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貴的分子料理到底是什麼?其實中國半數以上的人都吃過

2020-12-13 少偉教授話飲食

本文專家:張馨寧,華東理工大學食品研發方向碩士研究生

劉少偉,華東理工大學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食品科學博士,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博士後

這幾年,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上爆火的蜂窩煤蛋糕、液氮冰淇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這些神奇的食物都是什麼呢?

認識分子料理

什麼是分子料理?這個名詞在過去的十幾年越來越常被提到,但是隨著該技術內涵的發展演變,卻越來越難定義這個名字。

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子料理也被叫做分子美食學,是近些年來在國內外炒得風風火火又及其高端的廚藝概念。它區別於傳統菜餚,從視覺、嗅覺、觸覺上增強食客的刺激感。

說白了其實就是運用物理化學中分解物質再重組的理論於烹煮食物之上,把食物的分子結構拆解再重組。這種技術可以讓馬鈴薯以泡沫狀出現,讓荔枝變成魚子醬的狀態,入口即化的魚子醬在嘴尖爆裂卻流出了荔枝的味道。

日本龍吟的草莓

我們可以通過日本龍吟製作的草莓糖來了解所謂的分子料理。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圖片來源於網絡

1、先是將草莓蒂煮熟再撒上糖霜風乾備用,將果肉部分切碎煮成果醬,放入牛奶進行攪拌。

2、接著扔進液氮中急速冷卻,把它取出來打成粉末狀物質。

3、然後加入配料和色素,將草莓粉倒入其中攪拌,草莓肉就會像糖漿一樣在水分風乾後逐漸凝固成漿體。

4、這時候取出一塊小塊糖漿,像吹糖一樣吹成草莓的形狀,然後將早已準備好的草莓蒂輕輕的安放在假草莓的上面,一顆真草莓製作的假草莓就做成了。

分子料理的提出

「分子廚藝」這個概念最早是由塞斯和匈牙利物理學家尼古拉斯?庫爾特在1988年提出。有人說,「分子料理」的製作更像是一場發生在「廚房裡的解構主義運動」。如果去參觀分子料理的廚房,你會發現絕對和你腦海裡的廚房是不一樣的,那裡全是冰冷的機器,甚至還有燒杯,酒精燈這樣印象裡是化學物理實驗室裡才會用的東西。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實中國半數以上的人都吃過分子料理,最簡單的一道就是——棉花糖。棉花糖,這個我們從小就喜歡吃,並且司空見慣的小零食。如果仔細追究起來,會發現它是分子料理的「鼻祖」,因為它改變了砂糖原本的姿態,將顆粒狀的糖高溫融化成糖漿,在高速旋轉的機器中甩出極細的糖絲遇空氣冷卻形成棉絮狀。這麼分析下來,棉花糖確實算得上是「改變食材分子結構,再重新組合」的食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子料理的加工方法

分子料理的加工方法主要包括:低溫慢煮,液氮烹飪,真空低溫烹飪,球化技術等。

低溫慢煮技術

低溫慢煮技術,是以科學化研究,找出每種食材的蛋白細胞受熱爆破溫度範圍,從而計算出爆破溫度以內,用多長的時間把食物煮熟最好。

低溫慢煮烹飪技術是將食物放入真空袋內密封,再以45~80℃的低溫慢慢煮熟,這樣不僅能使食物內部的膠原纖維不受到破環,而且食物在最適合的溫度中釋出最多的穀氨酸鈉,還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嫩滑口感和營養。

例如:將一塊普通的牛肉用59℃經12h低溫煮製,可以讓牛肉發生海綿化的嫩滑口感。

圖片來源於網絡

液氮烹飪

液氮技術在低溫烹飪過程中應用廣泛, 液氮沸點低製冷速度快, 冰晶少, 對食材細胞結構的破壞程度小。該技術常用於烹飪不適宜高溫烹飪的食材, 如奶油、冰淇淋的製作就是運用了液氮製冷技術, 液氮製冷迅速使得奶油、冰淇淋等口感更細膩。液氮技術還用於低溫煎炸, 煎炸食物前將食材表面薄層置於液氮中凍結, 然後油炸, 使得食物外焦裡嫩。

