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為何吃月餅?原來和他們有關

2020-12-16 環京津網

原標題:擷英丨中秋節為何吃月餅?原來和他們有關

在人們的期盼中,中秋節來了。毋庸置疑,「團圓」是中秋節的一個重要內涵,而月餅就是這種內涵的有效連接點和載體。從古至今,人們早已習慣在中秋節到來時買點月餅,和家人一同分享。

實際上,在歲月的流逝中,月餅從一種普通的食物逐步進階為中秋節的特定節令美味,而「吃月餅」也漸漸被賦予了一種儀式感。

月餅,是中秋節最具盛名的「網紅」食品,更是團圓的象徵。

不過,關於它的由來,一直有種種傳說。有一種說法認為,月餅起源於唐朝軍隊用來慶功的食品。當時,大將軍李靖率領大軍去徵討匈奴,得勝歸來的那一天剛好是八月十五。

得知唐朝軍隊打了勝仗,有一位經商的吐蕃人向唐高祖李淵獻上美味的餅表示慶賀。李淵很高興,他拿著圓餅,看著天上的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然後就把餅分給群臣共享,這就是月餅的雛形。

而另外一種說法則帶上了些許浪漫色彩。相傳唐朝玄宗年間,在一個秋日的夜晚,李隆基正在賞月,道士羅公遠使用法術,邀玄宗同遊月宮。

到了廣寒宮,嫦娥便讓宮女捧上香甜可口仙餅來招待唐玄宗,命仙子們為客人表演世間難得一見的舞蹈。返回人間後,唐玄宗命人按月宮所見所聞一一仿造,此後,人間就有了形如圓月的「月餅」。

當然,也有說法認為,月餅的產生與「嫦娥奔月」的傳說有關。但基本上,許多相關傳說都是人們對月餅由來的一種猜想而已。

一般認為,月餅的起源與人們在古代中秋時祭拜月神有關,代代相傳,後來形成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也有資料顯示,在商周時期,江、浙一帶流行一種「太師餅」,很像早期月餅的雛形:邊緣薄、中心厚,用來紀念太師聞仲。

不過,直到宋朝時,月餅還不叫「月餅」。北宋年間,皇家過中秋節時喜歡吃一種「宮餅」,俗稱「小餅」、「月團」,外形圓圓的,像是月亮。按蘇軾的說法,餅皮裡裹著麥芽糖和酥油,吃起來香甜可口。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中,出現了「月餅」一詞,但宋代的月餅其實挺普通,不是中秋節的特定食品,平時也可以吃。那時的月餅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餅、梅花餅、五仁餅等同時存在。

真正對中秋吃月餅的描述,一直到明代的《西湖遊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明代的月餅,形狀也固定為現在常見的原型。漸漸地,它還被賦予了「團圓」的含義。

清代月餅的口感則比以往更勝一籌。比如,袁枚在《隨園食單》裡提到了一種酥皮月餅,餡料是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吃起來又香又甜。清人楊光輔則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已很有點現代月餅的模樣了。

如今,由於原料、調製方法等因素,月餅逐漸形成了京式、蘇式、廣式等不同類型。每年中秋節尚未來臨時,市場上各式月餅已經琳琅滿目,成為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其中,餡料和麵皮早就突破了多年前人們的刻板印象。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鮮肉、雲腿月餅外,還有榴槤餅皮月餅、流心奶黃月餅等等。也有的商家會把月餅做成各式花朵形狀,不再是傳統的圓形。

在上述月餅中,偶爾會混進一些比較吸引人眼球的類型,主要體現在餡料上。比如藤椒牛肉、麻辣小龍蝦口味的月餅,以及「螺螄粉」月餅等等。

文創月餅則是近來比較火爆的類型。故宮出品的各式月餅自不必說,蘇州博物館有一款乾生元老字號獸寵糯晶月餅禮盒——月餅製成五種動物形象,分別為三足蟾、鹿、太少獅、雙獾和大象。三星堆博物館出品的「面具」月餅也曾走紅一時。

雖然這幾年來,各種各樣的新品月餅一直在出現,但此前公布的「2019年中國月餅行業發展趨勢」報告顯示,在品類方面,傳統產品、傳統口味仍將是主流。

有人說過,中秋節是中國人千百年來團圓的文化符號,而月餅則是團圓的連接點,具有難以替代的象徵意義。古往今來,雖然節日習俗可能會略有不同,但人們也早已習慣在中秋到來時,買上幾塊月餅和家人一起品嘗。

