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水村京西漢服小鎮與北京英皇漢服禮儀藝術學院的籌建情況》

2021-01-17 網易

2020-09-20 14:02:11 來源: 華夏民族中央通訊社

舉報

  

  

  

  西曆2018年9月9日與10月21日,中國漢服漢文化復興開創發起領軍者,漢服禮儀非遺傳承人,漢服王子陳朕冰在中華宗教慈善基金會易道會長,北京靈芝柏劉承果董事長,劉成海村主任,世界漢城印道麟總經理,工程部陳寬經理,等諸人的陪同下,考察了【古代北京教育第一村---靈水舉人村】。

  靈水村是一座具有上千年歷史的古村,位於北京西門頭溝區的齋堂鎮,是北京最古老的村落。靈水村被國家住建部、國家文物局列入全國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靈水村有著全國最優秀的教育傳統,靈水村歷史上出現過數十名舉人進士,故稱為「舉人村」。

  靈水村形成於遼金時代,不僅村落古老龐大,遼、金、元、明、清時的古民居多,而且過去民間所信仰的諸神盡有。靈水村自然風光秀美,文物古蹟眾多,其中東嶺石人、西山蓮花、南堂北眺、北山翠柏、靈泉銀杏、舉人宅院和寺廟遺址等景點自古有「靈水八景」之稱。明代永樂皇帝朱棣也曾經在此地安營休養。

  為了繼承靈水村千年的最優秀教育傳統,傳承靈水村以儒釋道為一體的漢文化,靈水村的【漢服之花華夏北京國際禮儀文化有限公司】與【北京靈芝柏康養有限公司】計劃在靈水村建設【京西漢服小鎮】與【北京英皇漢服禮儀藝術學校】。

  計劃在靈水村統一規劃建設以中華傳統文化漢文化教育為特色的國家級漢文化研學基地與儒釋道三教的朝聖觀光旅遊勝地,在靈水村外圍的湖底大峽谷建設靈芝柏康養山莊與北京英皇漢服禮儀藝術學院(學校)。整體構成產,學,研,結合,以漢文化為特色的京西漢服小鎮。

  隨著靈水村旅遊與經濟的發展,急需復建與復興古老的中華傳統教育文化,也急需讓廣大遊客與村民遊客有一個既有古代漢文化傳承又有現代生活便利的康養之地,建設【京西漢服小鎮】與【北京英皇漢服禮儀藝術學校】,將讓靈水村的旅遊與文化經濟都得到更大的發展。

  當陳朕冰在1993年在北京穿漢服的時候,全中國只有他一個。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漢服漢文化復興的大潮已經席捲世界。建立一所漢民族漢文化的大學,更是漢服王子陳朕冰從年少以來的夢想與追求。作為世界最偉大的漢民族與漢文化,必須要有一所自己的漢文化大學。從1997年至2000年,陳朕冰在南京創辦英皇文化藝術中心,從事傳統文化藝術培訓,籌備漢族大學與英皇藝術學院。從2001至2005年在山東淄博研究稷下學宮,籌備天朝大學與從事漢服漢文化復興事業。2005年註冊了教育商標《漢社》《天朝》,並成立了上海漢社公司與南京天女公司,一邊做漢服,一邊做教育。2010年遷至北京後,太學國子監在香港註冊,中國漢社漢服禮儀培訓中心,北京太學書院在北京香山建立。2011年,團中央和全國政協顧秀蓮副主席在國家行政學院為中國漢族集團頒發中華文化經典教育先進單位。

  陳朕冰的中華文明復興工程太學國子監計劃包括:漢民族文化教育體系三千太學書院,天朝書院國際教育機構連鎖,天朝禮制世界文化教育體系。原中國道教協會任法融會長親自為漢服王子題寫《太學書院》,香港孔教學院湯恩佳院長親自為漢服王子題寫《天朝書院》,一道一儒,代表了中華漢文化的道統主流與文脈傳承。漢服王子陳朕冰也是數百年來漢民族漢文化道統法脈的最堅定忠貞的集大成者與繼承開創者。

  在漢服王子的極力倡導與重視下,在沃華國際投資控股集團陳柏光主席、北京北電影視藝術學院趙連城院長與各級政府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昔日以靈水村為代表的北京鄉賢科舉漢文化精英們的優秀教育傳統必將得以世代傳承不滅,漢民族全國漢服同袍的心願與舉國的期盼終將成為現實,北京將建立一所最優秀的國家級漢文化大學院校。北京英皇漢服禮儀藝術學院(學校)將成為當代中華文明偉大復興最燦爛美麗的漢服之花。由沃華集團參與投資的北京漢城與京西漢服小鎮也將成為全國漢文化文旅產業的總部中心與北京漢文化的名勝新景區。第一步將由北京北電影視藝術學院在靈水村設立京西漢服小鎮校區。再行申辦北京英皇漢服禮儀藝術學院,漢文化大學,天朝大學。

