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啓超在京完婚住所將保留 「飲冰室」不在京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西城區政府新聞辦昨日表示,梁啓超在京完婚住所將原址保留———

  ■這就是梁啓超曾暫居過的粉房社區琉璃街115號院,與胡同裡其他大雜院並無區別■攝影/本報記者 鬱驍

  針對某媒體報導「位於西城區粉房社區的梁啓超故居『飲冰室』面臨拆遷」一事,西城區政府新聞辦昨日表態,位於粉房社區琉璃街115號的新會會館為梁啓超赴京趕考、完婚的暫居場所,並非其故居「飲冰室」。據悉,新會會館將原址保留並修繕開放,不會被拆除。

  「飲冰室」不在新會會館

  報導稱,粉房琉璃街115號的新會會館是梁啓超故居,梁啓超來京參加會試時,就住在該會館中部處4間北房,因其自號「飲冰室主人」,該室也被稱為「飲冰室」。

  西城區政府新聞辦有關負責人回應說,梁啓超的故居和書齋「飲冰室」位於天津,已於2002年修復,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考證,梁啓超在京的住所位於東直門內南小街北溝沿23號,為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粉房社區琉璃街115號的新會會館為梁啓超早期在京活動期間的暫居場所,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故居。梁啓超1890年、1895年兩次赴京參加會試,1891年入京完婚及1898年回京參加百日維新均曾在此短暫居住。

  新會會館確定原址保留

  對於「梁啓超故居飲冰室面臨拆遷」的說法,西城區政府新聞辦有關負責人表示,新會會館屬於西城區正在實施的大吉危改項目用地範圍內,該會館是區級文物普查登記項目,為「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大吉危改項目總體規劃方案及專門編制的歷史風貌保護方案已於2004年通過專家論證並經市政府批准。在最終確定的規劃方案中,新會會館確定原址保留。

  據介紹,建設單位目前正在積極推進會館內的居民騰退工作,待具備條件後,將組織開展全面修繕,以恢復歷史風貌並實現對社會開放。為了集中展現該區域的傳統風貌,大吉片危改項目規劃中已採納專家的意見,將建設為四合院等歷史建築的展示區。

  多數會館不具文保價值

  而關於「粉房社區30餘家會館在拆遷範圍」的報導,西城區政府新聞辦有關負責人解釋說,據調查考證,隨著清末廢除科舉制度,同鄉會館的文化集聚功能衰退,粉房琉璃街的會館在民國年間已逐步改作普通民居。後隨城市發展,大部分已面目全非,基本無法呈現歷史狀態。有的會館格局已不完整,成為大雜院;有的主體建築幾經翻改,歷史信息保留較少或已蕩然無存。根據文物普查,該地區除新會會館等少數會館外,大部分不具備文物保護的價值。

  據記者了解,截至2009年12月31日,西城區有確切地址可考、尚有地面遺存歷史建築的會館共有101處,有保護開發利用價值的40餘處,其中27處分別屬於國家級、市級、區級文保單位和文物普查登記項目。目前被居民居住使用的達94處,會館保護利用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居民的搬遷騰退。

  西城區政府新聞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會館的保護開發過程中,對於建築遺蹟已經消失的會館和無法再單獨重建的會館,將採取在原址新建築上刻印符號,掛牌標註,最大限度地保留歷史文化信息;對於遷建的會館,如潮州會館,按照修文物遷建原則,最大限度地保存原有建築和文化信息;對於已經開發利用的會館,增強文化魅力與吸引力;對於目前基本具備開發利用條件的會館,如中山會館,正在進行騰退修繕;對於可待開發利用的會館,如安徽會館、安溪會館,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完成騰退修繕工作。未來,西城區將打造會館文化集群,加強對會館、名人故居、王府、四合院等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力度。

  現場探訪

  門前僅存門墩被墊了下水道

  粉房社區琉璃街115號院,與胡同裡其他大雜院並無區別:高大的院門早已不知去向,院內是高低錯落的陰暗平房和如同迷宮般的羊腸小道。如果時光倒退到清末,這裡曾是名流聚集的場所,高宅大院,名為新會會館。

  「如果不是梁啓超在院裡住過,誰會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在115號院生活了一輩子的柴先生每天都會經過梁啓超在院內的暫居住房,如今這處有3個房間的平房除了高度不變外,早已不見當年的式樣,取而代之的是現代的磚瓦和玻璃。

