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大灣區之角」的惠東縣,近期頻頻「刷爆」城市朋友圈。
7月23日上午,惠州市惠東縣迎來合生—珠江國際智慧冷鏈交易基地項目、珠江投資大數據中心項目的落戶籤約,前者預計總投資約300億元,後者總投資預計達50億元,兩大項目總投資達到350億元。
這是繼上周總投資超2000億元的惠州灣產業新城項目落戶後,惠州又迎來的百億級大項目。對於惠東縣而言,今年4月以來,該縣已引進5個「巨無霸」項目,計劃總投資已超過500億元,其中4個為大數據中心項目,項目密集企業落戶,見證了「惠東速度」。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要節點城市,惠州正加速打造電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萬億級產業集群,為建設國內一流城市增添硬實力和新動能。作為未來全市經濟主戰場,惠東擔負著新材料產業園、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粵港澳數據中心產業園等多個重大項目的建設大任。
當前,隨著一系列大項目扎堆籤約,惠東的經濟建設已火力全開。
南方日報記者 烏天宇 於蕾
「惠東速度」再刷新
1天內兩個「巨無霸」項目籤約
7月23日上午,珠江投資大數據中心項目、合生—珠江國際智慧冷鏈交易基地項目正式籤約落戶惠東。其中,珠江投資大數據中心項目是該縣今年引進的第4個超大型數據中心項目,將由廣東珠江投資管理集團(簡稱「珠江投管集團」)投資建設。珠江投管集團負責人李志紅介紹,該集團作為國內最早從事大型能源與基礎設施投資的民營企業集團之一,將助力惠東打造集科技研發、創新創業、人才集聚、金融服務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大數據產業高地」。
根據計劃,珠江投資大數據中心項目擬選址在粵港澳數據中心產業園,佔地約200畝。項目總投資預計50億元,規劃建設3.5萬架機櫃的裝機能力,力爭2020年底前動工建設,2023年底前全部建成運營。整體項目運營成熟期預計年新增產值(營收)達20億元,預期年新增稅收達2億元。
事實上,珠江投管集團是惠州的老朋友了。多年來,該集團積極參與惠州市及惠東縣的經濟建設,完成了平海電廠、廣惠高速、惠州海灣大橋等項目的投資建設及運營。此次,珠江投管集團還牽手合生創展集團,為惠東帶來了另一個總投資300億元的大項目——合生—珠江國際智慧冷鏈交易基地項目。
據介紹,合生—珠江國際智慧冷鏈交易基地項目是惠東首個冷鏈交易項目。項目是以冷鏈供應鏈和跨境電商為主的產業基地,將覆蓋冷鏈倉儲、加工、物流、檢驗檢測、進出口貿易、期貨交易和電商平臺七大方面。該項目建成後將為大灣區、東南亞等地近4億人口提供便捷高效的農副水產產品的直通通道。
據初步規劃,合生—珠江國際智慧冷鏈交易基地項目將在平海鎮碧甲村附近建設,首期面積約1500畝。項目預計總投資約300億元,首期投資100億元,整體建成運營成熟後,預計年產值可達500億元。
「該項目的落戶,將強力助推我縣發展壯大臨海產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東部重要的海洋倉儲物流基地,加快惠東城市『向海』發展。」惠東縣副縣長黃綠青說。
接下來,惠東縣委、縣政府將以最大的誠意為項目提供優質服務,努力在項目的用地、報批、建設、竣工等環節提供「全過程,保姆式」的跟蹤服務,力促項目早日落地、早日開工、早日投產,為惠東重返一流行列提供堅實支撐。
數據項目頻落戶
搶抓未來經濟發展主動權
今年4月以來,4個數據中心大項目接連落戶惠東,預計總投資超200億元……站在新基建的發展風口下,惠東正加速引進大數據產業項目,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惠州)數據中心產業園。
如今,大數據技術炙手可熱。國家戰略層面的政策措施頻頻出臺,全力支持大數據、物聯網、5G等新基建加快應用落地,促進數字經濟和數字產業繁榮發展。今年1月,惠州市市長劉吉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大力發展5G產業,加快建設省大數據綜合實驗區,促進大數據、新一代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數據產業是經濟新舊動能轉化的潤滑劑,搶抓數據產業,就是搶抓了未來經濟的主動權。俯瞰惠東乃至惠州的未來發展圖景,離不開數據產業的支持。
當前,惠州正加速打造電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萬億級產業集群。新材料產業園、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廣東太平嶺核電廠等重大項目紛紛布局惠東,惠東成為惠州經濟發展的重要戰場。
