很難找到。
  • 18座牌坊復活即墨古城 石雕木刻訴說歷史(圖)
    原標題:18座牌坊「復活」即墨古城 精美石雕木刻、古代建築群成為歷史傳承符號  早報訊 一座牌坊,講述一段歷史故事;精美的石雕木刻,還原歷史長河中即墨積澱的厚重文化昨天上午,數千名市民登上即墨古城,揭開了「千年古城即墨原來如此壯觀」的神秘面紗。一座座牌坊矗立其中,一棟棟建築穿越而來,讓古城回到了歷史原點,成為歷史文化傳承的符號,讓眾多市民感慨萬千。下個月初,隨著一場古老民謠節的開幕,古城將再次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
  • 即墨古城開啟夏日狂歡,「悅即墨夜古城」29日啟幕
    民謠季、啤酒節、田單火牛陣演繹、音樂酒吧、網紅美食、非遺展演、AR燈光互動、郎朗「回家」、古城民宿、貴州風情、草原往事、淘寶夜市……6月29日,「悅即墨夜古城」主題活動將在即墨古城啟動,活動持續至10月30日,將為遊客市民帶來獨具文化特色的盛夏納涼體驗。
  • 明天,500歲即墨大集文化板塊在即墨古城開市
    8月23日,即墨大集文化板塊將在即墨古城開市,重現即墨大集繁榮景象,成為市民遊客感受集市文化、豐富購物體驗的又一新去處。這裡不僅有種類豐富的古董文玩,有精美別致的手工藝品,還有柳腔、大鼓書、舞龍等豐富多彩的非遺展演和民俗文化活動,歡迎市民和遊客前來觀賞遊玩。
  • 即墨古城
    是齊國東部著名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僅次於當時的臨淄的一大重鎮。《史記》中蘇秦曾贊曰:「齊有琅琊、即墨之饒。」即墨故城雄偉壯觀,富庶繁榮。整個古城核心區集古文化、特色小吃和展覽館為一體,打造文化商都的概念,即墨古城項目重點復建縣衙、展館、文廟、城隍廟、財神廟、
  • 夏日航拍即墨古城 青磚古瓦中的歷史文化氣息
    青島新聞網7月6日訊(記者 龐為 攝影 遲存霞)陽光明媚的夏日,航拍即墨古城,那裡的仿古建築群雖然不似現代高樓大廈那樣高聳挺拔,有直指青天之勢,但端莊的造型、阡陌縱橫的布局,讓人仿佛嗅到古代商都的煙火氣,筆直的城牆和甕城顯得威嚴不可侵犯,即墨古城古色古香中釋放出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惹人遐想不已
  • 即墨古城:打造傳統文化教育「研學樣板」
    穿梭於學宮、文廟、縣衙、城牆、街巷、墨園……這座千年古城無不在傳承弘揚著優秀傳統文化,見證著歷史文化的變遷。即墨,這座2500年前齊建置,2200年前秦代設縣,現址建城擁有1400多歷史的古城成為島城獨樹一幟的新文化聚落,文旅新地標,自開放之初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便吸引著莘莘學子的目光,打造以「傳統文化」教育為主的研學樣板。
  • 來即墨古城,優雅並豪放著
    不少人會好奇,將時尚元素賦予一座古色古香的老城,會是什麼模樣?即墨古城正在嘗試給出答案。本周五,由即墨古城主辦的「悅即墨,夜古城」——即墨古城夜經濟啟動儀式將舉行,正式拉開為期130天的時尚活力夜經濟系列活動。
  • 青島市即墨古城成為文化名人的詩意棲居
    初冬的即墨古城是明麗的,陽光溫暖,冰雪未至,似乎還是深秋時的樣子。即墨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它具有先天的文化稟賦,春秋戰國時期便是齊國通商名衢,如今涅槃重生後的即墨古城,復活了歷史的記憶,形成「一城、兩街、十景、十三坊」的恢弘布局。
  • 古城即墨:千年即墨,源遠流長
    如果說有一個地方可以讓人穿古越今,那無疑是冬季的山東青島即墨古城。今天,2021年1月1日,青島第一屆即墨古城文化節舉辦,開幕式精彩紛呈,可惜無緣親自前去體驗。即墨古城文化節說起即墨,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是山東省縣級市,位於山東半島西南部。「即墨」一詞因故城臨墨水河而得名,其名最早出現在《戰國策》、《國語》。
  • 愛上即墨這座城,這些理由就夠了!
