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中花社
深圳芳華花藝學院從創辦至今已整整16載,幾經風雨與變遷之中,不僅收穫了桃李滿天下,同時也獲得的了大眾的高度認可。
回顧過往,還有哪些關于堅持的故事?本期《花咖來了》邀請到芳華花藝學院創始人白書芳,一同暢談關於「芳華」的故事。
Q1 在20年前,您是怎樣進入花卉行業的呢?
其實挺偶然的,那時候還在深圳圖書館上班,當時我們圖書館有個特殊條件:它是唯一一個可以進口國外書籍的圖書館。那時候,我看到很多國外花藝設計、室內裝飾的書籍。當時就想著,開個花店似乎挺好的,恰好當時真有一個花店要轉讓。
入行之前,我並沒有真正的為開花店學過插花,只因為興趣學過。到經營花店的時候才發現,客人提出的很多問題,我不能很周全地回答對方,就覺得這是不對的。
當時在諮詢花藝學校的時候,國內學校的回答和作品,我都不是太滿意,後來就選擇了到香港學習。
深圳和香港離得很近,但交通不像現在這麼便利,4個小時才能通關。那時,同時在兩個學校上課,堅持了4年,真的好辛苦。到現在我還在一直學習,還有一些課程沒有完成。
Q2 為何會從開花店,轉到了花藝教學呢?
因為一直跟著老師,從全科班到導師班。那時候,老師就說:「你不適合做生意,你還是當教師比較合適」。其實那時候並不懂,但是覺得老師說得一定是對的。老師從多年的人生經驗裡,給我們指明一條人生規劃,她的閱歷一定是比我們豐富和犀利的。
現在看來,老師指的這條路是對的。在老師所有學生中,做專業教學的可能只有我一個。
Q3 芳華花藝學院創辦的緣起是什麼?
2004年創辦了芳華花藝學院,也是很偶然的。當時,同一天有4個人來諮詢,要學習花藝,一開始我是不接受的,但老師非常肯定地告訴我,我是可以做教學的。這才開始準備材料、資質文件去申報,才正式開始教學。
最初,學校設在深圳南山區,在一個200平米的花店,一樓經營花店,二樓專門做花藝教學。
大概兩三年後換到了福田區。可能是學習經歷的緣故,我們在教學時也會很誠懇地告訴學生,你適合或不適合開花店。
但是,當時我們既開花店,又做教學,花店收益是整條街最好的,也讓部分學員產生了疑慮。於是,我覺得,這樣不好,必須得脫離花店。所以,我們才將學校遷到了福田,也關閉了原有的花店。
Q4 「芳華」創校的初衷是什麼?
其實一開始是沒有的。但在教學之初,我們老師講過一段話,讓我觸動非常深,也讓我覺得非常有使命感。
她說:內地沒有誰能夠堅持來香港學習4年,如果你能去教學的話,可以讓大家學到更多時尚前端的花藝設計。
我相信老師在說這段話的時候,她是有所考量的,認為我是可以的。當然,我也是因為這段話,讓我覺得自己充滿了使命感。
後來,我們在教學中越來越小心,一直戰戰兢兢的。同時,也慢慢在教學中有了一個目標。
我們每年都會給學生定製一套筆記本,在上面會有一句話:「希望你一路走來,可以尋找到自己」。花藝在學之前和學之後是不一樣,不僅是感受,也可能是一個職業規劃。
Q5 芳華對學生的重視是有目共睹的這裡面的原因是什麼呢?
我們一直堅持:學生的手和眼睛是養得值錢。我不能接受「可以用不好的花材做出好的作品」的說法,如果不好的花材可以出好作品,那為什麼不直接用好花材做好作品呢?這樣作品的物理生命和藝術生命都能得到延長。
另一句話是「一把剪刀走天下」,可能別人覺得這樣很厲害,但是我覺得這樣是不專業的。
現在這樣的話越來越少了,大家意識到了工具的重要性,這也是一種進步的結果。
Q6 回顧20年花藝路,你發現有哪些變化?
我的變化就是人老了,但是人也更淡定了。以前學生會覺得我特別嚴厲,那個時候也年輕,有時候脾氣特別急。隨著時間推移,身邊人也在一直提醒我,所以我也在調整,希望對所有人和所有事都更有包容心。
從辦校到現在來說,中國花藝是有進步的,但我覺得自信心沒有進步,這是我特別著急的地方,也是我遇到事情不淡定的地方。
當時韓國花束剛剛興起,我就去了韓國,特別遺憾的是,我在韓國沒有看到韓式花束,而是一個設計師自己的風格,大家就把它當做了韓式風格。
所謂的韓式風格,其實是我們大陸的花藝推崇起來的,並不是韓國本身的花束樣式。並且,我們從雜誌上、書籍上都找不到韓式花束的原型。
所以,希望年青一代的花藝師,看到某一位國外花藝師的作品,代表是他個人的風格,並不是他國家的花藝風格和趨勢,否則就顯得太淺薄了。
Q7 芳華走過16年,未來的定位和方向在哪裡?
我們每年都在做調整,也一直在培養自己的老師。年輕一代的老師上來以後,他們有對花藝的視角和認識,可能和我是不一樣的,所以我也在向他們學習,用他們的視角、思維去改變學校的教學方式。我認為,芳華不應該因為我的年齡問題而變得保守,應該更有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