作為惠州市7個千億級工業園之一,位於白花鎮的惠州新材料產業園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根據《惠州新材料產業園總體發展規劃》(公示稿),新材料產業園將利用大亞灣石化區原料,生產戰略性新興材料和高端新材料,加快發展先進合成材料和超前布局前沿新材料,打造成為國內一流新材料產業基地、粵港澳大灣區新材料科技創新基地。
不久前,《惠州市稔平半島發展規劃(2020—2035年)》(公示稿)也新鮮出爐,劍指大灣區能源科技創新中心。稔平半島被定位為能源科技島、生命健康島、高端旅遊島、生態宜居島,計劃打造世界一流的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國際研究中心和全球著名的能源科學實驗基地、國內一流的濱海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建設成為港澳地區宜創宜業宜遊宜居後花園。
作為惠州未來經濟發展主戰場,惠東依託粵港澳大灣區(惠州)數據中心產業園,勢必成為全市新舊動能轉化的發酵地。
從產業發展的上中下遊來看,大數據中心項目落戶惠東,將對重大項目建設發展過程中的運輸、製造、服務起到重要支撐作用,成為加速高端產業發展的新引擎。從區域經濟發展來看,數據產業將拉動人流、物流、資金鍊等一系列創新資源要素聚集,給予城市發展更多機遇與活力。
銜接「豐」字交通
全力支撐大項目落戶建設
中國移動粵港澳大灣區(惠州)數據中心,雲宏數據中心,潤澤(惠東)國際信息港、合生-珠江國際智慧冷鏈交易基地、珠江投資大數據中心(惠東)項目……一系列大企業、大項目的籤約落戶,用實際行動加入到惠東經濟建設的徵程中。
其背後的邏輯,是惠東臨海、臨深的重要區位優勢,以及惠州大手筆謀劃建設「豐」字交通主框架下,即將形成內通外聯的道路交通網絡,城市空間格局被進一步拉開。毫無疑問,這對企業投資帶來了巨大吸引力。
從項目選址來看,數據中心產業項目均落戶於粵港澳大灣區(惠州)數據中心產業園,根據此前公布的建設規劃,數據中心產業園位於白花鎮的惠州新材料產業園西部,與新材料產業園同處「豐」字交通南北軸線、橫4線骨幹快速路交匯處,交通網絡四通八達。
合生—珠江國際智慧冷鏈交易基地項目則選址在稔平半島南端的碧甲村附近,是臨海碧甲沙灣碼頭的所在地,也是惠東重點打造碧甲港區、發展臨港產業的核心區。這裡距離香港40海裡,距惠州深水港僅4.6海裡,海洋運輸業發展壯大下,將大幅提高運輸效率,發展農副水產品的冷鏈物流優勢多多。
今年,圍繞惠州全市「修路抓項目」的工作基調,惠東著力加快交通運輸網的規劃建設。該縣正進一步優化提升縣域內交通網絡布局,全面銜接「豐」字交通主框架,以「交通帶動產業,產業支撐城市」的思維格局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助力重返一流行列。
在近日惠東舉辦的交通建設新聞發布會上,該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透露,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豐」字交通建設等契機,該縣先後啟動《惠東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2020—2035)》《惠東縣北部山區紅色旅遊公路規劃》《惠東縣綜合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等一系列規劃,對全縣公路、鐵路、航空、港口碼頭、客貨運、停車、治堵、智慧交通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研究,為下來該縣構建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指引方向。
「目前,各項規劃已完成初稿部分,計劃在今年8月份正式出臺。」該負責人表示,通過銜接惠州市「豐」字交通網絡建設,將助力惠東實現「沿江向海」和「雙城一體」發展戰略,並拉動加快內部路網建設,形成外聯內通的交通布局來改善投資環境,為產業項目落戶建設、區域經濟快速增長打開「任督二脈」。
■延伸
惠東初步形成
「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
