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飾——漢服之美

2020-12-12 白玉蟬笈

一張民族大合照,56個民族歡聚一堂,他們都有著黑眼睛、黃皮膚,都是中華兒女,唯一不同的,是他們身上每個民族獨一無二的民族服飾。

看啊,那維吾爾少女的綺麗衣裙,那藏族獨特的藏袍,那回族標誌性的白帽,那苗族華麗的銀飾……再看看我們漢族,那位漢族代表突兀的穿著西裝站在那裡,顯得格格不入。

怎麼會是西裝呢?漢族的服飾呢?去哪了

漢服可以說是一種漢民族的獨特風貌風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都說漢服是美女的「試金石」,能駕馭漢服,其他衣服基本上就沒問題了,想見識自己女友的真實顏值嗎?就讓她穿一次漢服吧。

畢竟只有真正的高顏值美女才能經受住漢服的「拷打」,漢服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衣服,這種衣服穿起來舒服也極具民族文化。

《左傳》中說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漢服不是指漢朝的服飾,漢服又稱為華夏衣冠,是中國漢族的傳統服飾,也稱為華服,此不能與「唐裝」、「和服」相混淆。

漢服由來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一直到明代,連綿幾千年,一直不改服飾的基本特徵,這一時期漢民族所穿的服裝,被稱為華夏衣冠。

清兵入關「剃髮易服」後,漢服幾乎消亡殆盡,現代漢服略有復興,但經歷幾百年消磨若沒有政府支持乃是任重道遠。

漢服不是指漢朝的服飾,也不是指古代所有朝代的衣服,漢服不是古裝。

漢服的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就像少數民族的服飾一樣是一個民族的標誌和象徵,由於古代大多中原朝代都是漢族專權,所以根據不同的朝代漢服也分為不同的形制,例如唐制宋制明制等。

十幾年來,漢服越來越流行,穿漢服的人也越來越多。從大城市到小縣城,從公園到廣場,從步行街到地鐵,都越來越多地看到身著漢服的少男少女。

越來越多的人也從陌生到熟悉,直到認同和喜愛。漢服運動從一種「圈子」發展到一種「現象」,復興趨勢越來越明顯,影響範圍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有生機和活力,顯示出中國青年一代強大的文化自信。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長安十二時辰》、《陳情令》等古裝電視劇熱播,以及抖音、b站等短視視頻平臺上漢服元素視頻的傳播,更是吸引了一大批為漢服顏值粉買單的消費者。

不可否認的是顏值粉對真正的漢服文化並不了解。只有漢服,沒有漢禮,傳統文化就少了一半的內涵。

如果只有美麗的漢服,沒有「禮尚往來」、「掃逕迎客」、「溫良恭儉」,那中華文化也不過是徒有其表罷了。

很多人剛入漢服圈,都是因為漢服的美,而在對漢服的衣服穿戴方面有一定了解後,就會更想深入地去了解漢服的文化。

愛上的是那寬袍廣袖的衣裳,穿在身上時,才覺得無比沉重,那是歷史的重量,承載著五千年的歷史,五千年的光陰,五千年的惆悵。

西塘,有個文人提筆寫下漢韻墨香,指尖一朵青花悠然綻放,他來自寶島,卻活躍於內地,只因內地有更多的人可以去分享,方文山不只是詞人,也是漢服運動的倡導者,他寫下獨具中國風的詞兒,留一段青史,承載月光。

在異國的街頭,有位女子,身著漢服衣裳,一支竹笛奏出樂音悠揚,那樣一個滿是金髮碧眼的國度,唯有她似乎格格不入,卻又像毫無違和感,後來才知,那位名為璇璣的女子,也只不過是留學生而已,卻以微薄之力的努力做著漢文化的宣傳,她說,漢服復興就是要讓全世界都知道漢服。

以前有句話是,如果你想要了解一個人,就跟他一起去旅行,而如果你想了解一件民族服飾,不妨穿著它去旅行,你會在路上看到自己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的瞬間,那一剎仿佛看見了它無關乎本身但又發自本身的動人光芒。

漢服,真的很美,如果把全世界的傳統服飾都拿來對比,漢服絕對是力壓群雄的存在。

穿上漢服潑灑水墨的畫面真的是很好的一種體驗,你想感受一下嗎?那個時候你也許就會知道什麼叫文人墨客,什麼叫沉魚落雁!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相關焦點