  未來計劃籌辦北京英皇漢服禮儀藝術學校【以下簡稱漢服學校】,英皇源自於堯帝二女舜帝二妃美神花神女英與春神愛神娥皇,代表了中華文明最高典範。以上學校由舜帝英皇皇家集團(香港)與舜帝英皇世家(北京)國際文化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參與主辦。【】【天朝】【漢服之春】均為本校教育類註冊商標品牌。舜帝英皇皇家集團將陸續在全國各大重點漢文化中心城市設立英皇漢服禮儀藝術學校,漢社漢文化幼兒園,天朝漢文化小學,漢服之春初級中學,天朝書院國際教育機構,漢文化大學,天朝大學等。後續需要設立的包括:北京英皇漢服禮儀藝術學校,上海英皇漢服禮儀藝術學校,南京英皇漢服禮儀藝術學校,杭州英皇漢服禮儀藝術學校,深圳英皇漢服禮儀藝術學校,廣州英皇漢服禮儀藝術學校,武漢英皇漢服禮儀藝術學校,南陽英皇漢服禮儀藝術學校,太原英皇漢服禮儀藝術學校,西安英皇漢服禮儀藝術學校,天水英皇漢服禮儀藝術學校。

  漢社

  未來北京英皇漢服禮儀藝術學校下設北京漢社漢文化幼兒園 【幼學部】,北京天朝漢文化小學【小學部】,北京漢服之春初級中學【初中部】,北京天朝國際教育機構【培訓部】,英嬛漢服世家國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英皇天朝教育集團,北京英皇漢服禮儀藝術學院【大專部】,漢文化大學,天朝大學。第一期先籌辦北京英皇漢服禮儀藝術學校,北京英皇漢服禮儀藝術學校是國內第一家漢文化與漢服禮儀學校,全國最大的漢文化與禮儀專業學校。學校將大規模集結全國模特,禮儀,漢服,音樂,與各行業實力精英與中堅力量,引進大批國內外行業名師名家,不僅開設漢學,文學,模特,禮儀,漢服設計,漢服製作,民族樂器,作曲,音響舞美,舞蹈,武術,團體操,茶道,香道,漢醫藥,書法,繪畫,網絡傳媒,實景演出,影視製作,漢服演藝等大批各中華傳統文化應用型職業技術專業,還將形成全國最高水平與最大規模的國家第一流漢服禮儀藝術表演團隊,每年創作大批民族經典作品,舉辦中華禮樂大典,中國漢服文化藝術節,中國漢服春晚,中國漢服形象大使大賽,各種大型漢服漢文化賽事活動及出國演出國際交流活動,成為北京與中國最豔麗震撼的漢文化名片。沃華集團也將組織兩岸四地的學生參與漢服學校的中華傳統文化研學培訓和夏令營活動,加強漢文化的國際傳播交流,促進祖國統一與民族團結。

  漢服王子陳朕冰說,不管漢服漢文化還是政治經濟哲學宗教,我漢民族必須深刻認識到,教育是一切國家民族事業的永久根本。無論民族信仰,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學術理論,一切必先從漢民族教育開始!要從教育做起才是根本,尤其是中小學教育是決定整個民族的精神信仰與思想素質的根本基礎!

