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旅遊業無法發展,某旅遊公司老總竟然靠扮演cosplay,直播帶貨高達2691萬,讓原本購買力頻次比較低的旅遊業爆發了高消費力。
3月5日,攜程以一場線上發布會揭開了「旅遊復興V計劃」的面紗。聯合百餘目的地,萬家品牌共同投入10億元復甦基金,促進旅遊消費。4月2日,攜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與湖州副市長開啟直播,4折預售湖州高星酒店。1小時內,創紀錄地達成2691萬。自推出「旅遊復興V計劃」,攜程的破冰吶喊已近一月,效果斐然——計劃開啟僅兩周,攜程酒店預售銷量增長2000%,上海卓美亞酒店陸續賣出近7000份;蘇州僅有24個房間的網紅民宿微微聯夥·墅家5天內售出近千份套餐,可見大佬直播加折扣預售的影響力。
梁建章邊走邊直播,成為攜程帶貨能力最強的網紅。三亞·亞特蘭蒂斯酒店+門票套餐8天內賣出32000訂單、30000間夜、總GMV達3860萬。其中梁建章本人1小時內賣出1000萬,清空酒店3個月套房庫存。行業大佬藉助抖音平臺的分發能力,在疫情中不斷獲得流量,促成交易。
在直播間裡,梁建章從陝北大漢、假面王子再到白衣公子、書生各種扮相。換句話說,老總親自上陣,cosplay直播帶貨本身就是一個噱頭,自然會吸引大量的流量。
攜程表示目前已經有超過一百個目的地,數萬家酒店,一千多條旅遊線路,五百多條航線,三百五十多個景區,加入了預售項目產品矩陣,而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加。按照這個形勢在2020年下半年迎來旅遊熱潮的時候,攜程或許將是消費者考慮的首選。
攜程看清了現在的形勢,未雨綢繆,現在的積累,是為了後面的噴湧而發,不得不說,梁建章的這招很妙。
而帶貨的高銷售額,也確確實實給攜程帶來了希望,他們推出的「旅遊復興V計劃」目前已經獲得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在內的數百個目的地的響應,國內29個省份,超過50個省/市級文旅部門表示支持,海外包括新加坡、澳大利亞、以色列、阿布達比、衝繩、印尼、泰國在內數十個國家/地區目的地旅遊局都已經或正在推出具體的振興旅遊經濟的舉措。
「復興V計劃」的「V」表示觸底反彈。面對現在疫情已受到有限控制,但是依然不能放鬆警惕,攜程「旅遊復興V計劃」,也將疫情進展分為回暖期、復甦期、反彈期這樣三個階段,而此時正迎來第一階段回暖期。面對這個階段攜程開啟了線上「雲遊」模式,「預約未來旅行」為後續做準備。攜程抓住未來市場,保持消費者的熱情,沉澱目標用戶,在疫情結束後就可以將其轉化為訂單。以預售的形式提前鎖定消費者,除此之外還提供了供應商的回流資金。
因為疫情的原因,原本可以出去旅遊遊玩的時間都只能在家裡睡大覺,上班回家,兩點一線,不止是旅遊業,整個服務業都受到了重創。這個時候,改變原有的思維模式,主動轉變旅遊產業商業模式,整合資源,跨界合作,模式轉變,加速升級。在疫情期間,網際網路的作用顯得尤為強大,不少企業已經考慮讓網際網路的轉化成為未來經營發展中能夠帶來現金收入的新入口、渠道或產品。
此次疫情加速的服務行業的轉型升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富貴險中求,這次疫情既是危機,也是機遇。甚至可以讓大多數學習新的運營知識,更高超的網際網路運營技巧,社群運營方法,而且能夠加入到助力於恢復並發展當地商家的計劃中的同時開啟賺錢模式,通過社群運營以及網際網路運營快速變現,產生實際的經濟效益,將會更加方便快捷,並且得到一條更舒適,更穩定的發展道路。
服務業種類繁多,建議企業以用戶需求為導向,轉變經營方式的同時,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圍繞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加強聯動,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更精確地服務。
每個階段的市場需求也不同,各企業應該時刻關注市場動態。弘陽集團總裁、卓越服務EMBA 2018級蔣達強在中歐「合Talk∙卓越服務」系列直播活動中表示:「疫情作為一個催化劑,使得消費者模式變化進行了總體爆發,疫情加速了消費者行為改變。」
在他看來,線上化、社群化、圈層化,受KOC(關鍵意見消費者)影響大;對線下消費的體驗感要求更高,目的性消費減少;產品多歸屬屬性,對產品差異化細節敏感。
蔣達強稱,整體上講,消費者行為的變化帶來的是商業經營和營銷方式的轉變。未來,企業經營重心將產生變化,輕資產輸出品牌代建與管理成為主流;消費者取代商家成為中心,To C的服務很重要;企業需要做好基本盤,即穩定3公裡的人流生意與復購率。同時,商業模式也將改變,傳統零售向新零售演變,庫存、物流、支付、會員、全周期服務全面打通。此外,營銷方式更注重抱大平臺,實現商場、商戶精準選品與推廣,更依賴公域流量直播,如門店直播間、短視頻等,公域流量導入私域流量,倚重超級KOC與會員體系推廣。
後疫情時期,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基礎上,促進經濟的回暖與穩定、恢復人們生產生活的信心與熱情至關重要。
在此次疫情中謀求轉機的企業,如果能尋求到合適的運營體系,就有可能在疫情結束的市場搶佔先機。有企業期盼疫情結束後會迎來「井噴式消費」增長,但是這是暫時的,企業應該謀求的是長期的發展之路,而不是一時的小利,多注意市場的方向,及時適應並調節經營模式才是正道。
各地實體店鋪可以開展社群銷售和線上銷售,引導顧客線上購物,打造自己的私域流量,提高復購率,這樣不管是在疫情期間還是疫情結束依然保持客流量不減,提高獲客率。一定要在「危」中發現「機」,抓住契機,尋找突破口,將資源和流量最大化利用。
要更加重視線上業務的監管規範和效率問題。企業在不斷改革創新進行智能服務化改革的時候,也應同時進行風險衡量,做好預備工作,應對各種突發事件,才能使企業的發展做到真正的穩中求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