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

2020-12-16 人民日報

今天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備受關注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上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據介紹,該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象徵「攬星九天」的任務標識,展示了獨特字母「C」的形象,匯聚了中國行星探測(China)、國際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測進入太空的能力(C3)等多重含義,展現出中國航天開放合作的理念與態度。

今年也是首次以線上形式舉辦「中國航天日」活動,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在國家航天局網站等網絡平臺舉行。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在啟動儀式上表示,50年前的今天,中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50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廣大航天工作者牢記初心、攻堅克難,不畏艱險、不懼挑戰,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之路。「中國航天日」緣起「東方紅一號」,今年以「弘揚航天精神 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希望激勵廣大青少年樹立遠大理想,崇尚探索創造,在奮力奔跑中實現人生價值;勉勵航天人聚力願景目標,直面風險挫折,在接續奮鬥中建設航天強國;號召全社會賡續航天精神,愛國奉獻追夢,在篤定前行中成就事業。國家航天局願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發展基礎上,與國際社會攜手共進,為探索宇宙奧秘、增進人類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啟動儀式上,聯合國外空司司長西蒙內塔·迪皮蓬、國際宇航聯合會執行主任克裡斯丁·費齊廷格、巴西航天局局長卡洛斯·莫拉、歐洲空間局局長約翰·沃納、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主席讓-伊夫·勒加樂、巴基斯坦空間與上層大氣研究委員會主席阿梅爾·納迪姆等發來祝賀視頻,亞太空間合作組織、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總經理羅戈津發來賀信,對2020年「中國航天日」的順利舉行和「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五十周年致以良好祝願,表達了與中國航天持續加強合作的期待。俄羅斯航天員阿納託利·伊瓦尼申和伊萬·瓦格涅爾從國際空間站發來視頻,表達了對紀念日的祝賀、對抗擊疫情的支持、對戰勝面臨各類問題和挑戰的信心。

