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女兒迷上了蔡徐坤,每天忙著在微博刷流量,還要各種趕場面…」
「應試教育下多產『高分低能』,好怕孩子變成書呆子…」
「孩子對我說,歷史最無聊!關在教室裡對著課本,很難激發孩子的興趣…」
當今社會,沒有什麼比子女教育問題更能引發中產父母的焦慮。21世紀出生的少年一代,物質上比任何一代都富足,但在應試教育體制、娛樂至死的環境下,少年人的精神生活卻難以跟上經濟發展的腳步。
關注青少年成長,日前攜程針對12~16周歲人群推出一項壯遊(Ctrip Grand Tour)計劃。將追溯人類文明歷史、探究華夏文明起源作為貫穿旅遊產品的主線,主打科考旅行、實地課堂、名師帶隊等概念,幫助青少年樹立國際視野和文化自信。
往昔十四五,出遊翰墨場。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揚——記者獲悉:「壯遊」詞源來自唐代杜甫的作品《壯遊詩》。司馬遷、徐霞客、李白都是壯遊的代表人物。在西方,壯遊被稱為Grand Tour文藝復興後,歐洲貴族子弟拜倫、雪萊、盧梭、漢密爾頓開始流行帶上充足的金錢和僕人,遊歷各國。
攜程遊學平臺總監張潔女士表示:推出壯遊計劃,是針對當代社會背景下青少年教育幾個重要的痛點——第一個是在西方文明佔據主導地位的情況下,幫助中國少年建立文化自信。第二個是在流量、網紅當道的環境下,為孩子樹立真正的偶像力量。第三則是向題海戰術、填鴨式教學發出挑戰,讓孩子帶著課題去研究,實踐,學會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論。
那麼,什麼樣的產品才能被稱為壯遊?張潔表示:壯遊線路有這樣幾個特徵。
第一是名師專家背書:名師親自參與行程設計、行中每個知識點都由專家講解。不僅僅為孩子提供最專業、深度的課程,更注重學習方法思維模式的引導。此外,孩子們將跨出既有社交圈,得以與專注科研、碩果纍纍的專家,不辭辛苦、追問歷史的考古學家、保護自然和人文生態的先驅者面對面,為孩子們樹立偶像的力量。
以一條「從河洛文化到帝國文明」洛陽西安10日營為例,由復旦大學歷史系青年教授仇鹿鳴親自參與設計和踩點。負責漢魏洛陽故城講解的是該地的考古專家團隊,他們將給孩子們分享一些一線的考古乾貨。而在文藝復興探訪營和古希臘文明探訪營中,分別請到復旦、上師大的夏洞奇、李尚君副教授作為學術顧問,羅馬大學考古人類學教授Giorgio Manzi、雅典藝術學院教授Yannis Skaltsas擔任項目的境外講師。
第二是課題制,行前名師開題。開具行前書單、布置閱讀任務,帶著問題去旅行。就一個或多個課題深入研究。匈奴與大漢的博弈、邊城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河西儒教對中國歷史的影響、希臘諸神的起源與軼事、米諾斯文明為何被稱為歐洲文明的起源——專家獎引導孩子們去探索這些問題的本質,學生更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行程結束後,要求孩子們將旅途收穫通過小論文、攝影作品展的方式進行消化和加工,真正化為己用。
第三是實地課堂沉浸式體驗:在一個封閉的教室裡裡、對著課本,老師們講著敦煌的壁畫,哲學如何從古希臘開始萌芽,僅僅從耳朵接受信息,孩子們感受不到美、也感受不到歷史的衝擊力。而壯遊試圖打造一個「行走中的課堂的理念」,讓孩子們身臨其境,用全部感官擁抱知識。 壯遊時間跨度比普通行程長一倍,有許多「實操」如古希臘行程在千年歷史的馬場上學習馬術、在戲劇老師指導下,換上傳統戲服,體會古希臘的深厚文化,動手復原一件古希臘陶瓷藝術品等。
據了解,壯遊計劃目前涉及15條行程:涉及古希臘西方文明起源、華夏文明絲綢之路、義大利文藝復興、西班牙大航海時代、英國日不落帝國、北京皇家與市井文化等,首批路線2019暑期出發。
攜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表示:各國小距幾萬裡,繁星只隔一蒼穹。未來20年裡,中國仍將是世界上增速最快的重要經濟體之一。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了解世界秩序的的建立和文明的衝突,建立文化自信,對少年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作為唯一的精神消費行業,我們希望通過旅行給青少年更多積極、正面的影響,他們的進步和成長,是中國創新、社會進步的根本推動力。
攜程CEO孫潔表示:作為一個母親,我非常支持孩子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我們應該鼓勵中國少年走出課堂,擁抱世界,和最優秀的人為伴,鼓勵獨立思考,探索與創新。
一份遊學報告顯示:為了給孩子更高的「起跑線」,中國人在子女教育上不斷加大投入,寒暑假去遊學已經成為中產家庭子女「標配」。央視第一時間報導:11歲的孩子,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參加遊學,目前已經先後去過新加坡、美國、英國、義大利、法國。2019年通過攜程報名寒假遊學、冬令營同人數比去年增長80%以上,出國遊學人均花費2.1萬,澳新、美國、新加坡最為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