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觀塘絕句的第二篇說一下王績,王績字無功,號東皋子,大約生於590年,比上一篇所說的虞世南(公元558~638年)晚了幾乎半個世紀。但是在644王績就去世了,只比虞世南多活了6年,這時才注意虞世南竟然活了80歲,真是古代的長壽之人了。關於虞世南是題外話,這裡按下不表。
隋朝大儒王通
王家是真正的儒學世家、書香門第,其父王隆是河東古絳人,河東王氏一族因王隆父子開始顯赫於世。單說王績大家可能會記不住,先說一下唐朝的幾個開國功臣:魏徵、房玄齡、溫彥博、李靖……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老師叫做王通,王通去世以後其門生諡其號為「文中子」。這個人影響有多大呢?宋朝王應麟的《三字經》把他列為諸子百家的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
隋文帝仁壽三年(公元603年)王通19歲,考中秀才後西遊長安。在太極殿覲見了隋文帝,可惜其官運和同樣少年成名的賈誼一樣,因受人排擠只好離開長安專門做學問了。後來朝廷曾經四次徵召,王通看到隋朝天下動蕩而不應。34歲時(617年)王通因病去世,第二年隋朝就滅亡了。這一年王績27歲,這個王通是王績的親哥哥。
英年早逝的孫子
王家最有名的子弟還不是王通,而是王通那個27歲就英年早逝的孫子。《舊唐書》記載其孫「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詞清英邁」,其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成為千古絕唱,這就是寫下《滕王閣序》的初唐四傑之一王勃。
因酒聞名的鬥酒學士
王績本人也是少年得志,隋煬帝大業中舉孝悌廉潔,授秘書省正字。史書記載:性簡放,嗜酒不任事,以世亂還鄉裡,著書東皋,自號「東皋子」。王績在李世民貞觀初年以疾罷歸,以琴酒自娛。55歲時預知終日,命家人薄葬,自為墓誌。
唐朝格律詩的先聲
王績在隋唐兩朝為官,因為不拘禮教、嗜酒誤事,屢次受人彈劾。其常常自比嵇康、阮籍、劉伶和陶淵明等人,這也表現在了他的作品風格上。王績的詩作有魏晉之風,多以山水田園為題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憂世的感慨,與唐初「漢魏風骨、晉宋莫傳」的詩風有明顯區別。特別是王績在格律詩的成熟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律體濫觴於六朝,而成型於隋唐之際,無功實為先聲。
中學生的教材中王績的《野望》是必背詩篇,這是唐朝最早的五言律詩之一,也是王績山水詩的代表作: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詩意就不講了,比較淺顯好理解而且隨便能夠搜索到,說說作為格律詩的特點。首先這首詩是標準平起仄收的五言律詩,首句「東皋薄暮望」平平仄仄仄是三仄尾,這是平平平仄仄的變格之一。三仄尾在整個唐朝很常見,是不需要救拗的格律詩句式,可以當做正格看待。押韻是嚴格的五微韻。第二聯和第三聯都是非常工整的對仗: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要注意的是薄、犢、識三個字是入聲字,今天都是平聲了,在古韻裡是仄聲。
唐朝的格律詩在初盛唐時期還有大量的出律現象,嚴羽在其《滄浪詩話》中說到了一個古律的概念,例如李白的《夜泊牛渚懷古》通篇不對仗,其《登金陵鳳凰臺》失粘、崔顥的《黃鶴樓》半首是古體半首是律體。格律詩發展到初唐是一個重要的階段,王績這種嚴謹的五言律詩相對來說就比較難得。雖然在南朝後期就有了標準的格律詩出現,但是真正奠定基礎的還是初唐詩人,王績之後的沈佺期、宋之問、杜審言等人開始大力推廣格律詩,另外那個時期五言格律詩開始成為科舉內容,大概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吧。
王績的飲酒詩不簡單
王績好飲酒,唐高祖武德八年,王績以原官待詔門下省。按照門下省例,日給良酒三升。其弟問:「待詔快樂否?」回答說:「待詔俸祿低,又寂寞,只有良酒三升使人留戀。」這句話被他哥哥王通的學生陳叔達聽到了,於是他的配給量由三升提高到一鬥,時人稱之為「鬥酒學士」。唐太宗貞觀初(公元627年),太樂署史焦革善釀酒,於是王績自求任太樂丞。這和世說新語中阮籍的故事很相似:步兵校尉缺,廚中有貯酒數百斛,阮籍乃求為步兵校尉。
據說王績一次能飲五鬥,因此還自作《五鬥先生傳》 ,並撰寫 《酒經》 、《酒譜》,其自比的阮籍、嵇康、劉伶、陶淵明等幾乎都是仕途不順的愛酒人物,因此他的詩作了自然也少不了飲酒詩。下面是王績的五首絕句組詩《過酒家》:
1. 洛陽無大宅,長安乏主人。黃金銷未盡,只為酒家貧。2. 竹葉連糟翠,蒲萄帶曲紅。相逢不令盡,別後為誰空。3. 對酒但知飲,逢人莫強牽。倚爐便得睡,橫甕足堪眠。4. 此日長昏飲,非關養性靈。眼看人盡醉,何忍獨為醒。5. 有客須教飲,無錢可別沽。來時長道貰,慚愧酒家胡。
其中的第二首被選入我閱讀的《全唐詩鑑賞辭典》:此日長昏飲,非關養性靈。眼看人盡醉,何忍獨為醒。這是一組古體絕句,基本不用律句。結合內容來看應該是王績早期的詩作。
這首詩化用了屈原的"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何忍」二字又加深了一層,這組詩明顯是表達了索靖「銅駝荊棘」之憂。詩人報國無門不如避世隱居買醉,「此日長昏飲,非關養性靈」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哀嘆。從詩意來看應該是寫於隋朝末年,這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時期。百多年以後的安史之亂前,詩聖杜甫也寫過「聖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慄。況聞內金盤,盡在衛霍室。」詩人對於政治的敏感度往往體現在其作品之中,王績的《過酒家》不僅僅是一首簡單的飲酒詩。
從詩背後所蘊含的意義來說,老街用王績原韻的這首詩就淺薄得多,少了士子的心懷天下之深意:
莫學劉伶醉,莫學屈子醒, 醒醉不關酒,自是真性靈。
註:觀塘絕句系列是老街味道寫的一組絕句,2017年3月12日至10月13日期間一共作了是168首。當時閱讀唐詩鑑賞辭典時為了加深印象,所以決定每一位詩人參照其代表作寫一首詩,寫這些詩的原因第一是為了練筆,第二算是小小的閱讀筆記吧。
@老街味道
觀唐絕句01-漸開唐朝詩風的虞世南以及歷代詠蟬詩淺說
紅樓夢林黛玉教香菱作詩,曹雪芹的意思真得是寫詩不用學格律嗎?
學習詩詞不僅僅是多讀書,還要知道讀什麼書 按照什麼順序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