  從小就在院裡玩耍的翟先生回憶說,上世紀50年代會館還基本保持原貌,5米高的兩扇木頭門,門外有兩個石墩,門上還有一方老匾。現在,木門不見了蹤影,老匾也不知存放何處,一個門墩丟了,剩下的一個門墩被居民墊了下水道,不過雕刻精美的花紋還依稀可見。

  梁啓超的暫居住房距離大門不遠,房屋有4米高,牆磚、屋瓦和玻璃都是後來更換的。屋前有一棵直徑一米的楊樹。「過去這是一個院中院,院門朝南,門外還有一個轎房,小院裡的房屋很高,灰牆灰瓦,院裡種著一棵大棗樹。」 翟先生兒時的景象早已不復存在。

  115號院的老住戶柴先生對於115號院內的花園記憶深刻,進了院門是一片開闊的空地,地上鋪著方磚,走過四排高大的平房,就是一個圓形的月亮門,門後就是小花園,裡面的假山和桃花、棗樹是孩子們的樂園。

  「這個院子應該好好收拾收拾,和過去差別太大了。」 柴先生說,大雜院形成於60年代後期,隨著人口增多,每家蓋起了廚房和簡易房,原本的空地、花園都被擠佔,梁啓超的暫居住房也住了人。據柴先生回憶,梁家的親屬曾想收回房產,但看到房屋改動過大,還是放棄了。

  專家觀點

  會館保護應重在建築本身

  對粉房社區所在的大吉片在今後的開發中保護現有的會館資源的做法,學界所持觀點並不相同。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嶽昇陽認為,會館的保護應重在建築本身。對於現有保留的會館,他認為應對每間房屋進行檢查,根據建築的質量確定落架、挑頂或者勾縫等相應的修繕方案。例如梁啓超暫居住房的磚、瓦雖然已經被更換,但屋內的木構架也許被保留下來,這樣在修繕過程中就應該保留原有的木構架,並且儘量使用原有的建築材料。

  嶽昇陽還認為,如果只保留少數會館,將無法顯示會館在北京文化中具有的文化特色,因此保留會館具有很現實的意義。此外,有些會館的研究尚處空白,保留會館的另一目的是有利於未來的研究工作。

