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40歲的上海市民林先生發現自己手臂上長出來一個小瘤子,而且有點腫痛,林先生趕到醫院就診,在進行「脂肪瘤切除術」時,沒想到醫生居然取出一條長約10釐米的活蟲。看著白色長蟲扭來扭去,在場的人都有點被嚇到了,感嘆總以為這種病只有山區才會發生,沒想到在大城市也會有寄生蟲病。
林先生趕到瑞金醫院感染科熱帶病與寄生蟲病聯合門診,郭斯敏醫生接診後立刻和寄生蟲病研究所聯繫,針對林先生的情況進行了一系列檢查,經過血清抗體檢測和活蟲分析,判斷該活蟲為曼氏裂頭蚴。這種蟲為白色長條狀,它的成蟲終宿主多是貓和犬,幼蟲的第一中間宿主是劍水蚤,第二中間宿主多是蛙、蛇和鳥類等。人類感染「裂頭蚴」的途徑一般是因為食用了沒有煮熟的蛙、蛇、雞或者豬肉等,也可能接觸了汙染的水,寄生蟲幼蟲通過黏膜或口腔、眼黏膜鑽入體內。經仔細詢問,林先生很喜歡吃牛蛙,可能之前進食了沒有烤熟的牛蛙導致。
林先生網上搜索後就準備回家吃些腸蟲清藥片,沒想到被郭斯敏醫生阻止了。「發現寄生蟲以後,並不是自己在家簡單吃點腸蟲清等殺蟲藥就行,因為活蟲可能會在體內亂串,如果鑽進了大腦,就可能發生癲癇等症狀,如果鑽入眼睛內部,自己用藥就很可能導致失明,所以寄生蟲病患者必須在醫院經過充分檢查後才能用藥,例如MRI檢查排除顱內活蟲,眼底檢查排除眼底活蟲,而且蟲體崩解後作為異種蛋白還可能引起人體過敏,嚴重的人甚至會發生休克,所以發現寄生蟲病必須住院,在嚴密監察的情況下吃殺蟲藥,才能確保安全。」
「現在城市裡寄生蟲發病率並不高,一般醫生很容易把這種小瘤子當做普通的脂肪瘤或炎性包塊來處理。」瑞金醫院感染科主任謝青說,「但其實近年來城市寄生蟲病發病率在提高,類似的病歷我們也有接診,常見寄生蟲寄生人體的部位有眼部、四肢軀體皮下、口腔頷面部、腦和內臟。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大腦內寄生,會引發病人癲癇、頭疼、癱瘓等症狀,而且因為極易被誤診,甚至會有生命危險,所以今年瑞金醫院特地成立了熱帶病與寄生蟲病聯合門診。」
謝青再三強調,暑期到來,市民們喜歡吃冷菜,但最好不要生吃肉類。「如果吃生肉片,包括吃未煮熟的牛蛙、蛇類等,就很容易染上寄生蟲。」
通訊員 朱凡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