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古人20則經典家訓,家庭和睦又興旺

2021-01-15 大道知行知行堂

中國自古講究門風,注重家教,而家規家訓作為規範和傳承家族精神的載體,代代相傳,對家族後世起著無可替代的警示作用。中國傳統家訓家規,包含了很多做人處事的智慧,它不但可以勵志、勸勤、勉學、誨戒,而且可以啟迪童蒙,矯正孩子們的人生方向,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寶庫中極具特色的部分。雖然時過境遷,人們的價值觀也改變了不少,但歷史是一面鏡子,很多思想在今天依然讓人受益匪淺,今日選取古人20句家訓,與大家一起賞析。

孝 親 敬 長

1、孝父母:春暉寸草,欲報良難。然使能竭其力,不儉其親,婉容愉色以承歡,砥行立名以養志,人子若此,或亦庶幾。——《義門陳家範十二則》

對父母的恩情,即使有心報答,也是很難做到的。然而使自己能夠竭盡心力,厚養雙親,婉顏笑靨博得父母的歡心,磨礪德行樹立美名實現自己的志向,人子如果能像這樣,或許也就差不多了。

2、孔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羅仲素曰:天下無不是底父母。——《張谷英家訓族戒》

「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語出《禮記·檀弓》。

孔子曾說:儘管只有豆羹清水、粗茶淡飯,但是對父母盡心侍奉,讓他們精神愉快、感覺幸福,這就是對長輩最大的孝敬。

「天下無不是底父母」語出《羅豫章先生集》。羅仲素,名從彥,字仲素,號豫章先生,宋朝經學家、詩人,豫章學派創始人,有著作《中庸說》《豫章文集》。此句引語中「底」字,相當於今天「的」、「之」。

羅從彥有云: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父母的教誨、意見,都應當虛心接受和聽取。

修 身 養 德

3、身者不可不修也。身者父母所屬望,而子孫所觀型者也。故必敬以持己,恕以接物。視聽言動,決去非禮;喜怒哀樂,務求中節,庶身可修,而家可齊矣。《書》云:「慎厥身修,思永。」子姓當各置一通於座右。——《漢陰沈氏家訓》

己身不可不修。己身是父母的惦記和期望,也是子孫後代們所觀察效仿的榜樣。因此自己一定要按照古禮的標準,凡事堅持恭敬謹慎;對待外物,一定要寬恕和悅,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視聽言行一定要堅決去掉那些不符合禮法的部分,喜怒哀樂等情感一定要有所節制,使它們符合法度,這樣才可以使自身修養得到提高,使家庭齊一和睦。《尚書》說:「要謹慎地修養自身品德,對問題要考慮久遠」,後輩們應當每一個人都寫一遍,貼在座位右邊當座右銘。

4、淡泊明志、內省修身,此先賢所以私願知償、私恩知報、私怒不逞、私忿不蓄也。——《滄溪村朱氏家訓》

處事淡泊,經常反省內心,始終保持寧靜自然的心態,古代聖賢做到了這一點,所以能夠懂得償還、報恩,而不會放縱個人憤怒釀成不良後果。

讀 書 治 學

5、古今來多少世家,無非積福。天地間第一人品,還是讀書。——《党家村家訓》

古往今來多少名門世家,沒有不追求積攢福分的。天地之間最受讚賞的人品,還要數攻讀聖賢留給後世的詩書。

6、為人者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即使冥頑,縱有開悟之時。

夫何但知爭訟奢靡為事,而不教子讀書,此有家者之大患也。當以爭訟之心,為教子之心,以奢靡之費,為讀書之費。

讀書志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摘自《庫川胡氏宗譜》

人最快樂的事情應當是讀書,最重要的事應當是教育子女。子孫即使愚鈍,四書五經是一定要讀的,即使是愚昧頑固的人,讀了書也會有通達醒悟的時候。

如果就知道爭論辯駁、奢靡享樂,而不去教育子女讀書修身,那就是有家之人的禍患和災難。應當把爭論辯駁的心思放到教育子女上來,把奢靡享樂的錢財用到讀書修身上來。

讀書要以努力成為聖賢之人為志向,做官則要始終保持忠君愛國的思想。不得志時,要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顯達時,要造福天下百姓。