圖片來源於網絡

真空低溫烹飪

這種手法能夠減少材料原有風味的流失,在烹飪過程中起到鎖住水分的作用並且防止外來味道的汙染。同時,真空烹飪也能防止細菌的滋生,讓材料更有效地從水或蒸汽中吸收熱量。烹飪魚類、肉類、禽類時精確地控制溫度環境是相當重要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球化技術

這是分子料理最常見和最著名的技法之一。說白了就是把各種各樣的液體通過化學反應變成球狀。甜瓜味魚子醬就是分子料理一哥Ferran Adrià在2003年推出的,轟動一時。

在分子料理中最常見的「水果魚子醬」,就是把加入了濃厚橙汁的卵磷脂,慢慢滴入溶解了鈣鹽成分的溶液裡凝結而成的,其實和魚子醬沒有半點關係,卻因為鈣和軟磷脂的作用在果汁外形成一層與魚子醬外層類似的薄膜才讓果汁有了和魚子醬一樣的口感與外形。

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子美食將科學運用到烹飪中,給人們帶來了視覺和味覺的全新體驗,相信不久的將來,分子料理技術還將對烹飪技術產生更深遠的影響。

相關焦點

  • 神秘的分子料理到底是什麼?真的很高端嗎?其實大家小時候都吃過
    分子料理相信是這些年來很多人都聽說過的一個詞,而它也被稱為分子美食學,簡單來說就是把傳統的烹飪技術和方式用科學方法去解釋。下過廚的人都知道,做菜的時候每種配料需要加多少,火候需要怎麼掌握其實都是憑感覺和經驗,沒有辦法量化的去表達出來。
  • 番茄雞蛋湯還能做成綠色,太顛覆常識了,半數以上的人都沒吃過
    各種形形色色,充滿誘惑的美食,但是你看到的東西和你吃到嘴裡東西,根本不是同一個東西。這個就是分子料理,先跟大家解釋下什麼是分子料理。就是將食物利用化學和物理的方式變成另外一種形態,說白了,就是所見非所食,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吃了什麼?可能是吃了一頭霧水。
  • 科學家跨界成為廚師,核磁共振儀驚現廚房,分子料理到底是什麼
    這幾年來,分子料理越來越火,那它到底是什麼呢,相信很多小夥伴都跟我一樣,有著相同的疑惑。但其實它也沒有那麼神秘,在一九八八年這種理念就已經被提出。不過不是哪位世界名廚,竟然是而是兩位科學家,這兩位年紀相差將近50歲。美食的魅力還真是無學界,而且跨越年齡的界限,吃貨不問來路。
  • 傳說中高大上的「分子料理」,是不是智商稅?其實中國很多人吃過
    方方面面都可以找到它的痕跡,不過它帶來的改變也並不都是不方便和不開心,也有一些改變是比較好的。比如更注重衛生的生活習慣倡導就很不錯。而且因為不能出門就餐,很多人也開始對烹飪技術有了更深度的研究,掌握了一門十分實用的生存技能。當然了隨之而來的是人們對美食的關注度又有了更高的提升。比如火遍抖音快手的一個獨特詞彙就很火,好多高檔頂級餐廳也都在玩,它就是分子料理。
  • 分子料理適不適合我國吃呢!客人吐槽這麼貴的分子料理都吃不飽!
    顏值超級高的分子料理你有聽說過嗎!是如何製作而成的呢?料理到底適不適合我國吃呢!米其林星級餐廳始源於國外,美國、法國等都有,他們是一個高逼格的餐廳,集聚了法國菜、美菜、義大利菜、日本菜、當然還有中國菜,畢竟中國的餐飲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的,悠久的餐飲文化若不引進豈不是白白浪費了資源。
  • 科學家跨界成為廚師,核磁共振儀驚現廚房,分子料理到底是什麼?
