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裡的記憶 | 百年飲冰室 滄桑語後人——尋訪天津梁啓超紀念館(微信互動點評等你來)

2021-02-27 私家車878

  每一座博物館裡都珍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

  好似一本有趣的歷史書。

  形形色色的展品中凝結著各種各樣的往事,

  好似一座記憶的寶庫。

  在2017年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

  濱海廣播《城市記憶》聯合市文廣局博物館處推出系列專題《博物館裡的記憶》,

  走進天津的特色博物館,

  帶您領略那些散落在不同時空中的記憶故事。

梁啓超,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教育家、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巨擘。梁啓超晚年寓居津門14載,他與蔡鍔將軍共同策劃了反對袁世凱復闢的護國運動;他主持國家制幣局,推行金融幣制改革;他受聘於南開大學,講授《中國文化史》;他著書立說,把他的思想和學術之根扎在了天津;他教育子女,一門三院士成為佳話……這一切都與如今坐落在河北區民族路上的兩棟小樓密不可分,這就是天津梁啓超紀念館。今天的《城市記憶》「博物館裡的記憶」系列專題,就讓我們走進這座紀念館,感受梁啓超「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嶽夢中飛」的人生境界。

有這麼一方天地,它矗立於遊人如織的海河之畔、與繁華喧鬧的意式風情區僅數步之遙,卻安靜得恍如隔世。這就是梁啓超紀念館,天津第一個在名人舊居基礎上建成的紀念館。紀念館門前的小路整潔乾淨,走入紀念館,兩座義大利風格的小樓分居院落左右。右邊的故居為兩層磚木結構白色樓房,建於1914年;左邊的「飲冰室」為淺灰色兩層小樓,建於1924年。

庭院的中央,是一座手握書卷、頷首沉思的梁啓超青銅坐像,高2.38米,重400多公斤,設計者為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林敦厚父子,他們與梁啓超同樣原籍廣東新會。天津梁啓超紀念館的工作人員馬霞介紹說:


這個銅像是美院的,美院的老師設計的,這個銅像表現的是晚年的梁啓超,坐在躺椅上,一手握著書卷,一邊緊縮眉頭也是對國家的事情而焦慮的這樣一種狀態。

梁啓超一生與天津有著不解之緣。戊戌變法失敗後,梁啓超逃入日本公使館。第二天,由日本駐天津領事鄭永昌陪同,坐火車逃到天津。在天津,追捕康有為的清軍,一度將梁啓超一行扣留,所幸脫險。梁啓超隨後登上了日本軍艦大島號,流亡日本,也正是這次出逃讓梁啓超與天津有了「生死之交」。辛亥革命勝利後,在國外流亡十幾年的梁啓超決定回國,回國的第一站就選在了天津。1912年的10月,他再次踏上了這片熟悉的土地。經過長期考慮,梁啓超決定把家安在天津。馬霞介紹道:


說到梁先生和天津的淵源呢,梁先生他是廣東人,我們這邊很多遊客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梁先生作為廣東人為什麼來到北方安居,把他晚年的家安在北方。因為梁啓超他17歲就離開了家鄉,一直維新變法,在維新變法失敗後就流亡日本,梁啓超在日本待了14年。辛亥革命結束後,就是1912年民國初年,梁啓超才回國。那個時候他回國,因為他要去北京要去從政參加工作但是北京的政治形勢非常得複雜。他把家人帶在身邊不安全,他也考慮把家人送回廣東送回老家去,但是那個離著北京很遠,交通不是很方便,最後他選擇我們天津,因為天津離北京非常的近,另外一個就是天津有租界,租界是享有治外法權的。那麼經過再三考慮吧,梁啓超在九個租界地最後選擇了我們意租界,因為我們租界離火車站離海河都非常得近,交通很便利,所以我們意租界。現在意風區的名人有著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大部分都是北洋時期下野以後的政客,像湯玉麟的故居,張廷諤的故居,包括程克故居都在這個附近。


1912年,從日本回國的梁啓超,購買了天津義大利租界西馬路上的一片空地,他自己親自設計圖紙,兩年後的1914年,終於建成了意式風格的兩層樓房。故居主樓為水泥外牆,塑有花飾,異型紅色瓦頂,石砌的高臺階。

