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1月14日電(記者 邵燕飛 範宇斌)81歲的海島居民陳益弟每周都有一件期待的事,在家坐等鄉村醫生林偉峰前來為她量血壓、測血糖、送藥。身患高血壓、糖尿病、關節變形、眼疾等多重疾病的陳益弟說,「有人惦記日子就好過」。
破題「看病難」「看病貴」,一直是各地全面小康路上的必答題。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中新網記者日前赴浙江多個海島、山村採訪發現,此間的浙江民眾就醫路越走越坦然——海島民眾不再「乘風破浪」,山村民眾不再「翻山越嶺」。
回望全面小康之路,醫療均衡頗受關注。在浙江,有人曾把「網際網路+醫療」「雙下沉、兩提升」等組合拳比喻為推進城鄉醫療優質均衡發展的「一塊溫柔補丁」。從突破區域限制,實現「家門口」就醫,到釋壓看病的「錢袋子」,再到提升就醫體驗感、獲得更好就醫服務……浙江各地合力書寫著醫療均衡發展新篇章。
舟山醫院智慧醫療應用場景 範宇斌 攝
健全覆蓋:網絡診療「不以山海為遠」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難在「全面」。浙江海島民眾就醫之變,是該省醫療均衡發展的體現,亦是洞見全面小康的特殊窗口。
「千島之城」浙江舟山,擁有1390個島嶼,98個常年有人居住島嶼……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海島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城鄉優質醫療資源共享性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相對較弱、偏遠海島居民就醫不便且成本高等難題。
「對於群島地市舟山而言,實現醫療均衡發展意義重大。」舟山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科教處處長陶傑表示,該市通過不斷深化對外區域醫療合作、推動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縣域醫共體建設、發展「網際網路+醫療」等,有效突破城鄉、區域、交通等限制。
長期以來,島民就醫面臨交通成本、時間成本居高不下的「攔路虎」。而今,「網際網路+醫療」改變著島民就醫路。
「我們力求海島居民足不出島就能享受到上級醫院專家的優質服務。」陶傑舉例說,舟山全域已建立大型設備檢查統一預約平臺,創新實現縣級以上醫院大型設備檢查基層預約服務,智慧預約率達99.09%,單次服務可讓民眾少跑醫院2次以上,外島民眾節約時間2天以上,節約交通、住宿等額外負擔300元以上。
「少跑腿」並不意味著服務降級,舟山群島網絡醫院於2015年投入運行,開設18個遠程專科,聯接8個市、縣級遠程醫療服務中心、208個基層遠程醫療服務站點,累計提供各類遠程醫療服務113.63萬人次。
在舟山群島網絡醫院,浙江省舟山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金巖正通過與基層醫療機構的一名糖尿病患者連線,開展個性化治療並指導用藥。「病人不用出島就能享受優質醫療,遠程會診是真正的惠民便民。」金巖說。
「不僅是海島,未來『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將是發展的一個趨勢。」舟山市衛健委規劃信息與財務審計處負責人說,「這對我們來說是一項推進優質資源共享的一個手段。舟山網際網路診療和遠程醫療已延伸至殘聯康復站及外籍漁船上,不斷向其它領域擴展。」
玉環海山鄉全科醫生上門為慢性病患者提供服務 範宇斌 攝
紮實基層:提升服務「以心換心」
基層醫療機構規模小、藥品配備不全不足等,一定程度影響患者診治和基層首診制度的落實,這是多地基層醫療的共同現狀。如何在有限資源下提高利用率?
