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音樂觀看效果更佳喲~↑↑↑)
最近一段時間,
馮小剛的《芳華》刷爆了朋友圈,
講述了部隊文工團的青春少年。
淡出熒幕故事後,
讓我們一起走進檢察官的記憶,
聽聽他們的「芳華」心語。
1988年,我20歲;
在臨沂師專數學系讀書;
當時感想:畢業以後,能做專業相關的工作,成為一名人民教師教書育人,就很好
(圖片右一)
1990年,我24歲;
在費縣院工作第4年;
當時感想:越熟悉就越熱愛這份工作,我會盡我所能,做一名合格
優秀的檢察官
1990年,我20歲;
在費縣院工作第1年;
當時感想:一直以來都想當兵,當穿上檢察制服的那一刻,感覺夢想通過另一種方式有了延續
1996年,我24歲;
在費縣院工作第1年;
當時感想:從一名鄉鎮老師到檢察幹警,改變的不僅是環境和職位,更是肩上的責任和對未來的種種設想
1993年,我23歲;
東北林業大學剛畢業;
當時感想:既想早點回家陪伴年邁的父母,又想學有所用,對家鄉對社會多做貢獻
1988年,我18歲;
在部隊當兵第2年;
當時感想:在部隊的日子雖然有些苦悶,卻教會了我成長。那段時光,既想自己好好努力,又有對家人的想念,還有對未來的期待
1990年,我23歲;
在費縣院工作第5年;
當時感想:年輕的時候不會想那麼多,就想著好好工作好好進步,多做一些事情就好了
1987年,我21歲;
在學校讀大三;
當時感想:年輕時沒有太宏觀的願景,就希望以後的工作能把自己
的專業用好、做出成績,
有所作為
2005年,我20歲;
在山東大學讀大二;
當時感想:當時重回高中母校,既有對往昔的懷念,也有對未來的憧憬
2005年,我20歲;
在山大威海分校法學院讀大二;
當時夢想:做一個讓自己和身邊人認同的人
年輕時的故事漸行漸遠
未來仍沿著腳的步程行進
願我們不負韶光 以夢為馬
有友為伴 隨處可棲
謹以此文
獻給 我和我們的芳華
2017年底,我縣規劃展覽館正式建成使用,並成為宣傳費縣精神,展示費縣形象、展現費縣文明的廣闊平臺。今天我們就帶您一起走進規劃展覽館,去了解和展望費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費縣規劃展覽館總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展館以費縣城市發展脈絡為主軸,分序廳、印象展區、文化展區、建設展區、總規展區、產業展區等九大主題展區,展館採用大量高科技手段,將數字沙盤、觸屏、感應屏等現代聲光電技術融入到多個展示環節,全面生動的展示了費縣的發展進程。
挖掘文化內涵,提煉城市精神,展示發展成果,延續輝煌與榮耀。費縣規劃展覽館,連接著費縣的歷史與今天,往昔與未來,讓我們共同祝願費縣的明天更美好!
近日,費縣綜合行政執法局薛莊中隊、胡陽中隊、張莊中隊聯合開展「拋灑滴漏」專項整治活動,嚴厲打擊運輸車輛運輸渣土、砂石、板皮等散體不按要求覆蓋導致拋灑滴漏的行為,維持道路路面清潔,減少道路揚塵和安全隱患。
整治行動累計出動執法人員60人次,針對鎮駐地道路白天運輸板皮車輛較多,夜晚運輸砂石散體的大型車輛較多的情況,整治行動採取白天在各自轄區巡查,夜間集中力量進行聯合查處的方式,對來往運輸易灑漏散體物不按要求採取密閉措施的運輸車輛進行查處。自聯合整治行動開展以來,已查處47起。
下一步,費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將加大查處力度,採取不定期的方式,重點打擊運輸車輛不覆蓋拋灑汙染路面的行為,確保道路交通安全秩序,維護市容市貌的清潔衛生。
來源:費縣綜合執法
好消息!費縣又多了一處國家3A級旅遊景區和兩處國家2A級旅遊景區!
