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探測火星只是第1步,後面3步探索太陽系

2021-01-09 君清瞭望臺

中國也要到訪火星了!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對浩瀚的太空有著無限的遐想,眾多偉大的詩人也以自己的才華表達了對宇宙的好奇和嚮往。

2007年嫦娥一號的成功發射實現了長久以來國人對月球探索的夢想,在經過十多年的蟄伏,中國也要準備親自踏上前往火星的奇妙之旅了。

今年的4月24日,是中國的第五個航天日,中國國家航天局也在這一天公布了一份重磅消息,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並在線上舉行了啟動儀式,展示了任務標誌。儀式過程中透露,「天問一號」任務的火星車也即將進行全球徵名。

而之所以命名為「天問一號」也是頗有講究的,「天問」一詞取自我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的長篇詩歌《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和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探索的文化傳承,同時也寓意探索真理和科技創新的徵途漫漫,永無止境。

據了解,「天問系列」將成為中國行星探測的任務名,「天問一號」只是其中第一次任務,這意味著,中國行星探測已經有了自己的整體概念,目光已投向了比火星更遠的行星。未來可以在整個太陽系留下中國的足跡,這也是航天人的夢想和追求。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國家航天局還透露了中國有深空探索戰略的長遠規劃,初步確定了四次任務。火星只是第一步,將會在今年的7月份左右發射火星探測器,預計經過10個月左右的飛行到達火星。然後在2028年的時候進行第二次火星探測任務,採集火星土壤返回地球。而在2030年的時候將進行木星等其他行星的探測。中國航天的未來規劃輝煌而璀璨,也預祝全部都能獲得成功。

從1970年東方紅一號發射以來,中國航天走過了五十載,這其中的心酸和寒冬只有自己知道。儘管面臨國際上的重重封鎖,儘管條件艱苦起步低,但中國航天人還是用自己的堅持,不斷的攻堅克難,從航天大國一步步走向了航天強國。

而時至今日,每一個中國人都能拍著胸膛說:我為中國航天取得的成就而驕傲!

目前全球競爭的重點已經由陸地轉向了海洋,又轉向了太空,誰掌握了太空誰就掌握了未來。據悉俄羅斯和歐洲的火星探測計劃已經推遲到了2022年,美國和阿聯的火星探測器將在今年出徵,其中美國更是第二次探索火星。太空徵途漫漫,競爭激烈,你我之輩仍需努力。