2020年起,舟山市提供「共享藥房、配送到家」服務,通過統一的共享藥房平臺,建立共享藥房目錄,基層海島醫療衛生機構從原來配備的150種藥品拓展至600-700種藥品。民眾在基層就診遇到當地沒有的藥品時,可通過「共享藥房」直接刷卡結算,等待藥品配送到家。
此外,舟山市政府還推動住人懸水小島「健康小屋」建設,重點改善20個偏遠小島村衛生室的就醫環境和醫療服務能力,統一配置血壓、血糖等自主檢測及AED急救設備,開通遠程會診視頻系統、電子醫保系統等。
黃興島是舟山市東極鎮交通最不便的住人島嶼,島上居民多為上了年紀的漁民,且島上就1個衛生室,病人到沈家門漁港則需約5個小時。如今,該島居民不出小島就可預約縣級以上醫院專家號及大型設備檢查,並能菜單式選擇專家遠程會診。
浙江沿海居民享受均衡的醫療保障並非一島一城。
台州玉環海山鄉橫床村是孤懸於樂清灣的海島村,記者跟隨海山鄉衛生院院長王珠燕登船前往橫床村送藥入村,海灣內碧波蕩漾,海島上30歲的葉華埔與60歲的林偉峰是僅有的兩名全科醫生,他們輪班值守,守護著600多人的健康。
「海島醫療條件較弱,村民如突發危重疾病就要和時間賽跑。」林偉峰說,一次,一個村民因為高燒、肝腹水、糖尿病並發,隨時有生命危險,他進行初診後,第一時間聯繫公務船送至最近的碼頭,再由120送至市級醫院就診。而對於一些常見疾病的發作,則在島上即可完成診療。
玉環海山鄉全科醫生上門為慢性病患者提供服務 範宇斌 攝
醫療改革:破解難題「只為守好健康」
不斷深化「雙下沉、兩提升」長效機制,著力推進多形式高水平醫聯體建設,這是浙江實現醫療均衡發展的路徑之一。
目前,浙江70個縣(市、區)、208家縣級醫院、1063家衛生院已組建161家縣域醫共體,基本完成縣鄉醫療衛生機構整合重構。
把視線轉向海島城市玉環,2018年5月,玉環在浙江率先啟動「預防+治療+康復」三位一體的健康共同體建設,打造資源共享、上下聯動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這場健共體改革悄然改變著每個玉環人的就醫路。組建集團,總院幫扶分院,共建共享醫療資源……玉環邁出健共體建設的第一步。
「我們把補短板擺在首位。」玉環市衛生健康局黨工委委員董寅介紹,玉環以民眾需求性強、危重程度高的病種為突破口,成立卒中、胸痛等五大中心,開啟MDT多科聯合診療模式,全面提升急危重症救治水平。推動檢查檢驗結果和特殊檢查項目基層預約、心電、影像遠程會診中心等醫療資源共建共享。
「從『以治療為中心』到『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理念轉變,我們正創新醫療健康管理服務。」董寅說,玉環建立起全國首個「區域代謝中心——社區代謝中心」糖尿病專科醫聯體,對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及其併發症實行一站式管理。同時,創新繪製健共體集團區域「疾病地圖」,重點開展慢病監測、健康支持性環境建設、高危人群早期篩查等預防工作。
制度保障則是醫療均衡的「守門員」,以舟山為例,該市不斷完善醫保目錄庫落地,建立慢性病保障機制,提升大病保險待遇水平,關注特殊困難群體,醫療支付方式改革。目前,舟山與隔海相鄰的上海實現了門診聯網刷卡就診、結算,浙江省內實現了門診、住院的聯網刷卡就診、結算。
舟山、玉環等海島醫療之變是浙江醫療均衡發展的一個縮影,在浙江山鄉亦有一大批鄉村醫生活躍在老百姓身邊,承擔著「小病不出村」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重任。
一副拐杖、一輛三輪電動車就能出發,紹興諸暨姚江鎮紫草塢村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生史偉兵,行醫44年,被村民親切地喚作「拐杖村醫」。
杭州建德乾潭鎮梅塘村衛生室,74歲的村醫吳光潮默默堅守50餘載,他立下「1元看病」的老規矩從1983年起延續至今……
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員會負責人表示,該省將不斷深化「雙下沉、兩提升」長效機制,全面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推進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的同步強化,既要「醫療能力強」,又要「健康管理強」。同時,打好政策組合拳,既要「改管理體制」,又要「改運行機制」,促進浙江醫療事業均衡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