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有座百年老宅,曾是戰爭時期的避難所,如今將被拆除

2020-09-05 胖狗與豬的旅行

一提起西安,大家都知道它在古代的時候叫「長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千百年來,多少名人騷客都將「長安」寫入詩篇,流傳至今,可見西安在中國歷史長河發展中的地位之重,它是中國十三朝古都,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

來到千年古城西安,總要去古城牆上轉轉,傾聽古城牆訴說那歷朝歷代的風雲變幻、潮起潮落,在古城牆邊上可以租賃單車,在落日的餘暉下,騎著單車遊走於古城牆上,有種誤入古代的錯覺。走在長安城裡的街道上,閒庭漫步,放空自己,帶上豬頭,感覺自己真的很有做一個安靜美女子的潛質。在這樣一座古色古香的古城中,百年老宅更是它城市的印記之一。

李家老宅,也是這座城市的見證者,它於清朝光緒年間建成,作為清代知府的府邸,距今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在這座老宅裡,已經居住過6代人,現在的所有者是第六代子孫李婷。今天我之所以介紹這座老宅,是因為這座老宅有其獨特之處,它有一條避難的密道。

據說,這是密道在當年的抗日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拯救了許多人的生命,對於李家的後代來說,它是李家子嗣得以傳承的重要保障,也是李家人引以為榮的驕傲,它承載著李家幾代人的記憶,也是西安這座城市歷史的積澱者。

然而,這座位於西安老街道上的百年老宅,終究逃不掉要被拆除的命運。現在密道已經被堵住了,拆遷工程也在持續推進中。作為老宅的繼承人李婷也表示很難過,因為人的記憶很久遠,而且對舊物故人有一種特別的感情,這是每一個人都會有的。在老宅中出生、成長,在老宅中嬉戲玩耍,老宅中不僅有她的童年回憶,還有周圍叔公叔婆的音容笑貌也在記憶深處。

很多網友都說,日本歐洲的房子動不動上千年古代城堡,多少代人都有了,最終也沒有看他們拆除,所以這些西安的百年老宅也是可以保留的啊。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這些老宅普遍位於城市的中心區,由於歲月的侵蝕,老宅在不斷地老化,樓房的連接都開始出現裂縫,屋內採光很弱,樓體存在一定程度的破損,有的沒法修復,有的甚至已經變成危房了。

小結:

每一座城市都有伴隨它成長的古舊民居,這些民居歷經了百年歷史,成為了百年老宅,也是寶貴的城市文化遺產,但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古宅已經完成了它們的歷史使命,必須與時俱進了。如今,經過了歷史的積澱,古老的長安已經變成了新西安。這座古老而嶄新的都市,將以新的自然景觀、人文風貌和歷史沉澱,展現給世人美好的一面。

你看過西安百年老宅嗎?你覺得對於這些老宅,什麼樣的處理方式才是最好的呢?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一起討論。

