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下午,溫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小康中國·溫州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蒼南專場:一張藍圖繪到底,奮力打造新時代浙江美麗南大門。
發布會現場
發布人就大家關心的問題作解答
問題一
從區位上看,蒼南既是浙江省的「南大門」,也是全省交通網絡的末梢點。近些年,蒼南在交通樞紐建設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效?
蒼南縣委副書記、縣長張本鋒:
交通是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基礎和支撐,「十三五」期間,蒼南縣圍繞打造「浙閩省界交通樞紐」這個目標,全面吹響大幹交通衝鋒號,努力化短板為長板,取得了明顯成果。
一是實現內外交通大提速。「十三五」期間,蒼南縣謀劃實施的重點交通項目30餘個,總投資達450億元。至2019年底,全縣公路總裡程達到1460公裡,靈龍大道、靈沙大道、甬臺溫高速複線蒼南段等內外通道動脈相繼建成,基本形成了縣域內30分鐘交通圈。蒼南動車站已完成站房改擴建工作,成為全國最大的縣級動車站,每天經停列車達63趟。「十四五」期間,蒼南將全面啟動瑞蒼高速、泰蒼高速建設,這兩條高速和已建成的甬臺溫高速將組成蒼南版的繞城高速,進一步增強蒼南區域交通的輻射力。
二是構建兩山轉化大通道。除了在交通動脈建設上「大手筆」不斷,蒼南還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契機,加快完善農村道路「毛細血管」。2018年至今,累計完成投資12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463.8公裡,全縣31個偏遠山村全部實現「村村通」。現在,從集鎮到鄉村、從幹線到村道,四通八達的鄉村公路成了廣大農村群眾奔小康的致富路、幸福路,很多像馬站中魁村、赤溪韭菜園這樣的美麗鄉村,當地很多村民搞起了民宿、農家樂,去年全縣旅遊總收入突破150億元,其中鄉村旅遊總收入近80億元,同比增長24%。
三是推動公共服務大提升。蒼南連續三年把公交體制改革作為縣政府的十大民生實事項目來推動。到2019年,累計投入財政資金1.4億元,成功收購民營公交班車704輛,投放清潔能源班車148輛,完成104條公交路線優化,公共運輸體系建設逐漸完善,城鄉聯繫更加緊密。對群眾來說,乘車班次更多、票價更低,乘車環境煥然一新,也更好享受到交通發展帶來的紅利。
問題二
蒼南是溫州的農業大縣,特別是在蔬果方面有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請問蒼南下一步將如何重點發展好當地農業?
蒼南縣委常委陳久喜:
蒼南農業資源得天獨厚,是溫州唯一能種植荔枝的縣域,擁有番茄、四季柚、楊梅、茶葉、紫菜等五大超萬畝優勢產品集聚區,「蒼農一品」是全省首個全產業、全門類、全品種的縣域農產品公用品牌。今年,市委提出「溫州農業看蒼南」,既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蒼南農業的重視,也讓蒼南感受到更多的責任和使命。接下來,蒼南將主動對標,主動作為,重點抓好三個方面工作。
一是進一步優化農業布局。以「十四五」規劃編制為契機,謀劃構建馬站片區核心農業區、168黃金海岸線大農業產業帶、沿江現代農業示範區、玉蒼山和鶴頂山經果林區、江南平原糧食生產示範區、橋墩旅遊休閒食品加工區「一核一帶四區」發展格局。重點提速馬站片區核心區建設,充分發揮省級山海協作產業園支撐作用,計劃投資2億元打造集「育苗、生產、加工、集散、服務、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體,進一步擴大優勢集聚效應,打造全省農業發展制高點。
二是進一步推動農業現代化。對標國際和國內先進地區經驗做法,以工業化的思路推進農業發展。以創建國家級農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為引領,大力推動農業領域機器換人,培育壯大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打造蒼南紫菜全產業鏈數位化項目,繼續做大做強「蒼農一品」公用品牌,加快推動農業產業化、現代化、品牌化建設,力爭到2025年,農業產業化組織帶動農戶的比重達到85%以上,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達85%以上。
三是進一步深化農旅融合。按照「點上精品、沿線成景、面上美麗」思路,持續推進農村環境「六清」行動和美麗田園創建,紮實做好鄉村振興示範帶、西部生態休閒產業帶建設,高標準推進沿江省級現代農業園區以及馬站、五鳳等市級田園綜合體創建,謀劃構建橋墩至莒溪、福德灣至鶴頂山、霞關至赤溪等精品民宿帶,建設一批集「吃、住、遊、購、娛」為一體的美麗鄉村,切實推動農村三次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
問題三
去年蒼南-龍灣山海協作項目這項工作取得了全省生態類考核第一名,本月初全省現場會也在蒼南召開,請問接下去蒼南將採取哪些措施來繼續推動這項工作?