    其實K早在1969年就發表過題為《廚房裡的物理學家》的演講。後來經過This的不斷傳承,分子料理漸漸的走進大眾的視野。如果要說傳統料理方法是一種藝術,他需要廚師擁有老道的經驗來把控料理的味道。那麼分子料理可以算得上一門科學,它利用各種食材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來創造不同的味道。
  • 分子料理很神秘?其實你小時候就體驗過
    國慶黃金周,不少西餐廳推出特殊料理來吸引顧客,其中就有分子料理。哈密瓜味的魚子醬、62°低溫牛肉、櫻桃鵝肝……聽到這些名詞,你可能雲裡霧裡,不禁好奇,分子料理究竟是什麼?分子料理是近些年流行的一種新廚藝概念,主要指運用化學物理變化,將食物的分子進行重組,變成新的食物。比如水果可以做成魚子醬、蛋黃,冰激凌會冒著仙氣,熟雞蛋可以用吸管吸。分子料理「眼見未必為實」,不入口也不知道它究竟是什麼!分子料理的做法有講究,加工方法各有不同。
  • 一顆草莓上百元,「分子料理」貴在哪裡?是富人的「假時尚」?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公認的美食大國,但隨著各國的文化交流,一些新興的國外美食也逐漸被引進中國,例如前段時間很火的分子料理就是其中之一。在化學上的定義,分子是有組成的原子按照一定的鍵合順序和空間排列而結合在一起的整體,這種鍵合順序和空間排列關係稱為分子結構。因此很多人第一次聽到分子料理的時候,都會有很大的好奇心,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烹飪方式呢?什麼是分子料理?
  • 看似高大上的「分子料理」,其實就是你小時候吃的棉花糖
    科技日報記者 張蘊相信大部分人每天都會被一個「世紀難題」困擾那就是——今天吃啥?每日都需要自省吾身,靈魂四問早上吃啥?科技日報記者採訪到了法國美食總統獎獲得者、餐飲業國家級評委、「中國分子廚藝教父」郭紅曉,帶你品味分子料理背後的科學。郭紅曉有著百餘堂分子美食烹飪課程的授課經驗,他介紹,分子美食學就是用科學的方式去理解食材分子的物理、化學特性,然後創出「精確」的美食。
  • 分子料理揭秘——其實它並沒有那麼神秘!
    眼下,一家餐廳但凡以「料理」為名,就會瞬間變得高大上起來。如果,「料理」之前還有「分子」二字,那就更加了不得啦。對於「分子料理」,都不能用好吃不好吃來形容,因為這吃的是科學、是藝術,相當神秘。所以,究竟什麼是分子料理,它為什麼這麼厲害呢?神秘而高端的分子料理 是如何誕生的?
  • 中秋節來一頓「分子料理」? 其實你小時候吃的棉花糖就是
    原標題:中秋節來一頓「分子料理」? 其實你小時候吃的棉花糖就是 小夥伴們心心念念的中秋佳節就要到了,這一中華傳統節日,除了闔家團聚、品茶賞月之外,剩下的重頭戲就是大快朵頤了。
  • 猜不透的分子料理,王一博:什麼吃的我都可以
    近日,《天天向上》帶我們接觸到了一個比較新穎的東西,就是分子料理。分子料理又名分子美食學,可以讓人類從微觀的角度真正的認識食物,它可以做出顛覆傳統廚藝與食物外貌的烹調方式看,比如說它可以讓馬鈴薯以泡沫狀出現,讓荔枝變成魚子醬狀,並具有有魚子醬的口感,荔枝的味道。
  • 中秋節來一頓「分子料理」?其實你小時候吃的棉花糖就是
    然而在吃膩了中華料理、日本料理、印度料理、各種西餐之後,似乎再難有什麼美食能讓人們眼前一亮,那麼這個中秋不妨試試光聽名字就很「高大上」的分子料理吧。先別急著流口水,科技日報記者採訪到了法國美食總統獎獲得者、餐飲業國家級評委、「中國分子廚藝教父」郭紅曉,帶你提前品味分子料理背後的科學。
  • 精確的「分子料理」