相關焦點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正式開啟,科技日報:邁向星辰大海的第一站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正式開啟,科技日報:邁向星辰大海的第一站 科技日報7月24日報導,7月23日,隨著火星探測器進入太空,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拉開帷幕,中國航天正式開啟「攬星九天」的行星探測計劃
  • ​致敬中國航天人|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致敬中國航天人|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2020-12-04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中國要向太陽系的星辰大海挺進
    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做了《向太陽系的星辰大海挺進》主題演講。歐陽自遠首先限定討論的範圍是太陽系,因為現在人類的科學技術按照宇宙的文明來說,是最低級的階段,我們可以在地球上自由穿梭,但我們的太陽系才剛剛開始。我們現在全部的航天技術,沒有辦法徵服整個太陽系。對於我國來說,從研究各種隕石開始。
  • 院士說丨歐陽自遠院士:中國要向太陽系的星辰大海挺進
    總之,中國通過繞月探測、落月探測、取樣返回,現在完成了無人探月階段。除探月計劃之外,我們也將全面重點探測火星,還要去小行星。歐陽自遠自豪地說,中國一定會走得更遠,而且一定會越來越遠,要向太陽系的星辰大海挺進,為我們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夢想,為我們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不斷努力。
  • 航天科技九院704所:「我們的徵途不只是星辰大海」
    「我們的徵途不只是星辰大海」  航天科技九院704所航天技術應用產業不斷突破▲圖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九院704所研發的大氣探測雷射雷達系統正在測試。  「用這個探測系統就可以做到。」在704所位於海澱區永豐基地裡,雷射遙感數據反演應用組王麗東正在調試著一臺將要交付中國氣象局使用的大氣探測雷射雷達系統。  與想像不同,這臺雷射雷達不到一人高,緩緩地從裝備車輛裡「升」起至車頂。王麗東說,通過車內操作臺遙控就能探測垂直30公裡及水平10公裡內大氣中的汙染物類型、數量,區分PM2.5等細小粒子種類。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字揭曉!網友:好聽又霸氣!
    2020年4月24日,我們迎來了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國家航天局正式對外宣布,今年我國將開展火星探測任務!據介紹,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並以「攬星九天」作為工程的圖形標識。
  • 阿聯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 拉開2020年火星探測序幕
    希望號探測器搭載有三種主要的儀器,他們分別是:1、探索成像儀(EXI):這是一種多波段相機,能夠拍攝高解析度圖像,可以對火星大氣中的水蒸氣、冰晶、沙塵、氣溶膠以及臭氧進行測量。2、紅外光譜儀(EMIRS):用於測量火星大氣中的水蒸氣、冰晶和沙塵的溫度。3、紫外光譜儀(EMUS):用於測量火星的全球特徵和火星大氣熱層的變化,為了解開氫和氧的丟失問題。
  • 2020中國航天高光時刻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2020中國航天高光時刻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時間:2020-12-17 22:3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燃!2020中國航天高光時刻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1.四器聯合,無人探月技術 嫦娥五號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和上升器四大部分組成。
  • 中國將探索太陽系中最大的火山
    冷知識:火星上有著太陽系中最大的火山。前提消息:中國火星探測計劃是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計劃,由中國國家航天局與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合作開展。 該計劃主要包括探索火星的生命活動信息,包括火星過去、現在是否存在生命,火星生命生存的條件和環境以及對生命起源和地外生命的探測,共分「繞」「著」「巡」「回」四個階段。
  • 出發吧,向著火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
    南海之濱,椰風習習,濤聲陣陣,高溫天氣如同中國人探索太空的心情一般火熱。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在去往火星的徵途上要歷經哪些考驗?面對前所未有的任務挑戰,中國航天人依靠什麼力量創造出新的成績?跨越2300多年的「向天之問」,如今終於邁出關鍵一步。
  • 2020火星探測活動的最佳窗口期來臨了,中國火星探測已經準備就緒
    火星是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因為在某些條件下與地球有所類似,又被劃分為類地行星,自1962年11月,前蘇聯發射了火星1號探測器後,人類開始不斷地探測火星。據了解,從前蘇聯發射的火星1號探測器開始,全世界先後向火星發射了多達三十幾個火星探測器,而最早期的火星探測器,基本都是失敗的,但卻為後續的火星探測積累了經驗。因為火星與地球的條件有所相似,甚至還有科學家猜測火星曾存在過生命,又或是人類可以在火星上建造一個適宜人類居住的基地等等的原因,也使得火星探測一直是人類所追求的熱點。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夜晚抬頭望向太空,黑色「幕布」上點綴的那些點點星光,那些只是離我們比較近的行星或者恆星。在點點繁星之間,肉眼看來只是一片虛無的黑幕其實隱藏著超出人們想像力的世界!在哈勃望遠鏡拍下的深空照片裡,每一個亮點都是一個巨大的星系,每個星系包含著萬億顆類似我們太陽的恆星!跟浩瀚的宇宙相比,太陽系都只是一粒塵埃!個人的生命又算得了什麼?
  • 網友熱議「天問一號」「奔火」: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從1960年至今,人類已經進行了44次火星探測活動,這讓火星成為人類探測時間最長、次數最多、參與國家也最多的一顆行星。雖然探測任務的成功率只有43%左右,但目前在軌工作軌道器或火星車仍有8個。百度搜索大數據顯示,火星是太陽系中除地球外搜索熱度最高的行星。2005年6月22日,網友「依稀水瓶座」在百度知道上提問:「美國火星探測好多年了,中國什麼時候可以開始?」
  • 致良知四合院:火星你好,中國來了!
    現場視頻200多個地球日後,天問1號將登陸火星,執行環繞、著陸、巡視三大任務,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現場視頻「日月天體,如何連屬?眾星在天,如何置陳?」跨越時光長河,屈原留下的疑問,將有機會得到今人的解答。
  • 登上月球只是開始,馬上動手探索火星,一次走完別人幾十年的路程
    但是我們不會停止前進,或者說,登上月球只是開始,馬上動手探索火星。 火星探測器整個太陽系之中,最接近於地球的星球就是火星,成功探測火星,一直為航天領域的熱門,比如:美國寧可放棄登月計劃,也要搞火星探測項目。
  • 火星徵途上的一大步
    漫漫徵途第一步「夏帕瑞麗」著陸火星是「ExoMars 2016」火星探測計劃的一部分,「ExoMars」是「火星太空生物學計劃」的英文縮寫。安全降落是首要目標安全降落在火星表面是「夏帕瑞麗」的首要目標,為此,它必須解決減速問題:在6分鐘內減至足夠低的速度,溫柔地著陸在火星表面,這也是所有火星探測任務中技術難度最大、失敗概率最高的關鍵時刻。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
    今天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備受關注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上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 紅色火星的藍色星球夢,一起來聽歐陽自遠老師的線上直播課!
    第一節課就是「嫦娥之父」歐陽自遠院士帶給我們的《改造火星夢》!2020年,中國航天將在一年時間內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月球正面採樣返回任務、北鬥三號全球組網任務、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發射任務以及長徵五號B、長徵七號甲、長徵八號三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首飛任務。
  • 我國為什麼要探索火星和木星
    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相關負責人曾介紹我國後續深空探測工程,除了今年的火星探測任務外,我國還計劃在2028年發射第二顆火星探測器,採集火星土壤返回地球。並在2030年前後開展木星系探測和行星系探測。我國為什麼要進行火星探測與木星探測呢?
  • 人類為何多次往返火星?宇宙內究竟有什麼,讓科學家如此痴迷?
    探索宇宙一直是人類的話題。宇宙到底有多大?我們人類其實也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來表達,如果非要說的話,怎麼只能用廣袤無垠來表示了。我們生活在銀河系,而在我們所屬的星系中就有大約有4000億顆恆星與大量的團狀星雲。並且在太陽系中,我們是唯一存在的生命,但是人類很好奇宇宙中是否還和人類一樣存在的生物,也不知他們是敵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