比如,《酌中志》裡說:「八月,宮中賞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餅、瓜果。如有剩月餅,乃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月餅的歷史其實比較短,它被賦予『團圓』主題的時間並不長。」北京大學副教授、民俗學學者王娟說,原本中秋節出現的就比較晚,節俗內容比清明、端午、春節要少許多,直到明代,中秋節吃月餅才被作為習俗固定下來。

在歲月流逝中,「吃月餅」變得頗具儀式感。著名學者馮驥才曾經說過,古人創造了十分完整又嚴格的節俗,如儀式、慶典、規制、禁忌,乃至特定的遊藝、裝飾與食品,來把節日這天演化成一個獨具內涵的日子。

「吃月餅的儀式感是新的,可是卻符合中國『闔家團圓』的傳統觀念。因此,雖然相比清明、端午等其他節日,中秋節和吃月餅的習俗都比較『新』,但因為表達的是一個古老的觀念,所以,象徵意義也就建立起來了,至今也仍有重要意義。」王娟表示。

點擊進入專題: 2019中秋節 責任編輯:張申

相關焦點

  • 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月餅的由來和演變
    一提到中秋節,人們就會想到團圓,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月餅,那麼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月餅的由來和演變。月餅應該是在唐朝開始正式出現,因為唐朝的相關傳說和記載最多。糕餅店到宋朝,中秋吃月餅已經非常普及了,這時候月餅叫做「小餅」和「
  •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月餅的來歷!
    眾所周知,月餅和柚子是中秋節最常見的食物。在中國,中秋節時,人們經常用月餅作為禮物來表達對親朋好友的敬意。中國人在中秋節吃月餅,因為月餅的形狀類似天空中的明月,所以它們通常有團圓的美好含義。所謂度過一個美好的滿月代表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是遊子回家團聚的重要時刻。
  • 中秋節為什麼有吃月餅的習俗?其實月餅是「祭品」,並不代表團圓
    大家都了解月餅是中秋節的節氣食品了。但為何要在中秋節這一天吃月餅呢?有些人說,由於月餅是環形的,代表天空的彎月;也有些人說,圓溜溜月餅應該和天空的月兒,體現了大家盼望團圓的美好心願。月餅,又被稱為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時候中秋節拜祭月神的貢品,沿傳下,便函產生了中秋節吃月餅的風俗習慣。
  • 中秋節小故事(月餅起源)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民眾不堪忍受元朝殘暴的統治,便開始紛紛準備起義,抗元。準備起義抗元的反抗力量剛準備起義時,卻被朝庭的搜查而延遲。朱元璋聽了此計策拍案叫好,便立刻執行此計策,並開始向屬下下達命令,命令屬下,將寫著」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月餅之中,然後再派人將藏有紙條的月餅派送到各地起義的義軍之中,告知起義的義軍,他們將在八月十五日的晚上起義。因劉伯溫的月餅藏計,八月十五晚,各路的義軍一齊響應。
  • 中秋節吃月餅是為了紀念什麼? 中秋節吃月餅的起源說法不一
    中秋節吃月餅是為了紀念什麼?每逢中秋節我們都會吃月餅賞月,那你知道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嗎,中秋節吃月餅最初是為了什麼嗎?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中秋節吃月餅的起源吧。
  •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起源和傳說習俗: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並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係。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均源於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
  • 中秋節吃月餅的畫兒童畫是怎麼畫的
    >中秋節吃月餅的畫兒童畫是怎麼畫的2016-09-15 09:10:45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最近我聽聞中秋節又被叫做「仲秋節」,懷著好奇我查閱了一些關於為何叫仲秋的資料。  在我國仲秋賞月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古人將圓圓的月亮作為團圓的象徵,因而也有人將中秋節稱為團圓節。
  • 月餅為什麼是圓的?原來還和她有關
    中秋節如果不吃月餅,就等於沒有過中秋節,可見吃月餅對於過中秋節是多麼重要。換句話說,吃月餅已經成為過中秋節的一種傳統。據說月餅開始並不叫「月餅」,算起來,它有好幾個名字,譬如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等。