 

故居現闢為12個展室,展室分六個部分,分別是「勤學苦讀的神童」、「戊戌變法的主將」、「君主立憲的鼓吹者」、「反袁護國的組織者」、「享譽中華的學術巨擘」、「寓居津門的飲冰室主人」。展室裡陳列著梁啓超的書信、書籍、歷史文獻以及活動照片等。

作為先建成的故居,梁家後人稱其為「老樓」。梁啓超的孫女,梁思禮院士之女梁紅為我們介紹道:


天津的梁啓超故居和飲冰室書齋其實就是兩個樓,我們家裡管它叫老樓和新樓,這個地方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那時候我們家裡都稱這個叫天津的老家。我就分別介紹一下這兩個樓,它的位置是在院子的東邊,我們家搬進去是1915年的7月27號搬進的這個老樓,老樓是那個舊式洋房兩層的,1915年7月27號梁啓超曾經給他的大女兒梁思順寫過家信提到,今日已移入新居,樓的建築面積是1091.98平米,是一個兩層的洋房,一共16個房間,每個房間都不大,有地下室。


這棟樓利用率非常高,當時家裡面人口很多,不僅自己家的人住,梁家與李家的許多親戚也都住在這裡,還有不少的男女傭人,還有往來熟人朋友也都經常住在這裡。那時候祖父梁啓超和祖母李蕙仙是住在樓上的東半部,另一位祖母王桂荃是帶著孩子住在靠西邊的中間,最靠西邊是女孩子住的房間,和它相對的幾間房子是男孩子住的。二十年代,我祖父梁啓超他是在清華國學研究院教書,每逢暑假的時候,家裡面就會來很多學生聽他講課。他講課的場地就是在地下室,他每天下午四點鐘開始講課,然後每次就講兩個小時左右,課後就留這些學生住在家裡,一些學生就住在西部的樓下。


老樓的地下室還曾經為蔡鍔領導的雲南起義存過槍枝和軍餉,老樓在解放戰爭的時期還曾經為天津解放做過貢獻。1948年的時候,第四野戰軍第13兵團的一個指揮所就設在這,肖華還在這工作過。上樓上還有電臺,然後我的祖母看見參謀和戰士在收發報。


1929年1月份,我的祖父梁啓超就病逝了,辦理後事的時候家裡邊的開銷很大,家裡面還有6個上學的孩子,最小的是我的父親,還沒有上學還不到五周歲,家裡面的經濟條件就下降,經濟上就陷入了窘境。我的祖母王桂荃在1930年因為經濟比較窘迫就把老樓賣給了天津一位姓郝的富商,全家就搬到了新樓,新樓和老樓之間砌了一堵高牆,這個院子就分成了兩半,家裡人就都搬到新樓裡住。 

 

梁家後人所說的新樓就是大名鼎鼎的飲冰室書齋,「飲冰」二字,語出《莊子·人世間》:「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梁啓超用此表達其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憂慮與焦灼。臺灣詩人余光中來梁啓超故居參觀時,留下一句話「其室名冰,其人猶熱」,確是恰如其分。飲冰室書齋其實是先有其名,後有其樓。早年,梁啓超即以「飲冰子」、「飲冰室主人」筆名發表文章,並在《新民從報》上開闢《飲冰室詩話》專欄,出版的各類文集也冠以「飲冰室」之名。

飲冰室由義大利建築師白羅尼歐設計,為天井外廊式帶封閉罩棚。建築造型別致,正中大廳實際是天井院的罩棚,罩棚高出屋頂,用花玻璃鑲成。樓內正面有三個小拱廳,門前兩側是石臺階,當中有蓄水池,池中雕一座石獸,口中噴水。一進門是大過廳,左邊牆上掛著一米高的蔡鍔畫像。再進去是書房和休閒娛樂室。書房裡擺滿了書櫃,客廳裡陳列著菲律賓客人贈送給梁啓超的蜥蜴標本以及鴕鳥蛋等複製品。二樓是梁啓超的臥室、餐廳等。梁紅介紹道:

