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在美國居然出現百年安徽黃村老宅

2021-01-16 騰訊網

厲害,在美國居然出現百年安徽黃村老宅

本文轉自:黑黑黑社會

我們對美國的印象大多是

科技發達可並沒有悠久的歷史

但在經濟發達的美國波士頓

卻有著一棟叫蔭餘堂的安徽老宅

這一切都從二十多年前說起

南希是一個資深的中國迷

也是著名學者費正清的弟子

會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

曾在北京中央美院學習中國藝術史

是美國賽勒姆迪美博物館的負責人

1993年,南希到安徽休寧縣黃村旅行

喜歡上了粉牆黛瓦的徽派古村落

那時她就萌生了把一座徽派建築

「搬」回美國的荒謬想法

蔭餘堂即「蔭及子孫」的意思

這座房子建於清朝康熙年間

位於安徽省黃山休寧縣的黃村

總佔地面積為4500平方米

蔭餘堂是一棟峽谷層樓

四水歸堂的開井院落

整個建築裡面有16間臥室

還有中堂、天井、馬頭牆等等

整體的建築風格就是典型的徽州民宅

算算時間,蔭餘堂至今

已經有將近200年的歷史了

也算是一個古徽州建築

後來子子孫孫逐漸搬離了這裡

這個建築也變成了空房

加上時代已經比較久遠缺乏維修

蔭餘堂變成了危房即將被拆除

不過,蔭餘堂也算是時來運轉

就在它即將被當地政府拆除時

南希出現了,她和當地政府

以及黃家後人協商後以1.25億買下了蔭餘堂

買下蔭餘堂後南希立刻回國遊走

在徵得美國政府同意後

將蔭餘堂作為中美文化交流計劃

他們開始籌備起了拆遷工作

1997年春天,黃家後人告別祖屋

蔭餘堂開始進行拆除搬遷工作

光是拆除就耗時4個月

拆下來的部件包括2735個木構件、972塊石片

和當時屋內擺放的生活裝飾用品

甚至連同魚池、天井、院牆、地基

門口鋪設的石路板和小院子也拆了下來

在拆卸的過程中也有驚喜發生

人們不僅發現了黃家主人上世紀

在上海經商時與家裡的通信

也找到屋主的日記、雜記等各種文物

工人還在地板夾縫,牆角等處

發現清朝末年女人的髮簪

和貼有清國郵票的信封

這些文物都價值不菲

蔭餘堂拆下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

裝了滿滿19個貨櫃

就差沒把空氣和陽光裝走了

而老屋的原樣也被完整地記錄了下來

所有部件的具體位置經過精確的測量

他們要把這一棟建築完整地搬到美國去

連同蔭餘堂裡面的200年歷史

1997年11月蔭餘堂拆散裝船

而後抵達美國薩勒姆鎮迪美美術館

在隨後的5年籌備期間

博物館特意從安徽聘請的能工巧匠

對蔭餘堂各個部件進行測量、登記

將損壞腐爛的木質部件按原樣重新打造

每一個「零件」都經歷的一次重生

在異國工人的手裡被重新架起來

在這裡是一個新的開始

也是徽州老宅生命的延續

除了建築本身,博物館還購置了

原陳設在該屋中的家具、擺設

將蔭餘堂修復成80年代

原屋主黃氏家族最後居住時面貌

蔭餘堂保留了它在中國時的所有記憶

每一張牆上的貼紙、壁畫

窗格、相框、照片、標語等等

連最細小的角落也不會放過

重建工作花了整整七年時間

2003年6月,蔭餘堂終於正式開放

第一天參觀的人數就突破一萬

美國人對遠渡重洋而來的中國老宅頗有興趣

蔭餘堂的許多參觀者並沒有來過中國

然而,當他們走進「蔭餘堂」的那一刻

就被這個徽派建築所深深吸引

中國平凡百姓最樸實的生活形態

隱藏在每一塊木頭雕花的紋理裡

每一個物件的擺放和陳列