  • 中秋節為什麼會吃月餅?關於中秋月餅的傳說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人們往往會一家團聚,一起看月亮、吃月餅,那中秋節為什麼會吃月餅?一、中秋節為什麼會吃月餅有些人認為,由於月餅是圓形的,它們象徵著天空中的滿月。也有些人認為,圓圓的月餅和天空中的圓圓月亮響應和,反映了人們希望家人重聚的美好願望。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又是怎麼流傳下來的中秋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一。
  • 中秋為什麼要吃月餅?中秋節的來歷!
    我們大多數人都只是知道中秋節一定要吃月餅,那麼月餅是怎麼來的?吃月餅的意義是什麼?說來話長,中秋節在古代有多種稱呼,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或團圓節等都是以前人們對於中秋節的稱呼,因為中秋節在農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過半,而故名「中秋」。
  • 韓國稱中秋節為「秋夕」 會吃類似月餅的糕點
    韓國人南基旭:   做韓國食品讓中國人了解「秋夕」   來自韓國榮州市的南基旭是丹霞山科普志願者的一員,韓國稱中秋節為「秋夕」,這是韓國全年中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這一天,韓國人會去祖墳祭祀逝去的長輩,趕回老家探親。全家人會聚在一起吃團圓飯,也會吃一種類似月餅的糕點。
  • 原來中秋節除了月餅還有這麼多美食
    奇葩月餅像是中秋節的前鋒,只要它們一出場,中秋節便緊隨其後,向世人宣告自己的到來。今年奇葩月餅隊伍再添新成員,芥末蒜泥月餅、螺螄粉月餅、珍珠奶茶月餅、檸檬茶月餅......雖然口味獨特,但仍有大批的「重口味」愛好者,畢竟每個地區人們的飲食習慣都不盡相同。
  • 拜月、賞月、吃月餅是中秋節的常見民俗
    中秋節是中華民俗中三大節日之一,拜月、賞月、吃月餅則是中秋節的常見民俗,然而這三種民俗原來並非同源,源頭的起始甚至差距幾千年。你我真的很了解中秋節關於「月」的節俗嗎?古人拜月不因中秋節因何由?秋月祭拜月亮在中華民族的文化中是起源得很早,但不是因為「中秋節」。
  •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呢
    今年中秋節和國慶節相遇了,屬實是舉國同慶的好日子呀,這是我們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三次中秋、國慶恰逢同日。我們都知道中秋節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 嫦娥奔月怎麼與中秋節聯繫上的?中秋節吃月餅原來是這麼回事
    又快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中秋到來的時候,陪家人一起賞著圓圓的月亮,吃一口沁人的月餅。如果身在外,不由己,也一定要看一眼月亮,吃一口月餅,與心愛的人,千裡共嬋娟啊。好了,閒話不說,我們過了那麼多的中秋節,是否還記得關於中秋的那些傳說呢?歷史總是神秘的,也是美麗的,它留下一些痕跡,卻不告訴你確切的答案。
  • 冷知識|八月十五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月餅的由來是什麼?
    八月十五中秋節,這一天大家都要吃月餅賞月,當你在吃月餅的同時,你知道吃月餅的由來是什麼嗎?為什麼要在中秋節吃月餅呢?月餅的含意又是什麼呢?其實關於月餅的由來主要與四個傳說有關:月餅的由來傳說1: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中原人民不堪忍受元朝暴政,朱元璋聯合各路義軍計劃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為了傳遞消息,劉伯溫想出了把寫有
  • 八月十五為啥要吃月餅?中秋節在紀念哪位大神?
    例如:過年、中秋節、上元節、清明節,這些都有紀念的意思。就拿中秋節來說吧,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從這些名稱來說,就能看出中秋節的意義:一、和月亮有關;二、有團圓的意思。猶如八月十五那一天,很多家庭成員都會坐在一起,吃上一個團圓飯,意味深長。
  • 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
    月餅最初是祭月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相結合,贈月餅、吃月餅,象徵人月兩團圓。傳說唐高祖李淵與文武百官歡度中秋,他興致勃勃地看著吐蕃送來的圓圓的「胡餅」,指著天上明月說要以圓餅邀明月。後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就流傳開來,宋時還稱之為「月團」。中秋節除了祭月酬神以外,也是一個喜慶歡愉的節日。
  • 中秋節傳說故事二:朱元璋和月餅起義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古往今來,人們把月餅當作吉祥、團圓的象徵。
  • 中秋節文化與神池月餅趣話
    中秋將至,人們談論有關中秋節的來歷、習俗文化等話題便逐漸多了起來。筆者對有關中秋節的來歷及習俗文化,進行了梳理並實地採訪了我省月餅之鄉——神池,對享譽晉陝蒙富有傳奇色彩的「神池月餅」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經開始祭月,拜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