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九院704所:「我們的徵途不只是星辰大海」

2021-01-09 央廣網

  「我們的徵途不只是星辰大海」

  航天科技九院704所航天技術應用產業不斷突破

▲圖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九院704所研發的大氣探測雷射雷達系統正在測試。(704所供圖)

  對於很多人而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九院704所是一個陌生而又神秘的名字:這裡承載著我國航天遙測系統研製的重大使命,承擔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鬥導航、新一代運載火箭等為代表的國家重大工程、國防裝備研製任務,每一枚運載火箭的發射、每一枚衛星的上天、每一艘飛船進入軌道……都凝集了704所每一位航天人的無數心血。

  但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這個看似「高大上」的航天信息系統大所卻又離我們的生活如此接近。適逢704所建所60周年之際,新華社記者走進了「神秘」的704所永豐基地,和大家一起探訪「高大上」的航天技術究竟是如何「接地氣」的。

  「給大氣做一次CT掃描」

  近年來,PM2.5成為國人熟悉的一個名詞。但是你知道霧霾天氣時,每立方米的空氣中有多少PM2.5嗎?

  「用這個探測系統就可以做到。」在704所位於海澱區永豐基地裡,雷射遙感數據反演應用組王麗東正在調試著一臺將要交付中國氣象局使用的大氣探測雷射雷達系統。

  與想像不同,這臺雷射雷達不到一人高,緩緩地從裝備車輛裡「升」起至車頂。王麗東說,通過車內操作臺遙控就能探測垂直30公裡及水平10公裡內大氣中的汙染物類型、數量,區分PM2.5等細小粒子種類。

  「這就相當於給大氣做了一次CT掃描。」704所雷射研究室趙一鳴說,「雷射雷達在大氣探測中扮演著『千裡眼』的作用,它擁有8個探測參數,可通過大氣中不同粒子的波長反應區分粒子的大小,根據偏振通道區分物體形狀。」

  目前,我國PM2.5依靠點狀設備監測,PM2.5濃度是通過對監測點位中的濾膜稱重後計算得出,數值所反映的是每立方米中PM2.5的重量,無法反映汙染物傳遞的過程,而這個問題恰好能通過雷射雷達的監測數據解決。

  趙一鳴說,根據實時參數,環保部門可以建立起包括時間、空間、汙染物等在內的四維信息,汙染物的源頭何在、流向哪裡,這些問題在圖像上一目了然,可以極大降低汙染治理的成本。

  「國家每年在航天科技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704所黨委書記溫斌說,在保證完成國家交付的重大任務的同時,704所始終致力於航天技術的科技成果轉化,目的就是讓更多人享受到航天科技進步帶來的紅利。

  「讓更多人呼吸到和太空人一樣的新鮮空氣」

  「『航天品質』就是最好的保障。」704所所長李涼海說,目前該所在智能感知與信息服務、健康環境監測、太赫茲產業等領域完成了多項航天技術向民用市場的轉化,讓「航天品質」的產品進入到民用市場。

  「我們開發的室內空氣品質監測及淨化處理系統融合了多項應用於空間站項目的最新技術成果。」704所產業發展處劉波說,「該系統對PM2.5的一次淨化率超過99.8%,一次滅菌率高達99%,太空空間站裡太空人呼吸的空氣都是用這項技術進行處理的。」

  2012年,由704所融合太空空間站和水下潛艇密閉空間環境監測和管理系統最新技術成果,創新研製的室內空氣新風系統,在天津市泰達保育院投入使用。劉波介紹,安裝新風系統後的一年間,保育院託班2至3歲小朋友的出勤率就達到了小班、中班、大班的正常水平。「在諾如病毒爆發期,保育院也沒有出現發病情況。」

  不僅如此,704所還將航天科技中前沿的太赫茲技術「搬」到了我們身邊。

  「現在機場、火車站等安檢設施大都運用的是X光技術,雖然比較準確,但對人的身體健康有一定損害。」李涼海說,704所在2013年研發了主動式監測的三維太赫茲人體安檢儀,通過太赫茲技術不僅能夠監測出汽油、刀具、爆炸物、毒品和違禁物品,其所產生的輻射僅相當於「一臺手機產生輻射的千分之一」。

