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妙趣橫生的八仙合體字對聯
陳能雄/文
大年初一,天氣晴朗,和煦如春,我前往泰順仕陽鎮的仙翁尖遊玩。此山高插入雲,從下往上看,有如一個巨大的綠色屏風矗立於天地之間。仰望峰尖,看到一條橋梁橫跨於山谷之間。橋邊的亭臺樓閣若隱若現,掩映於蒼山綠樹之間,煙雲繚繞,這裡便是仙翁洞,時時能聽到鞭炮聲在山谷間迴響不已。
我沿著迴旋盤繞的山路向上攀爬,走了將近一個小時才到達仙翁洞。廟宇背依石壁而建,險峻異常。倚欄俯瞰,見來時的山路九曲連環,恰似青山的腰帶,梯田排列有序地從山腳疊加至山腰,山下的民屋錯落有致,與周圍的風景自然和諧地融合在一起。廟宇中燒香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煙氣嫋嫋,香火旺盛。此處是洞天福地,山秀、廟靈、橋奇!很多香客都在燒香許願、虔誠禮拜。
我在亭臺上遊覽,看到大門前有一副奇異的對聯。說它是對聯,又異於平常的對聯,粗看是一幅八言對聯,但字體奇形怪狀,沒有一個認識,更不知道讀音。我走進細看才知道是合體字,即在一個字形框架裡由幾個漢字組成,比如對聯的第一合體字拆開讀就是「鍾離點石」,第二個合體字則是由「把扇搖」,兩個合體字分解開來就是一句七言詩句「鍾離點石把扇搖。」這句詩的典故出自八仙之中的漢鍾離,他是道教傳說中的神仙,有點石成金的神通,在八仙畫像裡他大腹便便,笑持蒲扇,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
我在對聯面前駐足許久,漸漸找到規律,原來這是一副八仙合體字對聯,每兩個合體字描述一位神仙,其中一個合體字由四個字組成,另一個合體字則由三個字組成,每兩個合體字拆開來讀就是一句七言詩;上聯八個合體字,是四句七言詩,描述四位神仙,下聯同理,是描述另四位神仙。
我把這副門聯的上下聯的合體字,全部拆解開來,就是八句七言詩:
鍾離點石把扇搖,果老騎驢走趙橋。
洞賓背劍清風客,國舅瑤池品玉簫。
彩和手執雲楊板,拐李先生得道高。
仙姑敬奉長生酒,湘子花籃獻蟠桃。
第一句和第二句,是描寫漢鍾離點石成金的法術,張果老倒騎毛驢的道法;
第三句和第四句,是描寫呂洞賓背負寶劍的仙風,曹國舅瑤池品簫的清雅。
第五句和第六句,是描寫藍採和敲板踏歌的放達,鐵拐李提葫濟世的道術。
第七句和第八句,是描寫何仙姑敬奉壽酒的福祥,韓湘子呈獻蟠桃的吉瑞。
這八句詩,各有各的姿態,各有各的畫面,生動形象地勾勒出了八仙的形象、法寶、神通。
這詩乍一看像是一首七言律詩,其實不然。雖然韻腳用的都是新韻中的「豪部韻」,但詩中多處存在平仄問題,且中二聯有些地方詞性不對仗。如果想把這首詩寫成標準的格律詩,有些字詞還要修改,那麼拼接而成的合體字,自然還要調整字形。
也許有人會說我過於較真了,過於拘泥於詩聯的規則。想想也是,因為這幅合體字對聯,本身就是文字遊戲,我們不能以常規去約束它。把八句詩組成合體字的對聯本身難度就很大,你再以平仄對仗的規則去要求它,無疑就給詩聯戴上一個更重的枷鎖。想到這,我不由得莞爾一笑。
合體字在中國民間由來已久,通常用作吉利字、吉祥語,如婚慶時所用的「雙喜字」,還有吉祥的成語合體字,如我們常看到的寫在紅紙上的「招財進寶」、「日進鬥金」、「黃金萬兩」……這些喜氣吉慶的合體字,表達著老百姓對生活的美好願望。
仙翁尖廟宇的這副八仙合體字詩聯中有福祥吉瑞之意,今天又是正月初一,我看後喜從心來。但覺詩聯妙趣橫生,我看著這一個個字,仿佛它就是一個個鮮活的身影,或仗劍高飛,或輕搖蒲扇,或橫吹玉簫,或踏歌而行,……我腦海中浮現出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畫面!
「百家號2017春節徵文專稿」,文章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