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星巴克又火了,這次不是因為布局之爭,也不是因為咖啡之爭,而是因為杯子之爭,還被網友起了響亮的名字(聖杯戰爭)!在2月26日星巴克中國門店推出了意為櫻花主題系列的玻璃杯,其中有一款「貓爪杯」直接賣瘋了。源於其呆萌的造型,剛開售就被立馬搶購一空,甚至於很多人都不惜排上幾個小時的隊甚至熬夜也要「一親芳澤」。那麼,這究竟是什麼樣的杯子有這麼大的魅力呢?
據了解,這隻玻璃杯的內壁被做成了貓爪子形狀,粉萌可愛,不但好看而且當帶有顏色的咖啡和飲料倒入其內後,內部的貓爪將會變得更加清晰接近「實體化」。杯子推出後,廣大女性朋友們不淡定了,不但害慘了苦苦排隊的男性同袍,同時也招來了見縫插針的黃牛們。結果呢,在黃牛們的一路高歌之下,這款杯子的價格也成倍上漲,一個杯子能賣到500-600元,甚至逼近千元。
面對如此盛況,吃瓜群眾那是一臉懵逼,要知道這被一群人瘋搶的那款並不是以往星巴克5000元限量發行的杯子,而只是一款價值不到50原料便宜工藝低下的普通玻璃瓶,還是很容易仿造的那一種。若非是喝過幾次咖啡,估計都搞不明白,這星巴克的主營到底是賣杯子還是賣咖啡?
問題來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個價值不過50元的東西被標價到199元,就這樣仍是被掃蕩一空呢?淘寶上千元黃牛價源於什麼因素的推動?
試問,大多數的新一代年輕人所追求的產品定義是什麼?性價比?設計感?NO,通通不是,而是更多追求的是所謂品牌,牌子越是響亮越而且有越大的知名度,不但能讓自己在外更有面子,而且還變相的展現了自己的「品味」。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這種新一代的年輕人消費觀已經不僅僅局限在一線城市,連很多二線城市的也逐漸成為主力軍。
用幾百元甚至近千元的高昂價格來買一個杯子,就是因為它夠出色,夠好嗎?也許不見得,同款類型杯子在我國山寨文化的手段下,已經在淘寶幾十元開始預購了,為什麼前者仍是供不應求,價格一路高漲呢?說穿了就是因為它貴,知名度大,名氣響。不知道有沒有人有這種感覺,飢餓營銷,像是剛出道的小米,像神話破滅前的鑽石,說白就是一個企業為了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特意造成供不應求物以稀為貴的假象,以為來宣傳品牌效應的高大上。
就拿鑽石為例,明明地球上的已知鑽石儲量足夠全球60億人每人分20克拉,但既得利益者為了維持物以稀為貴的假象,大量辭退了挖礦工人,只為每天只開採一定的數量,而且還花巨資來加強廣告力度,把鑽石和愛情牢牢拴在一起,讓人在心甘情願的付出高昂價格時,還理所當然的為自己找理由,難道永恆愛情真的只能用鑽石表來?
在經過了門票,火車票,小米,蘋果等一系列千錘百鍊之後,黃牛們已經深深領悟到了屬於自身獨有的經濟觀(供不應求帶來的利益買賣)。在我們理解而言,供求關係一直影響著商品價格的變動,當商品供大於求,價格下降;而當商品供不應求,價格上漲。在這種價格波動中,相信很多黃牛都已經深諳其道。在商業活動中,倒買倒賣是一定存在的,這種本領就更好的說明了市場需求程度的大小,只是黃牛們加劇了這一現象的呈現而已。其結果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經過黃牛之手的東西價格都比較昂貴,但其價值一般都遠遠低於其價格。
綜上所述,星巴克的杯子有其獨到的設計理念和一定的吸引力,但是,我們現代年輕人更應該追求事物背後的價值,不要被攀比的心態而衝昏頭腦,我們應該更理性的去看待事物本身的價值所在,有更好的消費觀念。縱貫歷史,科技創新一直是第一生產力,而產品價值正是生產力的表現形式,更多有價值的產品才能推動經濟的發展,更能帶動社會的進步。
本文為「財經匯通車」原創文章,可以在下方評論發言,別忘了點讚收藏哦,喜歡文章的可以加個關注的,你們的支持是小編最大的動力。(以上圖片均來自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