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源自黃帝制冕服,定型於周朝。並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那麼古裝是不是就是漢服呢?
這個概念一直很模糊,很多人把他們和影樓裝所相提並論,其實古裝一般做兩個解釋,一個是,古代穿過的,後來不流行的衣服,比如唐朝漢時裝U領,可以算是一種復古的重新流行.第二種解釋是古人的衣服,比如馬王堆出土的那些文物,稱為古裝.現在所謂的古裝劇影響,使得很多人把古裝和影視劇服裝概念想弄混,但其實古裝和影視劇戲服並不對等關於古裝影樓裝是不是漢服的問題。可以這樣說,影樓裝和戲服是有專門作用的特殊服裝,不屬於生活服裝或者禮儀服裝,和海青之類的宗教服裝一樣,有自己獨特的分類...只能說是漢服的一個衍生產物,屬於廣義漢服。
漢服一般與其他服裝很相似,而影樓裝,戲服是從事戲曲,戲劇,等表演,演藝藝術中所用到的道具服裝。
那麼怎麼區分眼花繚亂的漢服和影樓裝呢?當然,最重要的就是要靠細心學習,所有形制的特點都熟知的情況,是不是影樓裝便一目了然...那麼對於很多剛接觸漢服不久的孩子,有什麼訣竅呢....這裡我也總結了幾條區分影樓裝的小特點。
一,用料
漢服採用幅寬二尺二寸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韍等十部分。一般漢服用料,多會選用棉,麻,或者棉麻混紡,提花緞,織錦緞,或者絲綢等相對較好,較有質感的面料,看上去就很自然,是要過日子的衣服,...而影樓裝則為了減低成本和要求所謂華麗,選用多是雪紡,化纖維反光面料,還有些豔俗有劣質的料子來做,多是化學材料,看著會有種穿上身就為了拍照的感覺.俗稱窗簾布面料。
二,剪裁
漢服作為東方服裝的代表有一個特殊的剪裁特點,就是平面剪裁,它所有的用料是以平面為構造,所以漢服疊放的時候能疊的很平整,是因為它沒有立體剪裁的部位,歐洲服飾恰恰相反,追求立體剪裁,貼合身形,所以那些三百六十度貼著身上無死角的衣服,影樓裝無誤。
三,造型
傳統漢服的設計較為簡單,沒有過於複雜的設計。漢服的每個設計都是來源於生活的要求,比如曲裾繞起來不是單純因為好看,也是為防止走光,誰會沒事往衣服上加一堆的不需要的東西,實用性不強,而禮服有嚴格的形制要求,不會做的奇奇怪怪。
四 細節
可以說,漢服的製作雖然尚處於不成熟期,但是好歹線頭,手邊做的像件人穿的衣服,好歹形制會做的有木有樣,當然,這類衣服最難區分,類似漢服形制,但是又不是漢服,看什麼呢;細節,漢服的細節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看著就像件給人穿的,影樓裝妥妥看著你會覺得哪哪都是槽點。
簡單來說,漢服歷經千年,所傳承下來的,不是炫目與呱噪.不是浮誇與輕亂...它自然有一種給人以沉澱的感覺,然後乍看驚豔,細看秀美,就是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