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近距離欣賞到莫奈和梵谷這兩位印象派大師的作品一直以來是很多人選擇去歐洲旅行的主要目的之一。很多去過巴黎旅行的朋友都在朋友圈曬過一組橘園博物館裡的莫奈睡蓮和奧賽博物館裡展覽的梵谷的向日葵。不過自上周日以來,安大略藝術館(AGO)和巴黎奧賽博物館合作,引入了竟將近110多件展品,其中包括莫奈的睡蓮,梵谷的星空,孟克的吶喊,高更的大溪地女人等等。
梵谷畫像
梵谷——這個名字讓你想起什麼?金色的向日葵、燃燒般的絲柏、風吹過的麥田、夜幕中的咖啡廳,燦爛迷人的星光……,每一個細節都散發出溫暖和動蕩的激情,一幅幅狂囂般的畫面,都是梵谷孤獨內心底層最深的吶喊。正如他所說:「生活對我來說就是一次艱難的航行,但是我又怎麼會知道潮水會不會上漲,及至淹沒嘴唇,甚至會漲得更高呢?但我將奮鬥,我將生活得有價值,我將努力戰勝,並贏得生活」。
向日葵
梵谷最著名的作品是1888年8月完成的《向日葵》。在這幅畫中,黃色是太陽的象徵。他還不止一次地描繪灼目的太陽。同年10月所作的《夕陽剪柳》中那歡快明亮的色彩,大放光芒的太陽,使觀眾的心和梵谷的心一起跳動。
夕陽
莫奈畫像
如果說馬奈骨子裡還有更多「高貴」的氣質,要藉助傳統的題材來向世人表明自己藝術的嚴肅性的話,那麼莫奈自他的《印象·日出》一畫出名之後,在人們的心目中實際上就是一個「壞小孩」。因為他不關心「有意義的」題材,他只關心一樣事:光與色。
印象·日出
莫奈始終迷戀於對空氣和光的研究。他企圖以自己的畫筆在同一地點的同一題材上捕捉空氣與光的不同變化以達到真實再現自然的目的,這就產生了他的《聖拉扎爾火車站》、《草垛》、《盧昂大教堂》和《睡蓮》等著名的系列風景油畫作品。
睡蓮
孟克畫像
孟克是西方表現主義繪畫藝術的先驅。他的繪畫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和悲傷壓抑的情調。畢卡索、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藝術養料,德國和法國的一些藝術家也從他的作品中得到啟發。
生命之舞
蒙克後來在談及此畫時說:"我和兩個朋友一起走著,夕陽西沉,天空變得像血一樣紅,我忽然無精打採,極度疲倦地止住腳步,黝黑色的海峽和道路顯示著血與火一樣的光舌.朋友走著,我卻一個人停在那裡因不安而顫抖著,我感到了自然強烈的吶喊."
高更畫像
保羅·高更厭倦歐洲文明和工業化的社會,對傳統藝術的優美典雅也相當反感,他嚮往原始和自然的生活。保羅·高更希望在原始民族、東方藝術和黑人藝術中尋找一種單純率真的畫風,創造出既有原始神秘意味又有象徵意義的藝術。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往何處去?
高更晚年的生活孤獨抑鬱,其間創作的重要作品《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往何處去?》,反映出了他極端苦悶的思想。他那起伏多變的生活境遇,以及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使高更作品的思想內容比較複雜,難於理解。但是,他畫中那種強烈而單純的色彩,粗獷的用筆,和東方繪畫風格的裝飾性,形成了一種特殊的美感。
Manao Tupapau
地址:
安大略美術館 Art Gallery of Ontario
317 Dundas St. W.
Toronto
時間:
2016.10.22 - 2017.01.29
https://www.ag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