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傳統漢服與少數民族服飾區別和關聯

2020-12-12 琴雪講文化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傳統漢服與少數民族服飾的區別,中華民族向來就是由多民族匯聚而成,從古至今、從南到北、從高原到海洋、從叢林到平原,56個民族各自發展又相互影響,形成了「多元一體格局」 。中國傳統民族服飾由於地域環境不同而各有特點。在中國的56個民族中,其中漢族是人口最多的,而漢族以外的民族我們稱為少數民族。如果說中原地區是漢族人的主要聚集地,那麼少數民族地區則主要集中在中國偏遠的北方、西方、南方和西南方,以西、北方遊牧民族為代表的胡夷文化和南方的南夷文化是其代表。當今穿著漢服的傳統習慣在漢族人中已不多見,除了特殊活動外,人們的日常服飾形制已經被現代西方服飾所取代。在少數民族人群中,雖有現代西方服飾的流行,但整體上他們對自己民族的傳統服飾的使用率和重視度遠遠在漢族之上。

傳統漢服

對於中國漢服,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它應該是漢族的服飾。從西周制定《周禮》開始,中國傳統漢服形制就被嚴格規範,還安排有專掌管服制實施的「司服」。中國傳統漢服以儒家思想為內涵,通過服飾上的「」以迎合統治的「」。如孔子日:「見人不可以不飾,不飾無貌,無貌不敬,不敬無禮,無禮不立。」也在儒家文化作為統治的主體思想之下,性是被禁銅的,因此中國傳統漢服常採用較為寬鬆而不凸顯身材的形式,一般用整塊布披掛包纏於人體,寬腰、敞袖、交領、長大是其主要特徵,這和西方服裝強調合人體曲線結構有本質區別。東方注重服裝穿著的情感和禮儀表達,而西方則是注重人的穿著效果,它們一個強化人穿衣後的整體抽象狀態,一個則強化人作為主體的穿衣作用。

中國漢服

傳統漢服講究上衣下裳制,和現今人們概念中的衣裳不同,衣裳相分離。衣,一般為襦衣、袍服,袖子寬大,連袖式結構與衣身相連,多為交領,右邊腋下系扣;裳,為圍裳,裙結構形式,圍穿在衣外,最後用腰帶在腰間系綁。漢服中的腰帶系扣形式和寬衣形式是相配套的,而不同的體型在這樣寬鬆的空隙之下要想達到一定程度的合體、 穩重,腰帶對其靈活調節就發揮了強大作用。另外,傳統禮服中對衣裳顏色也有規定。如歷代皇帝冕服就採用了玄衣縹裳的色彩搭配,玄,為黑色,縹為淺紅色,分別象徵天和地,代表著對天地的尊敬崇拜。少數民族服飾也遵從上下分離式,但常常是上衣下褲形制較多,上衣交領,也有對襟式,或襟上配領,連袖結構,但一般為窄衣窄袖,下多著褲子,也有裙裝配褲,或褲外圍裙,褲管相對寬鬆,有些民族還流行包纏綁腿,使褲口呈燈籠形。

少數民族服飾

漢服常常在右邊進行系扣,謂之右衽。北方少數民族常常在左邊進行系扣,謂之左衽。這些服飾特點與少數民族人民的生活環境、習俗有很大關聯。服裝窄小合體,包括褲子的穿著形制,它們常為勞作、騎射等活動帶來方便,同時也防蚊蟲叮咬,功能性很強。如果說漢服更象徵統治階級的「」規,那麼少數民族服飾則更顯實用性和人性化。由於沒有太多傳統禮教的束縛,少數民族服飾展現的是生存需求和人性本能。北方少數民族服飾更具功能性,如與防寒設計相關的立領、翻領、皮毛衣帽、革靴等;南方少數民族服飾則更具有裝飾色彩,尤其是女性服飾,常以五彩刺繡裝飾來盡情展現美麗,展現對生殖、繁衍的崇拜,以及通過服飾區分性別、年齡、婚姻狀況。他們生存的地域環境相對惡劣,使得少數民族群眾向來就更具吃苦耐勞、樂觀向上的精神。在服飾中他們常常表達自己的美好願望和追求,對生活充滿希望。

