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梁啓超:飲冰室內外,活著的精神

2020-12-24 中國文明網

 

 

  《飲冰室合集》

 

 

 

 

  《飲冰室合集》(集外文)

 

 

 

 

  《梁啓超家書》

 

 

 

 

  《梁啓超年譜長編》

 

 

 

 

  《梁啓超和他的兒女們》

 

 

 

 

  《追憶梁啓超》

 

 

 

 

  《梁啓超與民國政治》

 

 

 

 

  《梁啓超:在政治與學術之間》

 

  講梁啓超的書事,不妨從《漢譯世界史綱》說起。這本民國最通行的世界史教本,也是梁家的家庭教育讀本。梁思成等子女曾以此做翻譯習作,父親梁啓超則負責校訂譯文。梁啓超評價韋爾斯這本「偉大」的書「對任一卑微的人生而言,這都是筆永遠的財富」。

  梁啓超也曾界定過何為「偉大人物」:某個時代的政治中心,或某種學問的思想中心。他的一生詮釋著這種定義——並增加了父親這一維度。他在飲冰室中著書立說,在家書中為女子的獨立人格給養,其思想能量中那種「活著的精神」,在亂世中也在家常裡。這何嘗不是厚重又帶著親切感的財富?

  【文集】

  飲冰室內外

  《飲冰室合集》

  作者:梁啓超

  版本:中華書局 2015年4月

  「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梁啓超的故居書齋「飲冰室」,語出《莊子·人間世》,亂世中憂國事而「內熱」,唯「飲冰」可解。1924年,梁家意式淺灰色兩層洋樓建成,「飲冰室」有了實體的依託,梁啓超後期著述均於此完成。

  1929年梁啓超去世後,友人林志鈞以梁啓超自選的《飲冰室文集》和遺稿為基礎,又搜集梁啓超在各報章雜誌上發表的文章,在1932年編成《飲冰室合集》。合集分為《飲冰室文集》16冊,《飲冰室專集》24冊,共計40冊、約1400萬字,1936年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它是梁啓超唯一授權的著述集成,「借可窺見作者思想之發展及三十年來政局及學術界轉變之跡」,至今仍有典範意義。

  在這套底本考究的合集中,還收錄了梁啓超的部分譯著如《佳人奇遇》、《十五小豪傑》與《桃花扇注》,可見他在政治、學術之外的閒情意趣。首版時上海金價為77-96元/兩,而一套《飲冰室合集》定價約等於半兩黃金。

  《飲冰室合集》(集外文)

  作者:梁啓超

  版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年1月

  在《飲冰室合集》中,拘於梁啓超對文集體例的要求,以及林志鈞編纂《合集》的時間、收羅範圍有限,很多著述並沒有被收入。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夏曉虹歷經七年,遍訪北京大學圖書館、日本東京大學圖書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德國海德堡大學圖書館等中外圖書館,收集到梁啓超在《新民叢報》、《新知報》、《時務報》、《清議報》等發表的文章編輯,拾遺缺而成《飲冰室合集》(集外文)。其中,上中冊為《文集補篇》,下冊為《專集補篇》,包括約450篇文章,19篇專著。與《合集》合璧,讀者得見梁氏文集之全貌。

  【書信】

  酒醒了,不談了

  《梁啓超家書》

  作者:梁啓超

  版本: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9年8月

  百善孝為先的中國,盛產端正的家訓。在1898年到1928年間,梁啓超寫給子女的上百封書信中,開篇多是這樣的:「對著月想你們,也在這裡唱起來」、「我昨天做了一件極不願意做之事,去替徐志摩證婚」。

  他不太看好陸小曼與徐志摩的婚姻,當了個板著臉的證婚人後,回家寫信和兒女們發抱怨。信尾也寫得隨性,酒醒了,信也到頭。他晚年病榻間思念大女兒:「覺得像是若順兒在旁邊,我想她撒一撒嬌,苦痛便減少許多。」梁啓超未超越時局也難免病痛,這些活潑而真實的家書卻以抒懷、思念擺脫了傳統家訓的說教風,甚至走到了很多當代人的前面。

