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的跨海大橋計劃:成本高達250億美元,可連接2億人口

2020-12-10 草民有話說

在地球上人口超過1億的十四個國家當中,印度尼西亞、日本和菲律賓是僅有的三個島國,而且還是群島國

和陸地國家相比,群島國大多擁有很多航道和深水良港,在海洋領域有很大的優勢。但對於國家內部交通而言,陸運的效率實際要遠大於海運。所以,群島國家的短板也很明顯:陸地交通不能連成一片,國內經濟產業很難有效連成一體。

為此,身為三大群島國中經濟最先覺醒的日本,很早就知道將島嶼連接在一起對內部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早在1942年,日本便修建了連接九州和本州島的跨海鐵路隧道——關門隧道。在二戰中,大量物資通過這條隧道運往福岡,然後再通過海運進入朝鮮和中國,為日本侵略戰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二戰之後,日本更是大肆修建跨海大橋和隧道,目前日本名為四島之國,但實際上已經連為一個整體,陸上交通十分便利,四通八達。

日本地形圖

印度尼西亞地處東印度群島,國土面積超過191萬平方公裡,人口更是超過2.6億,物產豐富,以至於15世紀的歐洲人都為之神往。而且,印尼的地理位置也十分優越,地處東西方交通咽喉(馬六甲海峽)旁邊,整體發展潛力是遠勝於日本的。

但是,因為歷史原因,印尼在過去曾長期處於分裂和被殖民狀態,經濟發展滯後,所以並未像日本那樣過早的崛起。二戰之後,印尼通過一系列的鬥爭,爭取到了獨立,才開始著手發展本國經濟。修建跨海通道的計劃也逐漸被提上議案。

印度尼西亞地形圖

中國有句老話說得好:要想富,先修路。印尼擁有面積10萬平方公裡以上的島嶼五座,小島不計其數。如果可以用橋隧將其連為一體,那麼這些島嶼就可以像手指一樣攥成拳頭,使自身所能發出的力量大大增強。日本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可是,日本四大島之間的距離不過數公裡,最遠的北海道和本州島的距離也不過18公裡,而印尼的蘇門答臘島到加裡曼丹島最近的距離有400多公裡,蘇拉威西島到紐幾內亞島的距離更是有700公裡之遙。這麼遠的距離,要想修建跨海橋隧,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印尼人當然很明白這一點,但他們很快就發現了印尼人口分布的一個規律,並以此制定了一個合適印尼的跨海大橋計劃。

東南亞地區人口密度3D顯示圖

印尼的面積雖然有190多萬平方公裡,但是北部的婆羅洲(加裡曼丹島),以及紐幾內亞島上幾乎全都是熱帶雨林,人口分布很少,紐幾內亞島上的人口密度甚至小於25人/平方公裡,跟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以及中國的青藏高地區原差不多。

印尼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巽他群島,也就是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峇里島這一條線上的島嶼,這是印尼能夠連成一體的關鍵。印尼要想修建跨海通道,首先要考慮的就是人口第一大島【爪哇島】和人口第二大島【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連接。

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巽[xùn]他海峽大橋計劃始末

印尼最重要的兩座島:

第一個是蘇門答臘島。面積47.3萬平方公裡,排名印尼第三,人口超5800萬(2019年數據),排名印尼第二。東西方的海上咽喉要道——馬六甲海峽和巽他海峽,分別從該島兩側通過,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第二個是爪哇島。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島嶼,13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居住著超過1.4億人口(2015年數據),比日本整個國家的人口還要多。該島目前是印尼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兩座如此重要的島嶼,中間只隔著一個巽他海峽,最短直線距離只有26公裡,而且中間還有數座小島。因此,印尼最早提及的跨海大橋便是巽他海峽大橋。

巽他海峽3D圖

1960年,印尼剛剛獨立建國不久的蘇加諾執政時期,便有學者和其他人士提及巽他海峽大橋的必要性。但是鑑於當時印尼的整體實力還十分孱弱,許多島上的道路系統都還沒完善,不適合修建如此耗費財力的工程,所以該計劃一度被擱置。兩座島上的車輛和貨物一直靠輪渡往返於海峽之間。

隨著印尼的發展,汽車數量越來越多,使得往來輪渡變得非常繁忙。但是,巽他海峽是一條繁忙的國際水道,輪渡的往來受到國際船隻和惡劣天氣的影響,經常發生事故和延誤,往來車輛甚至需要排隊等待兩三天才可以通過。因此,他們迫切需要建造一座直通兩岸的跨海大橋來緩解交通壓力。