圖/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探秘西安古街老巷:單身古稀老人一生孤獨守候百年老宅
    西安,古稱長安,這裡曾是十三朝古都,這座城承載著數不盡的盛世繁華和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城裡的每一條老街巷、每一個地名都留存著歷史的印記,見證著這座城市的榮辱與興衰。
  • 我國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城垣,曾差點被拆除,如今成為西安必去景點
    陝西西安是我國歷史悠久的一座城市,這裡是古代13朝的古都,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在1981年西安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為世界歷史名城,與雅典、羅馬、開羅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如今的西安也是一座旅遊城市,這裡的兵馬俑等景點吸引著遊客前來遊玩。
  • 泉州蟳埔黃氏百年蚵殼厝被拆除 將改造成仿古建築
    痛拆蚵殼厝 曾期待保護未果挖土機轟隆隆地響著,今年58歲的黃德生,盯著挖土機的一舉一動,看砌滿蚵殼的牆體,一點點倒塌。擔心蚵殼會被廢墟掩蓋,其他的黃氏族親們,跑到被推倒的牆體裡,將蚵殼一個個挑出來。在斷裂的牆體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蚵殼和泥土、紅磚碎片黏合在一起,組成了牆體。
  • 西安最有文化古街,七層六角寶塔旁有處百年深宅,住過一位名人
    這裡也曾是明清時期陝西最高學府,全國四大著名書院之一,西北四大書院之冠,是讓陝西人引為為傲的地方。如今,隨著城市範圍擴大,學府之多,關中書院失去了它往日的鼎盛,但這條通往關中書院的古街,卻被部分保存了下來成為歷史的見證者。沒有想像中的多高大上,書院門裡門外,隔開了現代與古樸,但西安的市井與煙火氣,也在這條街中瀰漫開來。
  • 成都有座「小長城」,全長1680米,曾差點被拆除如今成為旅遊勝地
    長城,修建於秦朝時期,幾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群山峻岭之間綿延千裡,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彰顯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歲月變遷,長城久經戰火的洗禮,後世許多王朝都曾進行過修繕,我們今天看到的長城大都是明朝時期的遺址,如今是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
  • 中國有座2700多年歷史的古城,曾險些被拆除,如今成5A級景區
    中國有座2700多年歷史的古城,曾險些被拆除,如今成5A級景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非常迅速,成為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大經濟大國,雖然沒有超過美國這樣的強國,但在很多方面都超過了美國,特別是中國的建設,很多外國人紛紛讚嘆中國的基礎設施水平,那麼,「國不在能民強」可以說是中國的基礎設施
  • 厲害,在美國居然出現百年安徽黃村老宅
    厲害,在美國居然出現百年安徽黃村老宅 本文轉自:黑黑黑社會
  • 桐鄉崇福這座百年老宅即將「涅槃重生」
    浙江在線3月25日訊(通訊員 沈燚茜 沈霄龍 吳富江)在桐鄉崇福鎮橫街西端廟弄,有一座百年歷史的磚木結構古建築,它見證了崇福的人文歷史變遷。它就是南社女詩人、秋瑾摯友徐自華的故居。就在最近,這座百年故居開始了修繕作業,即將迎來「重生」。
  • 西安一地標建築面臨拆除?曾耗資2.3億打造,如今卻將化為塵埃
    在民間一直都有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那就是3000文化還得來看陝西,在陝西這片地方內,無論是地上文化還是地下文化,都是得到了很好的保存與發展,在對這些文物建築保護的同時,陝西也是開始對於城市內部環境的改造,而西安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了。
  • 西安6代人守護百年老宅,面臨拆遷才說出真相:屋內暗藏一條密道