  寫《少年中國說》的梁啓超,兒女各自成材,然而他對子女的功名和文憑並未強求。他勉勵他們養足根本智慧,體驗出人格人生觀,保護好自由意志。將這番話擱在一家人所處的浮動時局中,再讀到梁啓超寫個扇子給遠洋的孩子們寄去,格外讓人動容。因對「大人物」的認知常失於片面,我們對其人性的理解雖遲到卻必要。

  《梁啓超年譜長編》

  作者:梁啓超

  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年4月

  「這是一部沒有經過刪削的長編初稿,所以是最可寶貴的史料,最值得保存,最值得印行。」胡適在臺北世界書局1958年初版的序言中稱讚道。至今尚無公認理想的梁啓超全集、傳記確是一種遺憾,而這部資料翔實的年譜讀者評價為「比傳記耐讀」。

  丁文江在梁啓超去世後負責年譜的搜集、編撰工作。1932年,趙豐田開始任其助手。年譜收錄了梁啓超與其師友往還的七百餘封書信,在處理資料時,丁、趙按年份將其連綴,並以說明性或評論性的文字點明梁啓超在當時的主要活動。自1936年油印問世,年譜成為研究梁啓超和晚清民國思想文化的基本史源之一,被譽為同類體裁著述的典範,胡適、顧頡剛先後為不同版本作序。

  【回憶】

  保有對生活的熱情

  《梁啓超和他的兒女們》

  作者:吳荔明

  版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9年1月

  新會梁氏是個百年大家族,家中人的命運也折射著時代印記。梁啓超在世時曾勸誡子女不要過早捲入國內左與右的爭鬥,然而事不遂人願,梁家二、三代都歷經政治波折。

  梁思莊之女吳荔明生於抗戰之前,青年時代趕上「文革」,又因是梁啓超第三代後人,「在業務以及入黨問題上都受過一些影響」。在北京大學地理系退休後,為梁家子女立傳的任務天然地落在她身上。年輕時母親的嘮叨都聽不進去,回憶時她方才後悔,當年的浮光掠影都落成書中點滴。

  梁啓超曾說「我有極通達極強健極偉大的人生觀,無論何種境遇,常常是快樂的」,兒子梁思成在「文革」後已然失掉了性靈,第三代梁憶冰倒不會看太多「文革」悲慘遭遇的回憶文章——世界上美好的東西挺多,不想一直怨下去。

  《追憶梁啓超》

  編者:夏曉虹

  版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9年4月

  梁啓超是一個複雜而多面的歷史人物,他的政治功過,一如他不留評述的墓碑,評述並非易事。他的學術生涯卻可在各黨各派人士的追憶文章中得見歷史評價與尊崇。

  這些文章分為四輯:傳記、行狀、祭文、軼聞;梁氏學生撰寫的評述文章;政治經歷;晚年著述講學之情狀。曾與梁啓超有過往來的胡適、梁漱溟、梁實秋等人在行文之中,既有景仰之情,又具理性審視意識。在這些拼圖共建的歷史場景中,後人得以再睹一代大師的風範。正如梁啓超曾在《自勵詩》中寫照,「獻身甘作萬矢的,著論求為百世師;誓起民權移舊俗,更揅哲理譜新知」。

  【研究】

  梁啓超其人其事

  《梁啓超與民國政治》

  作者:張朋園

  版本:上海三聯書店 2013年6月

  臺灣歷史學者張朋園以《梁啓超與清季革命》與本書系統地考察了梁啓超在清末民初政治史與思想史中的地位。前者對梁啓超1894到1911年間有關政治言論的背景、動機及影響進行有系統的敘述和分析,以三十一歲為分水嶺討論梁啓超的革命思想、立憲思想。後者則討論梁啓超在民國時期的政治思想、實踐及其在民國政治中的地位,可謂梁啓超「民國部分之評傳」,也是民初政治之「別史」。作者論梁氏的志事,既無顧忌,也不偏袒,是為良史。