這個新樓是位於院子的西側,它是一座義大利風格的洋樓,它的建築面積是950平米。這個樓是由義大利建築師白羅尼歐設計的,並且也是由他主持建造的,大概是在1924年底和1925年初期建設完成的。這個樓一共有十二間房間還有一個廳,一層就是我祖父梁啓超工作和寫作的地方,就是他的一些書信和後來的著作都是在這裡寫的。它的結構就是進入正門了,通過大廳進入位於西北東的書房,實際上就是西邊進去然後到北邊再到東邊,就是一溜這樣的書房,書房和圖書室還有小客廳是連起來的,從西到北到東就是先是經過書房然後圖書室然後客廳,然後樓上是我祖父梁啓超的臥室,這個臥室是位於二樓的東南角,然後我祖母就住在二樓的西南角,我伯父梁思達他是住在這樓的東北角,我父親是住在一層門口右邊的一個小的房間,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了,家裡的經濟情況更加窘迫了,狀況更加困難了。我祖母又把新樓出租了,出租給恆昌綢布店,樓下的東南角的一間我祖父的書房就留下了,然後把家裡的家具和祖父的書籍等一些物品,都存放在房子裡。然後我祖母就在新樓的後面,自己出資建了一棟二層的小樓,在這個小樓裡她就住到了1949年,在小樓裡還接待了一些小樓的親友,1950年家裡子女都是在北京工作,我祖母就把新樓賣掉了,她賣的是新樓和後邊一起建的小樓,都一起賣掉了,在北京西單的手帕胡同就買了一個四合院,自己也搬到北京去住了。

梁啓超故居和飲冰室書齋不只是兩棟建築,這裡也與中國近代歷史,中國國運之興衰,民族之興亡息息相關。1915年,梁啓超舉家遷入舊居,此時的梁啓超順應歷史發展,放棄了君主立憲主張,轉而擁護民主共和,然而就在當年的夏秋之際,袁世凱逆潮流而動,開始籌劃復闢活動。梁啓超的得意門生蔡鍔將軍以治病就醫名義多次來到天津,在梁啓超舊居家中商討反袁大計。他們秘密商定一邊由梁啓超推動輿論聲討袁世凱的逆行,另一邊由蔡鍔將軍發動護國戰爭擊碎袁世凱美夢。梁啓超在飲冰室寫下《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一文,還沒發印,袁世凱有所耳聞,託人送來二十萬元賄賂梁啓超。梁啓超拒絕並將此文抄錄一份寄給他。憤怒的袁世凱遣人威脅說:「君亡命已十餘年,此種況味,亦既飽嘗,何必更自苦。」

而後梁啓超以《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一文率先在京滬發表,揭露了袁世凱復闢陰謀,得到社會各界一致響應。另一方面蔡鍔將軍用計到達昆明,隨即宣布雲南獨立,於是「護國戰爭」揭竿而起,受到了舉國擁戴。梁啓超的居所也就成為了「護國運動」的策源地,這師徒二人在天津改變了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發展。

梁啓超最小的兒子梁思禮曾回憶說,飲冰室給他最深的印象是鑲有彩色玻璃圓頂下面的前廳掛著一幅一米左右的巨幅蔡鍔將軍肖像,他身著北洋政府時代的軍禮服,儀態英武端莊。梁思禮之女梁紅介紹道:


蔡鍔的像原來也是在現在的客廳,一張戎裝的照片,蔡鍔是我祖父非常得意的學生,後來不是雲南起義,我祖父也去了雲南協助他一起倒袁,後來蔡鍔在日本病逝,我祖父非常的傷心。後來家裡面就一直擺放著相,我爸爸和我姑姑也都是從小的時候特別崇拜蔡鍔將軍,我祖父也經常和他們講蔡鍔的故事,這個相一直就是掛在那個客廳裡面。


天津梁啓超紀念館工作人員馬霞介紹說:

(蔡鍔畫像)當時是掛在門框上面的,是掛在一樓書房門門框上面的,後來我們在復原的時候,梁思禮就說小的時候父親也是很少讓他來特別小,對這個樓的印象不是特別的深。但是他就只記得,每次父親讓他進書房之前都會讓他在一個穿著一身戎裝的軍人半身畫像面前鞠三個躬,所以小的時候,梁思禮就覺得這個人很威武,是他的偶像。後來他慢慢知道這個是他的學生,然後才知道了這個歷史,在復原的時候他也是跟我們說掛一個大一點的,醒目的位置上。因為掛那上面很多人注意不到。