勤 儉 持 家

7、勤儉者,起家之本,傳家之寶也。立業之基,人生所當務也。勤而不儉,則財源於奢,儉而不勤,則財終於困。人世間,常見名門世族,莫不知祖宗勤儉,以成立之本,下代之禍,莫不由子孫奢侈,以敗家業之旨哉。是言,蓋儉則富貴長保,家計不難振興。

倘男子不務耕作,女不事機杼,好逸惡勞,鮮衣美食,一旦嬌惰,習慣俯仰無資,將祖資財一敗而空,拖衣漏食。凡我族人,當務勤儉。——《清代將樂楊氏族譜家訓》

勤儉是起家的根本,傳家的法寶。立業的基礎,必須築牢,這是人生第一要務。勤勞而不懂得節儉,財富的流失起源於奢侈浪費;懂得節儉但不勤勞,那財富也沒辦法積累,終究會走向貧困。

人世間,常常見到許多名門望族,沒有不知道祖宗的勤儉是成功立業之根本的,後代的禍患莫過於子孫的奢侈浪費,這就是使家業衰敗的主要原因。這就是說,勤儉能使富貴長保,家計不難振興。

假如,男子不致力於種田,女子不紡紗織布,喜歡安逸,厭惡勞動,穿光鮮華麗的衣服,吃美味佳餚,一旦嬌懶成性,沒錢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把祖先留下的資產敗得一光二淨,只好去流浪乞食。凡是我族之人務必要勤儉。

8、須節儉持家。節儉之道,自奉則不可奢,做好事又不可吝也。——胡林翼家書《致夫人陶靜娟》

持家要節儉,節儉之道在於供奉自家的不能奢侈浪費,做好事善事的又不能吝嗇小氣。

審 慎 交 友

9、朋友居五倫之內,一生學業要他幫助教導,異日兒女成行尊為父執,此之謂取善輔仁的朋友。若同惡相濟,朋比為奸,當初雖誼勝漆膠,其後必盟寒車笠,如是之人,不勝枚舉。與其悔之於後,何如慎之於先。——《姚江王氏族箴慎交遊》

朋友屬於五倫關係之內,人的一生,在學業上需要朋友的幫助教導,有朝一日自己兒女成長後會把他尊稱為父親的朋友,這就叫做能吸取長處培養自己仁德的好友。

如果一起作惡,合夥勾結做邪惡之事,即使當初友誼親密,曾有「車笠之盟」,日後必然因貧富的變換而忘記了貧賤之交,這種沒有情誼之人,例子很多。與其到日後再後悔,還不如預先謹慎交友。

10、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過者,益友也;其諂諛輕薄,傲慢褻狎,導人為惡者,損友也。但恐志趣卑凡,不能克己從善,則益者不期疏而日遠,損者不期近而日親。此須痛加檢點而矯革之,不可荏苒漸習,自趨小人之域。——朱熹《訓子從學帖》

大凡為人敦厚忠信,能批評我的過錯的,是有益的朋友;那種諂諛奉承不正經,傲慢輕浮不莊重,引導別人做壞事的,是對自己有害的朋友。就怕你志趣卑下庸俗,不能嚴格要求自己從善如流,那麼有益的朋友無意疏遠而日漸疏遠,有害的朋友沒想接近卻日益親近。這一定要下大決心加以檢點去矯正,不可一天天漸漸變成習慣,自行墮入小人的圈子。

樂 善 好 施

11、家道盛衰,皆繫於積善與積惡而已。何謂積善,居家則孝悌,處事則仁恕,凡所以濟人者皆是也;何謂積惡,恃己之勢以自強,尅人之財以自富,凡所以欺心者皆是也。

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僥倖心。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庫川胡氏宗譜》

家業的昌盛和衰敗,都取決於是積德行善還是積惡為患。什麼是積善,就是在家中要做到尊敬長輩友愛兄弟,立身行事做到仁善寬容,凡是救助他人的就都可以稱為積善;什麼是積惡,就是仗著自己的勢力妄自稱強,通過掠奪他人財富使自己富有,凡是欺騙自己內心的就都是積惡。

做什麼事都要留有餘地,滿足了自己的內心之後就不應該再貪求更多。他人有喜慶之事時,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災禍之事時,不可以有僥倖之心。做好事想要人看到,那就不是真正的善;而做壞事恐怕別人知道,那做的就是大惡事了。