  漢服學校計劃將由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育部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文化部中華服飾文化研究會,沃華集團,北京北電影視藝術學院,舜帝英皇皇家集團,北京服裝學院,及各北京漢文化的地方傳承單位共同參與發起和共建。希望全體漢民族同胞與各級相關部門領導多多支持。漢服復興漢文化復興是當今世界潮流,漢服學校,漢服小鎮,北京漢城也必將成為北京最新興燦爛的支柱產業!漢民族感謝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漢服王子考察杭州漢服小鎮:漢服之都將成為杭州的新名片》
    塘栖鍾主任茹總與阮助理介紹塘栖的基本情況,漢服王子也介紹了漢服漢文化復興二十多年曆程與杭州漢服小鎮規劃,大家共同希望共同長期合作。計劃可以將三條半弄改漢服街,市南街改太學街,先做為杭州漢服小鎮的試點,再進一步拓展ABCD島其它地塊,把塘栖打造為中國漢服之都。
  • 北京好風光:京西舉人村的靈水村
    靈水村曾出過多名舉人和兩名進士,民國時期,這個小村莊走出過6名燕京大學的學子,故稱京西舉人村,又有「靈水先生遍京西,靈水教師桃李滿齋堂」之說。斑駁的房舍、寺廟的殘壁……甚至連那些千年古樹的枝葉裡都仿佛記錄著靈水村的學子們埋頭苦讀的情景。靈水村位於妙峰山的西南方,距北京78千米,始於漢代,形成於遼金,村落古老龐大,並遺有大量的明清三合院、四合院古民居。
  • 北京門頭溝漢服文化旅遊節 打造「漢服 + 旅遊」網紅打卡地
    人民網北京電 " 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 "。近日,京西門頭溝漢服文化旅遊節在門頭溝紫暘山莊啟幕。在開幕式上,舉辦了 " 華服之美 " 大型漢服等展示表演,並發布了門頭溝漢服民宿宣傳照。
  • 賞漢服之美 興禮儀之邦城中區舉辦漢服免費體驗活動
    原標題:賞漢服之美 興禮儀之邦城中區舉辦漢服免費體驗活動   12月6日,西寧市城中區文體旅遊科技局在香水書院舉辦了公益
  • 北京門頭溝首屆漢服文化旅遊節靜花緣精品民宿小院美圖集錦
    中國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衣冠上國、禮儀之邦,始稱華夏。」此時的京西門頭溝已進入最美麗的時候,天高雲淡,景色宜人,連綿起伏的群山在入秋後,逐漸褪去青色外衣,轉而換上五彩霓裳,如詩如畫的山水美景令人陶醉,精品民宿古韻幽深,與我們華美的漢服文化相得益彰。
  • 漢服的禮儀有哪些?「老祖宗」的中華傳統的禮儀文化可不能丟!
    在二十一世紀各種文化潮流不斷交匯繁榮發展的當下,國風空前流行,漢服產業的發展也十分的迅速,非常多的群眾喜歡上了漢服。自十幾年前,一位鄭州的男士身著漢服現身街頭後,便從此拉開了國人重視漢服的序幕,漢服的風潮也就此應運而生。
  • 靜花緣精品民宿小院:北京門頭溝首屆漢服民宿宣傳照美圖
    中國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衣冠上國、禮儀之邦,始稱華夏。」此時的京西門頭溝已進入最美麗的時候,天高雲淡,景色宜人,連綿起伏的群山在入秋後,逐漸褪去青色外衣,轉而換上五彩霓裳,如詩如畫的山水美景令人陶醉,精品民宿古韻幽深,與我們華美的漢服文化相得益彰。
  • 結緣漢服
    每逢傳統節日,北京的漢服組織都會舉行漢服文化活動。但是,今年端午節是個例外。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原本計劃的線下活動改為了線上,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向觀眾展示漢服,介紹端午節歷史習俗知識,並通過線上遊藝互動的方式,鼓勵大家在家穿上漢服,過一個既安全又充滿儀式感的端午佳節。
  • 活動|京西掀起古風潮 首屆門頭溝漢服文化旅遊節啟幕
    據門頭溝區委宣傳部官微最新消息,首屆門頭溝漢服文化旅遊節於10月12日在門頭溝紫暘山莊啟幕。在開幕式上,舉辦了「華服之美」大型漢服等展示表演,並發布了門頭溝漢服民宿宣傳照。據悉,活動將持續至10月底。、「禮儀之邦」漢唐古典舞、國學六藝展示等表演項目相繼上演,同時還設置了漢服妝發體驗、風投壺、古風射藝等互動環節。
  • 漢服節中國湯裡刷屏!驚豔「古風美」掀起「漢服熱」
    2020年11月20日至22日,漢服節中國湯裡活動盛大舉行,廣大漢服愛好者們身著各式霓裳歡聚一堂,參加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領略傳統文化之美。 11月21日上午,「漢服節·中國湯裡」 活動正式啟幕。漢服節推廣大使劉宇攜諸多漢服圈代表嘉賓參加了啟幕儀式,湯裡被授予「漢服文化傳承基地」稱號。
  • 蘭州女孩穿漢服祭月 復興傳統禮儀推廣漢服文化
    蘭州女孩穿漢服祭月 復興傳統禮儀推廣漢服文化 2015-09-28 10:43:07,復興傳統禮儀,推廣漢服文化。 劉玉桃 攝   中新網蘭州9月28日電(劉玉桃 高瑩)中秋佳節,在蘭州萬達廣場,一群身穿漢服的美女祭月祈福,旨在復興傳統禮儀,推廣漢服文化。今年22歲的呂彤彤說,參加拜月活動一是因為自己喜歡傳統服飾,透著典雅,很迷人。二是藉此讓更多人了解中秋節的傳統習俗。