  《梁啓超:在政治與學術之間》

  作者:夏曉虹

  版本:東方出版社 2014年2月

  2006年,夏曉虹曾以《覺世與傳世》一書回顧了梁啓超的文學道路。文學革命是近代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副產品,也是中國文學自身新舊嬗變的歷史產物。梁啓超關於文學革命的理論倡導與建構,體現著20世紀新的文學審美意識與審美理想的萌芽。

  而我們該如何認識既為政治家,又是文學家的梁啓超?其政治生涯與文學成就之間有何種深切的關聯?為解此困惑,夏曉虹歷時八年,依託新史料,對一生徜徉於政治與學術之間的梁啓超提出了綜合研究的新觀點。

  □撰文/記者 孔雪

相關焦點

  • 《飲冰室詩話》:梁啓超「當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的詩歌探索
    這與當時被光緒皇帝臨危受命,變法維新的梁啓超當時的心境正不謀而合,所以梁啓超以「飲冰室」命名書齋,又以「飲冰室主人」自號,來表現自己面對國家內憂外患境況的焦灼心情,以「飲冰」來解「內熱」。後來梁啓超便常常以「飲冰室」為名來發表文章,可以說「飲冰室」見證了梁啓超的一段成長過程,而《飲冰室詩話》又是他在對「詩界革命」的認識及推進的一個過程,也是一種維新史實的縮影和包含時代理想的新詩學錄。讀《飲冰室詩話》,是對於梁啓超詩學思想的一種解讀,可以看到他為傳統詩學中的「詩史」精神所賦以新的理解和思考。
  • 已有《飲冰室合集》,為何還需要《梁啓超全集》?
    梁啓超留下了一千多萬字文章著述,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文學、新聞、法律及自然科學等方面,甚至是一些學科的創始人和奠基者,影響巨大。上海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周武認為,梁啓超是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是一個「活著的逝者」。他的學問涵蓋古今中外,要編纂他的全集,難度可想而知。「梁啓超主導或參與了近代史上的許多重要活動,始終是近代中國言論界的焦點人物。
  • 囊括梁啓超學術思想與研究成果的著作,《飲冰室合集》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梁啓超,這篇文章選自《飲冰室合集》。梁啓超是近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史學家,一生著述頗豐。他的學術思想和研究成果被編輯成一套大部頭的著作叫《飲冰室合集》。這部合集包含兩大部分,分別是《飲冰室文集》和《飲冰室專集》,其中包含文章詩詞上千,學術專著上百。
  • 救救梁啓超的「飲冰室」 - 新聞中心
    東方網11月5日消息:兩層的花園式洋樓擠滿了近20戶人家;大廳被居民們分割為簡易廚房;庭院花園充斥著私搭私建的窩棚;牆體剝落、電線橫生、垃圾遍地……而這竟然就是曾經聞名中外的梁啓超「飲冰室」故居。據新華社報導,這座有「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牌子的「飲冰室書齋」,幾十年來從未做過較大整修。
  • 探訪梁啓超故居:坐落意式風情街 「飲冰室」藏書驚人
    這兩幢小樓,從1915年梁啓超舉家全部遷移到此,直到他1929年病逝,梁啓超在這裡住了十四年,他後期的重要著作都是在這裡撰寫的。   當然要先看「飲冰室」。因為梁啓超的一生,在政治活動佔去了大部分時間的狀況下,他的一千四百萬字的著述,基本上都是在「飲冰室」完成的。這座造型別致、典雅的淺灰色兩層小洋樓,首層為其書房,二樓是臥室和會客室。
  • 梁啓超和餘紹宋飲冰室談藝為歡