北方少數民族服飾

服飾是人生存的一種必需品,具有保暖、防護傷害、裝飾審美的基本功能;同時人因為有了社會,服飾又成為政權、等級的象徵。少數民族服飾重視服飾的基本功能和原始圖騰象徵,傳統漢服則重視其政治統治的象徵意義。歷史上漢民族聚集區經歷了更多戰爭的破壞和政權更替,而少數民族聚集區地處偏遠,外界幹擾較少,由於生活環境艱苦,人們更多地關心生存和繁衍,他們將更多的希望寄託於自然的神和英雄,而不是真實的人和政權,雖原始,但真實而自然。因此少數民族服飾更具人文色彩,具有自然原始的裝飾感,同時也反映出他們的勤勞,我們常常通過少數民族傳統服飾的設計製作效果就能感受到他們的勤勞、美麗和智慧。中國傳統漢服與少數民族服飾歸根結底都代表著中華民族文化。現今,人們常常從仍被運用著的少數民族服飾中探索中國傳統服飾特點,雖少數民族服飾具有各種風格,形式繁多,但它與傳統漢服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中國傳統服飾特點

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演變伴隨著政權的不停更換,少數民族政權也參與了中國歷史的演變。戰爭促使人們遷移、雜居,這為民族間不斷融合奠定了基礎,漢族與少數民族向來就沒有停止過相互的借鑑和影響。如春秋戰國時期的趙國第六個國君趙武靈王就提出了「胡服騎射」的軍事方針,使得窄衣窄袖、下身著褲裝的胡服傳播於中原。再如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的「縛褲」,其褲管寬大,穿著後遠看似裙,但是為了勞作方便,人們常常又在膝蓋處以繩系之,既滿足了遊牧民族原有的穿褲習慣,又尊重了上衣下裳之禮,成為民族服飾融合的典範。因此,傳統漢服與少數民族傳統服飾是相互影響的,他們從服飾的款式、色彩、材質甚至製作工藝中進行相互的借鑑,為打造中華民族服飾各盡其力,並且也影響著今天的現代服飾設計。如剛才所提到的「縛褲」,雖然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但是在今天人們所流行穿著的裙褲中,仍可以看到它的形式的延續。

現代服飾設計

其實時尚潮流就是這樣一種規律,在不斷革新中又反覆循環之前流行的元素,而且能成為這種被反覆運用的元素,它一定是具有典型特點的。縱觀中國傳統服飾文化,那些能成為經典並被沿傳下來的服飾都是少數民族服飾與漢服融合後的結果。除了剛才提到的「縛褲」外,像在現代被許多前衛年輕人,甚至中年人推崇的「低襠褲」也是民族服飾融合的形式。中國傳統漢服禮儀中是沒有褲裝一說的, 它只是屬於下層勞動人民,而且那個時候所謂的褲更多的是包腿的褲腿,只有褲管沒有褲襠,或者說褲襠很低,但是,隨著少數民族文化的融入,少數民族中的褲子形式和漢族勞動人民的褲子進行結合,因此低襠褲就出現,並被穿著至今,成為當下時尚的代名詞之一。

不論是漢服,還是少數民族服飾,它們都對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形成產生了積極影響,中華文化正是在漢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的融合下豐富起來的,兩者的關聯性不可忽視。我們重視這樣的關聯性,其實也是在為現代服飾的設計運用提供參考,現代服飾雖然已經沒有太多具體的民族界限,但中國本土化傳統元素和西方或者外族異域文化的融合仍然是現代服飾設計中的熱點,我們要把多民族文化融合的設計觀延續下去,讓現代服飾的革新演變在成為歷史「過去式」後也能成為經典,讓中國傳統文化永遠留在歷史長河之中。