2007年,經過初步核算之後,巽他海峽大橋的建造方案被初步定了下來,工程價格估算為100億美元,大橋兩岸所屬的楠榜省和萬丹省政府也表示支持該項目的建造。2011年,在印尼制定的【2011-2015年總體規劃中計劃】當中,巽他海峽大橋成為蘇門答臘經濟走廊的一部分,時任第六任印尼總統的蘇西洛表示,該工程將於2014年開始,估計整體耗資150億美元。

然而,印尼雖然不小,但畢竟還是沒有大型橋梁施工經驗的,這意味著巽他海峽大橋的項目將不得不轉接給外國的公司承建。在2011年-2014年的(招標、勘探和核算)過程中,項目的建造總成本由150億美元升至250億美元。其中,30公裡橋的建設將耗資100億美元,橋兩端區域的開發將耗資約150億美元。

250億美元的項目投入,但是一座對於印尼來說,不是個小數目。但是一座連接2億人口,全長31公裡,擁有雙向三車道高速公路+雙軌鐵路+油氣輸送管+線纜通訊線路的大橋,也是印尼所非常需要的。

而另一方面,印尼人也很清楚,這座高成本的橋也伴隨著巨大的風險。巽他海峽地處爪哇海溝的邊緣,這裡是世界上地質最活躍的地區,火山地震頻發,2004年爪哇海溝發生的9.0級地震,引發海嘯,給包括印尼在內的南亞、東南亞國家帶來了巨大的損失,22萬人因此喪生。巽他海峽南部的海域中,還有一個史詩級的大火山——喀拉喀託火山,1883年出現過一次等級為VEI-6的大爆發,21立方公裡的火山灰傾瀉而出,甚至改變了島嶼附近的地形。聲音之大,遠在非洲沿岸的模里西斯島都能夠聽到。此次火山噴發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火山噴發之一。

一座造價250億美元的大工程,就這樣放在一個火山地震頻發的地方,確實是有點冒險。

最後,種種的困難和不利因素混合在一起,2014年,巽他海峽大橋沒能如期開工。同年年底,印尼第八任總統佐科·維多多上臺後不久,該橋的建造計劃被擱置。據悉,放棄修建大橋之後,他們找到了更好的辦法:大規模改進現有的輪渡,以最大程度提高通行效率。

相比於建橋,這樣的確可以更省錢。

可是,改進之後的輪渡又能堅持多久呢?假如再過幾十年,當印尼的人口、汽車和貨運數量繼續增長,輪渡仍舊會面臨癱瘓的壓力。屆時,巽他海峽大橋(隧道)將再次成為印尼人的一個艱難抉擇。

不過話又說回來,那時的印尼或許已經是一個十分發達的國家了,也許他們會有更好的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