    善意「欺騙」帶來驚喜美食體驗  其實,中國很早就有了分子美食,幾乎人人都吃過,那就是棉花糖與豆腐花。前者是糖受熱後經過離心力變化成絲,這是一個物理變化過程;後者是豆漿加入石膏粉後發生了化學變化。  中國分子廚藝大師伍永樂介紹,粵菜裡邊很簡單的蠔油撈麵,通過分子料理,可以將蠔油變成魚子醬,將XO醬變成泡沫。
  • 「分子料理」,其實並不「高大上」-新華網
    吃膩了中華料理、日本料理、印度料理和各種西餐之後,如果期待今年中秋和「十一」長假還有什麼美食能讓我們眼前一亮,不妨試試「分子料理」吧。是不是光聽這個名字,就很「高大上」。        曾獲法國美食總統獎的郭紅曉被稱為「中國分子廚藝教父」,作為餐飲業國家級評委的他介紹說,分子美食學就是用科學方式去理解食材分子的物理、化學特性,然後創出「精確」的美食。「分子料理」是將科學家研發的科學方式、烹飪理論用於做菜的一種方式。郭紅曉說,「分子料理」就是把食物看成一個一個分子的綜合體,改變食物本身的味道,製造驚奇。
  • 眼見不一定為實 | 你被分子料理騙過嗎?
    Molecular Gastronomy故事講完了,那麼分子料理到底是什麼呢?分子料理就是從分子的角度去理解食物,把食物中的化學物質(葡萄糖、維生素等)進行實驗性的人為組合,或是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劑,創造出新的食物;或是改變食物狀態,固態食物變成液態,液態食物變成氣態;或是把一種食物分解開來再重新組合,改變它的外形,讓它看起來像別的東西。
  • 這顆「草莓」價值800元,分子料理憑什麼賣出天價
    從看外表看,它和普通的草莓沒有什麼區別,然而,這卻是一顆歷經 -196°C ~ 99°C的草莓!而且在它普通的外表下更是暗含乾坤,究竟有什麼奇妙之處呢?其實啊,龍吟草莓是一道分子料理甜點,將草莓作為原材料打碎,最後再還原出最初始的形狀,可以說是貫徹了一種返璞歸真的理念。
  • 會變魔術的神奇分子料理現身杭州
    而在中國,它還處於起步階段,且鮮為人知。一直到去年,才在上海、北京等地的前衛饕餮中流行開來。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據聞這分子美食的最經典之處就在於——你看起來是A的東西,也許它壓根就不是A,而是風馬牛不相及的B。最近,聽說這種神奇的料理在杭州雷迪森大酒店中出現,還推出了分子料理的情人節套餐,但之後又忽然銷聲匿跡了。都說「好奇害死貓」,記者決定前去一探究竟。
  • 棉花糖、果凍……「分子料理」,其實並不「高大上」
    圖片源於網絡 圖文無關吃膩了中華料理、日本料理、印度料理和各種西餐之後,如果期待今年中秋和「十一」長假還有什麼美食能讓我們眼前一亮,不妨試試「分子料理」吧。是不是光聽這個名字,就很「高大上」。曾獲法國美食總統獎的郭紅曉被稱為「中國分子廚藝教父」,作為餐飲業國家級評委的他介紹說,分子美食學就是用科學方式去理解食材分子的物理、化學特性,然後創出「精確」的美食。「分子料理」是將科學家研發的科學方式、烹飪理論用於做菜的一種方式。郭紅曉說,「分子料理」就是把食物看成一個一個分子的綜合體,改變食物本身的味道,製造驚奇。
  • 還沒吃過傳說中的分子料理?你out了!
    短片中液氮,丁烷噴槍,真空器以及恆溫水浴鍋等實驗室常見用具輪番登場,以至於彈幕中的小夥伴直呼「什麼鬼!」對於普通人來說,實驗室往往象徵著各種有毒的化學藥品,實驗室中的設備進入廚房,多少有點讓人無法接受。但這些都是分子料理中技術所必須的,處理得當的話,可以令食材得到傳統料理方法難以得到的質感。龍吟料理主廚山本徵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