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兒童如何進行遊戲康復訓練?

2020-12-12 騰訊網

遊戲能夠滿足成長中孩子最大的心理需求,尤其是社會性的角色遊戲,本質是孩子對社會生活的模仿和學習,是自閉症兒童最自然的溝通媒介,也是自我表達情緒、想法和行動的工具。

正如美國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杜威所說:「無論何時,無論何國,凡是兒童的教育,其大部分莫不藉助於遊戲與競技,而對於年幼的兒童,尤其不能不如此。」

遊戲康復訓練對自閉症兒童認識成人社會和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起著重要作用。

一、角色遊戲

我們必須認識到,社會交往缺陷才是孩子的核心問題,針對孩子的康復訓練,必須要圍繞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展開,我們必須要教會孩子從環境中學習,從他人身上學習。

角色遊戲以「角色扮演」為主要表現方式,讓孩子能夠自主地表現和表達自己的認識與體驗,引導孩子參與角色遊戲的目的,是在遊戲中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社交技能訓練。

幫助孩子在角色遊戲中建立規則意識。

孩子的社交障礙和刻板行為會導致他們在生活中無視規則,而在角色遊戲中有許多遊戲規則需要遵守,讓孩子參與角色遊戲可以較好地幫助他們學會遵守規則。

例如我們在與孩子做輪換投籃遊戲時,如果孩子只顧自己玩籃球,我們就要走到孩子的視線內,告訴孩子:「輪到我(我們)了」,說這句話的同時要做一個手勢( 把手放在自己胸口上) ,提醒孩子輪換;

當輪到孩子的時候,我們要一邊叫著他的名字,一邊做手勢指著他說:「輪到你了」。當我們完成後,不要急著把球遞給孩子,要等著他發出請求,如果幾秒後還沒有反應再給他,並大聲說:「輪到你了」。

當孩子完成後,我們要安靜觀察孩子,看他是否主動把球給我們,如果不輪換我們再提醒他,孩子會在遊戲中學會輪換應遵守的規則。

在此基礎上,我們再引導孩子轉換到其他遊戲和角色中,在轉換前可以帶孩子觀摩其他孩子遊戲過程,讓孩子初步了解遊戲對應規則。

我們要注重角色遊戲與現實社交的結合,讓孩子通過角色遊戲模仿、模擬真實社會中的人際關係,逐步從角色遊戲走向真正的社交。

如果孩子可以和普通孩子共同遊戲,證明其社交能力逐步形成,這時我們可以創設一些真實的社交機會,如:幫媽媽給爸爸遞個拖鞋;幫媽媽將這塊蛋糕給小明等等。

這些簡單的交往活動可以幫助孩子開始真正的主動社交,創設這些社交活動要根據孩子的能力情況逐步遞進,從孩子熟悉的人、熟悉的環境開始,逐漸過渡到同齡的小夥伴和老師。

如果這個自閉症孩子有語言能力,可以讓他邊說邊做,模仿已經學會的角色遊戲。同時為防止自閉症兒童常有的總是重複做一件自己熟悉的事的行為,應鼓勵他多變換人物來完成角色遊戲。

二、表演遊戲

表演遊戲又稱戲劇遊戲,是指幼兒根據故事或童話等文學作品的內容和情節,通過扮演角色,運用語言、動作和表情進行表演的一種活動形式。如幼兒演出的童話劇、歌舞劇、木偶劇和皮影戲等。

由於自閉症兒童往往面部表情比較單一,語言中的語調呆板,行為顯得僵硬。因此在表演遊戲中,因考慮上述因素,安排角色時應儘量安排語言少,動作幅度小,行動路線短,面部表情不需要很豐富的角色。實際上,只要角色安排恰當,他們也是能很好地完成任務的。

自閉症兒童參加表演遊戲,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積極幫助。遊戲前教師和家長要反覆對他講解角色,關鍵是要讓他明白自己表演角色的特點,反覆指導他們的語言和動作,需要指出的是,孩所表演的角色要是他們熟悉的人物或擬人化了的動物。

比如在一次兒童劇演出中,一名自閉症兒童(10歲)擔任了一個角色,這個孩子表演得很好,得到了教師、家長和前來觀摩的嘉賓的一致好評。這是一個表現敬老題材,這個自閉症孩子扮演一位老大爺,有兩句臺詞,三個動作。