相關焦點

  • 俄羅斯和美國為何不在白令海峽修建跨海通道,連接世界60億人口
    中國已故工程師林同炎先生曾於1986年提出建造一座跨白令海峽的大橋,連接美國的阿拉斯加和蘇聯的西伯利亞,可以稱為國際和平大橋。但是這些提議由於各種原因都未付諸實踐。 根據俄羅斯的規劃,俄羅斯準備修建一條105公裡長的海底隧道,穿越白令海峽,將俄羅斯的楚科奇半島和美國的阿拉斯加連接起來,其中包括一條高速公路、一條鐵路、以及多條輸油和輸氣管道,預計總投資約660億美元(包含連接隧道兩側的整條運輸線路),建設工期約10-15年。白令海峽隧道一旦建成,將成為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長度約是英吉利海峽海底隧道的2倍多。
  • 耗資超300億美元,印尼新首都計劃推遲
    印尼國家發展計劃部最新消息:政府首要任務是恢復經濟和戰勝疫情,原定於2021年啟動的遷都計劃預計推遲到2022年甚至2023年。首批受影響項目包括政府辦公樓新建項目和機場、港口、道路升級相關工程。印尼遷都計劃將首都從雅加達遷往東加裡曼丹,耗資466萬億盧比(當下約合315億美元),其中政府出資19%,私人投資81%。根據此前的規劃,遷都工程將於2020年至2021年間啟動,歷時5年完成,雅加達政府機關2024年後陸續遷入。經濟衰退是遷都延期的最重要和最直接原因。
  • 廣東耗資8.83億,在建全長超2公裡跨海大橋,預計2020年建成
    廣東耗資8.83億,在建全長超2公裡跨海大橋,預計2020年建成眾所周知近些年來我國在基礎建設領域投入頗多,在國際上還獲得了「基建狂魔」的形象稱號,我國眾多基礎建設工程之中,不僅包括高鐵的修建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中國即將開通的一座跨海大橋,這座大橋將對接城市與島嶼,計劃在2020年正式建成。這一跨海大橋就是海陵島跨海大橋,具體將落戶於廣東。縱觀廣東近些年的發展,是在讓很多省份羨慕不已,作為我國的經濟強省,有著充足的經濟條件作為支撐,廣東的交通建設民生建設也越來越完備。
  • 坐擁近3億人口的印尼,為什麼沒有成為東南亞強國?
    文|米君,專欄原創作者、自由撰稿人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複製粘貼和轉載印尼是東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截至2019年1月份,印尼總人口達2.682億人。人口數量在全球排在中國、印度、美國之後,位於第四名。人均GDP超過了5900萬印尼盾,接近4200美元。然而坐擁近3億人口的印尼,為什麼沒有成為東南亞強國?分析下印度尼西亞的國情和文化,會發現印尼存在的一些發展問題,也可以對我們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讓我們看下印尼發展的不足之處。
  • 散落的印尼群島 難以走出的發展困境
    富饒的島國 印尼人口總量龐大,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9年印尼人口總量為2.7億,僅次於中國、印度和美國。 根據萬隆理工學院(Bandu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和世界銀行聯合發布的報告,2013年,印尼的物流業約佔整個國家GDP的24%,遠高於其他東南亞鄰國。而若能將這一比重降低至16%,每年可以節省近800億美元。
  • 白令海峽大橋僅長80公裡,卻能連接50億人口,為什麼不建?
    白令海峽大橋僅長80公裡,卻能連接50億人口,為什麼不建?歐亞大陸和美洲住著50億以上人口,佔全球的90%,但一直苦於沒有直接連接的通道,只能橫跨遙遠漫長的大西洋和太平洋,損耗巨大。若有一條通道能直接連接兩塊大陸,無疑是重大利好消息。世界地圖上這麼一找,還真找到了,那就是白令海峽。白令海峽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和俄國遠東之間,距離只有80公裡。因此有專家設想,如果在這裡興建一座跨海大橋,兩座大陸不就連通了?可是如此天才的設想,一百年多年都沒有實現,這是為什麼呢?
  • 汶萊Temburong跨海大橋
    汶萊造價高達11.3億美元的超級基礎工程進展順利,大橋有希望在2019年完成,也可能更早。
  • 我國在建一座世界級跨海大橋,斥資500億建造,預計2024年完工!
    中國國內現在的經濟發展比較強,但這種發展是不平衡的發展,總體上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單獨是大梁,中國的大部分GDP都是因為這些東部由沿海發達城市支撐的,為了持續發展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首先需要基礎設施建設,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我國在建一座世界級跨海大橋,斥資500億建造,預計2024年完工!
  • 土耳其伊斯坦堡第三座跨海大橋開通(圖)
    這是8月26日拍攝的伊斯坦堡第三座跨海大橋。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堡的第三座跨海大橋8月26日通車,使得連接其歐亞兩端的交通更為便捷。8月26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伊斯坦堡第三座跨海大橋開通儀式上致辭。
  • 越南有苦難言,花40億請日本建跨海大橋,如今卻成了「爛尾工程」
