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彩河北 網絡書香】走進飲冰室

2020-12-24 澎湃新聞

飲冰室/簡介

都說近代百年看天津,之所以有此讚譽,皆因為天津這座城市裡有太多在中國歷史中極其重要的名字和歷史事件。本期,我們再次推開一幢位於河北區的建築大門,這座建築有著自己響亮的名字,它的主人,同樣是一位在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這座建築,名為飲冰室,它的主人名叫梁啓超。

梁啓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時從師學習,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17歲中舉。後從師於康有為,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宣傳家。維新變法前,與康有為一起聯合各省舉人發動「公車上書」運動,自此先後領導北京和上海的強學會,又與黃遵憲一起辦《時務報》,任長沙時務學堂的主講,並著《變法通議》為變法做宣傳。戊戌變法失敗後,與康有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漸走向保守。他是近代文學革命運動的理論倡導者。辛亥革命之後一度入袁世凱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後對袁世凱稱帝、張勳復闢等嚴詞抨擊,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導新文化運動,支持五四運動,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飲冰室,是梁啓超故居書齋名。書齋「飲冰室」為淺灰色兩層洋樓,首層為其書房,二樓做臥室和會客。梁啓超後期著述均於此完成。

「飲冰室」系義大利建築師白羅尼歐專為其設計,住宅為二層西式樓房,前後共有兩幢。前樓為主樓,帶地下室。一、二層各有9間居室。整體建築分為兩部分,東半部為梁氏專用,有小書房、客廳、起居室等;西半部是家屬住房。後樓為附屬建築,有廚房、鍋爐房、貯藏室、傭人住房等。前樓與後樓有走廊、天橋連接,造型別致典雅。建築面積949.50平方米。

「飲冰」一詞源於《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原意就是比喻自己內心之憂慮。當年,梁啓超受光緒皇帝之命,變法維新,臨危受命,面對國家內憂外患的交煎,梁啓超內心之焦灼可想而知,如何解其「內熱」?唯有「飲冰」方能得解。他正是借「飲冰」一詞,來表達自己內心之憂慮焦灼。

這座書齋的建立,意味著梁啓超曾經的虛擬「飲冰室」文化符號終於有了實體的依託。自1919年至1929年,晚年的梁啓超告別了官場,遠離了政治,除了在南開大學、清華大學等名校講學和開展一些有限的文化活動外,大部分時間在天津的飲冰室著書立說,潛心思考中國社會的走向,探討中外文化的融合。和此前以引進西方文化為主的思路不同,他在此一時期提出了「拿西洋的文明來擴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去補助西洋的文明,叫他化合起來成一種新文明」的主張。梁啓超在天津居住多年,「待客謙恭熱情,每逢寒暑假『飲冰室』又變成補習學館,有很多清華、南開的學生到這兒尋求知識」。

1929年,梁啓超不幸逝世,梁家一家人的生活狀況也迅速惡化,梁夫人王桂荃將舊樓賣給了天津富商郝蓮舫,梁家則全部搬進了新樓(飲冰室),兩座建築之間砌起了高牆,門牌號也分成了兩個。新中國成立後,新樓和舊樓全歸公產,先是有軍屬入住,後居民越來越多,院內也陸續搭建了許多臨時建築,在籌辦紀念館前的騰遷過程中,這裡一共遷走了91戶居民。

2002年10月在梁啓超原寓所修建成「天津梁啓超紀念館」,2003年4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是天津首家以名人故居為載體的名人紀念館。

天津梁啓超紀念館主要分為梁啓超故居和「飲冰室」書齋兩個部分。修復後的梁啓超故居,分為書房、起居室、家族紀念室等十二個展室,再現了梁啓超當年居住的環境。展室分六個部分,分別是「勤學苦讀的神童」、「戊戌變法的主將」、「君主立憲的鼓吹者」、「反袁護國的組織者」、「享譽中華的學術巨擘」、「寓居津門的飲冰室主人」。故居展室裡陳列著梁啓超的書信、書籍、歷史文獻以及活動照片等。