故事情節如下:

一群孩子在廣場上玩耍,一位拄著拐杖的老爺爺經過這裡時被一個石頭絆了一跤,孩子見了急忙來扶起老爺爺,老爺爺很高興並誇獎了他們。在這個遊戲中,老爺爺說了「哎喲」「好孩子,謝謝你們」兩句臺詞。做了「學老爺爺的樣子走路」「跌倒」「面對觀眾拍著孩子們的肩膀說感謝的話」三個動作。

就這樣一個簡單情節的遊戲,教師和家長用了近一個學期的課後時間來訓練。

一是解決他語調單一的問題,光「哎喲」一個詞的聲調糾正就用了十天,在第二句中的「謝謝」一詞的輕重音的發音糾正上也是用了十天的時間。

二是解決他在遊戲中的行為動作。在老爺爺上場這一個動作的模仿上,教師和家長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來教他。一開始他聽到要上臺的口令後,就很快地走到臺上,而且挺胸抬頭,並且眼睛總是盯著斜上方的燈光。後來教師和家長一遍遍地模仿給他看,家長回到家裡也反覆模仿並教他如何做。

在解決他模仿老爺爺「跌倒」這個動作上,一開始他到指定位置時就往地上一坐,後來教師和家長反覆講解並模仿老人「跌倒」的動作,光這一個動作讓他學會,用了近十天的時間。

在最後一個動作「拍同學肩膀並面對觀眾說感謝詞」的模仿上,開始時他總是不能目光平視,總是頭昂起來,目光看斜上方。後來在教師和家長的模仿和反覆糾正下,終於學會了目光平視。

從上述遊戲中我們看到了,自閉症兒童是可以進行表演遊戲的,表演遊戲不是普通兒童的專利。通過這個情節遊戲的表演,這個自閉症孩子的性格上比以前變得開朗了,與家長和教師的對話能力增強了許多,在表達自己情感方面有了顯著進步。

三、結構遊戲

結構遊戲又稱建構遊戲,是幼兒利用各種不同的結構玩具或結構材料(積木、積塑、金屬片、泥、沙、雪等),構造物體形象,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活動。

結構遊戲始於3歲左右,一般從簡單的積木遊戲開始,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和認知水平、動作技能的發展,結構遊戲也趨向複雜化、多樣化,並常常出現在扮演角色的遊戲中。

結構遊戲不單是一種構造活動,而是一種包含多種技能的創造性組合活動和全面培育心理素質的綜合活動,有著廣泛的教育意義。

結構遊戲多用手進行操作,他們在遊戲中不停地做著各種動作(擺、放、插、拼、整理等)。這時他們手部的小肌肉充分活動,使他們的手指、手腕、手臂的肌肉力量和靈活性得到鍛鍊,手的控制力得到加強,手、眼協調能力和配合得到充分發展。這種手眼協調、手腦並用練習,會有效地促進他們感知覺的發展。

在結構遊戲中,一切的結構活動都以豐富的想像和創造思維為基礎。依靠頭腦中的表象去構思、設計並製造具體的物品,這正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一種極富創造性的行為。

自閉症兒童儘管喜歡單一的陳舊的結構遊戲,但我們發現,通過鼓勵和激勵,他們還是能完成一些有難度的結構遊戲的。要鼓勵他們去完成帶有創造性的結構遊戲,可以從簡單到複雜,拼裝遊戲可以從有圖到無圖,循序漸進地引導和展開。對於他們完成了遊戲,要加大鼓勵力度,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四、體育遊戲

體育遊戲又被稱為「運動性遊戲」或「活動性遊戲」,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自閉症遊戲治療方法,它包括傳統遊戲和現代遊戲兩種,由身體動作、情節、角色和規則組成的一種活動。

體育遊戲不同於角色遊戲、表演遊戲和結構遊戲,它由各種基本動作組成,有嚴格的規則,明確的結果,是以發展兒童身心為目的的以運動為載體的活動。體育遊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易激發孩子「玩」的興趣和願望,對兒童有很強的吸引力。

