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想像力,確實是非凡的,懲罰叛逆者可以想出千奇百怪的招數,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統治者會給這些酷刑想出很多優雅的名字,比如「彈琵琶」、「檀香刑」、「梳洗之刑」等等。
有些名字聽起來沒有那麼血腥,可是執行起來完全就是走了一趟地獄之門,比如我們提到的「梳洗之刑」。
這個「梳洗之刑」聽到名字,肯定想不到是多麼殘忍的刑罰,甚至還有那麼一點小小的優雅,可是這麼優雅的名字後面,卻是比「凌遲」處死更加恐怖的死法。
何謂「梳洗之刑」,為何比「凌遲」更加殘忍
生活在農村的小孩一定對殺年豬不會陌生,殺豬肯定要用熱水拔毛洗剝乾淨,然後才分食其肉的,這個「梳洗之刑」的靈感就來源於這個,只是把豬換成了人而已。
而更加讓人覺得毛骨悚然的不是和殺豬的流程接近,而是更加殘忍,豬是被殺死後經行洗剝的,而這個刑罰是在活人身上實現的,可是想像一盆滾燙的水澆在皮肉上的感覺,讓人經受了多麼大的痛苦。
據沈文的《聖君初政記》記載,實施梳洗之刑時,劊子手把犯人剝光衣服,裸體放在鐵床上,用滾開的水往他的身上澆幾遍,然後用鐵刷子一下一下地刷去他身上的皮肉。
就像民間殺豬用開水燙過之後去毛一般,直到把皮肉刷盡,露出白骨,而受刑的人等不到最後早就氣絕身亡了。
就是這麼殘忍,就是這麼冷酷,對待反叛者,統治者會用各種手段鎮壓其氣焰。對待同類的懲罰上,人類比任何獵食者更加冷血。
歷史上的「梳洗之刑」
據說唐朝神龍二年,武三思以五王誣陷韋後為由,通過唐中宗頒布詔令,將五王流放邊疆。桓彥範被流放到了貴州,後被周利貞假傳聖旨,就是利用梳洗之刑,慘無人道的折磨了桓彥範,最後棒殺了。
梳洗之刑起源很早,歷代朝代都有使用過類似的刑罰,據《舊唐書.桓彥範傳》中記載,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陷害桓彥範,流放瀼州,禁錮終身,之後武三思「乃遣周利貞矯制殺之,利貞至貴州,逢彥範,即縛曳竹槎上,肉盡,杖殺之。
事物總是在不斷變化的,但是統治者對於酷刑的迷戀,只會越來越「完善」,朱元璋就把這種刑罰發揮到了極致,不但健全了這個流程,還把它正式列入刑罰的規章制度裡去。
從這些殘忍的刑罰中,看到的是什麼?是人類心中最隱秘的東西,殘忍、冷血等等,當然文明的曙光到來之時,那些曾經晦暗的角落,也沐浴進了新時代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