近日,經臨沂市旅遊區(點)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組織評定,許家崖景區成功創建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南張莊鄉紅山前萬畝山楂園旅遊區、石井鎮蘇魯豫皖邊區特委紀念館成功創建為國家2A級旅遊景區,開不開心,激不激動……
費縣許家崖景區位於費縣縣城西南10公裡,總面積49平方公裡,位置優越,是費縣縣城「南大門」,蒙臺公路由此經過,景區路與許興路縱橫交錯,交通便利。景區現包含叢柏庵、八卦連環洞、沂蒙風情荷花灣以及航空飛行營地等四個景點。
許家崖景區地處山區,以農業為主,主產地瓜、小麥、玉米 ;林果業發達 ,特產黃梨、花椒;有庫容2.9億立方米的大型水庫一座。旅遊資源豐富,秀山麗水,風景旖旎,既有豐富的歷史、神話、人文遺址,又有石、洞、水、泉、花、木等奇特的自然景觀,還有被專家譽為世紀之交中國北方發現的最偉大的自然奇蹟——石林景觀。東南有玉環山仙人洞和宗教遺址--叢柏庵,以奇石異巖、梨園風光、佛教文化遠近聞名,形成了著名的石林梨鄉旅遊區。2004年被評為首批「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2011年順利通過山東省級旅遊強鄉鎮檢查小組的驗收。2012年許家崖水庫又成功創建省級水利風景區。2015年12月獲得2015山東最美旅遊風情小鎮榮譽稱號。
南張莊鄉圍繞建設「生態張莊」,實現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的任務目標,大力發展綠色生態果業,打造了萬畝優質山楂種植基地,2015年基地被評為省級經濟林標準化示範園。並以該基地產品為主註冊了國家地理標誌性商標--「費縣山楂」,獲得綠色食品認證。2010年10月獲臨沂市首屆「經濟林產品優秀獎」, 2013年獲得中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稱號;在2016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費縣山楂品牌獲評價值5.41億元人民幣。
蘇魯豫皖邊區特委紀念館座落在英勇而美麗的革命老區——山東沂蒙山腹地的費縣石井鎮高橋村,位於石井鎮駐地南3公裡,全村共有1618人,451戶,耕地面積2190畝。該村革命歷史悠久,1936年蘇魯豫皖邊區特委機關遷駐石井鎮高橋村(當時的高橋鎮),開設廣德堂藥店作為特委的秘密機關,建立了高橋黨支部,辦起了一所小學和一所夜校,培養幹部,高橋成為指揮蘇魯邊區革命鬥爭的中心。
已入深冬,花疏天淡,天蒙山山頂已不再見迂迴徘徊的秋雁。風吹來一陣落雪,玉皇頂上披了一層羽衣。天蒙山上的翠松是這個季節矚目的綠,落一層白雪,壓彎了枝節,驚醒了昨晚山腳下酒醉的老翁。
它本是座山,卻像是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的勇士,春去冬來,屹立不倒,肅然得望著循環往復的生活,望著這來來往往的你我。山,古時來講是根本,沂蒙的鄉情,根植於此,我們亦將世世代代在這繁衍生息。
如是春日,雪尖的茶芽上,滾圓的露珠映著夕陽的餘暉,採茶的姑娘收了工,笑盈盈的回家,然後生起來嫋嫋炊煙。這個季節,天極冷,茶園邊上的湖都被凍住了,連小水窪都沒有倖免於難。想來要是有人在上面跳舞,裙袂翻揚,漂亮得很。
而御華景辰裡還有新生出來的小藥芽,正摸索著探出腦袋。木質的樓梯踩上去,吱呀吱呀的,像是木頭上刻著的年輪在伸懶腰似的。深吸一口氣,這撲面而來的氣息,夾雜著鄉土的眷戀,在鼻息上打轉。
留住鄉村的記憶,留住歷史的餘溫。溫涼河東岸的掩著的千年古村落也開始伸懶腰了。利山澗的桃花在芳菲盡的四月還會打著粉紅的苞,不敢嬌羞的抬頭。
這層層疊疊的石頭,都是遠古走來的使者,指腹觸及之處,細細分辨還有故事的迴響。錯落的百花梯田,四季鳥鳴的果香慢谷,處處都透露著費城的脈脈鄉情。
不知溫涼河畔可曾有過刀光劍影,細細想來,大概這也有過江湖的氣息吧,不然溫河的酒怎麼將這大義大氣的酒香飄到了萬裡之外。擁衾而眠,醉夢一場,夢裡仗劍天涯,一路都在走向回鄉的路上。
(文/王雲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