自閉症兒童參與體育遊戲的最好形式是與普通兒童一起活動,或者集中起來進行遊戲,並由家長或老師參加,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五、發展感知覺能力的遊戲

作為兒童自閉症遊戲治療方法的一種,發展感知覺能力的遊戲是一種主動、新穎、有規則的活動形式,可以幫助自閉症兒童在輕鬆的活動中發展感知覺,並從中得到快樂,提高認知能力。

嗅覺遊戲

主要是通過組織「聞一聞」為主題的遊戲.使自閉症通過聞氣味辨物體的遊戲,提高他們的嗅覺辨識能力。遊戲所取分辨材料,可以是食物(包括水果),也可以是非食物;可以是液體物質,也可以是固體物質。

味覺遊戲

通過「嘗一嘗」為主題的遊戲,使自閉症兒童通過味覺辨識物體的遊戲,提高他們味覺的辨識能力。遊戲所取分辨材料,可以是食物(包括水果),也可以是非食物;可以是液體物質,也可以是固體物質,也可以把兩種感覺綜合起來進行遊戲。

觸覺遊戲

我們對物體的軟硬、冷熱、粗糙和光滑等認識.主要通過觸覺來完成。觸覺遊戲主要是遊戲者通過觸摸來辨識物體的活動。遊戲種類主要有觸摸辨物遊戲、觸摸分類遊戲、觸摸造型遊戲等。

1、觸摸辨物遊戲以「摸一摸」為主要構思,擬通過遊戲豐富和提高自閉症兒童的觸覺經驗,加深他們對物體大小、長短、光滑與粗糙、軟硬、冷熱的觸覺認識,提高自閉症兒童通過這些性質來識別物體的能力。

2、觸摸分類遊戲是建立在觸摸辨物遊戲基礎之上的,是遊戲者先對物體的差異與近似之處進行觸摸辨別,然後再區分物體差異的一種遊戲。

3、觸摸造型遊戲是通過觸摸分辨各種造型特徵,發展自閉症兒童圖形認知能力的遊戲。

六、聽覺遊戲

我們知道,自閉症兒童在感覺能力方面呈現出視覺和聽覺的不同步,視覺優於聽覺。在聽覺方面,主要問題又集中在對聲音的辨別和對聲源的方位判定兩個方面。

通過遊戲的形式對他們進行訓練,可以減少他們對聲音的恐懼感,同時也容易貼近生活。

A、分辨音質的遊戲

以分辨聲音特徵為主要內容的活動,從而達到提高自閉症兒童區別聲音性質以及從物體的音響特徵來識別物體的目的。分辨音質的遊戲,可以有效地通過遊戲這種活動形式,幫助自閉症孩子建立與日常生活的聯繫,從而提高他們通過聲音辨識物體的能力。

進行這類遊戲,我們不能像要求普通兒童一樣蒙上他們的雙眼,也無法組織他們進行辨識音競賽。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事先準備好的各種音響資料,通過播放,讓他們從中進行辨識。

可以在一個安靜房間,根據事先準備的聲音素材,先反覆播放,讓孩子熟悉各種聲音後,可以進行有計劃的提問,並根據他們辨識的數量和速度,給予獎勵。

聲音設置應先單一,後複雜,先室內聲音,後室外聲音,最後再到在混合聲音中確定某一種聲音的難度。

B、判定聲源方位的遊戲

以判定聲音源來自何方為內容的活動,是以提高自閉症兒童辨識聲音來源為目的的。通過這種遊戲,提高自閉症兒童從物體的聲響特徵來識別物體的能力。

遊戲要從易到難,先是辨別簡單的物品,例如鈴鐺和桌球,搖動鈴鐺「鈴鐺在哪裡?」,讓孩子用手指向位置。慢慢提高遊戲的難度,例如增加物品的種類等。注意觀察自閉症孩子對來自不同方位聲音的反應,防止發生因聲音引起的情緒波動。

