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名號超諸佛法、報、化三身,普救正像末、法滅時眾生

2020-12-11 淨宗傳承

淨宗法師 | 名號度眾生

名號酬因報身,

凡夫出離之佛,

十方眾生之願,

故無一人漏過。

阿彌陀佛也有法、報、化三身,但阿彌陀佛不是以他法、報、化三身同於諸佛的通途功用來救度眾生的。#學佛#

如果跟諸佛通途的功用一樣的話,還是前面三句話:法身是「如如常住之佛,知不知皆無益」,報身是「理智冥合之佛,心念口稱無益」,應身是「隨緣治病之佛,無緣出離無益」。

可是,為什麼阿彌陀佛的報身能救度我們呢?原因是「名號酬因報身」。阿彌陀佛的報身固然有同於諸佛「理智冥合、萬行圓備」的功德,但他同時顯現為名號,這是酬報因地的本願。

如果以諸佛的報身來說,報身是報身,名號是名號。因為報身是「理智冥合」,所以不管怎樣心念、口稱都沒有利益。可是,阿彌陀佛這尊佛,他的名號、他的報身之所以不一樣,就是因為他有因地的本願。他因地的本願,是把十方一切眾生的出離往生作為他成就萬行圓備報佛的前提條件,而誓願說「十方眾生稱念我成佛時的名號,若不來生我的清淨報土,則我誓不成佛」。所以,這樣的大願沒有一個眾生可以漏過,他才成為「凡夫出離之佛」。

如果以曇鸞大師的《往生論注》來說,就是阿彌陀佛具有兩種身——實相身、為物身。實相身同於諸佛所證,法身、報身、應身這三身內證都一樣。為物身呢?「物」是指眾生,就諸佛三身來說,法身無特別功能,是依報身應身而起用,報身利益大菩薩,應身固然有三乘解脫,但很有限,為物不普。彌陀佛名號一方面證窮實相,一方面普濟一切凡夫,顯示其超越諸佛。「物」特別指凡夫,常沒常流轉的眾生。

別願超世之名號,他力不思議之力,

但任口稱彌陀名,因聲消滅生死罪。

這首偈子是從前一首來的。阿彌陀佛的名號,是他的特別誓願、超越十方諸佛的誓願所成就的名號。阿彌陀佛法、報、化三身的功德都收納在這句名號當中,施予眾生,而展現出不可思議的他力救度。既不需要眾生悟得如如常住的法身佛性,也不需要眾生證悟理智冥合的境界,也不需要眾生斷惡修善達到隨緣解脫。只有一個——「但任口稱彌陀名」。任你的力量多少,任你的根機,任你的情形,就這樣口稱南無阿彌陀佛,叫「但任口稱彌陀名」。不在乎你是出家在家、有智無智、是罪是福,這一切都不論。在你口稱彌陀名的當下,「因聲消滅生死罪」,聲聲念佛,聲聲滅罪。

所謂「但任口稱」,就好像精神不正常,智力不發達,傻乎乎地念佛;又像《觀經》下品下生的人,「苦逼失念」,失去了憶念彌陀名號的能力,只是善知識教他口稱南無阿彌陀佛,他就跟在後面,善知識怎麼教,他就怎麼說,依葫蘆畫瓢地念。只要念出阿彌陀佛的名號,發出這樣的聲音,當下就滅罪。當然,不是說一定要發聲,是說沒辦法在心中憶念,只能口中出聲。一般人都認為這樣念佛沒有用,滅不了罪,但是彌陀的超世本願不一樣,就有這個作用和功能。

《觀經》下品下生說得特別清楚:

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善導大師的解釋說什麼呢?