    比如跟日本有著良好的關係,但有些事情,越南有說不出的痛苦,這就是花費了整整40個億請日本建跨海大橋,但結果讓越南陷入困境。日本還花的錢獲得來自越南的支持,投資三十三個億在越南建立最長的跨海大橋。 這座橋建在新武的跨海大橋,總投資高達四十個億。由於越南本身較差,僅支付了7億。所有其餘均來自日本。
  • 2.66億人撐起萬億商機:中企印尼「試金」
    印尼有2.66億人口,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佔到東協6.5億人口的2/5,平均年齡29歲,20-65歲人口佔比超過60%。其中,中產階級接近9000萬,佔人口總數的33%,每年有700萬人加入中產階級大軍,預計到2020年,印尼的中產階級將增加到1.41億,人口佔比過半,推動消費支出每年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
  • 讓丹麥有「壓力」的大橋,歷時11年耗資330億建成,過路費很貴!
    它橫跨大海峽,是連接丹麥西蘭島和菲英島的跨海大橋,也是世界上最複雜的跨海大橋之一。大貝爾特橋分為三個部分:東橋、西橋和西蘭島與斯普奧島之間的鐵路隧道。東橋是指西蘭島和斯普奧島之間的懸索橋,西橋是指斯普奧島和菲英島之間的箱形梁橋。大貝爾特橋全長17.5公裡。1987年6月開工建設,1997年6月全線通車。
  • 香港巨富胡應湘,投資30億建成虎門大橋,收回成本後就捐給國家
    香港巨富胡應湘,投資30億建成虎門大橋,收回成本後就捐給國家世界那麼大,什麼樣的人都有。有一些人小心眼又摳門,但是有一些人卻是一個大慈善家,我國的跨海大橋如此的多,很多人可能只知道後來我們修建的這一些知名度極其大的跨海大橋,比如說港珠澳大橋,但是我國虎門大橋的修建也是有故事的,今天就來說一說虎門大橋背後的香港巨富,投資30億,收回成本後就無償捐給國家。
  • 一起來看,我國已經建成的10座跨海大橋和計劃修建的4條跨海通道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修建跨海大橋或者海底隧道將隔海相望的兩個地方連接起來。我們今天來看看,我國已經建成通車的跨海大橋和海底隧道有哪些?又還有哪些地方在計劃建設跨海大橋?我國第一座跨海大橋是福建的廈門大橋,連接集美區和廈門島,1987年開工建設,1991年通車,橋長2.07公裡,寬23.5米。
  • 2019年,印尼吸引外資302億美元!新加坡投65億,日本投43億,中國呢?
    王爺說財經導讀:近年來,印度尼西亞(印尼)也開始大量招商引資!數據顯示,2019年,印尼吸引投資總額809.6萬億盧比(約合578.2億美元),這遠超既定目標,而且同比增長12.24%!此外,數據還顯示,2019年,作為印尼投資的「主力軍」——外資也高達423.1萬億盧比(約合302億美元)!那麼這302億美元的外資主要來源地是哪些?中國又投資了多少呢?
  • 海南GDP僅4800多億,瓊州海峽跨海大橋,卻要1500多億
    作為我國旅遊產業非常發達的地區,海南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熱帶的迷人風景和沙灘、海浪等浪漫元素給遊客留下了難忘的回憶,旅遊業每年都會帶來很大的收益,但是,海南的經濟發展在全國所有省份中處於後面的位置,截至2018年中,海南整體經濟總量達到4832.05億元,也不到普通的二線城市,海南GDP只有4800億元,在瓊州海峽跨海大橋需要1500億元以上。
  • 海南跟廣東最近距離才19.4公裡,為什麼不建造一座跨海大橋?
    但就算到如今,海南常住人口也才944萬,並且GDP才剛剛突破5300億,比上一名甘肅GDP的8718億相差甚遠,可以說偌大的海南省,發展確實不如意。跟珠三角隔海相望的海南,如果能有一座跨海大橋連接內地,對海南來說,必然是推動經濟最好的辦法。
  • 距臺灣最近的跨海大橋全部貫通,耗資120億,未來可連通臺灣
    對於愛旅遊的朋友來說,國內很多城市開通了高鐵,交通很方便,但是,由於國土遼闊,並不是所有城市都有高鐵,坐在大橋上,享受著日常生活,對城市的觀光發展有很多好處。對於我國目前跨海大橋的建設,許多人都希望現在在瓊州海峽和臺灣海峽上建設跨海大橋,這裡的工程難度和氣候條件對於建造橋來說是非常困難的,但是,前幾天,臺灣海峽上的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平潭區間開通的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前面的亮度是為了建設這座公鐵兩用跨海大橋,為未來連接臺灣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也許很多讀者都不知道臺灣離這裡最近,周圍環繞著臺灣海峽,平潭海峽的公鐵兩用大橋是平潭到福州的通道,
  • 世界十大跨海大橋
    美國切薩皮克灣大橋,從諾福克到德拉瓦半島,包含20.11公裡混凝土低位高架橋、兩條長度分別為1.6公裡的海底隧道、兩座高位鋼結構橋、4個長度為457米的人工島、3.2公裡堤道和8.85公裡引橋,全長37公裡,為目前世界最長的橋梁-隧道綜合體,1964年建成。
  • 印度磨刀霍霍,準備「入侵」馬爾地夫:提議建造耗資5億美元的橋
    馬爾地夫,它甚至是亞洲最小的國家,但其規模和人口數量卻在印度洋上具有戰略意義,這引起了印度、美國和中國的關注。印度方面報導稱,這三個國家正在爭奪該地區的影響力。連接馬爾地夫首都馬累和國際機場所在地,跨海大橋已經建成:這座大橋被命名為中國-馬爾地夫友誼橋。這座耗資2億美元的大橋是由中國建造的,提供1.16億美元的贈款和7,200萬美元的貸款,其餘的由馬爾地夫政府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