蒼南縣副縣長曾迎玲:
蒼南是浙江沿海最南端的生態寶藏;龍灣是溫州東部創新發展的主引擎。自2002年全省實施山海協作工程以來,蒼南和龍灣在山海協作的牽引下,以「山海」為媒,結出了累累碩果。下一步,蒼南將以全省山海協作現場會為新起點,繼續沿著「八八戰略」正確指引,深入踐行「兩山」理論,全面譜寫山海協作新篇章。
一是深挖合作潛力,打造山海協作升級版。聚焦「山呼海應」主題,以省級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為抓手,加快最美生態旅遊線路謀劃。以山海協作產業園為核心,整體推進168黃金海岸線的旅遊資源整合開發,提速現代蔬菜種苗繁育基地、半山半島、海西遊艇俱樂部、浙南青少年研學營地重點項目建設,啟動全國首個「核能」主題旅遊度假區—沛壘沙灘旅遊度假區規劃設計,全力打造具有高影響力的全省山海協作標杆品牌。
二是打造「一園兩地」,探索合作平臺新模式。以產業發展為主體,大力推進「消薄飛地」「科創飛地」建設,進一步完善飛地園區運行機制,不斷深化科技、人才、產業孵化等方面合作。積極開展產業項目幫扶合作,力爭在蒼南落地一批數字經濟、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領域發展產業合作項目,共建互利共贏、科技合作新模式。
三是緊扣鄉村振興,打造區域發展共同體。始終把解決加快農村發展、群眾增收作為山海協作工程的重要內容,聚焦教育、醫療、文化、消費等重點領域,謀劃建設一批具有蒼南特色的山海協作美麗鄉村示範點,積極開展教育幫帶、醫療援助、農旅合作、產品幫銷,為兩地農特產品、文化商品、旅遊消費拓展營銷渠道,全力構建血脈相連的區域發展共同體。
問題四
蒼南今年已經率先完成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行動銷號驗收,請問蒼南具體採取了哪些措施?
蒼南縣委常委陳久喜:
城鄉共飲「一碗水」是事關民生的大事要事。今年,蒼南縣率全市之先完成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行動銷號驗收,全縣農村老百姓完成「有水喝」到「喝好水」的巨大轉變,相關經驗做法在全省作為典型推廣。主要採取了三項措施。
一是創造了「統一建管」新模式。統籌工程建設和後期運維管理,實現建設和管理有效整合、無縫對接。2018年以來,蒼南累計建成單村(聯村)供水站65座,延伸城鎮供水管網81處,並率全省之先建設農村供水工程數位化管理平臺,形成調度有序、速查立改和信息共享的智慧管理體系,有效降低運行管護人力成本70%以上,實現水質指標第一時間掌握,異常情況第一時間反應、應急處置第一時間到位。
二是推出了「以水養水」新政策。蒼南打破各鄉鎮行政區域界限,將全縣18個鄉鎮劃分為縣城、東部、南部三大片區,按照「分類收費、階梯約束」等原則,對納入城鎮管網的村參照城鎮水價執行,對使用單村(聯村)供水站的村居,實行「先收後抵」政策,可以自行解決經費問題,不等上級財政補助,也不增加農民負擔,實現「以水養水」的良性發展,極大地促進農村安全飲水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三是實現了「全面覆蓋」新方式。蒼南針對全縣低收入農戶和飲水困難的獨居老人,一律給予減免水錶安裝費用,而且每戶每月可以享受3噸免費用水額度,目前全縣14575戶(26034人)困難群體的安全飲水實現全覆蓋;針對居住地較偏遠、分散的農戶,無法通過單村集中供水的,通過免費安裝家庭式淨水器予以解決。
下一步,蒼南縣還將繼續建設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不斷探索「建管合一、運管分離、城鄉統籌、以水養水」的城鄉供水新模式,全面促進城鄉供水可持續發展。
問題五
蒼南專門打造了「縣管鄉用」的全科醫生品牌,同時,今年,全國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10周年工作會議也在蒼南召開,蒼南在這方面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
蒼南縣副縣長曾迎玲:
基層全科醫生是百姓健康的「守門人」。這幾年,蒼南通過大力探索「縣管鄉用」全科醫生培養模式,既保證了基層衛生院有「醫生」,也能讓「醫生」安心在基層服務,真正讓老百姓獲益。主要有三個方面做法:
一是打造「委培+規培」的雙層培養機制。與溫州醫科大學合作,推出全科醫生「兩段四梯度培養模式。「兩段」是指醫學生在校內5年制的委託培養和在醫院內3年制的規範化培訓。「四梯度」是對全科醫學生在校內實驗實訓、醫院社區集中見習、畢業實習、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這四個梯度上的全科醫學技能的培養。這種培養模式,能夠有效避免能力提升的碎片化,實現定向路徑輸出具有合格崗位勝任力的全科人才。截至目前,蒼南縣全科醫生執業醫師考試合格率92%,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二是建立「縣管+鄉用」的雙向流動機制。「縣管」是指學生畢業後人事關係由縣級層面統一管理。對此,蒼南專門籌建了全科醫生培訓管理服務中心,劃撥350名全額事業編制專用於定向培養畢業生人事掛靠。「鄉用」是指蒼南根據基層的醫療實際需求和學生的考核成績,擇優分配到相應下屬鄉鎮醫療機構工作。此外,蒼南還採取了「走上來」和「沉下去」相結合的融合互動,推進縣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良性互動。2015年以來,共有100名各類專家赴基層進行業務培訓400餘次,培訓全科醫生800餘人次,實現了優質人才資源共享。
三是強化「待遇+政策」的雙重保障機制。為了讓人才「引得來」「留得住」,蒼南縣不斷加大全科醫生政策保障力度。2012年開始,就實行免學費、免住宿費,補助生活費的「兩免一補」政策,定向委託培養期間,每名學員給予4.6萬元補助;規範化培訓期間,學員的薪酬待遇與縣級醫院同級別的醫師一致。同時,不斷完善人才激勵機制,「縣管鄉用」全科醫生在基層服務5年期滿後,20%左右優秀學員可就地提拔使用或在醫共體單位內部統籌調配使用,在基層的全科醫生同等條件下享受職稱聘任優先權益,有效激發了規培學員學習活力,讓人才更有奔頭。
來源:溫州發布
資料:溫州市政府新聞辦、蒼南縣委宣傳部
編輯/版式:周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