    /想/和/你/看/看/即/墨愛上一座城也許是因為城裡的一道生動風景也許是因為一段青梅往事也許是因為一間熟悉老宅而愛上即墨也許我們可以找到更多的理由01用歷史刻畫這座城,百年青島深厚的歷史沉澱了豐厚的文化遺產柳腔、老酒、田橫祭海節等非遺讓即墨變成了一座沉甸甸的城市在歷史的烘託下砥礪前行
  • 逛即墨古城、竹子庵,採摘葡萄,即墨一日遊開始報名
    逛即墨古城、竹子庵,宮家村採摘葡萄,中午在即墨吃農家宴……周末想去即墨一日遊的親們即日起開始報名了!本次活動60元/人+大巴費用20元/人,共計80元/人,報名電話:80889362。上午驅車前往即墨古城遊玩。百年青島,千年即墨。自2013年以來,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即墨復建的古城再現千年繁華。
  • 看歷史巨變品風俗人文 即墨古城年味正濃(圖)
    即墨縣治自公元596年遷至現址,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成為即墨歷史文化演變的重要見證,青島歷史文化根脈所在。即墨古城項目精雕細琢,「一城、兩街、十景、十三坊」,縣衙、學宮、文廟、城隍民俗館、財神廟、真武民俗館、勞山書院、考院、牌坊街、基督教堂、城牆和三門四閣等公共建築獨具地域特色。即墨古城為何如此讓人念念不忘?
  • 即墨文廟完成復建 將成儒家文化傳播承載地
    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思想兩千多年來一直被人們推崇傳承。記者日前從即墨古城片區規劃建設指揮部了解到,始建於元代的即墨文廟,被毀於戰火近百年後又重新 「復活」。4月15日,即墨古城在孔子誕生地——曲阜尼山夫子洞,將聖土聖水恭請至即墨古城。隨著今年上半年文廟的正式開廟,即墨古城也將重新擔負起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的傳播任務。   從尼山取來聖土聖水   「從孔子誕生之地取來的聖土聖水,代表的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信仰。而即墨文廟的復建,也將成為傳統文化的承載之地。」
  • 西安有座百年老宅,曾是戰爭時期的避難所,如今將被拆除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千百年來,多少名人騷客都將「長安」寫入詩篇,流傳至今,可見西安在中國歷史長河發展中的地位之重,它是中國十三朝古都,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
  • 即墨古城今年7月正式納客 這些好玩的項目將面世
    古城牌坊街青島新聞網4月3日訊(記者 王爽)百年青島,千年即墨。自2013年以來,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即墨復建古城,再現千年繁華。2016年10月,即墨古城揭開面紗,2017年6月一期開放,在試營業的8個月期間,接待遊客數百萬人次。而在今年7月份,備受人們關注的古城即將全面開門納客,一座青島北部的文化商業旅遊新地標應運而生。
  • 青島即墨:仿古重建歷史景觀,增添千年古城新文脈
    初夏時節,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古城外的南關街橋迎來新生。作為當地的地標性建築之一,南關街橋一度破損嚴重且不堪重負,在經過系統重建後,承擔著城市交通紐帶的重要角色,展示出千年古城的獨特魅力。據了解,穿越即墨城區的墨水河原名「淮涉河」,是即墨歷史上一條著名的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