聲聲連注滿十念,念念消除五逆障。

又說:

利劍即是彌陀號,一聲稱念罪皆除。

這個作用功能完全在阿彌陀佛那邊,並不是說「我要達到某種功夫,心地要怎樣清淨,我要怎樣專注」。我們固然希望念佛能專注,但是力所不能及的時候,並不是名號就沒有用。專注,也是一念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沒有心力,就像《觀經》下品下生沒有心力,不能做到專注憶念,只是隨口散稱,也是聲聲滅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五逆十惡罪滅除,得以往生:這才是阿彌陀佛的因地本願,是他的誓願超過諸佛的地方,是他的名號救度功德力超過諸佛的地方。

阿彌陀佛的名號功德固然救度一切眾生:救度正法、像法、末法、法滅的眾生;救度九品,上上品的大乘上善凡夫,乃至下下品的五逆十惡、謗法闡提之人。但是,唯有法滅的眾生、下下品的眾生,才能集中鮮明地反映彌陀救度的大悲功能不可思議之力。就是這兩句「但任口稱彌陀名,因聲消滅生死罪」,只要口稱佛名,當下罪業消除。

我們一些蓮友念佛,不管是在道場還是在自己家裡,剛開始很虔誠、很專注地念,後來慢慢地心就散了,口中隨大家念佛,腳步也在繞佛,但是心裡想別的事。

這種情況當然不好,應當專心念。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念佛的名號,是不是就沒有作用、沒有功能呢?不是的,仍然有作用。即使我們專注的時候,也只是心裡的妄想雜念少一些,不是絕對沒有,只是那種比較粗放的、大的妄念沒有,但是小的、細的妄念根本就沒斷絕過。

所以,念佛滅罪在於名號本身,不在於我們自己,說「我念得怎麼好」。就像我們經常打的比喻,比如手電筒,或者家裡的電燈,只要一按開關,它馬上就亮了,這是燈的自然功能。並不是說你非常認真,非常專注,你用功發力,你家的電燈泡就越亮。如果是這樣,誰都不會用這個電燈泡了。

對我們來說,就是歸命彌陀,口稱名號,剩下的都是名號的自然功能作用,我們只管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因聲滅除生死罪。就像點燈,我們只管點上就可以了,燈光自然破除黑暗。這樣就讓我們非常安慰、法喜,就喜歡念佛,聲聲不絕。