    作為我國四大古都之一,西安是西部地區的重要城市,這裡有鹹陽宮、未央宮、大明宮等多所宮殿,它們勾勒出曾經的盛世長安。然而,這裡的巖石與小槐樹也很有可能發不出古舊的聲,留不下原來的記憶與榮華。2019年,西安一則拆遷要求飛到了尋常百姓家中,1300多戶人家都被涉及進拆遷之中,因為這裡需要拓展碑林博物館。
  • 南京,這座從婺源搬來的百年老宅,如今成了中國的最美書店
    這是一座傳統的三進庭院的徽派建築,外牆是徽派馬頭牆,正門由徽派三雕之一的磚雕和徽派大型木質門樓結合,建築構件來自婺源鄉間的百年老宅,從婺源拆分後再搬運到南京,然後在老門東這裡重新「拼裝」,古建築房屋兩個大廳大量使用木雕,繁複精緻,每一扇門的雕花各有主題,室內雕花人物繁多,各有淵源,精美程度在南京比較罕見,被稱為」南京第一雕樓」。
  • 武漢最可惜的天橋,曾是老漢口的中心,拆除後如今被人遺忘
    去過武漢遊玩的遊客們,對於老漢口這片將繁華熱鬧和歷史人文完美融合的地方,一定都記憶深刻,走在江漢路步行街上,還能看到許多被修葺完善,看不出歲月痕跡的百年老樓。今天要說的是一條武漢最有年代感的人行天橋,只是可惜這座橋已經失去了蹤影
  • 百年樹人 西安這所小學迎來百年校慶
    100年的時間裡,這所小學不僅培育了眾多英才,也見證了西安這座城市的滄桑巨變。如今的大學南路小學是西安市首批一級小學,省級示範學校。在西安市「名校+」工程的推動下,現已擁有兩所分校,共有教學班58個,在校學生3109名。
  • 西街口的這座老宅你去過嗎?它還有一個很詩意的名字
    曲江春曲江風度振家聲珂裡春光綿世澤從攀龍裡張宅走出來,我們繞道南街來到大南裡,迎面是一座大門緊閉的老宅,這座大宅的大門是以炮樓的形式設計,大門口上邊有瞭望窗,兩邊有內窄外寬的槍眼,透著濃濃的清末民初時期玉林大宅的建築特色。
  • 西安有39個應急避難所 七成市民不知其所在哪
    昨日,記者採訪西安市地震局應急救災處工作人員了解到,目前西安有39個應急避難所。昨日,記者分頭採訪了二十多位市民,七成以上的市民不知道緊急避難場所的具體分布。什麼是應急避難場所?假如發生不可避免的災害,假如災難來臨,比如地震或火災、洪澇災害等,那麼,這些越來越多的「應急避難所」,就將成為一個能為千萬人提供生命線的避難場所。看看哪個離你家最近昨日,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西安市地震局應急救災處的工作人員。
  • 南京大屠殺記憶:4座紀念館、18處叢葬地、30處避難所
    據統計,像這樣的叢葬地紀念碑南京城一共有23座,大多立於1985年以後,埋葬的遇難同胞不下20萬人。在長江邊的燕子磯、草鞋峽、魚雷營、上新河、中山碼頭、煤炭港,在城中的清涼山、漢中門、北極閣、太平門,城南的雨花臺,城西的江東門,城東的鐘山四方城、仙鶴門……一座座紀念碑都在警示著人們:銘念歷史,愛護和平。
  • 這座朱家角百年老宅,搖身一變成為了超美民宿
    這座朱家角百年老宅,搖身一變成為了超美民宿 2020-09-18 16: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城院落半城文化 | 西安的這些「房子」驚豔了歲月,留住了時間
    那西安的百年院落文化更講述著「四方城、鐘鼓殿」的風雨故事西安老宅改造成「網紅」房主:這座宅子是古城的歷史!西安市碑林區東木頭市的小巷深處這座近140年的關中小院房主李虎堂一直捨不得離開他認為自己守著的不僅僅只是房子還有家族的親情和回憶更有西安院落的百年文化堅守他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將老宅整修好幾個兄弟姐妹能常回來住住讓老院子恢復往日的生機
  • 這個美國人,在自己家後院地下發現了一個避難所,已存在半個世紀
    在上世紀中期,人類經歷了近代史上最後一場大規模戰爭——「冷戰」,雙方分別是以美國、北約為主的資本主義陣營,與以蘇聯、華約為主的社會主義陣營,這場戰爭以鐵幕演說為序幕,以蘇聯解體告終,從1947年至1991年,歷經近半個世紀。
  • 廣東陽江縣城有座百年老宅,被人稱為水上皇宮,主人曾為當地首富
    這珠璣巷當時是中原向珠三角深入的唯一一條古道,最多時曾聚集了150個姓氏。廣東佛山有座展旗村,便是其中一支何氏遷徙過來的。不過,還有一支何氏遷往了廣東陽江的陽西縣。他們之所以離開珠璣巷,除了珠璣巷人員越來越多變得越來越擁擠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大的原因:依然是逃難。為什麼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