    王勇則   天津民族路44號和46號,是一個由兩座義大利風格小洋樓組成的院落,這就是梁啓超的飲冰室書齋。如今,這裡已被闢為天津梁啓超紀念館對外開放。駐足於當年的飲冰室前,我們可以體會到梁啓超在此著書立說、憂國憂民的思緒以及密謀倒袁、護國興邦那波瀾壯闊的歷史況味。
  • 清華學者希望梁啓超檔案留在清華或飲冰室
    清華學者希望梁啓超檔案留在清華或飲冰室 該批檔案中包括信札、手稿、書籍、家具等近千件,被稱為民間收藏的一批最大宗梁啓超檔案。  昨日,從這批檔案中精選出的近50件檔案在清華大學人文社科圖書館舉行特展。清華大學國學院副院長劉東指出,這批梁啓超檔案即將上拍,雖然清華不一定能保住這份檔案,但從其個人感情來說,希望這份檔案能留在清華或飲冰室(梁天津故居)。
  • 梁啓超國際學術研討會將在天津「飲冰室」舉行
    中新社天津三月三十日電 (記者 孫志民)記者今天從南開大學獲悉,「梁啓超與近代中國社會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將於八月下旬在天津舉行。屆時,梁啓超故居「飲冰室」將接待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學者。  梁啓超(一八七三——一九二九)是中國近代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是享譽海內外的百科全書式的學術大師。
  • 夏日悶熱,去「飲冰室」體驗梁啓超的納涼之道!
    夏日悶熱,去「飲冰室」體驗梁啓超的納涼之道!但鄉村古鎮著實太遠,不如就在炎炎夏日,去梁啓超故居偷得浮生半日閒吧!梁啓超晚年的故居之一,便位於天津河北區民族路44號和46號,環境優雅,交通便利。大家都說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這處隱居於市區、鬧中取靜的住所,承載了梁啓超晚年許多的靜謐時光。人生百年,立於幼學,梁啓超一生治學,可以稱之為清朝最優秀的學者,這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晚年靜心研習,筆耕不輟,堪稱我輩榜樣。
  • 梁啓超在京完婚住所將保留 「飲冰室」不在京
    西城區政府新聞辦昨日表示,梁啓超在京完婚住所將原址保留———  ■這就是梁啓超曾暫居過的粉房社區琉璃街115號院,與胡同裡其他大雜院並無區別■攝影/本報記者 鬱驍  針對某媒體報導「位於西城區粉房社區的梁啓超故居『飲冰室』面臨拆遷」一事,西城區政府新聞辦昨日表態,位於粉房社區琉璃街115號的新會會館為梁啓超赴京趕考、完婚的暫居場所,並非其故居「飲冰室」。
  • 天津訪梁啓超先生故居,飲冰室中感慨頗多,先生如高山令人欽佩
    文化為民族之根本,文化的發展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基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來為世界所敬仰,梁啓超先生作為一代國學大師,他的全面性,他在治學上面的孜孜不倦,他在教育上的獨到讓人刮目相看,我曾到過先生的弟子,近代最偉大的詩人徐志摩的故居當中遊覽,這裡有先生的一段對弟子頗為嚴厲的教訓,
  • 因其內熱,所以飲冰.著名的《飲冰室文集》就誕生在這裡 | 天津梁啓超紀念館
    梁啓超的著作眾多,合編為《飲冰室文集》。這本《李鴻章傳》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看到「飲冰室」的名字,忽然想起前些年我們在天津曾參觀過的梁啓超紀念館。所以把之前的照片整理出來,回憶一下。梁啓超紀念館由兩個部分組成,即梁啓超故居和飲冰室。故居經過修復,共設立了書房、起居室、家族紀念室等十二個展室,力求真實地還原了梁啓超當年居住的環境。
  • 【津彩河北 網絡書香】走進飲冰室