選自:淨宗法師《念佛金言錄講記》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相關焦點

  • 徐孫銘:佛教末法觀為激勵佛子變"末法"為"正法"
    正法還是末法,取決於每個佛弟子的作為(圖片來源:資料圖) 佛教末法觀,是指佛教經過正法、像法、末法三個發展階段,必然走向消亡,佛教徒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深深的憂患意識末法觀的主要內容是: 第一,佛教緣起性空和成住壞滅的基本教義說明,佛教弘傳必定經歷正法、像法、末法的不同發展階段,然後走向消亡; 第二,末法時代有十萬龍天護持正法;佛教徒要有高度的憂患意識、責任感和使命感,敢於承當; 第三,在末法時代,只要精進努力,創造條件,末法可以轉化為正法; 第四,末法觀的主體是人,培養具有般若智慧、嚴持淨戒、解行相應、高素質的僧才
  • 一句名號成佛有餘,何況世間的福德利益
    法藏菩薩自稟:「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無量壽經》宋譯)法藏菩薩揀舍六度萬行種種往生行業(因所被根機狹而不廣故),最終選擇建立名號度眾生的方法。 阿彌陀佛具有與諸佛如來度化眾生的共法,諸如顯現佛身相好、放光加持、講經說法、大顯神通等。於以上諸種共法外,阿彌陀佛特別建立以名號接引眾生的不共之法。
  • 讚嘆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當我們念到「阿彌陀佛」時,要知道佛為無量光、無量壽,這是一切諸佛的法身。彌陀報身具八萬四千相,一一相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放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舍,佛光、相好及所現的化佛都無法用語言來描述。這樣的如來色身是利他的根本,是超出一切人天、聲聞、緣覺、菩薩的大救度根源。「無等倫」,是歸結佛身的相好、光明極其殊勝,沒有什麼法與之相等。
  • 宣化上人:五時八教都在 「阿彌陀佛」這四字裡包藏著
    我在幾十年前念佛有感,而作了一首偈頌:阿彌陀佛萬法王,五時八教盡含藏;行人但能專持誦,必至寂光不動場。「阿彌陀佛」雖然只是一句佛號,但是你能念佛的名號,一切法你就都能明白了,所以說「阿彌陀佛萬法王」。「五時」是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八教」是藏、通、別、圓、頓、漸、秘密、不定教。
  • 萬萬記住:正月十五(今天)持全日齋,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十聲,三拜即可滅九十劫生死重罪!
    念誦觀世音菩薩獲得以下無量功德利益:1、佛在《地藏經》中是這樣的告訴觀世音菩薩說:你與娑婆世界有一大因緣,所有的天龍、鬼神乃至六道中的苦難眾生,若能聞你名號,或見你形像,或敬仰讚嘆你,這些眾生必生於無上道,且必獲不轉退心,常生人道或天界,享受安樂,等到因緣成熟時,會遇佛授記,他日必將成佛的。
  • 阿彌陀佛:聞我佛號,罪垢滅除,皆生淨土……
    以深信願,持佛名號。」當下許多佛棍們,把一句「阿彌陀佛」當成了口頭禪,根本不是「心存佛音」,所有我們這些愚昧眾生,難從佛號中感悟佛的慈悲願力。若得真正的學佛人當面對你說一句「阿彌陀佛」,是能夠讓你那顆浮躁的心快速平靜下來的。那麼,你將能獲得不可思議的大福報!
  • 萬萬記住:今日正月十六持全日齋,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十聲,三拜即可滅九十劫生死重罪!
    視頻:海濤法師 一心專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改變短命報 念誦觀世音菩薩獲得以下無量功德利益:1、佛在《地藏經》中是這樣的告訴觀世音菩薩說:你與娑婆世界有一大因緣,所有的天龍、鬼神乃至六道中的苦難眾生,若能聞你名號,或見你形像,或敬仰讚嘆你,這些眾生必生於無上道,且必獲不轉退心
  • 淨宗法師開示:《念佛金言錄》,正勸進念佛!
    所謂「勸進念佛」,當然不是念普通的法、報、化三身,而是念彌陀的別意超世弘願名號。明念無始終、念念往生義這兩句的意思,我可能也不能準確理解,只是把我理解的意思跟大家分享。所謂「念無始終、念念往生」是什麼意思呢?
  • 佛教:念「阿彌陀佛」聖號,牢記這兩點,功德無量!
    正因如此,阿彌陀佛也被稱作無量光佛與無量壽佛,代表著光明和智慧無量。佛家認為,十方三世有無量諸佛,為何世人專念「阿彌陀佛」呢?阿彌陀佛在因地修行時,曾經發下利益眾生的四十八大願,誓願成就稀有淨土,度化無邊苦難眾生。阿彌陀佛即諸佛之王,光明極尊,念阿彌陀佛即念一切佛,見阿彌陀佛即見一切佛。
  • 【佛菩薩聖誕】恭迎阿彌陀佛聖誕