  今年8月,兩臺太赫茲安檢儀正式交付烏魯木齊南站使用。該所研究人員介紹,安檢儀試運行期間,每天安檢人員400到500人,安檢儀人體觀測圖像清晰,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危禁品識別,觀測結果與人工檢測結果一致。

  「我們的徵途不只是星辰大海」

  如果中國航天歷史發展是一幅氣勢恢宏的長卷,704所則是長卷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704所黨委副書記戴保平介紹,從僅有幾間簡陋的辦公室組成的「國防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八室」到佔據中國航天測控導航、傳感器、雷達專業主導地位的航天「國家隊」成員,高質量、高可靠的產品與服務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探索宇宙到達哪裡,我們的測控保障就跟到哪裡。」

  「我們的徵途不只是星辰大海。」溫斌說,60年來,704所從較為單一的遙測研究所轉向航天電子信息系統大所,確定了「3+6+2」的頂層專業發展格局,聚焦測控通信導航、傳感器、雷達與對抗三大主業,歸核發展測控通信、衛星導航、精確制導與信息對抗、衛星有效載荷、MEMS與傳感器、信息安全六大領域,規模化發展太赫茲、智能感知與信息服務兩大航天技術應用產業。

  2016年11月22日,704所與義大利、德國等相關研究機構籤署了合作協議,為後續雷射遙感專業提供了技術保障;2017年5月,哈薩克斯坦某公司領導受邀來訪,重點了解了太赫茲安防系統及無人機應用系統。雙方就合作意向、合作模式及願景達成一致,並籤署了合作框架協議……李涼海說,預計到「十三五」末,704所國際化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將超過10%。

  「航天精神是704所人幹事創業的燈塔。」溫斌說,今年是704所成立六十周年。「60年轉瞬即逝,從蹣跚起步到穩健地成為中國遙測事業的國家隊,704所的奮鬥發展史正是中國航天事業不斷創新發展的歷史縮影。」(記者李放、魯暢)