「飲冰室」書齋是梁啓超晚年開展學術研究和寫作的地方。樓內居室九間,均恢復了當年的場景。一進門是大過廳,左邊牆上掛著一米高的蔡鍔畫像。再進去是書房和休閒娛樂室。書房裡擺滿了書櫃,客廳裡陳列著菲律賓客人贈送給梁啓超的蜥蜴標本以及鴕鳥蛋等複製品。二樓是梁啓超的臥室、餐廳等。

隨著紀念館落成,這座飽經風霜的小樓終於被重新激活。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被評定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開館十餘年來,梁啓超紀念館已成為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的名人故居紀念館,成為河北區乃至天津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和青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成為河北區文化旅遊的新亮點,為文化河北建設做出自己獨特的貢獻。2019年2月27日,紀念館憑藉良好的服務入選第五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範點名單。

名人紀念館,不同於自然風景區,其思想的啟迪和精神傳承的力量遠超一座建築的本身。「飲冰室」作為近代著名的書齋之一,梁啓超在這裡留下的文字墨香,內容豐富且主題廣闊,既關心國事,也關心家事。這裡既有一位嚴肅的為民族危亡思考的思想家,也有一位慈祥而智慧的父親。

您知道麼,梁啓超9個孩子,個個棟梁,下一期,讓我們聚焦梁家的家風家訓,看一看這座故居裡生活的孩子們,走近梁啓超這位慈祥而智慧的父親。

梁啓超作為近代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教育家,成就卓越、有目共睹。而他作為一名父親,也頗為成功,甚至創造了一個現代家教奇蹟。

梁啓超有九個子女,個個成才。長子梁思成是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次子梁思永是著名的考古學家、三子梁思忠是畢業於西點軍校的軍官(後英年早逝)、四子梁思達是畢業於南開大學的經濟學研究者、五子梁思禮是著名火箭控制系統專家。長女梁思順為詩詞研究專家、次女梁思莊為著名圖書館學家、三女梁思懿為社會活動家、四女梁思寧是新四軍早期革命者,九個孩子在各個領域頗有建樹,這樣的教育成就,就算放在社會安定,教育資源豐富,物質條件更好的今天都實屬不易。這背後蘊含著梁啓超哪些教育智慧呢?讓我們首先從他給孩子們的家書說起。

梁啓超教育孩子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與孩子做朋友,在一百年前的那個長辮子、三寸金蓮、長袍馬褂的時代,社會中充斥著呆滯的眼神。而那時的梁先生在給兒女的信中稱呼自己的孩子「寶貝」、「baby」,感情真摯,熱烈,頗有西方人表達情感時的奔放,這也一下讓家庭的氛圍親近和溫馨了許多,這一點尤其在當時與封建家庭的氛圍形成了鮮明對比。

梁先生給兒女們的信比孩子給他的信多很多,可見他對待子女的態度,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交友,戀愛等等問題梁先生都一一交流,絲毫沒有封建大家庭家長的作風。

梁啓超用曾國藩的名言來教育孩子,「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在做事情的時候,不要去想它的結果,如果一心一意做事,就不怕不成事。梁啓超反對填鴨式的教育,他在給孩子的書信中說的最多的是安慰、勸解、鼓勵的話,很少給孩子們提出什麼具體的學習的目標。他曾在書信中直言「學習不必太求猛進,像裝罐頭樣子,塞得越多越急,不見得便會受益。」

梁啓超雖身處亂世,又時時為民族危亡探索發聲,但難能可貴的是保持了一個孩子般的心。做家長要有趣味,養出的孩子才能有趣味,這也是他的教育哲學之一。梁啓超的兒子梁思成與林徽因結婚後,去歐洲度蜜月。他們的蜜月之旅浪漫而溫馨,梁林二人皆是建築大家,所以他們每去一個地方,都是有目的的考察。歐洲的經典建築,讓他們體會到了建築藝術的博大精深,這是一次空間的穿越,更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學術遊歷。而這些旅行遊記,也有梁啓超啟發的功勞,在1928年5月24日,他在給梁思成、林徽因的信中寫道:「能做成一部「審美的」遊記也算得中國空前的著述。況且你們是蜜月快遊,可以把許多溫馨芳潔的愛感,進溢在字裡行間,用點心去做,可以極有價值的作品。」果然,後來兩位新人的蜜月遊可謂甜蜜中還融合了建築藝術,遊記所記敘的感情更為深刻。這可能和普通父母會掛念提醒在外注意安全,有著諸多不同。他注重與孩子們精神層面的交流。