12、人生一日,或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生。——摘自陳繼儒《安得長者言》

人活在世上一天,如果能夠聽到一句善言,或者見到別人做一件善事,或者自己做一件善事,那麼這一天就算沒有白白度過。

言 行 審 慎

13、言有教,動有法,晝有為,宵有得,息有養,瞬有存;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圓,行欲方,能欲多,事欲鮮。——《党家村家訓》

說話要有教養,舉止要合規矩,白天要有作為,晚上要做反思,呼吸間要注意修養,眨眼間要保存善心;欲望要小,志向要大,智慧要圓通,行為要方正,本領越大越好,但不要什麼事都去管。

14、此日不再得,頹波注扶桑。躚躚黃小群,毛髮忽已蒼。願言媚學子,共惜此日光。術業貴及時,勉之在青陽。行已慎所之,戒哉畏迷方。——楊時《勉學歌》

時光易逝,不可再得,如流水注入大海。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不知不覺就已頭髮花白,日子過得真快呀。因此,我要好好地告訴學子們,應當珍惜現在的時光。學習貴在及時,從小就要立下遠大的志向。所有言行要注意,不能迷失方向。

助 困 扶 弱

15、詩曰:本支百世,聖王且然,況眾人乎?蓋睦族之要有三:曰尊尊;曰老老;曰賢賢。又有四務:曰矜幼弱;曰恤孤寡;曰周窘急;曰解忿爭。此皆睦族之要義。如因一時小忿或毫末細節致起爭端甚至同室操戈,如此,不惟獲罪先人,亦族中之不肖子也。——《蓋村王氏家規族訓卮言》

《詩經》說:子孫昌盛,百代不衰,人格高尚的人都這樣,何況平民百姓?使族人和睦有三個要點:尊重應該尊重的人,以敬老之道侍奉老人,恭敬有賢能的人。又有四個方面應當做到:可憐弱小的人,撫恤孤寡的人,周濟窘迫急難的人,化解爭執矛盾。這些都是和睦族親鄰裡的要點。如果族人因為一時的憤怒或細枝末節的事情,出現爭端甚至同室操戈,不但得罪了祖先,也是家族中的不肖子孫。