都按照中國最傳統的習慣還願出來

由於搬遷和重建工作的不容易

博物館對它的管理與保護也相當嚴格

每天限制參觀人數和參觀時間

且必須跟隨導遊分批進入,嚴禁拍攝

身處蔭餘堂,會一時分不清是

在美國博物館還是來到了安徽黃村

建築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

每一個細節都還原了最初的樣子

青磚黛瓦,馬頭牆

古香古色的庭院

全木建築的閣樓和天井

雕刻精美的鏤空木窗

室內也原封不動地保存了原先的樣子

舊時上海的士林布染料和香菸

以及安放在牆上的播放了20幾年

鄉村廣告和革命歌曲的小喇叭

從這一件件小物件折射出來的

是中國200多年間的發展歷史

時間在這裡好像凝固了

迪美博物館還特地為蔭餘堂做了

一個十分精美的網站網站提供了

蔭餘堂簡史、蔭餘堂家譜世系

來往家信、建築特色、搬遷過程等

並以多幅精確的3D透視圖和視頻

從各個立面和角度詳細、立體地

再現了蔭餘堂的建築構造和細節

沉浸在這樣一座中國古典老宅裡

無論你來自哪個國家哪個民族

都可以從大宅的一點一滴中

開始了解中國文化

多年後,蔭餘堂第36代傳人黃秋華

受邀來到了迪美博物館

在看到老屋的那一刻忍不住落淚

她說:「記憶裡我的家早就拆掉了

現在突然出現在我面前

我覺得非常激動」

這個「家」還是記憶中的樣子

但美國的「家」已經不再是她的家

一座在中國即將被拆除的老宅

就這樣在異國他鄉重獲得了新生

蔭餘堂搬遷的過程被拍成了紀錄片

在紀錄片中有這樣一個細節讓人深思

工作人員花了兩年多的時間

從安徽600多棟老宅中挑出60棟

又從60棟中挑出6棟做選擇

最後才挑選到了蔭餘堂

蔭餘堂無疑是幸運的

它來到美國獲得新生

而其它被淘汰的599棟老宅

它們的命運又會怎麼樣呢

為了迎接蔭餘堂的到來

美國政府將當地民居拆遷

空出了一大塊地方給它「住」

而後又大開綠燈支持蔭餘堂重建

從這件事也不難看出

我們在對傳統建築的保護

做的還是遠遠不夠

甚至還不如萬裡之外的外國人

這是一個讓人感慨萬千的故事

如果沒有南希對中國文化的熱愛

沒有這樣一段跨越千裡的夙緣

年久失修的蔭餘堂將何去何從

相關焦點

  • 安徽黟縣黃村古建築現狀:很多處於「被遺棄」狀態
    自然損壞和人為損壞都不可忽視——安徽黟縣黃村古建築保護現狀調查黃村即坐落於該區域之中。黃村建於唐末黃巢起義時期,古名為黃川。村莊環山抱水,坐落於山坳裡,依據地理位置,衍生出「一山相隔一水相連」的上門村和下門村兩個自然村。村裡沿襲黃氏先人崇文尚武的遺風,成就了文武進士的光耀之舉。如今的村落以其保存的明清古建築聞名,這些古老的建築錯落有致,折射出深厚的徽風古韻以及優秀的華夏文明。
  • 休寧黃村|進士第
    但是在美國和歐洲,也許黃村的名聲不低於西遞、宏村。這是因為大洋彼岸的美國麻薩諸塞州的碧波地博物館內,有一座從1997年開始,經過七年時間,從黃村整體搬遷而來的徽州老宅——蔭餘堂。蔭餘堂被裝進40個貨櫃,漂洋過海,遠去異國他鄉。
  • 美國女子斥資1.25億,將清朝老宅整棟帶回國,如今成美國著名景點
    今天就和大家說一說美國女子斥資1.25億,將清朝老宅整棟帶回國,如今成美國著名景點。蔭餘堂,是於1800-1824年間,由黃姓富商建蓋,先後有8代黃家子孫居住,原坐落在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黃村的「蔭餘堂」,佔地4500平方呎,是一棟峽谷層樓、四水歸堂的開井院落,內有16間臥室、中堂、貯藏室、天井、魚池、馬頭牆,富有典型徽州民宅建築特色。