  著名文物保護專家羅哲文也向記者表示,政府應成立一個專家委員會,對粉房社區30餘家會館進行全面摸底,儘可能多地保留一些會館。

相關焦點

  • 「飲冰室」不在北京在天津
    本報訊(記者龍露)今天上午,西城區新聞辦就4月6日某報報導「位於西城區粉房社區的『梁啓超故居飲冰室』面臨拆遷的情況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並稱該報導嚴重失實,梁啓超先生故居和書齋飲冰室在天津,並非在北京西城。梁啓超先生故居和書齋飲冰室位於天津,於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北京稱梁啓超故居飲冰室面臨拆遷報導失實
    資料圖片記者潘之望攝新華網北京4月6日電 (記者殷麗娟)4月6日,有媒體報導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粉房社區的「梁啓超故居『飲冰室』面臨拆遷」。北京市西城區政府新聞辦公室認為此報導失實。北京市西城區政府新聞辦公室回應稱,梁啓超先生故居和書齋「飲冰室」位於天津,已於2002年修復,並於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清華學者希望梁啓超檔案留在清華或飲冰室
    此前北京匡時在京發布最大宗的一批梁啓超檔案「南長街54號藏梁氏重要檔案」將上拍12月的匡時秋拍。該批檔案中包括信札、手稿、書籍、家具等近千件,被稱為民間收藏的一批最大宗梁啓超檔案。  昨日,從這批檔案中精選出的近50件檔案在清華大學人文社科圖書館舉行特展。清華大學國學院副院長劉東指出,這批梁啓超檔案即將上拍,雖然清華不一定能保住這份檔案,但從其個人感情來說,希望這份檔案能留在清華或飲冰室(梁天津故居)。
  • 救救梁啓超的「飲冰室」 - 新聞中心
    東方網11月5日消息:兩層的花園式洋樓擠滿了近20戶人家;大廳被居民們分割為簡易廚房;庭院花園充斥著私搭私建的窩棚;牆體剝落、電線橫生、垃圾遍地……而這竟然就是曾經聞名中外的梁啓超「飲冰室」故居。據新華社報導,這座有「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牌子的「飲冰室書齋」,幾十年來從未做過較大整修。
  • 梁啓超故居「飲冰室」因不夠文物級別面臨拆遷
    (資料圖片)本報記者潘之望攝  西城區陶然亭粉房社區的3000戶居民,常年居於青磚灰瓦、雕梁畫棟的院落內,他們中的很多人都知道,這些院落曾是擁有百年歷史的各色會館,其中包括梁啓超曾居住的「飲冰室」。如今,該社區的粉房琉璃街、潘家胡同,都披上了大大的「拆」字,而散落於兩條胡同中的30餘家會館,也有可能永遠湮沒在拆遷揚起的塵土中。
  • 閱讀梁啓超:飲冰室內外,活著的精神
    【文集】  飲冰室內外  《飲冰室合集》  作者:梁啓超  版本:中華書局 2015年4月  「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梁啓超的故居書齋「飲冰室」,語出《莊子·人間世》,亂世中憂國事而「內熱」,唯「飲冰」可解。1924年,梁家意式淺灰色兩層洋樓建成,「飲冰室」有了實體的依託,梁啓超後期著述均於此完成。  1929年梁啓超去世後,友人林志鈞以梁啓超自選的《飲冰室文集》和遺稿為基礎,又搜集梁啓超在各報章雜誌上發表的文章,在1932年編成《飲冰室合集》。
  • 梁啓超國際學術研討會將在天津「飲冰室」舉行
    中新社天津三月三十日電 (記者 孫志民)記者今天從南開大學獲悉,「梁啓超與近代中國社會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將於八月下旬在天津舉行。屆時,梁啓超故居「飲冰室」將接待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學者。  梁啓超(一八七三——一九二九)是中國近代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是享譽海內外的百科全書式的學術大師。
  • 夏日悶熱,去「飲冰室」體驗梁啓超的納涼之道!
    夏日悶熱,去「飲冰室」體驗梁啓超的納涼之道!但鄉村古鎮著實太遠,不如就在炎炎夏日,去梁啓超故居偷得浮生半日閒吧!梁啓超晚年的故居之一,便位於天津河北區民族路44號和46號,環境優雅,交通便利。大家都說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這處隱居於市區、鬧中取靜的住所,承載了梁啓超晚年許多的靜謐時光。人生百年,立於幼學,梁啓超一生治學,可以稱之為清朝最優秀的學者,這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晚年靜心研習,筆耕不輟,堪稱我輩榜樣。
  • 梁啓超和餘紹宋飲冰室談藝為歡
    王勇則   天津民族路44號和46號,是一個由兩座義大利風格小洋樓組成的院落,這就是梁啓超的飲冰室書齋。如今,這裡已被闢為天津梁啓超紀念館對外開放。駐足於當年的飲冰室前,我們可以體會到梁啓超在此著書立說、憂國憂民的思緒以及密謀倒袁、護國興邦那波瀾壯闊的歷史況味。
  • 已有《飲冰室合集》,為何還需要《梁啓超全集》?
    但多數同志仍主張出全集,理由是現有的《飲冰室合集》分類編排極不科學,待改進,而出版《梁集》主要目的是供給研究工作者參考,出版選集實無必要。討論結果,決定出全集,而且要將梁氏著述儘量收集齊全。       同年8月1日,吳晗出面邀請梁思成等八人座談,決定成立「《梁啓超集》編輯小組」,計劃從1962年-1964年開展整編工作。