16、又有餘,則以周給鄰族之貧弱者,賢士之困窮者,佃人之饑寒者,過往之無聊者。——摘自陸九韶《家制·居家制用篇》

如果還有剩餘,那麼可以用來周濟給鄰族貧困殘弱的人、窮困的賢良之士、饑寒困頓的佃戶或者貧苦無依的流浪人。

詩 禮 傳 家

17、忠孝兩字傳家寶,詩書萬卷教子孫。——曹家大院大門聯

要以忠孝的傳統對待國家,對待家族;要用萬卷詩書來教導後代,培養子孫。

18、祖訓宗規,朝夕教訓子孫,務要讀書明理,顯親揚名,勿得入於流俗,甘為人下。——《孔氏祖訓箴規》

早晚以祖宗傳下的規矩教導訓誡子孫,一定要讓他們多讀書明白事理,顯名稱譽於世,光耀祖宗。不得入於流俗,甘願居於他人之下。

胸 懷 天 下

19、正人君子,澹泊明志。為人應以忠孝仁義為上,當以家國為重;先憂後樂,鞠躬盡瘁。——摘自《庫川胡氏宗譜》

正人君子,應該淡泊名利而使自己志趣高潔。做人應當以忠、孝、仁、義為最高道德準則,應當以國家為重;要憂患在前享樂在後,要恭敬謹慎,竭盡心力。

20、天地民物,莫非己任;宇宙古今,融徹於心。——摘自左宗棠家書《與孝威孝寬》

天地、百姓、萬物,都與自己息息相關,理應勇於擔當責任;時間、空間、過去、未來的發展規律,都在心中融會貫通。

◎本文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讀懂古人八大經典家訓,家庭和睦又興旺
    雖然時過境遷,人們的價值觀也改變了不少,但歷史是一面鏡子,很多思想在今天依然讓人受益匪淺,今日選取幾篇家訓,既具有廣泛代表性,又是經典中的經典,與大家一起賞析。 家訓原文 凡人於無事之時,常如有事而防範其未然,則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時,卻如無事,以定其慮,則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膽欲大。」遇事當如此處也。
  • 古人言:「家庭有三項,家興人也旺」,一個家庭興旺好運的徵兆
    古人言:「家庭有三項,家興人也旺」,一個家庭興旺好運的徵兆影響一個家庭的因素很多,比如說夫妻關係,如果不和睦,那麼將導致家庭出現裂痕,如果沒有得到妥善解決,久而久之便會分崩離析。再者是父母健康、子女教育等等,任何一方面出現問題,都會給一個家庭帶來不穩定。
  • 家人和睦,家才會興旺(寫的真好)
    人生在世,只有家人之間彼此相親相愛,家庭才會興旺發達!如果一個家庭每天都鬧得雞飛狗跳,家人之間也不和睦,那麼,這麼家庭,遲早要敗!古人有云,家和才能萬事興,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一家人,在一起生活,唯有和睦,愛意才會在這個家庭泛濫!
  • 書法家和萬事興意思 家庭和睦萬事皆興旺
    一幅寓意極好的書法掛至客廳沙發背景牆上,展現的是高雅的品味和對藝術的追求,一個有品位的家庭怎麼能少得了書法的點綴呢?其中,家和萬事興書法,便是比較經典的家居裝飾之一。「家和萬事興」意思:家庭和睦萬事皆興旺。出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七回:「大凡一家人家,過日子,總得要和和氣氣。從來說:『家和萬事興。』」《論語》也講「禮之用,和為貴」。
  • 一個家庭,如何才能做到家和萬事興?牢記5個字,定讓你家族興旺
    一個家庭,如何才能做到家和萬事興?牢記5個字,定讓你家族興旺「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老祖宗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告誡過我們,吃穿住行都要注重節儉,珍惜東西的來之不易。其實,不僅僅是一個人,一個家庭更因該如此。 在浩瀚的歷史中,古人留下了許多令世人警醒的家訓。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給子孫後代留下無窮無盡的錢,往往會給家庭帶來災難,只有把與人打交道的策略讓子孫代代相傳,才能讓自己的家族世代興旺!
  • 24個家庭和睦事業興旺的相處之道,以愛為根以德為行,遠離傷害!
    老子開創了道,而後人經過悟道,總結了家庭中的和諧之「道」。可見道無處不在,充斥太空,囊括細碎之日常。究竟如何讓家庭和睦,事業興旺?如何擺脫現代社會中的諸多家庭矛盾,以及原生家庭所帶來的諸多內心陰影和性格上的傷害呢?請看哲學詩畫為你整理的——24個家庭和睦事業興旺的相處之道,以愛為根以德為行,遠離相愛相殺,互虐互害!
  • 家風家訓的教化功能在社區治理中的意義
    家庭和順,鄰裡和諧,則社區治理就井井有條,欣欣向榮,基層社會環境也會因而優化。因此,如何治理好家庭就成為社區治理的關鍵環節,而蘊含著豐富內涵,並對社區治理具有直接指導意義的家風家訓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對此,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要「注重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具體來說,家風家訓的教化功能在社區治理中可在如下幾個方面發揮作用。
  • 一個家庭興旺來臨的三個徵兆,家有這三項,財興人也旺