「中國航天日」旗幟通過線上方式,由中國航天卡通形象「航小夢」「航小天」飛躍千山萬水,從上屆承辦單位湖南大學傳遞給本屆承辦單位——廈門大學和福州大學,三所大學校長帶領莘莘學子完成了旗幟交接。據介紹,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計劃於下半年在福建省舉辦。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方紅一號」衛星技術負責人之一、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作為中國航天三大裡程碑事件的傑出代表今年被國家航天局聘為「中國航天公益形象大使」,在線亮相交流。他們回顧中國航天不斷壯大的歷程,講述把個人價值融入祖國發展的親身體會,傳遞生生不息的航天精神「火炬」,寄語大眾特別是青少年,銘記歷史,傳承精神,跑好航天接力棒,在追夢、逐夢、圓夢中成就事業、實現夢想。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中國「天問一號」即將發射,2020火星年,圍觀各國火星探測計劃
    同步直播活動定於青海省海西州冷湖「火星營地」的冷湖實驗室,進行異地發射直播和報導。本次直播也是冷湖實驗室首次公開亮相。據了解,選擇在青海冷湖火星營地的冷湖實驗室報導天問一號發射,是因為冷湖火星營地是中國首個火星模擬基地,在這片」地球上最不像地球的地方,模擬出未來人類移居火星後的生存環境,並進行「火星移居」的課題研究。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字揭曉!網友:好聽又霸氣!
    2020年4月24日,我們迎來了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國家航天局正式對外宣布,今年我國將開展火星探測任務!據介紹,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並以「攬星九天」作為工程的圖形標識。
  • 天問一號最新情況 天問一號距離地球超1億公裡 天問一號飛行距離...
    受天體運動規律影響,火星與地球距離在0.5億公裡至4億多公裡周期性變化。「天問一號」探測器到達火星附近時,距離地球約1.9億公裡。 「天問一號」自7月23日發射以來,已成功完成地月合照、探測器「自拍」、三次中途修正、一次深空機動、載荷自檢等工作。後續,還將進行數次軌道修正,預計明年2月中旬接近火星後,實施「剎車」制動進入環火軌道,為火星著陸作準備。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裡程碑:天問一號探測器已飛行3.6億公裡
    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微信給出的信息,截至12月14日21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飛行裡程約3.6億公裡,飛行狀態良好。1億公裡相當於2499個地球赤道長度。現在,天問一號正以每秒17.4公裡的對地速度飛向火星,預計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造訪我們地球的「姊妹星」。
  • 代號「天問一號」!火星,中國人來了!
    將我國行星探測任務命名「天問」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同時公布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標識——「攬星九天」「天問」來源於中國偉大詩人屈原的長詩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代表了中國行星探測-China體現著國際合作精神-Cooperation標誌著深空探測進入太空能力-C3這組意義深遠的名稱與圖形標識將承載著中國人航天強國的夢想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中國智慧 中國方案 中國力量前往未至 發現未知據悉,按照計劃
  • 出發吧,向著火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 題:出發吧,向著火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新華社記者胡喆、王琳琳、周旋「日月安屬?列星安陳?」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
  • 「天問一號」啟程火星,相比前輩「螢火一號」亮點多多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這次發射標誌著我國火星探測任務正式拉開了序幕,天問一號將飛行超過4億公裡,預計明年2月份最終抵達火星。
  • 天問一號累計飛行1億千米,6個月後將「拜訪」火星
    天問一號累計飛行1億千米,6個月後將「拜訪」火星  olivia chan • 2020-08-28 11:38:29 來源:前瞻網
  • 從螢火一號到天問,從絕望到希望,挑戰地獄難度火星探測
    一、「螢火一號」,「借腹生子」的絕望螢火一號,是我國火星探測計劃中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火星在古代被我們稱為『熒惑』,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取其諧音,命名為「螢火一號」。自主研發的「螢火一號」探測器長、寬各約75釐米,高60釐米。
  • 我國火星探測新裡程碑:天問一號飛行3.6億公裡
    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微信給出的信息,截至12月14日21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飛行裡程約3.6億公裡,飛行狀態良好。 1億公裡相當於2499個地球赤道長度。
  • 火星探測器過去,現在和將來:兼論『天問一號』火星探測技術
    把上世紀60年代到上世紀未,稱為火星探測過去階段,本世紀初至 30年代稱為火星探測現在階段;再以後稱為火星探測將來階段。從上世紀60年代到2020年6月全球總共發射44次,成功僅為一半,過去階段失敗多於成功次數,現在階段失敗少於成功次數。
  • 從地球到火星,「天問一號」將會經歷些什麼?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天問一號」火星任務探測器模擬圖(探測器抓總研製單位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提供)人民網北京7月24日電(趙竹青)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啟程。隨著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的點火升空,我國拉開了向更遙遠的深空探測的序幕。
  • 「天問」一號、攬星九天~為中華崛起而歌
    4月24日,國家航天局宣布,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同時公布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標識「攬星九天」。三個月後的7月2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預計2021年3月份左右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火星探測徵途漫漫,英威騰為「天問」守護
    天津國家天文臺再傳喜訊,英威騰電源明星產品RM150/25C模塊化UPS電源已安裝調試完畢,正式服務於天津國家天文臺數據機房,為科學數據接收任務提供安全可靠的電源保障。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於2020年7月成功發射,目前飛行裡程達到1億千米,已完成地月合影獲取、首次軌道中途修正、載荷自檢等工作。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正式開啟,科技日報:邁向星辰大海的第一站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正式開啟,科技日報:邁向星辰大海的第一站 科技日報7月24日報導,7月23日,隨著火星探測器進入太空,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拉開帷幕,中國航天正式開啟「攬星九天」的行星探測計劃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完成首次軌道中途修正 「西安造」3000N發動機...
    8月2日7時0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製的3000N發動機精準工作20秒鐘後,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遙遠的火星。以航天六院為代表的「西安航天科技」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再立新功!
  • 中國國家航天局:「天問一號」計劃於明年5月著陸火星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北京12月17日電 (郭超凱)在介紹中國航天未來還將實施哪些重大工程任務時,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17日在北京表示,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目前狀態非常好,明年5月中旬計劃著陸火星巡視探測。
  • 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深空機動 VR航天航空體驗館《火星救援》
    2020年10月9日23時,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工作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在2020年7月23日13時25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印度人不高興了:抄襲我們的火星探測器
    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甚至熬夜關注"天問一號"的發射詳情,並在個人媒體上表達了對中國火星探測任務的歡迎。然而,面對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印度網民不淡定了,部分印度網民在社交媒體散布謠言,稱中國的"天問一號"抄襲了印度的"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認為中國的技術都是偷來的。
  • 天問一號預計明年5月在火星著陸,那裡可能曾是一片古海洋
    10月28日22時,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8臺25N發動機同時點火工作,順利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並在軌標定了25N發動機的實際性能。實施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是為了在深空機動後,對轉移軌道再次進行微量調整,使火星探測器按照預定時間與火星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