    他倡導新文化運動,支持五四運動,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飲冰室,是梁啓超故居書齋名。書齋「飲冰室」為淺灰色兩層洋樓,首層為其書房,二樓做臥室和會客。梁啓超後期著述均於此完成。「飲冰室」系義大利建築師白羅尼歐專為其設計,住宅為二層西式樓房,前後共有兩幢。前樓為主樓,帶地下室。一、二層各有9間居室。
  • 北京稱梁啓超故居飲冰室面臨拆遷報導失實
    資料圖片記者潘之望攝新華網北京4月6日電 (記者殷麗娟)4月6日,有媒體報導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粉房社區的「梁啓超故居『飲冰室』面臨拆遷」。北京市西城區政府新聞辦公室認為此報導失實。北京市西城區政府新聞辦公室回應稱,梁啓超先生故居和書齋「飲冰室」位於天津,已於2002年修復,並於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博物館裡的記憶 | 百年飲冰室 滄桑語後人——尋訪天津梁啓超紀念館(微信互動點評等你來)
    右邊的故居為兩層磚木結構白色樓房,建於1914年;左邊的「飲冰室」為淺灰色兩層小樓,建於1924年。梁家後人所說的新樓就是大名鼎鼎的飲冰室書齋,「飲冰」二字,語出《莊子·人世間》:「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梁啓超用此表達其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憂慮與焦灼。
  • 梁啓超故居「飲冰室」因不夠文物級別面臨拆遷
    (資料圖片)本報記者潘之望攝  西城區陶然亭粉房社區的3000戶居民,常年居於青磚灰瓦、雕梁畫棟的院落內,他們中的很多人都知道,這些院落曾是擁有百年歷史的各色會館,其中包括梁啓超曾居住的「飲冰室」。如今,該社區的粉房琉璃街、潘家胡同,都披上了大大的「拆」字,而散落於兩條胡同中的30餘家會館,也有可能永遠湮沒在拆遷揚起的塵土中。
  • 「飲冰室」不在北京在天津
    本報訊(記者龍露)今天上午,西城區新聞辦就4月6日某報報導「位於西城區粉房社區的『梁啓超故居飲冰室』面臨拆遷的情況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並稱該報導嚴重失實,梁啓超先生故居和書齋飲冰室在天津,並非在北京西城。梁啓超先生故居和書齋飲冰室位於天津,於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飲冰室合集》的當下意義
    梁啓超對改革的認識與評論非常具有時代前瞻性。 ■ 劉金祥 梁啓超作為我國近代著名改革家和思想家,一生著述頗富甚豐,因其寓居天津時的書齋名為飲冰室,後人將其著作輯錄後稱作《飲冰室合集》,並於1936年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
  • 梁啓超故居,位於天津河北區民族路44號,飲冰室位於河北路46號
    梁啓超故居,位於天津河北區民族路44號,飲冰室位於河北路46號。這兩所住宅是民國初年梁啓超購買周國賢舊意租界西馬路空地所建。前樓為主樓,帶地下室。一、二層各有 9 間居室。整體建築分為兩部分,東半部為梁氏專用,有小書房、客廳、起居室等,西半部是家屬住房。
  • 梁啓超書房飲冰室將拆 專家稱不應拆文化
    核心提示:西城區陶然亭粉房社區的3000戶居民,常年居於青磚灰瓦、雕梁畫棟的院落內,他們中的很多人都知道,這些院落曾是擁有百年歷史的各色會館,其中包括梁啓超曾居住的「飲冰室」。資料圖片本報記者潘之望攝  西城區陶然亭粉房社區的3000戶居民,常年居於青磚灰瓦、雕梁畫棟的院落內,他們中的很多人都知道,這些院落曾是擁有百年歷史的各色會館,其中包括梁啓超曾居住的「飲冰室」。如今,該社區的粉房琉璃街、潘家胡同,都披上了大大的「拆」字,而散落於兩條胡同中的30餘家會館,也有可能永遠湮沒在拆遷揚起的塵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