  • 中國古宅蔭餘堂在美國麻州驚豔世界!安徽老宅原樣搬遷 越洋美國 重建獲新生!
    圖文:美國完美之旅國際旅行社 小編 Jane  原創未經允許不可轉載!中國古宅蔭餘堂在美國麻州驚豔世界!安徽古宅原樣搬遷 越洋美國 重建獲新生!蔭餘堂 YIN YU TANG,具有兩百年歷史的黃姓富商建蓋的中國房子(1800-1825清朝嘉慶年代),從中國運到美國並組建在埃塞克斯博物館(The Peabody Essex Museum)裡。
  • 花1.25億買走清朝老宅,整棟打包運回美國,今成美國知名景點
    在美國塞冷鎮的碧波地博物館內,有一處跟美國風格特別不搭的建築,叫做「蔭餘堂」,之所以不搭,是因為「蔭餘堂」是貨真價實的中國古建築,而它也是美國唯一的一棟中國徽派古建築,那麼,中國的標誌性古建築為什麼會出現在遙遠的美國呢?
  • 裡黃村:溪山清趣別駕裡
    然而,在臨川這個黃氏 家族後裔村,居然還保存有一「別駕世家」匾額的牌樓,難不成這又是一座「國寶熊貓」級的宋明遺風建築?那個周末,從臨川最高峰芙蓉山麓的茅排黃家塅村下山,我們一路尋訪黃氏家族後裔村的蹤跡,在美麗的夢港河畔,我們邂逅了裡黃村。
  • 在美國,看一座安徽老宅子
    蔭餘堂是原位於安徽休寧縣黃村的一座普通古民居,它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距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到了1980年代,這座居住了黃氏八代子孫的老宅再也無法留下它的主人,黃氏家族的後代們都離開了黃村不再在蔭餘堂居住,
  • 安徽黃山:黃村翠綠青山盡頭的千年古村
    黃村是藏在翠綠青山盡頭的千年古村,這是個山水與人文景觀結合得最完美的地方,歷經歲月滄桑的白牆屋瓦,日出而作的村民的悠閒安然,又是那麼的風情萬種。黃村位於黃山休寧縣商山鎮境內,距今已有1200餘年的歷史。傳說黃村黃氏的祖先就是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
  • 安徽涇縣黃村:邁出高質量發展步伐
    今年以來,安徽涇縣黃村鎮在堅定不移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紮實有效地開展脫貧攻堅、生態環保、民生保障、社會穩定等各項工作,確保了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穩步前行。聚焦脫貧攻堅 堅決打贏攻堅戰緊扣「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的「硬槓子」。
  • 莆田幾大經典旅遊景點,湄洲島風景很美,後黃村值得一去!
    後黃村在莆田市荔城區,有一處「世外桃源」,離市區很近,離喧囂卻很遠,它就是「華僑第一村」西天尾鎮後黃村。村裡隨處可見具有莆陽老建築特色的百年華僑民居,還有莆田唯一現存完好的「四口井」,以及百年古碉樓、距今600多年的桃源社。
  • 皖西鄉村農民別墅新居比比皆是,山裡百年老宅不斷倒塌消失……
    2019年2月23日,安徽六安一處氣勢壯觀的鄉村別墅大宅外景。在皖西鄉村像這樣的農民新居比比皆是,絕大部分是年輕人在外打工掙錢回家蓋的。而這些漂亮的「豪宅」,除了逢年過節,基本上都是空置的。然而,許多的老宅民居卻因為年久失修而倒塌,令人心痛。圖為金寨深山區一處木質結構的老房子即將「消失」。霍山一處鄉村,曾經居住幾十戶人家的百年古村落已經成了廢墟。(2017年攝)倒塌的老宅裡牆上的壁畫依稀可見,無人問津。散落在角落裡的石磙,無聲無息。