相關焦點

  • 北理工信息與電子學院與航天九院704所共建聯合實驗室籤約暨揭牌...
    9月16日下午,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院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九院704所共建「空天太赫茲技術聯合實驗室」籤約暨揭牌儀式在北京理工大學舉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九院704所所長李涼海、副所長劉昊、空用電子信息系統事業部部長廖小海,北京理工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楊帆,信息與電子學院院長安建平、黨委書記薛正輝、副院長崔嵬、副院長司黎明、微波技術研究所所長孫厚軍等人共同參加了揭牌儀式。籤約儀式由薛正輝主持。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九院704所60年跨越式發展記
    不忘初心,勤奮耕耘一甲子。1957年12月3日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九院704所創建的日子。從由幾間簡陋的辦公室、十來名熱血青年組成的「國防第五研究院一分院8室」,成長為航天測控領域的「國家隊」成員,再到如今佔據中國航天測控通信導航、傳感器、雷達與對抗專業主導地位、擁有2300名在職職工的中國航天電子信息系統領軍企業,704所心懷60年的光榮與夢想,秉承「愛國敬業 創新開放 精準卓越 和諧共贏」的大所精神,緊緊圍繞十九大建設航天強國的戰略要求,書寫中國航天事業創新發展的新篇章。
  • 改革創新發力 航天科技集團九院704所系統性轉型升級加速
    改革創新發力 轉型升級加速  ——黨的十八大以來航天科技集團九院704所系統性轉型升級發展綜述  這5年,創新多維發力、系統轉型升級、全面從嚴治黨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九院704所謀劃發展新局面的關鍵詞。
  • 航天科技集團九院704所多款航天智能化產品疫情期間顯妙用
    (原標題:航天科技集團九院704所多款航天智能化產品疫情期間顯妙用)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704所所長李涼海訪問合肥研究院安徽光機所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704所所長李涼海訪問合肥研究院安徽光機所 2018-03-02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2月25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九院704所所長李涼海一行7人訪問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 ​致敬中國航天人|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致敬中國航天人|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2020-12-04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九院704所2017年研究生招生調劑信息
    ­  一、單位簡介­  航天704所創建於1957年,地處首都北京市,是中國航天遙測與測控技術的開拓者和國家遙測技術中心研究所,是航天電子信息產品及系統領域的重要骨幹研究機構,是我國最早開展衛星導航應用技術研究和產品研製的單位之一,是遙測領域和傳感器國家軍用標準和航天行業標準的主要制定者。
  • 2020中國航天高光時刻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2020中國航天高光時刻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時間:2020-12-17 22:3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燃!2020中國航天高光時刻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1.四器聯合,無人探月技術 嫦娥五號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和上升器四大部分組成。
  • 航天704所碩士研究生招生2019調劑信息
    一、單位簡介   航天704所創建於1957年,是首批建立的航天專業研究所,是我國航天測控、傳感器與衛星導航技術的開拓者,經過六十多年的技術積澱與專業發展,形成了以測控通信導航、傳感器、雷達與對抗為核心主業,以微波天伺饋為基礎支撐的整體發展格局,經過幾代704所人的不懈努力與團結奮進,航天704所已成長為中國航天電子信息系統的領軍單位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_今日海南_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海南全力以赴保障我國重大科技創新項目順利實施,加快建設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王玉潔11月28日,「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並勝利返航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夜晚抬頭望向太空,黑色「幕布」上點綴的那些點點星光,那些只是離我們比較近的行星或者恆星。在點點繁星之間,肉眼看來只是一片虛無的黑幕其實隱藏著超出人們想像力的世界!在哈勃望遠鏡拍下的深空照片裡,每一個亮點都是一個巨大的星系,每個星系包含著萬億顆類似我們太陽的恆星!跟浩瀚的宇宙相比,太陽系都只是一粒塵埃!個人的生命又算得了什麼?
  • 航天電子讓「北鬥」星光閃耀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隨著北鬥全球系統星座部署完成,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名片」。  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過程中,從工程建設到穩定運行,從推廣應用到國際合作,航天科技集團九院全方位深度參與,研製生產的航天電子技術和產品讓「北鬥」這張國家名片星光閃耀。
  • 九院智造 航天電子讓「胖五」更強更壯
    在長徵火箭家族中,長五無疑是真正能扛起大梁的「大哥」,未來它也將扛起中國航天深空探測的重擔。「長五」立項之初,就被賦予了將「嫦五」發射到月球上去的使命。在這份使命的背後,九院各單位發揮著重要作用。  「長五」能夠穩定飛行,離不開771所研製的國內史上最強火箭「大腦」——箭載計算機。
  • 一手抓抗疫,一手抓生產,704所黨員突擊隊這麼幹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科研生產任務的雙重挑戰,航天科技集團院九院704所一線黨員站了出來,各部門紛紛成立黨員突擊隊,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
  • 航天科技多款智能化產品助力疫情防控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九院704所充分利用專業特點和技術優勢,聚焦智能感知與信息服務產業,利用自研信息化、智能化產品,解決員工健康狀況及時準確統計、自動化辦公等方面的問題;推出淨化產品、智慧藥房等產品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雙勝利。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探測火星只是第1步,後面3步探索太陽系
    而之所以命名為「天問一號」也是頗有講究的,「天問」一詞取自我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的長篇詩歌《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和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探索的文化傳承,同時也寓意探索真理和科技創新的徵途漫漫,永無止境。
  • 畫啦啦小燈塔全網首發航天科普課程《我們的星辰大海》
    (原標題:畫啦啦小燈塔全網首發航天科普課程《我們的星辰大海》) 1883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正式開啟,科技日報:邁向星辰大海的第一站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正式開啟,科技日報:邁向星辰大海的第一站 科技日報7月24日報導,7月23日,隨著火星探測器進入太空,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拉開帷幕,中國航天正式開啟「攬星九天」的行星探測計劃
  • 奇蹟暖暖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怎麼搭配_高分搭配推薦
    奇蹟暖暖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怎麼搭配?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是本次競技場的搭配主題,很多小夥伴還不清楚如何搭配,下面就和小編來看看吧。
  • 「財經翻譯官」它們的徵途都是星辰大海,可是……
    曾經,我們說「中國出口8億件襯衫,才能換回一架空中巴士飛機」,如今,豈不是一家酒企或調味品企業就能換回全球最大的航空航天企業?圖片截自央視《經濟新聞聯播》從市值角度看,等式或許可以成立。當然,如果你要當真,那就太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