  • 漢服這麼火 背後有什麼樣的經濟帳?
    廣東省傳統文化促進會漢服文化委員會會長 汪家文:2017年全球漢服文化的社團,大概有1300多家。到了2019年有2000多家,這兩年就增加了46%,增速還是非常快的。隨著漢服的不斷被推廣,一些主打漢服體驗的租賃店也應運而生。央視財經記者注意到,從今年4月至8月,北京的漢服租賃店就迅速從三四家,增加到了二十多家。
  • 德國青年借漢服感知中國文化
    圖為德國青年學生體驗漢服文化。主辦方供圖日前,在柏林媒體設計學院(MDH)內,幾名中國漢服愛好者以漢陽陵博物院提供的漢文化教育資料為模版,為參與活動的德國學生講解了漢代男女服飾和禮儀。德國學生還體驗了漢服製作過程,並試穿漢服。「今天我學會了如何製作中式的女子頭飾,還學到了一些關於皇帝所穿服飾的知識,比如說『玄衣』。」
  • 日本女孩遠赴中國,只為圓漢服夢,因漢服是和服的「老祖宗」?
    芷珞小姐姐是一個北京妞,但是她在日本穿漢服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為漢服做了宣傳。這樣的同袍越來越多,日本人也重新關注到、愛上了漢服。可見藝術的美感是不分國度的。日本女孩加藤亞彩,就是愛上漢服的日本人之一。她從小喜歡中國,對中國充滿了美好的幻想,所以上大學的時候讀了中國專業,如願來到了人大哲學院做交流研究生。
  • 中國歷經千年,古裝中屬漢服最好看,如何去分辨真正的漢服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源自黃帝制冕服,定型於周朝。並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那麼古裝是不是就是漢服呢?可以這樣說,影樓裝和戲服是有專門作用的特殊服裝,不屬於生活服裝或者禮儀服裝,和海青之類的宗教服裝一樣,有自己獨特的分類...只能說是漢服的一個衍生產物,屬於廣義漢服。漢服一般與其他服裝很相似,而影樓裝,戲服是從事戲曲,戲劇,等表演,演藝藝術中所用到的道具服裝。
  • 漢服即禮服,「一服顯貴」:漫談漢服元素與中國禮節文化的交融
    這裡需要澄清的是,漢服不僅指漢代人的衣服。它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並延伸到明末清初。漢代對於漢服的形成和完善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也是漢服的典型代表。這一時期是中國"儀式狀態"的體現。漢服具有四個非常重要的特徵。首先,它有長袍和寬袖子。
  • 豫北小鎮新增漢服「打卡地」
    雲臺小鎮是「Z世代同袍集結地」, 被漢服愛好者稱為「漢服雅聚的天堂」。秋意漸深,良人加衣。秋風四起,寒意漸濃,雲臺古鎮的商店門口已擺放著鬥篷、厚衣等秋季新品,針腳細密繡工精湛。在一家蘭庭記的漢服店,白雲飄飄的裝飾物間,錯落有致地擺放著一件件漢服,在麻繩原木上蕩漾,遊客們或拍照或試穿,不亦樂乎。
  • 身在禮儀之邦的華夏,但這些漢服之下的禮儀,你了解麼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華夏,華夏,名字就是由此衍生而來。因此,作為華夏民族的後臺,繼承的不僅僅應當是華服之美,更應當繼承禮儀之邦的厚重的文化底蘊。現在雖然興起了「漢服復興」的運動,但是大多數人都是做了表面的服飾工作,甚至有些打著漢服復興的旗號,只做著商業宣傳的噱頭。而真正在做著漢文化宣傳的安九因一首「禮儀之邦」的歌曲編舞聞名一時引來無腦的網友吐槽之後也是隱退了。這可以說是漢服界的一大遺憾。但是她表示還是會支持漢服,只是不再是那麼公開化了。
  • 探秘「漢服」演變,唯美漢服美了3000多年!如今依然驚豔世界
    中華天朝重衣冠禮儀,「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所以中國又稱「華夏」。 漢服作為禮儀的載體, 在漫長的歷史中「漢服」逐漸成為漢人自我認同的文化象徵。 漢服還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日本、朝鮮、越南、蒙古、不丹等服飾均具有或借鑑漢服特徵。然而漢族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丟失自己傳統服飾的民族!令人感嘆不已。
  • 漢服達人召集令|穿漢服免費遊同裡!僅限今年七夕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漢服「精彩同裡·魚躍七夕」誠邀漢服達人免門票來到千年古鎮共度中華傳統節日——七夕節!作為同裡古鎮的地標,退思園已巧施粉黛靜候100組漢服愛好者!在近百個景點中,我們精心挑選這條互動性100%、娛樂性100%的打卡線路:中川橋小廣場—明清街美食巷—退思廣場—退思園—花間堂·麗則女學(擬定),在遊玩中感受古文化的浸潤和傳襲千年的小鎮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