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時期,即使大部分糧食都是優先供給軍隊,但是軍隊的夥食也會因為戰爭推進導致的生產力低下、戰線拉長導致的後勤補給不及時而慢慢變差。不過二戰時期的美軍卻不是這樣,二戰時美軍的後勤食物簡直是「豪」到不行。
眾所周知,服役於潛艇上的水兵壓力巨大。首先,如果潛艇被敵方驅逐艦發現,大概率會遭到深水炸彈的襲擊,落得船毀人亡、死無全屍的結局;其次,潛艇中的生存空間十分狹小,就連睡覺的床都需要兩個人輪流使用,其壓抑之感可想而知。
因此,酒精飲料成了美國水兵們排遣壓力的最佳選擇,然而因為當時美國經濟大蕭條和禁酒令,所以軍隊裡很少供應酒。直到1933年美國禁酒令才結束,但是加入第2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海軍又開始禁酒,就連港口也買不到酒,更不用提軍艦和潛艇上了。
很多服役於各種軍艦的水兵會自己偷帶酒水,可是潛艇裡的水兵們卻自有妙計。有許多魚雷裝載在潛艇上,除了當時最新型的MK-14型魚雷,還有老舊的MK-10型魚雷。說起他們的燃料,便讓水兵們大為欣喜。因為這些魚雷的燃料是「穀物釀造乙醇」,也就是純度高達90%的酒精。
無聊至極又壓力巨大的水兵們,便把這種乙醇從魚雷中取出來,與各種水果汁混合到一起,起了個名字叫做「魚雷果汁」。這個發現令水兵們欣喜若狂,所謂的「魚雷果汁」嚴格說起來算是一種雞尾酒。在乙醇中混合果汁,一個是為了增加口感;第二是因為90%的酒精根本就不能飲用,需要加以稀釋;第三則是為了避免喝醉。畢竟是戰爭時期,除了極個別酒鬼,誰也不想讓自己一天到晚醉醺醺的。
海軍高層很快發現了這件事,本來他們打算處置這些士兵,可是由於涉及人數實在太多,所謂法不責眾,所以這個辦法只能不了了之。但他們很快也找到了應對方法:在魚雷的原料中添加適量染色劑和甲醇。添加了這兩樣東西的乙醇,不但味道十分難喝,而且喝多了還容易生病,海軍高層以為這下可以完美解決這個問題了。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想要喝酒的水兵們自然也有「急智」。並不打算放棄喝酒的水兵們很快發現了一種可以過濾乙醇的方法,這種方法非常簡單,只需要一疊壓實的麵包就可以了。並且往乙醇裡添加染色劑和甲醇,不僅效果不大,危險性卻是立竿見影。酒癮發作的水兵們不管不顧,有一段時間甚至出現了許多水兵甲醇中毒,甚至還有人因此雙目失明。
這種情況可就太嚴重了,很快高層又拿出了一個新的方案,他們不再往魚雷燃料裡添加甲醇和染色劑,而改為了巴豆油。這樣不但對水兵的身體健康有太大影響,而且經過海軍部的實驗,用壓實的麵包沒辦法過濾巴豆油。但是,拉肚子躺在床上的水兵們就此屈服了嗎?那是不可能的。
在我國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流行一句話,叫做: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很快簡單的蒸餾設備取代了壓實的麵包,這種方法雖然要麻煩一點,但是也非常容易做到。經過簡單蒸餾後,魚雷中添加了巴豆油的乙醇,又一次成為了水兵們的「魚雷果汁」。
此後美國海軍部高層就只能對水兵們的這種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其實前線的海軍軍官早就知道這些事,畢竟如果沒有他們的默許,水兵們哪可能如此大膽。在他們看來,這種行為也是水兵們排遣壓力的一個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