關於學習,梁啓超深知追求學問不僅僅是獲得知識的過程,更是練達心智的過程。他在1927年8月29日在給梁思成的信中寫道:「凡做學問總要『猛火熬』和『慢火燉』兩種工作循環交互著用去。在慢火燉的時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實有諸己。思成你已經熬過三年了,這一年正該用火燉的功夫。」他用形象的比喻讓孩子們懂得學習新知識與消化這些知識的關係。知識只有自己能用到才是知識,如果用不到,那僅是前人在課本上印下的文字,不是自己的。而慢慢燉爛,才真正是入味其中。

除了學習,關於做人的品格,梁啓超也在字裡行間將家風傳遞給了孩子們。1923年11月5日 《致梁思順》的信中,就寫出了自己關於責任的思考。「天下事業無所謂大小,只要在自己的責任內,儘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這句話簡單而直白,平和而有力,不僅樸實更為務實。這或許比講一番大道理或事後諸葛亮的苛責更能讓孩子領悟其中。

梁啓超生活的年代,時局動蕩,國力衰弱,培養莘莘學子,不僅為了生計,更帶有濃濃的愛國情、報國志。學習本就是件需要自律與恆心的事,而亂世求學更難免遭遇大大小小的坎坷。

正是源於梁啓超與孩子們的平和相處,順暢溝通,才能及時了解孩子們的境況,再分別給予不同的指點。他在1928年5月13日 《致梁思順》的信中寫道:「我有極通達、極健強、極偉大的人生觀,無論何種境遇,常常是樂觀的。」這句話從梁啓超口中說出,絕不是簡單的勵志金句,更是自己半生跌宕起伏的概括與人生經驗的分享。既體現了萬丈豪氣,又給孩子極大的鼓舞。相信能讓梁家的孩子們受益終生,無論何時想起父親這樣的話都能釋重前行,勇敢而堅定。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梁啓超對孩子們的姿態,表達關懷的方式,流露出的情感,以及分享的那些人生智慧,直到今天依然有著極高的借鑑意義。

「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在以往很長一段時間,後人對梁啓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學術與改革救國的大命題上,鮮有關注家庭教育的小課題。如今關於梁啓超家書、家風,梁啓超家庭教育的成就也已越來越受到關注。

2019年1月17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到天津梁啓超紀念館視察。他一個展室一個展室地走,仔細地觀看每一塊展牌和展品,不時還會詢問一些和展覽有關的問題。最後,他駐足在第八展室:滿門俊秀──這間展室介紹的是梁啓超的家庭和子女的情況,梁啓超共有9個子女,『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9個子女中有3個是院士、7個留學海外,皆學有所成,卻無一例外地回國報效,這種愛國的情懷就是梁啓超家風的主旋律。總書記對此非常讚賞,還親切地詢問梁家後人的一些情況。

視察期間,總書記叮囑道,要愛惜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這不僅給在場的工作人員極大鼓舞,更為梁啓超紀念館的未來指明了方向。

我們能感受到,飲冰室裡其實有著火一般的熱情,在新時代,它已經成為了啟迪思想,傳遞愛國主義精神,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一座老建築,因那裡的人和故事而不再平凡。飲冰室,既是歷史的見證,思想的高地,更是河北區乃至天津市一顆耀眼的恆星,在保護與發展中愈發熠熠生輝。