七、視覺遊戲

自閉症幼兒對周圍世界的注意和興趣,往往首先是從視覺渠道獲取的。科學研究表明,嬰幼兒通過視覺獲取信息過程中,對顏色的敏感度和獲取量多於和優先於對形狀的敏感度。

A、分辨顏色的遊戲

通過色塊組合遊戲,使自閉症兒童掌握認識顏色、區分顏色和給顏色配對的方法,提高顏色的識別和分類能力。辨色遊戲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別固定色塊的遊戲,用不同顏色的純色色塊各兩塊,在先教會他們認識基本色的基礎上,將不同顏色的色塊混合在一起,讓自閉症兒童對不同色塊進行配對。

2、色差比較遊戲。這種遊戲是在自閉症兒童已經具備了對固定色塊辨識的基礎上,逐步加進一些色塊的中間色,以增加遊戲的趣味性和難度。這類遊戲可以設計成與其他遊戲組合的綜合遊戲的形式。

3、動態辨色遊戲。這種遊戲對於自閉症兒童來說,是難度較大的一種遊戲。這種遊戲的目的是通過合成與分解,使自閉症兒童了解顏色是會變化的,並掌握初步的色彩組合規律。

這種遊戲有三種設計思路:

一是利用色的合成原理組織的遊戲,如將黃色水中加入藍色墨水,使顏色變成綠色。

二是利用顏色疊加原理組織的遊戲,如用兩張不同的玻璃紙疊加,使他們分別觀察疊加前後的色彩變化。

三是利用視覺暫留原理組織的遊戲,如在一個陀螺上塗上兩種以上顏色,讓他們觀察到顏色的變化。

B、分辨圖形的遊戲

提高幼兒的觀察力具有重要意義,對於考察和提高幼兒的認知水平具有積極作用。在自閉症兒童中,有一部分兒童在分辨圖形上體現出「島狀功能」,但是相當部分的自閉症兒童還是需要通過這種遊戲來提高他們的觀察力的。分辨圖形遊戲主要有以下幾種:

1、數圖形遊戲。這要求遊戲者從給出的圖形中,數出某一特定數字或圖形(如動物圖形)的數量。

2、找圖形遊戲。要求自閉症兒童在把握圖形典型特徵的基礎上,找出隱藏在大圖中的指定圖形。

3、找相同遊戲。這是一種尋找圖形中相同特徵物體的遊戲.如找出圖中相同的小白兔等。

4、找不同遊戲。這是一種要求自閉症兒童找出圖形中兩個物體差別的遊戲。

5、分辨空間的遊戲。主要通過遊戲訓練自閉症兒童的目測力,以幫助他們形成準確的空間概念。遊戲可以就大小、遠近、粗細、前後、左右等單項概念進行識別,也可以綜合起來進行分辨。

遊戲是發展兒童認知心理的重要途徑和積極有效的形式,除了上述的一些遊戲種類外,還有發展自閉症兒童認知水平的遊戲、發展語言的遊戲、音樂遊戲、美術遊戲、數學遊戲、集體娛樂遊戲等等。