「十三五」以來,惠東縣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完工、在建千萬級以上項目共24個,合計投資298.01億元,目前已投入140億元,建成公路170.5公裡。其中,完成潮惠高速公路、惠東縣高潭革命老區潮惠高速連接線、稔平半島環島平海段、Y007礤砂線等12宗項目,完成裡程114.4公裡,完成投資93億元;在建廣汕高鐵、深汕西高速擴建、縣道X213等11宗項目,合計建設裡程184.8公裡,總投資198.7億元,現已完成投資40.7億元,完成裡程56.1公裡;此外,累計投入6.4億元推進市人大議案「四好農村路」三年建設任務。
目前,該縣縣域內公路通車裡程總長約3728公裡,公路密度為105.5公裡/百平方公裡,實現鎮通三級、行政村通四級、20戶以上村民聚居地通硬底化公路,初步形成「海、陸、空」齊全、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絡。
在對接惠州市「豐」字交通網絡建設方面,惠東正提前著手「橫四線」具體走向研究,提出與惠東支線產業園段併線方案,謀劃啟動產業園至廣汕鐵路惠東南站路段建設;完成「橫五線」省濱海公路段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工作;啟動「縱五線」環城西路及機場路建設,其中環城西路已進入施工階段,機場路正在進行初步施工圖設計;配合研究單位預留1號公路支線和G324北上線互通條件,為全面對接「豐」字交通創造條件。
此外,惠東正緊密對接深圳及深汕合作區,高效承接深圳「極點」帶動作用,加快融入深圳都市圈。據透露,藉助深汕西高速公路擴建之機,惠東預增設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出口互通,為新材料運輸提供便利的交通條件。同時,該縣正爭取將深汕第二高速稔山段採取下沉隧道方式穿越,避免對範和灣地塊進行切割,從而規劃建設範和灣TOD新城。
■觀察眼
用「店小二」精神
服務大項目建設
當前,惠東作為全市經濟建設的主戰場,擔負著新材料產業園、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粵港澳數據中心產業園等多個重大項目建設大任。在「雙區」建設、「豐」字交通建設等重大機遇下,惠東也走到了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岔路口。
在當前激烈的城市競爭中,招商引資無疑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突破口。誰能快人一步搶抓優質項目落戶建設,誰就掌握了未來經濟的主動權。當下,惠東用「一個月籤一單」的速度,快速籤約入駐一系列「巨無霸」項目,彰顯出重返一流行列的壯志雄心。
4月以來,惠東「集中火力」密集落子布局大數據中心項目,大數據產業預計總投資已達到200億。毫無疑問,通過大數據產業這類「高大上」項目對產業鏈上下遊的整合提升,將有效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孕育出具有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群,從而為區域經濟發展帶來「乘數效應」。
不過,招商項目並非一招了之、一籤了之。如何讓落戶項目建設速度「飛」起來,這對惠東的營商環境保障、政務服務效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惠東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健全項目落地建設全流程保障機制,完善項目「全生命周期」跟蹤服務信息系統,推動項目建設管理精細化,深化項目建設「信用快審」承諾制改革,最大程度壓縮項目前期審批時間。
各地發展經驗證明,全力做好簡政放權的「減法」,做強監管的「加法」和優化服務的「乘法」,從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中釋放發展潛能,是營造出一流的營商環境、打造高效便民的政務服務主體的有效舉措。
筆者認為,在接下來的大項目建設中,無論是要素保障,還是行政審批,政府職能部門應堅持以問題導向,樹立和發揚熱心主動、用心精準、細心周到的「店小二」服務精神,與項目主體共同「會診」、共同「治病」,及時雪中送炭、添薪助暖,必將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新動能。
(責任編輯:馬習習)
中國網地產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產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以引導正確的行業輿論導向為己任,為行業上下遊關聯企業、相關產業提供一個高效溝通與互動的優質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