參考資料《中國服飾》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研究少數民族傳統服飾的意義
    當今服飾從現階段服飾行業對中國元素的挖掘和應用來看,大部分服飾以漢服和旗袍元素為主,無可置疑,它們為「中國風」的服飾設計掀開了精彩的篇章,但是它們常常因為與日本風格相似而引起人們的混淆因此同一民族的人們就算已經遷移分散,但是他們在經濟生活、語言文字、生活習慣和歷史發展上都有可追溯的共同源頭,少數民族雖然受地域分布的影響具有一定的個性,但它們都同屬中華民族文化,中華民族文化向來具有多元性,它們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從少數民族服飾中去探索中國元素,這將使得「中國風」服飾設計變得更加豐富,獨一無二。
  • 中國傳統文化,現代服飾文化,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常常使人驚訝,我們能從中感受到很多與現代美學觀相一致的設計表現效果,這讓現代的我們百思不得其解。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之前我們就說過自然是「最具天賦的設計師」,世界萬物之美及各自功能的擁有都來自於大自然的安排。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服飾的結構特點包纏式結構
    從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研究中可以看到,服飾的包纏式造型運用非常普遍,但相對傳統漢服的包纏式形式,少數民族服飾對包纏式在很多方面都做了實用性改良。雲南少數民族服飾漢族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向來就不斷相互影響和融合,少數民族服飾中的圓領斜襟類服裝在中國傳統漢族服飾中也常被運用。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高級定製設計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中的高級定製設計觀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的設計與製作正是一種高級定製設計觀的體現。它既通過外在表象來展示服飾設計與製作的高級感,同時也更是通過製作者融於製作全過程的真心來展現高級定製精神。雲南少數民族服飾的外在高級定製設計表現,首先,量體裁衣。雲南少數民族服飾常常是婦女們為自己或家人而制,完全依照服飾穿著者本身的身材而打造。其次,服裝從材料到製衣全部由手工完成。
  • 中國傳統文化,現代服飾文化,雲南少數民族服飾中的銀質服飾裝飾
    本文乃作者小姐姐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具有聽覺藝術感受的設計理念,在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中,那些垂綴在服飾上的銀飾除了帶來動感之美外,也帶來了聽覺之美。同時它也象徵著財富,雲南少數民族人們常常將家當換成銀元、銀錠,然後拿到銀匠師傅那裡做成銀飾,以此將其穿在身上,安全而時髦。這些用銀片、銀泡、銀鈴鐺等作為裝飾的服飾,常常使得服飾呈現硬挺的效果,具有視覺上的防護作用,金屬質感般的服裝給人堅硬感,這和古代的甲衣類似。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民族服飾,以方便勞作為基礎的服裝造型
    生活條件艱苦,但他們用團結和勤勞創造了美好生活以及獨特文化,至今很多地區還保留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勞作習慣,他們的生活與勞作息息相關,方便勞作的服飾造型也就必然與之關聯。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側縫開衩裁短在雲南少數民族中麻慄坡彝族服裝頗具特色,它與一般服裝中的直線下擺不同,他們的衣服前後下擺常常被裁剪成圓擺和三角擺。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研究,哈薩克族的傳統服飾
    服飾用牲畜的皮毛製成,為了便於騎馬放牧,服飾一般都比較寬大結實、經久耐磨,衣袖長過手指。哈薩克族的傳統服飾,不但與生產生活方式有關,同地理環境及自然氣候相關,而且同他們獨特的審美觀念、價值觀念相關,這些因素綜合地構成了哈薩克民族特有的文化傳統的一部分,哈薩克族的服飾,實際上充當了這一文化傳統的一種最外在、最直接的表徵。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現代服飾文化,現代服飾的產生與演變現階段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走在大街上看到的都是穿著各式各樣現代服飾的人,我國有56個民族,漢族所佔人口最多,但讓人奇怪的是漢民族已經不穿自己民族的傳統服飾,只是少數民族至今還保留有穿民族傳統服飾的特色
  • 漢服是指中國傳統服飾嗎?
    原標題:漢服是指中國傳統服飾嗎? 現在所說的漢服和傳統服飾有什麼區別?為什麼出現漢服熱?漢服將來的趨勢是什麼……近日,記者採訪服飾史學家、漢服設計師、國學推廣人等,他們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對漢服的理解。  什麼是漢服?有哪些特點?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當今服飾結構造型特點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沿襲傳統古制的服飾結構從古至今,服裝結構形式往往以其穿著方式為基礎,也就是說穿著方式決定了服裝結構。縱觀中國服裝發展演變,傳統服裝形制一般總結為三種, 一種被稱為「披掛式」,一種被稱為「包纏式」,一種被稱「貫頭式」,這三種形式構成了當今服裝結構造型的基礎。