  • 囊括梁啓超學術思想與研究成果的著作,《飲冰室合集》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梁啓超,這篇文章選自《飲冰室合集》。梁啓超是近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史學家,一生著述頗豐。他的學術思想和研究成果被編輯成一套大部頭的著作叫《飲冰室合集》。這部合集包含兩大部分,分別是《飲冰室文集》和《飲冰室專集》,其中包含文章詩詞上千,學術專著上百。
  • 《飲冰室詩話》:梁啓超「當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的詩歌探索
    這與當時被光緒皇帝臨危受命,變法維新的梁啓超當時的心境正不謀而合,所以梁啓超以「飲冰室」命名書齋,又以「飲冰室主人」自號,來表現自己面對國家內憂外患境況的焦灼心情,以「飲冰」來解「內熱」。後來梁啓超便常常以「飲冰室」為名來發表文章,可以說「飲冰室」見證了梁啓超的一段成長過程,而《飲冰室詩話》又是他在對「詩界革命」的認識及推進的一個過程,也是一種維新史實的縮影和包含時代理想的新詩學錄。讀《飲冰室詩話》,是對於梁啓超詩學思想的一種解讀,可以看到他為傳統詩學中的「詩史」精神所賦以新的理解和思考。
  • 探訪梁啓超故居:坐落意式風情街 「飲冰室」藏書驚人
    ,恐怕沒有不知道梁啓超的。這兩幢小樓,從1915年梁啓超舉家全部遷移到此,直到他1929年病逝,梁啓超在這裡住了十四年,他後期的重要著作都是在這裡撰寫的。   當然要先看「飲冰室」。因為梁啓超的一生,在政治活動佔去了大部分時間的狀況下,他的一千四百萬字的著述,基本上都是在「飲冰室」完成的。這座造型別致、典雅的淺灰色兩層小洋樓,首層為其書房,二樓是臥室和會客室。
  • 天津訪梁啓超先生故居,飲冰室中感慨頗多,先生如高山令人欽佩
    文化為民族之根本,文化的發展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基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來為世界所敬仰,梁啓超先生作為一代國學大師,他的全面性,他在治學上面的孜孜不倦,他在教育上的獨到讓人刮目相看,我曾到過先生的弟子,近代最偉大的詩人徐志摩的故居當中遊覽,這裡有先生的一段對弟子頗為嚴厲的教訓,
  • 梁啓超書房飲冰室將拆 專家稱不應拆文化
    核心提示:西城區陶然亭粉房社區的3000戶居民,常年居於青磚灰瓦、雕梁畫棟的院落內,他們中的很多人都知道,這些院落曾是擁有百年歷史的各色會館,其中包括梁啓超曾居住的「飲冰室」。資料圖片本報記者潘之望攝  西城區陶然亭粉房社區的3000戶居民,常年居於青磚灰瓦、雕梁畫棟的院落內,他們中的很多人都知道,這些院落曾是擁有百年歷史的各色會館,其中包括梁啓超曾居住的「飲冰室」。如今,該社區的粉房琉璃街、潘家胡同,都披上了大大的「拆」字,而散落於兩條胡同中的30餘家會館,也有可能永遠湮沒在拆遷揚起的塵土中。
  • 因其內熱,所以飲冰.著名的《飲冰室文集》就誕生在這裡 | 天津梁啓超紀念館
    梁啓超的著作眾多,合編為《飲冰室文集》。這本《李鴻章傳》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看到「飲冰室」的名字,忽然想起前些年我們在天津曾參觀過的梁啓超紀念館。所以把之前的照片整理出來,回憶一下。梁啓超紀念館由兩個部分組成,即梁啓超故居和飲冰室。
  • 《飲冰室合集》的當下意義
    梁啓超對改革的認識與評論非常具有時代前瞻性。 ■ 劉金祥 梁啓超作為我國近代著名改革家和思想家,一生著述頗富甚豐,因其寓居天津時的書齋名為飲冰室,後人將其著作輯錄後稱作《飲冰室合集》,並於1936年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
  • 博物館裡的記憶 | 百年飲冰室 滄桑語後人——尋訪天津梁啓超紀念館(微信互動點評等你來)
    臺灣詩人余光中來梁啓超故居參觀時,留下一句話「其室名冰,其人猶熱」,確是恰如其分。飲冰室書齋其實是先有其名,後有其樓。早年,梁啓超即以「飲冰子」、「飲冰室主人」筆名發表文章,並在《新民從報》上開闢《飲冰室詩話》專欄,出版的各類文集也冠以「飲冰室」之名。
  • 梁啓超「飲冰室」將拆:後人復哀後人何時休
    北京西城區陶然亭粉房社區坐落著擁有百年歷史的各色會館,其中包括梁啓超曾居住的「飲冰室」。如今,該社區的粉房琉璃街、潘家胡同,都披上了大大的「拆」字,而散落於兩條胡同中包括新會會館(內有梁啓超故居)、高州會館、萍鄉會館在內的30餘家會館,有可能永遠湮沒在拆遷揚起的塵土中(4月6日《京華時報》)。
  • 【10張門票免費送】十年飲冰,難涼熱血,一起走進梁啓超紀念館
    舊居二樓是主題為《梁啓超與近代中國》的展覽,一樓是主題為《穿越時空的對話——飲冰室今昔》的展覽,通過大量的歷史文獻、照片,並輔以蠟像、多媒體等手段展現了梁啓超不同時期的思想變化、政治主張、學術成就,並且展示了梁啓超與天津的淵源以及梁啓超紀念館的保護和利用。「飲冰室」書齋通過百餘件家具及用品的復原陳列,再現了梁啓超晚年工作及生活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