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國行星探測任務命名
「天問」
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命名為「天問一號」
同時公布了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標識——「攬星九天」
「天問」
來源於中國偉大詩人屈原的長詩
表達了中華民族
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
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
追求科技不斷創新永無止境
中國行星探測工程
作為一個整體概念
以「攬星九天」作為工程的圖形標識
「攬星九天」
太陽系八大行星依次排開
表達了宇宙的五彩繽紛
呈現科學發現的豐富多彩
開放的橢圓軌道整體傾斜向上
展示了獨特字母「C」的形象
代表了中國行星探測-China
體現著國際合作精神-Cooperation
標誌著深空探測進入太空能力-C3
這組意義深遠的名稱與圖形標識
將承載著中國人航天強國的夢想
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貢獻更多中國智慧 中國方案 中國力量
前往未至 發現未知
據悉,按照計劃
2020年我國將通過長徵五號
發射火星探測器
並通過一次發射實現
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
要探什麼?
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
張榮橋介紹,主要有5件事
第一是照相,這是最基本的工作,去了總得看看是什麼樣。
第二是測物質、測元素,火星表面有什麼物質,這些物質的構成成分是什麼?在我們的環繞器上裝備了多光譜相機,在我們著陸器上裝備了勻速的分析儀。
第三是測環境,我們的環繞器和火星車,應該說這個儀器數量還是最多的,電的、磁的、高能的、中性的這些儀器都裝配了。第四是看看它的內部,當然不可能到更深,只是淺層的地質結構的情況,這也是大家關注的。火星地底下分層結構怎麼樣,到底有沒有水冰的存在等等。因此我們在環繞器和火星車上面都配置了測表層的探測雷達,希望這個方面有所收穫。
第五,最後一件事,就是看看氣象是個什麼樣子。大家關注火星上有沙塵暴,火星上的溫度變化到底怎麼樣,這次我們在火星車上配置了一個叫火星氣象測量儀,我們能測風、能測溫、能測氣壓,還能聽聽火星上的聲音到底什麼樣。
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
火星與地球距離較近
與地球有著相似的自轉周期
除此之外
火星上還有春夏秋冬四季的更迭
正因為這些相似點
通過發射探測器了解火星的狀況
能幫助人類更好地研究
地球的演變與未來發展
探測器發射後
大約需要經過7個月左右
抵達火星
火星,我們來了!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