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服飾元素的概念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之前小編就已經提出,對於服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併不是要復原與傳統一模一樣的原型,更多的是要將傳統民族服飾元素運用到現代服飾中,使得現代服飾充滿特色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民族服飾,製作工藝特點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雲南少數民族服飾是精湛的手工藝術,其中反映出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家人的濃厚之愛。雲南少數民族服飾雲南少數民族對服飾的整體上色常通過「染」來實現,他們傳統染色的原料幾乎都是從自然中取得,時至今日仍被沿用。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現代服飾文化,關於視覺藝術
    藝術創造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中的視覺藝術表現,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就是一種視覺藝術,它充分利用視覺語言三要素來展現藝術效果。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除了通過服裝的款式結構、圖案色彩、材質肌理等視覺語言來展現其藝術效果外,同時也將雲南少數民族服飾藝術作為信息傳遞的工具,通過無聲的語言進行信息交流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民族服飾,文化內涵特點
    」貝殼裝飾,雲南少數民族服飾中常常用貝殼作為裝飾。雲南境內有眾多湖泊,如洱海、滇池等,這些湖泊中有貝類動物的生存並不奇怪。麻慄坡的女子以神話傳說、圖騰信仰為服飾內涵,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是有故事的,它的形式、色彩,尤其是它的裝飾紋樣,處處都散發著信息。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提煉元素從各層面挖掘的元素
    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元素的分類,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中的元素是豐富多彩的,我們研究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元素其實就是要從中找出代表中華傳統文化的「中國元素」。關於「中國元素」的概念,據說是2004年上海梅高創意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峻在一次廣告業內的聚會當中首次提出的,它是凝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的形象和符號,「它一定是從切合中國文化傳統和社會生活方式的著裝需要中生發出來」。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千年文化,一針一線!盡顯民族特色!
    導語:中國傳統文化——服飾,千年文化,一針一線!盡顯民族特色!我們的身上衣。中國古代服飾文化麼些年來,世界獲得了這一部分的印記和腳印。中國大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我們那麼多的民族,看嘛我們的染坊什麼的一直都是排名很靠前,還有自己民族的小特點、特色!每一個朝代肯定都有著自己朝代的特性和習性,每個民族的文化有異跟不要說是穿衣風格了,中國這麼多的民族這麼大的土地,衣食住行,衣在首位,我們的紡織業,是世界上服飾文化最為優秀的國家也不足為奇了呀。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傳統服飾手工藝與高級定製的關係
    雖然所耗時間較長,但其效果非同一般, 精美並具有較高穿著和欣賞價值。這其中就正好體現了中國傳統手工藝製作向來的一條準則:「慢工出細活」,這條準則人盡皆知,它是對手工藝品製作過程及製作效果的描述,只有仔細用心地慢慢製作才能有精緻、細膩的作品誕生。這其中包含幾層意思:第一,強調手工性;第二,製作所花時間長;第三,製作效果好。
  • 中國傳統文化,民族服飾文化,它與民俗
    民俗生活對服飾的創造和傳承有直接的關聯,民俗生活也缺不了服飾的參與,服飾在普通民眾的民俗生活中表達出了民眾的種種願望,如人生的重要階段、節日、日常娛樂等。講一講人生重要階段的民族服飾在很多的民俗生活中,人生的重要階段往往通過不同的民俗活動表現出來,服飾通常是民俗活動中最為主要的外在形式,如人生中的重要階段一誕生、 成年、結婚、去世等。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各國服飾
    漢朝也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時期。對外,有張騫通西域之後,名揚天下的「絲綢之路」,勾通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對內,北方遊牧民族與中原華夏各族的交往密切。胡服進入中原,到東漢時更是上下盛行,連皇帝大臣都穿著胡服。
  • 客家文化 |客家傳統服飾,你知多少?
    服飾的起源客家服飾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唐末及兩宋時期由於中原戰亂南遷,客家先民把優秀的中原文化藝術、人情風俗帶到了閩粵贛,並與當地土著風情文化不斷交融,形成了由中原文化藝術元素為基礎變化發展而來的文化藝術形式,客家服飾在這時期得到了較全面的充分的傳承、發展,創造了以簡潔大方、舒適耐磨的客家服飾,成為客家傳統文化藝術寶庫當中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