(來源:「津彩河北」微信公眾號)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津彩河北 網絡書香】走進飲冰室》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津彩河北 網絡書香】走進南普公園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津彩河北」您還想看:1.【津彩河北 網絡書香】走進意式風情區2.【津彩河北 網絡書香】走進北寧公園3.【津彩河北 網絡書香】走進曹禺故居4. 【津彩河北 網絡書香】走進飲冰室5.【津彩河北 網絡書香】走進李叔同故居6.【津彩河北 網絡書香】走進覺悟社7. 【津彩河北 網絡書香】走進中山公園8.【津彩河北 網絡書香】走進木齋中學9.【津彩河北 網絡書香】走進三岔河口10.
  • 【津彩河北 網絡書香】走進總參第一測繪大隊隊史館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津彩河北」您還想看:1.【津彩河北 網絡書香】走進意式風情區2.【津彩河北 網絡書香】走進北寧公園3.【津彩河北 網絡書香】走進曹禺故居4. 【津彩河北 網絡書香】走進飲冰室5.【津彩河北 網絡書香】走進李叔同故居6.【津彩河北 網絡書香】走進覺悟社7. 【津彩河北 網絡書香】走進中山公園8.【津彩河北 網絡書香】走進木齋中學9.【津彩河北 網絡書香】走進三岔河口10.
  • 【津彩河北 網絡書香】走進北安橋
    【津彩河北 網絡書香】走進北安橋 2020-11-10 14:1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津彩河北 網絡書香】走進覺悟社
    上一期我們著重介紹了當時的革命活動,本期讓我們走進當年的活動舊址,走進那跨越百年卻永遠年輕的三戒裡。位於河北區三戒裡的覺悟社舊址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被河北省政府確定為文物保護單位。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天津,包括覺悟社舊址在內的大片房屋損壞嚴重。1981年,河北區政府出資進行重建,保持了原有的格局和風貌。
  • 【津彩河北 網絡書香】走進北寧公園
    百年歷史的寧園,文化底蘊深厚,2012年,作為書香天津建設的一部分,在園內久負盛名的大雅堂裡開設了城市書吧,藏書近5000冊。在這景色宜人的公園中,在古香古色的氛圍裡,手捧書卷,靜心閱讀,此時此刻寧園的寧靜與讀書的安靜相得益彰,仿佛時間都在閱讀與美景中靜止了下來。新改造的寧園,亮點頻頻,不僅有書香滿溢的大雅堂,還成為了展示前沿創意的窗口。
  • 【津彩河北 網絡書香】走進中山公園
    本期,讓我們走進天津中山路上的中山公園。天津中山公園位於今中山路中段南側,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即1907年,是首個由中國人設計和建造的公共園林。初名勸業會場,在設計上將中國傳統造園藝術與西方建築形式有機結合,有花園、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設施,既是娛樂去處,又是公共活動場所。
  • 原來中學課本裡的飲冰室離河北這麼近——一生家國夢 幾代赤子心
    今日就讓我們一同走進位於天津的梁啓超紀念館,走進飲冰室,尋找梁啓超真正的「飲冰」意志。1925年,著名的飲冰室宣告落成。因此,對於他的孩子們來說,若是能被父親允許進入飲冰室,那將是莫大的榮幸。如今的飲冰室經過整修,復原了當年梁啓超在這裡生活的點點滴滴。
  • 梁啓超故居,位於天津河北區民族路44號,飲冰室位於河北路46號
    梁啓超故居,位於天津河北區民族路44號,飲冰室位於河北路46號。這兩所住宅是民國初年梁啓超購買周國賢舊意租界西馬路空地所建。前樓為主樓,帶地下室。一、二層各有 9 間居室。整體建築分為兩部分,東半部為梁氏專用,有小書房、客廳、起居室等,西半部是家屬住房。
  • 梁啓超國際學術研討會將在天津「飲冰室」舉行
    屆時,梁啓超故居「飲冰室」將接待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學者。  梁啓超(一八七三——一九二九)是中國近代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是享譽海內外的百科全書式的學術大師。他對中國近代社會文化的發展及政治的走向,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 梁啓超和餘紹宋飲冰室談藝為歡
    王勇則   天津民族路44號和46號,是一個由兩座義大利風格小洋樓組成的院落,這就是梁啓超的飲冰室書齋。如今,這裡已被闢為天津梁啓超紀念館對外開放。駐足於當年的飲冰室前,我們可以體會到梁啓超在此著書立說、憂國憂民的思緒以及密謀倒袁、護國興邦那波瀾壯闊的歷史況味。
