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代劇《老酒館》的即將收官,追劇的人越來越少,很多觀眾直言,追劇追到一半就想棄劇,要不是看著這一眾老戲骨,早就看不下去了。這部規模龐大的年代劇時間跨度跨越了從1928年到建國前的二十一年時間,囊括了陳寶國、秦海璐、馮雷、劉樺等保證收視率的老戲骨,再加上牛犇、鞏漢林、屠洪剛等大牌配角,還未播出就吊足了觀眾的胃口,但是在播出臨近尾聲的時候,豆瓣的劇評從剛開始的8.3分降到了7.7分,《老酒館》結局迎來大爛尾,看看這13%的差評都說了啥?
1、小棉襖演技爭議
《老酒館》一開局,幾乎全部都是男人戲,雖然人物性別單調,但是這些老戲骨可渾身都是戲,當老二兩蹣跚著腳步離開老酒館時,當老警察綠豆眼滴溜溜地轉動時,當賀義堂被騙得一無所有時,觀眾的叫好聲相當給力。但是當第十六集女一號上場之後,劇情反而變得開始乏味,再等到第二十集,小棉襖砸窗上線時,很多觀眾就聲稱要棄劇了。
小棉襖的扮演者是位新生代年輕演員張可盈,是參加湖南衛視選秀節目《夏日甜心》選秀出道的,她從小學習成績優異,考入中央戲劇學院的時候文化成績是第一名。小棉襖的角色其實是比較具有挑戰性的,因為人物經歷的複雜性,表演的時候就更加難以掌控,所以當張可盈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出小棉襖的叛逆時,很多觀眾都覺得她的演技沒有老戲骨們真實感強,甚至有些誇張。
2、小樽和燁子的愛情不受待見
燁子和小樽在劇中的感情太過於拖沓也是大家看不下去的原因,本來這部劇將陳懷海的愛情故事編排得就已經夠複雜了,三個女人為他演出一臺戲,最終終於有了一個勝出。結果又在劇情後半段突然出來這麼一段孩子之間的愛情故事,本來就有些主線不清,故事的主人公要是個中國姑娘還能看得下去,偏偏還要是個日本角色,在向國慶七十周年獻禮的時節,或多或少有些讓人不爽。後面谷三妹的那一番話也過於官方不符合當時的社會背景,是不是拍戲的時候將高滿堂的風格改動了呀。
3、新老兩代演員演技對比強烈
電視劇一開端,一群老戲骨就將這部電視劇的整體演技抬到了一個相當高的程度,看看老警察那亦正亦邪的深度;老二兩那最後的倔強;賀義堂那氣到蠢哭的悲慘人生,很多觀眾都被深深地感染了,真是很久沒有看過這麼過癮的老戲骨飆戲了,這一分一秒可都是演技炸裂的經典。結果後半段年輕演員一上陣,代入感就消失了,看得觀眾分分鐘出戲,如果對比不這麼強烈的話,也許後半段觀眾還能忍。
4、後半段情節設置不合理
在東北三省淪陷後,中國近代史上的反日呼聲達到了最高點,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也是捉襟見肘,衣服大多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但在劇中的後半段,好漢街上卻越來越一片祥和,歌舞昇平,大家不僅穿得齊齊整整,吃得飽白米飯,還能天天吃餃子,動不動就一桌子小菜就美酒,日本人眼睜睜地看著老酒館在眼皮子底下作妖而從不帶憲兵隊過來,僅憑一個老警察就能一手擺平,好漢街上的繁華程度堪比現代商業街,這些劇情完全都經不起推敲。歷史題材還是要以事實為準繩,才能讓觀眾有真實感呀。
5、沒有精彩的反面人物和劇情的反轉
老酒館中的劇情後半段就像是一壺白水,沒有沸騰過始終喝著不對味。沒有對比性,劇中有那麼多的好人,卻沒有一個能讓人恨的壞蛋,這在現實生活中都不合理,何況還是在高於生活的電視劇裡呢,沒有對比度,黑白調和的結果,就是讓影視作品精彩程度大打折扣。
老警察的洗白從第三集就開始了,打了那麼多伏筆,結果洗到最後,到了最緊要關頭還在猶猶豫豫計較為什麼自己不被陳懷海請去喝壽酒,而沒有徹底的爆發。谷三妹有那麼多人選不挑,偏偏挑著最不穩重的小棉襖發展地下黨員,老白頭、三爺、那正紅都看著城府很深,卻沒有一個有叛變、洗白的戲碼,唯一的一個老蘑菇最後也被感化,跪謝陳懷海不拿金砂,完美收筆。一團和氣之下,就像看聯歡晚會,怪不得大家都感覺這戲爛尾了。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老酒館》開局的精彩將大家的胃口吊得高高的,尾聲的平淡令觀眾想看精彩劇情的心剎不住車,期望越高失望越大,還不如乾脆放平心態,以平常心對待,回頭看看,豆瓣七分多的電視劇其實還不算太差呢,不知道真的大結局播出之後,能不能力挽狂瀾止住評分下滑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