    阿彌陀佛曾發下大願不論哪個世界中的眾生聽聞極樂世界的種種功德莊嚴以及阿彌陀佛往昔行菩薩道時所發菩提心願所行菩薩之行而欲隨學發願修行並能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之名號以此種種功德回向並願於命終之時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其人便可在臨命終時
  • 專稱阿彌陀佛名號,往生極樂世界為指歸
    其中,正行有五種:一心專門讀誦淨土三經;一心專注觀察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一心專門禮拜阿彌陀佛;一心專稱阿彌陀佛名號;一心專讚嘆供養西方三聖。在這五種正行當中,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是最核心的,稱為正定之業。因為能夠稱念佛號,就隨順了阿彌陀佛「名號度眾生」這一核心的願。其餘的讀誦經典、禮拜等都屬於助業。
  • 恭迎阿彌陀佛聖誕日 | 祈願世界和平、無有災厄、眾生吉祥安泰
    此後,法藏比丘不斷積聚功德,而於距今十劫之前,願行圓滿,成阿彌陀佛,在離此十萬億佛土之西方,報得極樂淨土。迄今仍在彼土說法,即淨土門之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淨土,故又稱接引佛。阿彌陀三尊像通常以觀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為其脅侍,而與此二尊並稱為西方三聖。又根據《悲華經》說:「往昔過恆河沙數不可數千萬億劫的時間以前,有一個世界稱為『刪提嵐』,劫名『善持』。
  • 願仗慈悲手,提攜共西行 ——寧波慧日禪寺舉行阿彌陀佛聖誕法會
    《楞嚴經》是破迷開悟的殊勝經典,有《楞嚴經》的地方,就是正法住世。佛教裡說「開智的楞嚴」,把佛法的智慧呈現出來,把每個眾生的如來密因挖掘出來,這在佛法裡是最殊勝的。《楞嚴經》的真實義就是佛的內涵、阿彌陀佛的內涵。《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就出自於《楞嚴經》,所以這部經也是淨土經典中很重要的部分。「開智的楞嚴,成佛的法華。」
  • 什麼是正法時期?什麼是像法時期?什麼是末法時期?
    佛陀在傳法時,與聽法者講過佛法在世間流傳,會出現一些不同的時期狀態。它們分別為三個時期:正法時期,像法時期和末法時期。其中,正法時期為五百年,像法時期為一千年,末法時期為一千年。然後,他的佛法,會進入空無。
  • 淨宗法師:為何說淨土法門正為末法眾生而開?
    淨土一門,正為末法,教、行、證法,無時不有。淨土一門的教法正是為了末法時代這樣的眾生,因為在這個時代,眾生煩惱重。既然能夠貫徹到末法,甚至萬年法滅之後,所以它就不受時代的限制。不論在正法時代、像法時代、末法時代,乃至法滅時代,都有教、有行、有證,這三方面都是具足的。「無時不有」,哪一個時段當中都是具足的。何以故?為什麼淨土門沒有三時分別,沒有三時次第,「無時不有」呢?什麼原因呢?他力易行,不簡機故。
  • 今日農曆六月十九,恭迎大慈大悲觀音菩薩成道日,祈眾生圓滿解脫...
    他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淨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當人們遇到災難時,只要念其名號,便前往救度,所以稱觀世音。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
  • 法、報、化三身佛,就是人的心靈的三種變化形態,人能即身成佛
    法身也是法性,是佛教真理亦即佛法凝聚而成的佛身,也是佛完全證入法性而與之無別的佛身;報身是指佛通過無量利己利人的善行而獲得報答的相好莊嚴的佛身;化身或者應身是指佛為下化眾生隨各種機緣而變化顯現的佛身。法身佛是毗盧遮那佛,報身佛是盧舍那佛,化身佛即應身佛是釋迦牟尼佛。在佛教信仰中,三身佛往往被外在化。他們或者是一個神靈,或者是一個覺悟的人,或者是一個被雕刻的偶像。
  • 淨土宗:乘託阿彌陀佛大願船,安穩抵達涅槃解脫之彼岸
    言弘願者,如大經說,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前面敘述釋尊一代時教的應化因緣,以大悲願力,驚入三界火宅,觀機逗教,應病施藥,開顯五乘佛法,大、小、偏、圓、頓、漸,種種法門,眾生隨順有緣之行法,皆能獲致解脫之法益。這主要針對正法與像法的修行者而言。
  • 佛教:從寺廟請回家的佛經,應該怎麼擺放,如法的放置會有福報
    正因為佛法佛經是讓眾生離苦得樂,解脫成佛的寶筏。印光大師說過「佛法從恭敬中求,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而且佛經在,就如佛在,所以恭敬心是必須有的。釋迦牟尼佛講了這麼多法,說過佛經佛法會有滅盡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