 

除了飲冰室一樓醒目的巨幅畫像,如今故居一樓也開闢了護國戰爭策源地的展室,還原了梁啓超和蔡鍔商討組織實施護國戰爭的歷史情景。

 

梁啓超生前曾說,自己乃中國「不可少之一人」,「數年之後,無論中國亡與不亡,舉國行當思我耳。」歷史已經證明,中國將永遠銘記梁啓超!

博物館不僅是文化、藝術、知識的寶庫,更能給世人無數感官和精神啟發。本次《博物館裡的記憶》系列節目還特別推出有獎微信互動點評活動,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天津濱海廣播」,在當天推送的「博物館裡的記憶」微信下留言點評,就將有機會獲得價值168元的濱海廣播定製精美卡包一個,參與互動,機會難得!

昨天的互動留言獎品得主:上官華韻

(請在濱海廣播官方微信中留下您的聯繫方式,我們會有工作人員與您取得聯繫!)

記者:馬婕

相關焦點

  • 因其內熱,所以飲冰.著名的《飲冰室文集》就誕生在這裡 | 天津梁啓超紀念館
    想到什麼寫什麼,慢慢拼湊出一個我們心中完整而美的天津。第一篇天津,寫給梁啓超故居。··· 天津梁啓超故居 ···最近在看梁啓超寫的《李鴻章傳》,這個版本的傳記也是碰了很久才碰到。梁啓超的著作眾多,合編為《飲冰室文集》。這本《李鴻章傳》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看到「飲冰室」的名字,忽然想起前些年我們在天津曾參觀過的梁啓超紀念館。所以把之前的照片整理出來,回憶一下。
  • 梁啓超國際學術研討會將在天津「飲冰室」舉行
    中新社天津三月三十日電 (記者 孫志民)記者今天從南開大學獲悉,「梁啓超與近代中國社會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將於八月下旬在天津舉行。屆時,梁啓超故居「飲冰室」將接待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學者。  梁啓超(一八七三——一九二九)是中國近代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是享譽海內外的百科全書式的學術大師。
  • 【10張門票免費送】十年飲冰,難涼熱血,一起走進梁啓超紀念館
    紀念館由舊居和「飲冰室」書齋兩部分組成。舊居二樓是主題為《梁啓超與近代中國》的展覽,一樓是主題為《穿越時空的對話——飲冰室今昔》的展覽,通過大量的歷史文獻、照片,並輔以蠟像、多媒體等手段展現了梁啓超不同時期的思想變化、政治主張、學術成就,並且展示了梁啓超與天津的淵源以及梁啓超紀念館的保護和利用。「飲冰室」書齋通過百餘件家具及用品的復原陳列,再現了梁啓超晚年工作及生活情景。
  • 【10張門票免費送】十年飲冰,難涼熱血,一起走進梁啓超紀念館
    俗話說,百年歷史看天津,天津有著太多的歷史痕跡,歷史建築,名人故居,非遺技藝等等,而今天小津要向大家介紹的,便是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懷著滿腔熱血的思想家,梁啓超於天津的宅院,舊居二樓是主題為《梁啓超與近代中國》的展覽,一樓是主題為《穿越時空的對話——飲冰室今昔》的展覽,通過大量的歷史文獻、照片,並輔以蠟像、多媒體等手段展現了梁啓超不同時期的思想變化、政治主張、學術成就,並且展示了梁啓超與天津的淵源以及梁啓超紀念館的保護和利用。「飲冰室」書齋通過百餘件家具及用品的復原陳列,再現了梁啓超晚年工作及生活情景。
  • 清華學者希望梁啓超檔案留在清華或飲冰室
    該批檔案中包括信札、手稿、書籍、家具等近千件,被稱為民間收藏的一批最大宗梁啓超檔案。  昨日,從這批檔案中精選出的近50件檔案在清華大學人文社科圖書館舉行特展。清華大學國學院副院長劉東指出,這批梁啓超檔案即將上拍,雖然清華不一定能保住這份檔案,但從其個人感情來說,希望這份檔案能留在清華或飲冰室(梁天津故居)。