    一個家庭的興旺,不是以財富為本,而是以人才為本。而人才的培養,以教育為本,也就是說一個家庭必須有良好的家風,才能上行下效,培養出傑出的子弟,繼而為家庭帶來興旺。曾國藩家書中記有一首小詩,就是曾國藩對待家風的態度,也是他留給曾氏家族的家訓,更是曾氏家族興旺的原因。
  • 想要家業興旺事事順心,先要家庭和睦夫妻同心
    夫妻不合,家業曲折;夫妻和睦,財旺如虎。家庭糾紛不斷,家業麻煩一片;家庭和諧美滿,家業如日中天。吵鬧不斷的家庭裡,孩子成天提心弔膽,老人日夜勞神費心。這樣的家,即使成天在一起,生活也沒有幸福可言。我們總是將自己暴躁的脾氣,留給了我們最愛我們的人。
  • 一個家庭興旺來臨時,往往是守住了3種「道」,有一個,也是喜事
    「家運之興旺,在於和睦、孝道、勤儉」,一個家庭,每個人的角色不同,就要遵守不同的道,缺道的家庭,必定走向衰敗。易經提醒我們:一個家庭越來越興旺,多半是守住了以下這三種「道」,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裡,也會一生順遂,幸福美滿。
  • 十句兄弟情的名言格言:兄弟同心家必興,妯娌和睦孝雙親
    10句經典兄弟名言格言:兄弟同心家必興,妯娌和睦孝雙親。一、父子之間,觀其孝慈;兄弟之間,觀其和友。 ——《逸周書·觀人解》父子之間,應當看其對上是否孝順,對下是否慈愛。兄弟之間要看其是否能夠友善相處。二、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 《朱子家訓》告誡子孫:好色的人會遭到報應,結尾處盡顯家訓主旨
    因果輪迴因果報應如咀咒古人是很相信因果報應的。播什麼因,結什麼果,造什麼孽,還什麼債。在家訓中,都是希望子孫怎麼樣,要子孫怎麼樣,前面說得最重的兩句話是反問句:「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在末尾處,用到了最惡毒的言語:「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 滄州一城楓景社區,20多條家規家訓貼上「家風牆」
    本報訊(記者 崔春梅)近日,運河區西環辦事處一城楓景社區舉辦了第一屆「立家規 傳家訓 樹家風」建設和諧社區表彰會。社區工作人員收集到20多條好的家規、家訓,張貼在了社區的「家風牆」上(如圖)。 近日,一城楓景社區根據居民推薦,在廣電小區、一城楓景小區等小區選出40多個口碑好的家庭,徵集到「美在身邊,學在身邊」「家和萬事興」「百善孝為先」等20多條好家規、好家訓。隨後,社區的工作人員將收集到的好家規、好家訓列印出來,張貼到社區的「家風牆」上。
  • 曾國藩家訓:有這三種家風的家庭,更容易吉祥如意,福報多多
    一個家庭的福報越來越多,會有這三個祥瑞的跡象。曾國藩家訓也說:有這三種家風的家庭,更容易吉祥如意,福報多多。第一:孝致祥,曾國藩認為,有「孝悌」這種家風的家庭,更容易招來吉祥如意,繼而福報多多。何為「孝悌」?就是指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
  • 家庭和睦人丁興旺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和萬事興」,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儉持家,鄰裡團結!家庭成員要各自擺正自己位置,懂得發揮各自的力量,家庭才會具有生生不息成長的力量,家族文化才能代代相傳。家和才能萬事興!作為長輩度量要寬廣,勇於擔當一家的過錯,厚德傳承,修身養性,示範家風,以身作則,以志向造福家人,以安樂家人為己任。
  • 興旺的家庭,一般都有這6種特徵,越早領悟越好,否極泰來
    興旺的家庭,一般都有這6種特徵,越早領悟越好,否極泰來親情是無形的,沒有人能夠說清楚他是什麼樣子;親情是無償的,沒有人會讓你為此付出錢物;親情是無價的,世上沒有什麼事物的價格比得上她;親情是無私的,世上沒有東西比她更能犧牲自己;親情是無盡的
  • 易經透露:一個家庭能夠興旺的4個徵兆,看看你家有沒有?
    如果你的家庭一直不興旺,不妨冷靜下來思考一番,找到阻礙家庭興旺的因素,並且堅持去破解各種障礙,家庭就時來運轉了。而《易經》可以告訴你,根據今時今日的條件,如何選擇才是最正確的。易經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就是增加福報的法寶,可以讓你的人生越來越順,可以讓你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 家要興旺,離不開這三個字
    家要興旺,離不開三個字:
  • 家庭興旺的徵兆
    只要讀懂俗語中的內涵,想必對為人處世一定會有很大幫助。 古語說「門前種三樹,家興富三世」,是哪三種樹?有道理嗎?古人的美好寓意、家庭興旺的徵兆,不妨留意下。
  • 《朱子家訓》解讀二:古人對家內事務的要求,今人從中學到了什麼
    昨天整理出了古人對生活習慣方面的要求,定時發布了《朱子家訓》解讀一:古人對生活習慣有哪些要求?今人該注意什麼以後,有一定數量的分享、收藏和轉發,你的分享、收藏和轉發會讓更多的朋友看到,在此先感謝各位網友的厚愛。今天,我們再接再厲,整理一下家訓中古人對家內事務有什麼要求,現在的我們遺失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