  • 漢服是指中國傳統服飾嗎?
    魏晉服飾褒衣博帶,即寬大袍服與袖子,瀟灑飄逸。隋唐官服是圓領窄袖的袍衫,女子則穿襦裙,短上衣加上長裙,裙腰高的繫到腋下,雍容華麗。唐代還出現了品色制度,以衣服的顏色表明官職的高低。紅、緋、紫色為尊,綠、藍色、青色為卑,所以有「江州司馬青衫溼」的詩句。服色、面料對於百姓更有限制,白、黑、褐色多為百姓、低級差役所用,故有皂隸、白衣之稱。 中國傳統服飾總的特點是:交領、寬衫、大袖、袍服。
  • 漢服資訊|2020漢服出行之澳門站:展傳統服飾之美,顯中華文化自信
    網友投稿:澳門大學 王珊珊 11月22日是漢服出行日,「遊媽閣歷史之舊城,顯漢服新秀之綺風」2020澳門大學漢服出行活動圓滿順利。當天下午,來自澳門大學、澳門培正中學、澳門本地等數十名漢服愛好者身穿漢服,從澳門大學圖書館出發,穿行於澳門的大街小巷,打卡澳門著名景點大三巴、盧廉若公園,並與來自澳門科技大學學生會國學社、澳門漢服與漢文化協會的十餘名漢服愛好者在盧廉若公園交流漢服文化。
  • 漢服出行日 來成都望江樓公園欣賞中華傳統服飾之美
    著一身漢服,展示中華傳統服飾之美 袁春華攝著一身漢服,展示中華傳統服飾之美 袁春華攝著一身漢服,展示中華傳統服飾之美 袁春華攝衣袂蹁躚,顧盼生輝……百名漢服愛好者點花鈿,描青黛,穿一襲襦裙霓裳,曲裾輕舞,沿望江樓公園古建群崇麗閣、濯錦樓、浣箋亭
  • 品漢服之美: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
    如今中國的經濟和生活方式日益與國際社會接軌,但隨著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神州大地上出現了一種恢復中國傳統的新趨勢,有人將其稱之為「文化復興」。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一些人試圖將360年前一直主導中國社會的漢服帶回新時代。  漢服是中國漢民族的民族服飾。
  • 《中國服飾鑑賞》:從歷史上各時期,看漢服在過去的流行美
    我國自古被稱為「衣冠上國,禮儀之邦」,在我國衣冠服飾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古人將衣冠服飾看得如此重要,是因為古人崇尚「德」和「禮」,而對「禮」的規範,就飽含服飾。古人認為衣冠服飾體現了人的道德修養,道德修養越高,儀表裝扮就越是要嚴整、潔淨。
  • 民族服飾文化之爭:再論漢服、韓服、和服與唐裝
    聽說過一個笑話,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在一起合影,每個民族都穿著本民族的服裝,唯獨漢族西裝革履打著領帶,情形略顯尷尬,甚至有些滑稽。這雖然是個笑話,但是也讓很多人認為漢族根本沒有什麼民族服裝,其實我們漢民族不但有民族服裝-漢服,更有著深厚的民族服飾文化,且影響著整個東亞鄰國。漢族的前身被稱為華夏族,何為華夏?周公制禮始有華夷之分,春秋左傳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 日本服飾曾廣受漢服影響,傳承至今,漢服卻成為中國永久的遺憾?
    日本曾經坦言和服是受到中國漢服的影響,這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但是如今漢服卻成為了中國永久的遺憾!什麼是和服呢?和服的原意是「服裝的總稱」,但是後來專指日本的傳統服裝。現在日本的和服可分為主室服飾和國民服飾。和服本身的織染和刺繡,還有穿著的繁冗規矩使它儼然成了一種藝術品。
  • 揚漢服品牌之名 興傳統文化之美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服、華服,是華夏禮儀文化的體現。近年來,漢服受到越來越多中國年輕人的熱捧。在鹹寧,就有一位為漢服「衣帶漸寬終不悔」的設計師,她就是周惠君。
  • 漢服不為人知的真相:漢服居然不只是漢朝的服飾
    上面有一個版面,繪製了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的民族服飾。從服飾看來,有些是神秘的,例如川滇一帶的少數民族。有些是嬌俏的,例如維吾爾族。有些則是大氣恢弘的,例如蒙古族。但是最讓我感到不解的是,放在第一張的,屬於漢族的傳統服飾上的兩個孩子。是兩個穿短袖T恤的的孩子,這讓小時候的我非常震驚。漢族上下五千年都穿什麼?穿短袖嗎?漢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民族,竟然沒有傳統服飾嗎?
  • 徐州(戶部山)上演「霓裳盛宴」漢服嘉年華重現漢服之美
    全國多地的漢服社團相聚在此,上演「霓裳盛宴」。來自不同朝代的漢服制式,向民眾展示了悠揚歷史長河中屬於華夏民族的傳統服飾之美。此次漢服嘉年華是2019中國(徐州)漢文化旅遊節的重要組成部分,突出漢文化元素,彰顯徐州漢文化魅力。漢服嘉年華方陣巡遊中不乏外國朋友身影。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傳統漢服與少數民族服飾區別和關聯