  • 探訪梁啓超故居:坐落意式風情街 「飲冰室」藏書驚人
    1912年,從日本回國的梁啓超,購買了天津義大利租界西馬路上的一片空地,他自己親自設計圖紙,兩年後的1914年,終於建成了意式風格的兩層磚木結構樓房。故居主樓為水泥外牆,塑有花飾,異型紅色瓦頂,石砌的高臺階,梁家後人稱其為「老樓」。十年後,也就是1924年由義大利建築師白羅尼歐設計的小樓才姍姍建成,這座小樓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梁啓超書齋「飲冰室」——梁家後人稱其為「新樓」。
  • 閱讀梁啓超:飲冰室內外,活著的精神
    他在飲冰室中著書立說,在家書中為女子的獨立人格給養,其思想能量中那種「活著的精神」,在亂世中也在家常裡。這何嘗不是厚重又帶著親切感的財富?梁啓超的故居書齋「飲冰室」,語出《莊子·人間世》,亂世中憂國事而「內熱」,唯「飲冰」可解。1924年,梁家意式淺灰色兩層洋樓建成,「飲冰室」有了實體的依託,梁啓超後期著述均於此完成。  1929年梁啓超去世後,友人林志鈞以梁啓超自選的《飲冰室文集》和遺稿為基礎,又搜集梁啓超在各報章雜誌上發表的文章,在1932年編成《飲冰室合集》。
  • 【津彩河北 網絡書香】走進飲冰室
    飲冰室/簡介都說近代百年看天津,之所以有此讚譽,皆因為天津這座城市裡有太多在中國歷史中極其重要的名字和歷史事件。和此前以引進西方文化為主的思路不同,他在此一時期提出了「拿西洋的文明來擴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去補助西洋的文明,叫他化合起來成一種新文明」的主張。梁啓超在天津居住多年,「待客謙恭熱情,每逢寒暑假『飲冰室』又變成補習學館,有很多清華、南開的學生到這兒尋求知識」。
  • 救救梁啓超的「飲冰室」 - 新聞中心
    東方網11月5日消息:兩層的花園式洋樓擠滿了近20戶人家;大廳被居民們分割為簡易廚房;庭院花園充斥著私搭私建的窩棚;牆體剝落、電線橫生、垃圾遍地……而這竟然就是曾經聞名中外的梁啓超「飲冰室」故居。據新華社報導,這座有「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牌子的「飲冰室書齋」,幾十年來從未做過較大整修。
  • 梁啓超「飲冰室」將拆:後人復哀後人何時休
    北京西城區陶然亭粉房社區坐落著擁有百年歷史的各色會館,其中包括梁啓超曾居住的「飲冰室」。如今,該社區的粉房琉璃街、潘家胡同,都披上了大大的「拆」字,而散落於兩條胡同中包括新會會館(內有梁啓超故居)、高州會館、萍鄉會館在內的30餘家會館,有可能永遠湮沒在拆遷揚起的塵土中(4月6日《京華時報》)。
  • 梁啓超和餘紹宋飲冰室談藝為歡
    王勇則   天津民族路44號和46號,是一個由兩座義大利風格小洋樓組成的院落,這就是梁啓超的飲冰室書齋。如今,這裡已被闢為天津梁啓超紀念館對外開放。駐足於當年的飲冰室前,我們可以體會到梁啓超在此著書立說、憂國憂民的思緒以及密謀倒袁、護國興邦那波瀾壯闊的歷史況味。
  • 河北區保護發展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充分挖掘梁啓超紀念館文化底蘊和...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這是我第二次來參觀梁啓超紀念館了。」梁啓超紀念館館長周美玲透露,一套全新的「梁啓超紀念館導視系統」將於年底前投入使用,屆時將向觀眾推出「總書記視察梁啓超紀念館路線圖」。&nbsp&nbsp&nbsp&nbsp隨著紀念館熱度不斷攀升,今年暑期,梁啓超紀念館日參觀人數達到上千人次。
  • 夏日悶熱,去「飲冰室」體驗梁啓超的納涼之道!