相關焦點

  • 關愛特殊兒童,北京新增一家大型自閉症等特殊兒童康復機構
    自閉症又被稱作孤獨症,據2019年4月2日央視《新聞直播間》報導:我國自閉症患者已超過1400萬人,14歲以下的兒童超過200萬,每68個兒童就有一個患有自閉症。據統計,自閉症患兒數量以每年20萬的速度增長,但調查顯示,能接受科學康復訓練的孩子只有7.7萬。
  • 自閉症康復教育各階段如何進行?掌握這四點,成為優秀特教老師
    自閉症康復教育是一個漫長系統的過程,從準備階段、康復教育階段到融合前的準備階段,各有重點,需要學習的內容是系統化、全面化的,而不是蜻蜓點水,一知半解,這不僅對提高自身技能水平無意,更是對接受康復訓練的孩子有百害而無一利。
  • 濟南自閉症康復訓練班哪家強-濟南哈貝龍兒童成長中心
    有一群孩子,他們有著最純潔的眼睛,卻不願與你對視;他們有著良好的聽力,卻對外界充耳不聞;他們有著天籟嗓音,卻不怎麼開口與你對話;他們像星星般純淨,卻也如星星般遙遠……他們,是自閉症譜系裡的孩子。您的孩子是否真的是自閉症?該如何識別自閉症孩子?如何正確認識他們?是什麼原因使他們成為自閉症兒童?我們又該如何幫助這些孩子?
  • 用早期密集型幹預訓練發力,思圻國際幫助自閉症兒童走出「封閉...
    康復師的一句話讓一向堅強的李潔(化名)潸然淚下,淘淘(化名)來思圻國際康復中心接受康復訓練近一年時間,從不會說話,性格孤僻,不喜歡與他人交流,到現在可以順利進行融合教育了。這個消息也讓景馨女士激動不已。  景馨女士,思圻國際康復中心創辦人。
  • 濟南童康兒童醫院_如何與小兒自閉症的孩子進行交流?
    如何與小兒自閉症的孩子進行交流?小兒自閉症是由於懷孕期間所導致的腦功能異常的一種疾病。人們常說,小兒自閉症是被天使吻過的孩子,對於大多數的這種孩子來說,他們都沉浸在自己的王國中無法自拔,自我關閉心門,很多人都無法和患有小兒自閉症的孩子進行交流,交流者需求具有很多的耐性和花費很多的精神,陪伴小兒自閉症的孩子,讓小兒自閉症孩子熟悉你,才能進一步和小兒自閉症孩子進行深入的交流,那麼如何與小兒自閉症的孩子進行交流呢?
  • 啟動教育:關愛自閉症兒童健康成長,來自一位自閉症兒童媽媽的自述
    在檢查結果出來前,我對自閉症還不是很有概念,通過醫生的解釋後,我才知道木木有自閉症傾向。說實話,我對這個沒有任何一點心理準備,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先生知道結果後心情也很複雜。好在我們發現的及時,木木當時只有兩歲半,在啟志兒童成長中心給特殊兒童做康復訓練的朋友告訴我們,木木的自閉症是有機會通過一系列的幹預課程進行康復的,於是我們便將孩子送到了啟志兒童成長中心。
  • 幫助澳門自閉症兒童,央視講述方靜的故事
    一半時間在青島、一半時間在澳門的方靜,也成為內地和澳門之間的自閉症關愛大使。自閉症在醫學上一般被稱為兒童孤獨症,起病於嬰幼兒期,具體表現包括不同程度的語言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它是一種廣泛性發育障礙。2019年4月發布的《中國自閉症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稱,全球範圍內自閉症發生率近些年持續增長。保守估計中國國內的自閉症兒童數量為二三百萬。
  • 內蒙古80後創辦自閉症康復中心:讓「小星星」不孤獨
    28日,致力於自閉症兒童康復服務的80後青年岑穀雨對記者說道。  岑穀雨介紹,在我們身邊生活著這樣一個特殊群體:他們似乎對聲響充耳不聞,對環境人物視而不見,也不願開口與人交流,外界稱他們為「來自星星的孩子」,而在醫學上,他們的名字——自閉症患者卻總是令親人潸然淚下,惆悵牽掛。圖為康復中心的家長在聽課做筆記。
  • 優品道走進慧星自閉症兒童康復中心開展公益行活動
    11月30日,優品道廣場首席驚喜官和優品道員工,來到慧星自閉症兒童康復中心,與星星的孩子一起共度了美好的下午時光。當天下午兩點,優品道廣場首席驚喜官和員工們到達慧星自閉症兒童康復中心,開啟了這場溫暖公益之旅。
  • 我市連續八年開展自閉症兒童公益活動
    晨晨的姥姥告訴記者,自兩歲半被確診為自閉症以來,晨晨始終在自閉症康復機構訓練。五年來,孩子的狀態已有所好轉,但經濟和精神的雙重壓力讓孩子父母瀕臨崩潰、婚姻破裂。為支付每個月3000多元的康復費用,晨晨的媽媽外出務工,孩子交由姥姥和姥爺照顧。無論寒暑,姥爺都騎著電動車接送晨晨,每天往返於康復機構和家之間,行程30餘公裡。