  • 【嘆息】被整個搬到美國博物館的安徽蔭餘堂!
    1997年,美國人到安徽黃村,買下蔭餘堂,拆下一磚一瓦,原封不動搬到美國。
  • 北京衛視《暖暖的新家》讓百年老宅向陽重生
    上一季《暖暖的新家》做客江蘇常熟,為豆莢型百年老房打造了一幢全新蘇派山水之家還歷歷在目。這次全新升級的第八季《暖暖的新家》再次來到「江南福地」,搶救年久失修的高危老宅。老朋友由偉壯也再次通過設計的力量讓百年老宅向陽重生。
  • 西安有座百年老宅,曾是戰爭時期的避難所,如今將被拆除
    在這樣一座古色古香的古城中,百年老宅更是它城市的印記之一。李家老宅,也是這座城市的見證者,它於清朝光緒年間建成,作為清代知府的府邸,距今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然而,這座位於西安老街道上的百年老宅,終究逃不掉要被拆除的命運。現在密道已經被堵住了,拆遷工程也在持續推進中。
  • 美國女子花1.25億買清朝老宅,打包運回美國,如今是著名景點
    曾有一美國女子花1.25億買清朝老宅,打包運回美國,如今卻成了當地的著名景點。中國文化的魅力在於其精髓,所謂博大精深並不是誇張。在世界各地,人們對於中國文化的痴迷程度都很高,孔子學院在全世界範圍內越辦越多,學習中國漢字的外國人也越來越多,來到中國旅遊的老外也越來越多,這足以說明中國文化在世界範圍內的受歡迎程度。
  • 在百年老宅的衝繩料理
    「大家」是由一座琉球風格的老宅改建的衝繩傳統料理店,建於明治時代後期, 交通不太方便,位於衝繩北部的名護市,需要租車或者包車前往。店主就出生在這個古宅中,之後,歲月流逝幾乎無人居住,店主為了紀念祖先遺留下來的財產,將宅第重新修整恢復。大家是店主家的宅號,字如其意,昔日這裡是大家聚集的熱鬧地方,如今以提供衝繩料理和阿古豬料理聞名。
  • 利用百年老宅打造高品質民宿
    原標題:利用百年老宅打造高品質民宿 把握節後投資機會,去東方財富APP查看更多熱點資訊>>近年來,越來越多市民選擇鄉村遊。「我們利用村中保存良好的百年老宅,打造高品質的民宿旅館,進一步提升來蘇村的接待能力和吸引力。」鍾瑞行說。(文章來源:江門日報)(責任編輯:DF064) 【來源:江門日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桐鄉崇福這座百年老宅即將「涅槃重生」
    浙江在線3月25日訊(通訊員 沈燚茜 沈霄龍 吳富江)在桐鄉崇福鎮橫街西端廟弄,有一座百年歷史的磚木結構古建築,它見證了崇福的人文歷史變遷。它就是南社女詩人、秋瑾摯友徐自華的故居。就在最近,這座百年故居開始了修繕作業,即將迎來「重生」。
  • 安徽省委副書記在長豐杜集鄉東黃村調研走訪側記
    10月9日至10日,安徽省委副書記孫金龍深入基層聯繫點長豐縣杜集鄉東黃村,住農家屋,吃農家飯,敘農家話,與鄉親們共同勞動,共同探討增收致富、改善生活的新路子新辦法。    「就是想聽鄉親們說說心裡話」    杜集鄉地處江淮分水嶺北脊,是長豐縣最偏遠的農業鄉鎮。
  • 蘇州百年老宅改造,領略蘇州風情民宿
    項目地址:滄浪街道剪金橋巷54號設計面積:240㎡設計風格:日式簡約,北歐原木施工單位:安然居裝飾喜歡姑蘇慢生活的丁香姐已經尋覓適合做最有蘇州風情的民宿很久了,偶然的機遇讓她對剪金橋巷裡一座百年老宅的慢時光一見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