    夏日悶熱,去「飲冰室」體驗梁啓超的納涼之道!但鄉村古鎮著實太遠,不如就在炎炎夏日,去梁啓超故居偷得浮生半日閒吧!梁啓超晚年的故居之一,便位於天津河北區民族路44號和46號,環境優雅,交通便利。大家都說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這處隱居於市區、鬧中取靜的住所,承載了梁啓超晚年許多的靜謐時光。人生百年,立於幼學,梁啓超一生治學,可以稱之為清朝最優秀的學者,這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晚年靜心研習,筆耕不輟,堪稱我輩榜樣。
  • 梁啓超故居「飲冰室」因不夠文物級別面臨拆遷
    (資料圖片)本報記者潘之望攝  西城區陶然亭粉房社區的3000戶居民,常年居於青磚灰瓦、雕梁畫棟的院落內,他們中的很多人都知道,這些院落曾是擁有百年歷史的各色會館,其中包括梁啓超曾居住的「飲冰室」。如今,該社區的粉房琉璃街、潘家胡同,都披上了大大的「拆」字,而散落於兩條胡同中的30餘家會館,也有可能永遠湮沒在拆遷揚起的塵土中。
  • 梁啓超書房飲冰室將拆 專家稱不應拆文化
    核心提示:西城區陶然亭粉房社區的3000戶居民,常年居於青磚灰瓦、雕梁畫棟的院落內,他們中的很多人都知道,這些院落曾是擁有百年歷史的各色會館,其中包括梁啓超曾居住的「飲冰室」。資料圖片本報記者潘之望攝  西城區陶然亭粉房社區的3000戶居民,常年居於青磚灰瓦、雕梁畫棟的院落內,他們中的很多人都知道,這些院落曾是擁有百年歷史的各色會館,其中包括梁啓超曾居住的「飲冰室」。如今,該社區的粉房琉璃街、潘家胡同,都披上了大大的「拆」字,而散落於兩條胡同中的30餘家會館,也有可能永遠湮沒在拆遷揚起的塵土中。
  • 天津訪梁啓超先生故居,飲冰室中感慨頗多,先生如高山令人欽佩
    在做學問上,梁啓超先生曾是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其文化造詣十分精深,而且學貫中西,在多個方面都是深入研究,一生的著述一千四百餘言,令人欽佩。梁啓超先生號飲冰室主人,其很多論述都是在飲冰室中完成,現今其飲冰室書齋依舊保存在天津,與先生曾經的居所一起成為瞻仰者流連的地方。
  • 原來中學課本裡的飲冰室離河北這麼近——一生家國夢 幾代赤子心
    ,只是這句話我們來用,似乎顯得輕了。今日就讓我們一同走進位於天津的梁啓超紀念館,走進飲冰室,尋找梁啓超真正的「飲冰」意志。近代天津,是一處你方唱罷我登臺的「戰場」。梁啓超卻如中流砥柱般,捍衛著脆弱而來之不易的革命成果。他與自己最得意的學生蔡鍔策劃了「護國運動」,粉碎了袁世凱復闢帝制的陰謀,指引著時代的車輪向正確的方向前進。
  • 梁啓超紀念館充分挖掘名人故居文化底蘊和時代內涵 在保護中發展...
    在位於河北區民族路上的梁啓超紀念館裡卻仍舊延續著「暑期季」的熱度,參觀人數絲毫不減。才過開館時間,售票處前已經排起了隊伍。&nbsp&nbsp&nbsp&nbsp「今年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視察期間來到梁啓超紀念館參觀,總書記的到來不但給了我們全館職工巨大的鼓舞,也讓紀念館的熱度持續上升。」
  • 「飲冰室」不在北京在天津
    本報訊(記者龍露)今天上午,西城區新聞辦就4月6日某報報導「位於西城區粉房社區的『梁啓超故居飲冰室』面臨拆遷的情況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並稱該報導嚴重失實,梁啓超先生故居和書齋飲冰室在天津,並非在北京西城。梁啓超先生故居和書齋飲冰室位於天津,於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