  • 東營小蝸牛潛能中心:用愛引領 讓自閉症兒童有尊嚴的生活
    跑遍全國 她用十年時間成為自閉症康復老師  王彬是小蝸牛康復中心的負責人,同時也是一位自閉症兒童的媽媽。  十年前,王彬和丈夫都是勝利油田的工人,有著穩定體面的工作,又迎來了可愛的兒子越越,也是無數人羨慕的神仙眷侶。俗話說,貴人語遲。
  • 康譜睿啟兒童成長中心開業:用腦機科技打開自閉症孩子的心扉
    中心通過融合優秀的行為幹預方法和前沿的腦機接口技術,研發了孩子喜聞樂見的「腦控遊戲」對自閉症兒童的腦神經進行直接幹預,努力為特需家庭和行業提供富有科技含量、緊跟人工智慧時代的科技手段,提高早期幹預效果、縮短幹預時間,讓更多自閉症孩子心中有愛,眼裡有光。
  • 感統訓練真的能治癒自閉症?
    但如果你孩子做的感統,只是機械要求必須學會某些動作,必須完成定量的訓練:今天了多少次的滑板,今天他丟了多少次的球,他做了多少次遊戲…… 那這是一個沒有接受過完整專業學習,沒有任何專業背景的治療師設計的活動,這是「偽感統」,對孩子幫助不大。
  • 國網天津物資公司黨員服務隊走進心心語自閉症兒童康復中心
    內容提要:近日,國網天津物資公司黨員服務隊走進心心語自閉症兒童康復中心,給孩子們上了一堂活潑生動的新年主題繪畫課,隊員通過講解和輔導,帶領自閉症兒童畫出心中的色彩,並向孩子們送上新年禮物。
  • 啟志教育上線自閉症系列課程 關愛特殊兒童的健康成長
    孩子一旦被確診為自閉症,很多家長都覺得會被人看不起,不知道如何去面對親朋、同事和鄰裡。此外,家庭生活和工作也都因這個特殊兒童受到各種挑戰,父母會陷入絕望,飽受煎熬,更擔心等到自己老了走不動的那天,不能自理的孩子可怎麼辦?
  • 自閉症兒童參觀「兒童探索館」
    人民網北京3月29日電 (記者潘躍)在第十一個「世界自閉症日」來臨之際,北京市殘疾人康復服務指導中心、北京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今天共同組織全市自閉症兒童康復機構的兒童及家長到中國兒童中心老牛兒童探索館進行參觀活動,來自全市40餘家康復機構的120個自閉症兒童家庭參加了此次活動。
  • 螢火蟲兒童康復中心強勢進駐南昌(南昌螢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品牌故事 螢火蟲 2-7歲言語康復品牌( 簡稱「螢火蟲」),是國內專業從事兒童言語及智能發展的機構,主要為2-7周歲的兒童語言發育遲緩、孤獨症譜系、感統失調等廣泛性發育障礙的兒童提供專業的一站式康復訓練服務,讓孩子更快開口說話,回歸學校,回饋社會!
  • 泰安市岱嶽區婦幼保健院兒童康復科:為折翼天使點亮康復夢想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江煥冉 通訊員 劉欣走進泰安市岱嶽區婦幼保健院兒童康復科,映入眼帘的是醫護人員忙碌的身影,他們引導著孩子們有序地做著康復訓練,現場充滿歡聲笑語,在各類康復遊戲器材和不同場景治療室的烘託下,給人一種溫馨快樂的感覺。
  • 融合教育標準制定者思圻國際走進北大,守護自閉症兒童的成長星空
    研討會上,思圻國際創始人景馨女士和其他校友開展了以《企業家生態 — 溫暖、強大、共同成長》為主題的圓桌對話,並向北大校友介紹了融合教育的意義與方法,讓大家對自閉症及心智障礙群體有了比較系統、完整的認識,同時向大家介紹了思圻國際的服務理念和課程模式,讓大家對特殊兒童康復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 合肥軍海醫院自閉症治療技術好嗎?【醫康心家】全能康復家長認可
    綜合評估:經「兒童感統發展評定表」和感統評估結果顯示,童童前庭重度失衡;觸覺防禦重度;本體感中度失調;建議進行感覺統合強化訓練。他的語言理解、語言表達、大運動、精細動作及社交發展均落後於正常發展範圍,建議語言開發訓練及社會能力提升訓練。  香港高級康復師一對一精準康復訓練   童童媽媽說雖然可以感覺到孩子和同齡人的差異,但當她看到孩子中度自閉症的診斷書時,心裡有種說不上來的難受,從未有過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