  • 【10張門票免費送】十年飲冰,難涼熱血,一起走進梁啓超紀念館
    【10張門票免費送】十年飲冰,難涼熱血,一起走進梁啓超紀念館 2020-09-07 17: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救救梁啓超的「飲冰室」 - 新聞中心
    東方網11月5日消息:兩層的花園式洋樓擠滿了近20戶人家;大廳被居民們分割為簡易廚房;庭院花園充斥著私搭私建的窩棚;牆體剝落、電線橫生、垃圾遍地……而這竟然就是曾經聞名中外的梁啓超「飲冰室」故居。據新華社報導,這座有「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牌子的「飲冰室書齋」,幾十年來從未做過較大整修。
  • 「飲冰室」不在北京在天津
    本報訊(記者龍露)今天上午,西城區新聞辦就4月6日某報報導「位於西城區粉房社區的『梁啓超故居飲冰室』面臨拆遷的情況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並稱該報導嚴重失實,梁啓超先生故居和書齋飲冰室在天津,並非在北京西城。梁啓超先生故居和書齋飲冰室位於天津,於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什麼是「冰室」冰室介紹
    過往廣州的冰室會經營雪糕、凍奶、冰水,兼營咖啡、奶茶等熱飲和西餅麵包,而香港冰室由於法例限定持有「小食牌照」,只能售賣飲品、三文治、糕餅等,而不能供應即時製作如炒飯、小菜等主食。後有不少香港冰室改領到食肆牌照,轉型為茶餐廳,雖稱「冰室」但運作模式及供應的食品與茶餐廳無異。
  • 《飲冰室合集》的當下意義
    ■ 劉金祥 梁啓超作為我國近代著名改革家和思想家,一生著述頗富甚豐,因其寓居天津時的書齋名為飲冰室,後人將其著作輯錄後稱作《飲冰室合集》,並於1936年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飲冰室合集》博大精深,意豐旨厚,不僅包含了梁啓超對中國近代社會政治改革和經濟發展所作的精闢而深刻的思考,而且涵括了梁任公對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所發表的所有觀點,這些思考與觀點至今仍散發著時代氣息,對當下中國具有一定的鏡鑑意義。 作為近代的思想先驅和學術巨匠,梁啓超在《合集》提出了許多富有歷史洞見的思想論斷。
  • 清華學者希望梁啓超檔案留在清華或飲冰室
    清華學者希望梁啓超檔案留在清華或飲冰室 清華大學國學院副院長劉東指出,這批梁啓超檔案即將上拍,雖然清華不一定能保住這份檔案,但從其個人感情來說,希望這份檔案能留在清華或飲冰室(梁天津故居)。  七大板塊全面展示梁啓超人生軌跡  除了上拍這批檔案,北京匡時還和清華大學、中華書局對這批塵封百年的珍貴文物進行主題為「梁啓超與現代中國」的出版與展覽活動。
  • 河北區舉辦「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新媒體看津彩河北」活動
    河北意風區優客工場新媒體合影6月20日,由中共河北區委網信辦舉辦的「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新媒體看津彩河北」活動正式啟動。來自央廣網、新華網、津雲、北方網、新浪天津、騰訊大燕網、網易天津、澎湃新聞、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中央及天津的新媒體代表,微天津、看天津、酷天津等自媒體、網絡大V及部分好網民代表,深入河北區改革開放最前沿,聚焦河北區多年來改革發展過程中的成果和亮點,運用圖文、音視頻等多種新媒體呈現形式,全方位、立體式進行宣傳推介。
  • 閱讀梁啓超:飲冰室內外,活著的精神
    他在飲冰室中著書立說,在家書中為女子的獨立人格給養,其思想能量中那種「活著的精神」,在亂世中也在家常裡。這何嘗不是厚重又帶著親切感的財富?  【文集】  飲冰室內外  《飲冰室合集》  作者:梁啓超  版本:中華書局 2015年4月  「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
  • 追蹤《飲冰室合集》之外的殘稿
    《飲冰室合集·專集》目錄中,列有《殘稿存目》,達二三十篇之多。有目無文,給讀者帶來好奇和困惑,也給《梁啓超全集》編纂工作指明了追蹤方向。「殘稿」是梁啓超著述的組成部分,《飲冰室合集》自1936年4月出版至今,長達80年似無人問津。
  • 自在臺灣|深夜食堂·飲冰室茶集
    便是飲冰室茶集了。飲冰室茶集,是一種茶飲品牌的統稱,常常出現在各大便利店的冷柜上,共有三種口味,為紅茶、花茶、綠茶,我最偏好的一味是綠茶。在臺北遷延數日,並無具體旅行計劃,只等亭儀空閒時帶我在臺北閒逛。而亭儀當時正值臺大期中考試前後,亦不敢耽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