    中國傳統民族服飾由於地域環境不同而各有特點。在中國的56個民族中,其中漢族是人口最多的,而漢族以外的民族我們稱為少數民族。如果說中原地區是漢族人的主要聚集地,那麼少數民族地區則主要集中在中國偏遠的北方、西方、南方和西南方,以西、北方遊牧民族為代表的胡夷文化和南方的南夷文化是其代表。當今穿著漢服的傳統習慣在漢族人中已不多見,除了特殊活動外,人們的日常服飾形制已經被現代西方服飾所取代。
  • 華夏之粹!漢服才是華夏五千年最美的服飾
    【漢服美文】漢服之美,華夏之粹 文案:陳怡葶 攝影:朱其平 從三黃五帝時期一直到明朝末年,在中原這塊土地上,華夏(漢)民族所穿著的服飾,稱為"漢服"。並非人們誤以為的"漢朝的衣服",也非在影樓中作為古裝攝影的服飾。雖然影樓裝外形上與漢服有所相似,但兩者有根本上的不同。影樓裝只有單純的審美價值而並不具備任何文化底蘊,是攝影藝術家借鑿漢服的風格而製作出的服飾。
  • 國內最早漢服實體店在成都 創始人:「體驗漢服之美,這裡是漢服第一...
    多年以後,默然回首,創始人孫異和呂曉瑋驚喜地發現,漢服愛好者已經越來越多,這一傳統服飾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喜愛,當初那個關於漢服復興的夢想似乎不再遙不可及。「『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我們想復興漢服並不是要復興封建糟粕,而是想讓更多的人感受漢族服飾之美,感受華夏文明之美。」
  • 漢服是我國古代的傳統服飾
    漢服是我國古代的傳統服飾。與日本和服相比,漢服歷史悠久。與和服的寬敞典雅相比,穿著漢服的女性更加優雅、典雅,展現了中國禮儀之鄉的魅力。那麼,漢服在不同朝代之間有什麼區別? 漢服的歷史發展 《史記》認為,「華夏衣裳為黃帝所制」、「黃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
  • 漢服是漢朝的服飾嗎?穿漢服的女孩簡筆畫容易畫嗎?
    明眸皓齒乖女孩,清新脫俗美如蘭——漢服姑娘很美。前幾年穿越到古代的影視劇很火,近年來倒是越來越少了,除了被限制外,可能人們漸漸地也看膩了吧!如果有人問你,你想不想穿越到古代?但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很多古代的服飾都很美。比如,在現代,很多人很喜歡漢服,推崇漢服,甚至在一些公園、景區等還能看見穿漢服的人,有大人,有小孩,更有一些中國留學生曾在國外學校的典禮上穿過漢服。那麼,問題來了,漢服是漢朝的服飾嗎?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漢服呢?
  • 日本和服端莊,韓國韓服優雅,中國漢服集大成之美,尤勝幾分
    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飾,江戶時代以前稱吳服。和服可分為公家著物和武家著物。現今所謂和服都非源自吳服,而是源自本土的傳統服飾。現代和服改良韓服是中國唐朝漢服與朝鮮半島古代的新羅王國時期的朝鮮民族本土服裝的融合,經過不斷發展而成的服飾。
  • 如今漢服熱的時代,竟然影響了全世界的服飾文化?
    本文首發於「百家號」提起漢服,很多人會認為是漢朝的服裝,蛋是,全叔要告訴你:漢服是整個漢民族傳統服飾!!!越南阮朝建立以後,明確規定了朝服、官服、禮服等服飾特點,仔細比較就會發現,這些服飾特點與當時的漢服幾乎一模一樣!
  • 更衣-雲想衣裳花想容中國傳統服飾-漢服
    漢服文化從三皇五帝延續至今(清代被迫中斷),通過連綿不斷的繼承完善著自己,漢服文化是一個非常成熟並自成體系的千年文化。在當代,漢服文化正在通過漢服運動這一民間文化運動形式逐漸復興。漢服中的許多細節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比如,漢服中的寬大袖口,表徵了天道圓融;漢服中的深衣體現出公平正直和包容萬物的東方美德。正是「天人合一」的文化內涵賦予了漢服特有的意蘊。
  • 中國的文明積澱了中國傳統服飾的獨特風格,如旗袍、漢服、唐裝?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許多少數民族,而五千年的文明積澱了鮮明的中國服飾風格。自古以來,中國傳統文化已經通過世界聞名的絲綢之路傳播到世界各地。唐裝中國傳統服飾「唐裝」起源於清末(1644-1911),近年來相當流行。唐裝是中國傳統服飾的稱號,這是理所當然的。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唐朝(公元617-907年),這種趨勢是胡服,胡是西北少數民族的通稱,而賦指服裝。
  • 徐嬌曬穿漢服美國學校演講照 科普中國傳統服飾
    徐嬌穿紅色漢服徐嬌穿紅色漢服網易娛樂5月8日報導 17歲的徐嬌不僅玩動漫Cosplay,還一直致力於漢服的宣傳。5月7日,「最小星女郎」徐嬌通過微博曬出一組穿漢服在美國學校演講的照片,並稱美國學生非常羨慕她生在一個擁有古老且美好傳統文化的國家。照片中,徐嬌一身端莊的漢服,盡顯古典之美,非常的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